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


背景技术:

2.动车组的供风以及制动系统中均设置主供风单元,另外带受电弓的车辆还设置了辅助供风单元用以在总风压力低的情况下提供升弓用风。目前动车组的主供风单元和辅助供风单元普遍采用单独吊装的方式,而整体的重量大,车下设备布置占用空间较大,集成度不高,不利于模块化设计。
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主供风单元、辅助供风单元以及对应风缸的合理布置,拆卸便捷、具有减振结构以提高吊架的疲劳寿命的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该模块吊架结构包括:
7.吊架本体,所述吊架本体上装配固定有主供风单元、辅助供风单元、以及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和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
8.锥形减振吊装组成;
9.该模块吊架结构通过所述锥形减振吊装组成与车体底架边梁连接;
10.所述主供风单元、辅助供风单元、主供风单元用风缸、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依次布置并固定于所述吊架本体上;
11.所述锥形减振吊装组成沿所述吊架本体的四周均匀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吊架本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主供风单元安装区、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以及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
13.进一步的,所述主供风单元通过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与所述吊架本体装配固定于所述主供风单元安装区;
14.所述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处具有间隔布置的装配梁,所述主供风单元用风缸通过所述装配梁装配固定于所述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
15.所述辅助供风单元通过紧固件装配固定于所述吊架本体的所述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
16.所述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装配固定于所述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
17.所述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和所述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形成于所述吊架本体的一侧。
18.进一步的,所述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包括:
19.紧固连接所述吊架本体和所述主供风单元的第一螺栓;以及
20.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栓防松螺母;
21.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吊架本体的连接处具有平垫圈;
22.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主供风单元的连接处具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栓外部。
23.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减振吊装组成包括:
24.支座,所述支座呈由上至下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
25.穿过所述支座并连接所述吊架本体和所述支座的第二螺栓;
26.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安装有防松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的下部安装有锥形弹性橡胶块;
27.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吊架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有厚垫圈,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锥形弹性橡胶块的连接处安装有平垫圈。
28.进一步的,所述支座的下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29.所述锥形弹性橡胶块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部分嵌入所述支座内。
30.进一步的,所述支座的上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31.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三螺栓;
32.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支座的连接处安装有支撑块。
33.进一步的,所述吊架本体的侧面被配置为镂空结构。
34.进一步的,所述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的数量为六组;
35.六组所述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沿所述主供风单元的周向间隔布置。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7.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结构解决了新型动车组结构设计中的模块化和轻量化需求,模块集成度高,对外接口统一有利于制动系统管路结构的设计,兼顾检修维护需求,部件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设计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的锥形减振吊装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吊架本体;2、主供风单元;3、主供风单元用风缸;4、辅助供风单元;5、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6、锥形减振吊装组成;7、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8、支撑块;9、防松螺母;10、平垫圈;
45.101、主供风单元安装区;102、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3、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104、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5、装配梁;106、镂空结构;
46.601、支座;602、第二螺栓;603、锥形弹性橡胶块;604、大垫圈;605、插口垫;606、厚垫圈;607、第三螺栓;
47.701、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9.参见图1~图4所示;
5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该模块吊架结构包括:
51.吊架本体1,吊架本体1上装配固定有主供风单元2、辅助供风单元4、以及主供风单元用风缸3和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5;
52.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
53.该模块吊架结构通过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与车体底架边梁连接;
54.主供风单元2、辅助供风单元4、主供风单元用风缸3、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5依次布置并固定于吊架本体1上;
55.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沿吊架本体1的四周均匀布置。
56.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主供风单元2和辅助供风单元4、以及两者的附属设备的合理布置的吊架结构;其包括吊架本体1,以及装配在吊架本体1不同位置的主供风单元2、辅助供风单元4、以及主供风单元用风缸3和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5。其中,为了能够提高吊架疲劳寿命,在吊架本体1的四周设计了锥形减振吊架组成6,通过四角的锥形减振吊架组成6满足吊架本体1上布置的各个设备的工作需求。
57.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吊架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主供风单元安装区101、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2、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4以及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103。
58.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主供风单元2通过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6与吊架本体1装配固定于主供风单元安装区101;
59.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2处具有间隔布置的装配梁105,主供风单元用风缸3通过装配梁105装配固定于主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2;
60.辅助供风单元4通过紧固件装配固定于吊架本体1的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103;
61.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5装配固定于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4;
62.辅助供风单元安装区103和辅助供风单元用风缸安装区104形成于吊架本体1的一侧。
63.其中,上述的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包括:
64.紧固连接吊架本体和主供风单元的第一螺栓701;以及
65.安装于第一螺栓701的防松螺母9;
66.第一螺栓701与吊架本体1的连接处具有平垫圈10;
67.第一螺栓701与主供风单元2的连接处具有支撑块8,支撑块8套设于第一螺栓701外部。
68.该处详细限定了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的结构,本实施例的主供风单元2和辅助供风单元4分别布置在吊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且主供风单元2通过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与吊架本体1装配固定。而此种布置方式便于打开动车组设备舱裙板对主供风单元2和辅助供风单元4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另外,考虑到主供风单元2总量较大,因此设计了结构如上所述的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其主要包括第一螺栓701、平垫圈10、支撑块8和防松螺母9。其中的支撑块8的作用是增加螺栓抗弯曲的性能。
69.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包括:
70.支座601,支座601呈由上至下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
71.穿过支座601并连接吊架本体1和支座601的第二螺栓602;
72.第二螺栓602的上端安装有防松螺母9,第二螺栓602的下部安装有锥形弹性橡胶块603;
73.第二螺栓602与吊架本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厚垫圈606,第二螺栓602与锥形弹性橡胶块603的连接处安装有平垫圈10。
74.其中,上述的支座601的下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75.锥形弹性橡胶块603通过第一安装孔并部分嵌入支座601内。
76.其次,上述的支座601的上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77.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三螺栓607;
78.第三螺栓607与支座601的连接处安装有支撑块8。
79.在吊架本体1的四角分别集成了一个本实施例的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通过锥形减振吊装组成6与车体底架边梁连接实现该吊架结构的整体吊装。其中,上述的锥形弹性橡胶块603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主供风单元2和辅助供风单元4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从车体底架边梁传导到车体上而引起车内噪声过大,另一方面可以抑制车辆运行过程中车体振动对主供风单元2和辅助供风单元4的工作产生影响,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模块吊架的批量寿命。
80.为了实现整体的轻量化设计要求,本实施例的吊架本体1的侧面被配置为镂空结构106。
81.本实施例的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的数量为六组;
82.六组主供风单元紧固件组成7沿主供风单元2的周向间隔布置。
83.第三螺栓607与支座601的连接处安装有插口垫605。
8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辅供风单元集成的模块吊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5.本实用新型的吊架结构解决了新型动车组结构设计中的模块化和轻量化需求,模块集成度高,对外接口统一有利于制动系统管路结构的设计,兼顾检修维护需求,部件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设计及生产效率。
8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