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双面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双面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喷码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喷码机。


背景技术:

2.喷码机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使用非接触方式在产品上喷印字母、数字、汉字、图标等标识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建材、电线电缆、医药、化工、电子等行业,为了提高喷码效率,市场上出现了双面喷码机,能够对产品进行双面喷码。
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双面喷码机一般包括机架、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喷码头、第二喷码头,操作人员把产品放置在机架上,随着产品的移动,第一喷码头和第二喷码头能够实现对产品的两次喷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双面喷码机能够对产品进行双面喷码,但是,在产品进行喷码后,油墨不能立刻变干,还需要操作人员把产品放置到干燥箱内进行干燥,比较繁琐,且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喷码完毕的产品进行干燥,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喷码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喷码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面喷码机,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顶端的第一导向辊、沿机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喷码机构、分别设置在两组喷码机构下方且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导向辊、固设在机架底端的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用于产品通过的孔道,所述干燥箱内固设有加热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产品的位置调整喷码机构,然后产品经过两组喷码机构进行喷码,完成喷码后,产品从干燥箱的孔道进入,经过干燥箱,加热丝能够对产品进行加热,从而完成对喷码后产品的干燥,便于操作。
9.可选的,所述加热丝呈s型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型加热丝的设置能够增大接触面积,加大对产品的干燥程度,加快对产品的干燥。
11.可选的,所述干燥箱内固设有与烘干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干灯的设置进一步加快对喷码完毕后的产品的干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喷码机构包括沿机架宽度方向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螺杆、带动螺杆转动的电机、螺纹连接在螺杆上的滑块、安装在滑块底端的喷码头,所述滑块上穿设有与其滑移连接的限位杆且限位杆平行螺杆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调整喷码头的位置时,启动电机,电机能够带动螺杆转动,由于限位杆的限位作用,只能够使滑块沿螺杆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喷码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启动喷码头对产品进行喷码,便于操作。
15.可选的,所述滑块与喷码头之间固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气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设置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调整喷码头的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便于提高喷码的质量。
17.可选的,所述干燥箱的一侧设置有内部呈中空设置的净化箱,所述干燥箱与净化箱之间固设有分别与两者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内固设有抽风机,所述净化箱上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出风管道,所述净化箱内固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滤板、平行第一滤板设置的活性炭板,所述第一滤板上开设有第一滤孔,所述活性炭板固设在净化箱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产品进入干燥箱干燥的同时,启动抽风机,能够加入干燥箱内空气的流通,同时使混有油墨的气体进入净化箱内进行净化,混有油墨的气体首先经过第一滤板的过滤,然后经过活性炭板的吸附,再排到空气中,能够减少油墨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19.可选的,所述净化箱内于第一滤板的一侧固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上开设有直径比第一滤孔小的第二滤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混有油墨的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1.可选的,所述净化箱内固设有平行第一滤板设置的石英砂过滤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英砂过滤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吸附混有油墨的气体中的杂质,减少排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进而保护环境。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操作人员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产品的位置调整喷码机构,产品经过两组喷码机构进行喷码,完成喷码后,产品从干燥箱的孔道进入,在干燥箱中,加热丝能够对产品进行加热干燥,便于对喷码后产品的干燥。
25.2.喷码机构的设置便于调整喷码头的位置,便于提高喷码的质量。
26.3.净化箱的设置能够对混有油墨的气体进行过滤吸附,减少排到空气中时,对空气造成污染,有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
28.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29.图3是为了表示干燥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30.图4是为了表示净化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第一导向辊;12、第二导向辊;13、第三导向辊;2、喷码机构;21、固定块;22、电机;23、螺杆;24、滑块;25、喷码头;26、限位杆;27、气缸;3、干燥机构;31、干燥箱;311、孔道;32、加热丝;33、烘干灯;4、净化机构;41、净化箱;42、出风管道;43、连接管道;44、第一滤板;441、第一滤孔;45、第二滤板;451、第二滤孔;46、活性炭板;47、石英砂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面喷码机。参照图1,双面喷码机包括机架1、 喷码机构2、干燥机构3、净化机构4,机架1的顶端为进料端、底端为出料端,喷码机构2设置在机架1的进料端处,且用于对产品进行双面喷码。干燥机构3固设在机架1的出料端处,且用于对产品进行干燥。净化机构4设置在机架1的一侧,且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根据产品的位置调整喷码机构2的位置,启动喷码机构2能够对产品进行喷码,然后喷码完毕的产品进入干燥机构3内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净化机构4能够对混有油墨的气体进行净化。
34.参照图1和图2,机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11,且第一导向辊11沿机架1宽度方向设置。喷码机构2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喷码机构2沿机架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机架1于两组喷码机构2的下方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导向辊12,两个第二导向辊12沿机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机架1宽度方向设置。喷码机构2包括固定块21、电机22、螺杆23、滑块24、喷码头25,固定块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块21对称固设在机架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电机22固设在其中一个固定块21上,电机22的输出轴伸入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1内且与其转动连接。螺杆23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21之间,且螺杆23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滑块24套设在螺杆23上且与其螺纹连接。滑块24于螺杆23的一侧穿设有限位杆26,且与其滑移连接。限位杆26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固定块21上,且限位杆26平行螺杆23设置。滑块24的底端固设有气缸27,气缸27沿高度方向设置,且喷码头25固设在气缸27远离滑块24的一端。
35.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根据产品要喷码的位置调整喷码头25的位置,启动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能够带动螺杆23转动,由于限位杆26的限位作用,只能够使滑块24沿螺杆2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对喷码头25的位置进行调整,再启动气缸27,使喷码头25向产品靠近完成喷码即可。
36.参照图1和图3,干燥机构3包括干燥箱31、加热丝32、烘干灯33,干燥箱31固设在机架1的底端,且干燥箱31内部呈中空设置。干燥箱3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称开设有孔道311,且两个孔道311用于产品通过。加热丝32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固设在干燥箱31远离孔道311的两个内侧壁上,且加热丝32呈s型设置。烘干灯3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烘干灯33分别固设在两条孔道311的两侧。机架1于干燥箱3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三导向辊13,三个第三导向辊13沿机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机架1宽度方向设置。当产品喷码完毕后,进入干燥箱31内,启动加热丝32和烘干灯33,能够对产品进行干燥,干燥完毕的产品经过第三导向辊13从出料端出料。
37.参照图1和图4,净化机构4包括净化箱41、出风管道42,净化箱41设置在干燥箱31底端的一侧,且净化箱41与干燥箱31之间固设有连接管道43。连接管道43分别与两者内部相连通,且连接管道43内固设有抽风机(图中未示出)。净化箱41内固设有第一滤板44,第一滤板44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滤板4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滤孔441。净化箱41内于第一滤板44远离干燥箱31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滤板45,且第二滤板45平行第一滤板44设置。第二滤板4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滤孔451,且第二滤孔451的直径比第一滤孔441的直径小。净化箱41内于第二滤板45远离第一滤板44的一侧固设有活性炭板46,且活性炭板46平行第一
滤板44设置。净化箱41内于活性炭板46远离第二滤板45的一侧固设有石英砂过滤板47,且石英砂过滤板47平行第一滤板44设置。出风管道42固设在净化箱41靠近石英砂过滤板47的一侧,且与净化箱41内部相连通。
38.启动抽风机,在对产品进行干燥的同时,不仅能够加快干燥箱31内空气的流通速度,加快产品的干燥,还能够把混有油墨的气体吸入净化箱41内,经过第一滤板44。第二滤板45、活性炭板46、石英砂过滤板47的吸附,再排到空气中。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面喷码机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根据产品的位置启动电机22和气缸27,调整喷码头25的位置,完成对产品的两次喷码,然后产品进入干燥箱31内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启动抽风机,混有油墨的气体能够被吸入净化箱41内,经过净化再排到空气中,便于对产品进行干燥,减少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