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益生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活性微生物,具有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抑制肠道炎症以及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等有益功能。
3.通常,采用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或固体发酵法培养益生菌。在采用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益生菌的过程中,采用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时刻监控培养温度,以保持培养环境最佳;同时,采用设置于罐体内的搅拌机构对罐体内的益生菌培养液进行搅拌,以保证益生菌培养品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益生菌容易沉淀到罐体底部,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益生菌容易沉淀到罐体底部,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包括罐体和设置于罐体的搅拌机构,所述罐体内壁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罐体顶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底部同轴连通有竖向设置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阀门;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于罐体内的固定架、同轴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罐体和固定架的固定轴、间隔设置于固定轴的多个搅拌杆以及用于驱动固定轴转动的驱动件,部分所述搅拌杆位于出料管内,且其中一个所述搅拌杆靠近阀门。
8.优选的,所述搅拌杆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固定轴,所述搅拌杆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呈三角形,且所述搅拌杆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防沉面。
9.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远离固定轴的一端固定有搅拌块,所述搅拌块的一侧抵接于罐体内壁或者出料管的内壁。
10.优选的,沿固定轴径向,所述搅拌块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内壁处益生菌刮向搅拌杆的引导面。
11.优选的,所述搅拌块背离阀门的一侧为朝向搅拌杆向下倾斜的斜面。
12.优选的,所述搅拌块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轴的转动盘和多个周向设置于转动盘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罐体。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呈三角形,且所述固定杆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引流面。
15.优选的,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于转动盘的杆部呈十字状,且水平截面呈圆形。
1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呈锥状。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通过设置多根搅拌杆,并使得搅拌杆分置于罐体和出料管内,使得搅拌杆靠近阀门,以对沉降于罐体底部和进入出料管内的益生菌进行搅拌,从而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益生菌容易沉淀到罐体底部,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在搅拌杆上设置两个防沉面,使得搅拌杆在搅拌时,形成益生菌向上的作用力,以缓冲益生菌的沉降,增强搅拌效果;
19.2.通过设置抵接于罐体内壁或者出料管内壁的搅拌块,使得搅拌效果进一步增强,并通过设置引导面,利用引导面的引导作用,将罐体内壁或者出料管内壁处的益生菌导向防沉面,在防沉面的作用下,进一步防止沉降,在引导面和防沉面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益生菌积留于罐体内壁或者出料管内壁处的几率降低,整体搅拌、防沉降效果增强。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搅拌机构。
22.上述附图中:1、罐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阀门;2、固定架;21、转动盘;22、固定杆;221、引流面;3、固定轴;4、搅拌杆;41、防沉面;42、搅拌块;421、引导面;422、斜面;5、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地面的罐体1和设置于罐体1上的搅拌机构;罐体1的内壁水平截面呈圆形,且其顶部竖向连通有进料管11,以将待培养的原料导入罐体1内;在罐体1底部竖向连通有出料管12,且出料管12设置有阀门13,以控制罐体1内培养形成的益生菌的导出;连通于出料管12的罐体1的底部呈锥状,以保证益生菌导出的完全,减少滞留。
25.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架2、固定轴3、搅拌杆4以及驱动件5。固定架2设置于罐体1内且位于罐体1的底部,其包括转动盘21和多个周向设置于转动盘21的固定杆22;固定杆22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转动盘21和罐体1内壁,固定杆22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呈三角形,且固定杆22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引流面221,以在打开阀门13将益生菌导出时,对益生菌进行引流,减少益生菌残留于固定杆22的几率。固定轴3同轴于罐体1竖向设置,其一端转动连接于罐体1顶部,其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转动连接于转动盘21,且转动连接于转动盘21的一端朝向阀门13延伸;固定轴3转动连接于转动盘21的杆部呈十字状,且水平截面呈圆形,以保证固定轴3相对于转动盘21转动的同时,通过转动盘21对固定轴3进行竖向限位。搅拌杆4设置为多根且分置于固定架2上下两侧,且多根搅拌杆4间隔设置,其一端固定于固定轴3,其另一端朝向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内壁延伸;最底部一个搅拌杆4靠近阀门13。驱动件5固定于罐体1顶端,其采用电机,并同轴固定于固定轴3顶端。
26.搅拌时,启动驱动件5,驱动固定轴3和搅拌杆4转动,以对罐体1内的益生菌进行搅拌,降低沉降速度,保证培养效果较佳;由于其中一个搅拌杆4靠近阀门13,故可使得在搅拌
时益生菌沉降于罐体1底部和出料管12内的几率,改善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益生菌容易沉淀到罐体底部,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
27.参照图1和图2,水平设置的搅拌杆4沿其长度方向的投影呈三角形,且搅拌杆4背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防沉面41;在搅拌的过程中,转动的搅拌杆4上的防沉面41形成对益生菌向上的作用力,以进一步降低益生菌沉降的可能性,改善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益生菌容易沉淀到罐体底部,影响益生菌的生长,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在打开阀门13,将益生菌排出时,防沉面41具有导向作用,可相对降低益生菌积留于搅拌杆4上的几率。
28.搅拌杆4远离固定轴3的一端固定有搅拌块42,且搅拌块42远离搅拌杆4的一侧抵接于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的内壁,以增强对益生菌的搅拌效果;搅拌块42采用软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以减少搅拌块42对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内壁的损伤。
29.其中,沿固定轴3径向,搅拌块42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面421,即搅拌块42的水平截面呈等腰梯形,其上底一侧连接于搅拌杆4,其两个腰处于引导面421;搅拌时,搅拌块42对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内壁处的益生菌进行搅拌,同时,引导面421将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内壁处的益生菌导向防沉面41,在防沉面41的作用下,进一步防止沉降,在引导面421和防沉面41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益生菌积留于罐体1内壁或者出料管12内壁处的几率降低,整体搅拌、防沉降效果增强。
30.搅拌块42背离阀门13的一侧为朝向搅拌杆4向下倾斜的斜面422,以通过斜面422形成导向作用,减少益生菌积留于搅拌块42上的几率。
3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