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站台屏蔽门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中,存在各种不同车型的列车,各车型的车门位置不统一,导致站台屏蔽门难以与各车型匹配。此外,列车停车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列车的开门位置与站台屏蔽门的开门位置难以准确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每个门体单元均为独立控制、独立运动的活动门,以便于匹配列车停靠时车门的位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包括:
6.门框,门框的上部及下部均设有并排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7.若干单元门,部分单元门可滑动地联接于所述门框上的一对第一导轨之间,其余单元门则可滑动地联接于所述门框上的一对第二导轨之间,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前后并排,使得设于第一导轨上的单元门与设于第二导轨上的单元门前后错叠,
8.若干驱动装置,与所述若干单元门一一对应传动联接,一个驱动装置对应用于驱动一个单元门移动;其中:
9.每个单元门可向左侧或者右侧移动至少一个单元门的宽度。
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每个所述驱动装置一一对应与一个单元控制系统可通信连接,单元控制系统均与门控制系统可通信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门控制系统可通信连接有列车位置识别系统及车型识别系统,其中:
12.车型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进站列车的车型,以获取车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并发送至门控制系统;
13.列车位置识别系统用于获取列车的停靠位置并发送至门控制系统。
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列车位置识别系统为:
15.rfid读写设备,用于向设于列车上的rfid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rfid回传的信号,即通过射频信号实现列车定位,并获得列车的位置;或者,
16.测距雷达,通过雷达信号实现列车定位,并获得列车的位置;或者,
17.若干间隔设置的激光组,列车停靠时,挡住部分激光,根据列车对激光的遮挡确定列车的位置。
1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车型识别系统包括通讯装置,用于与列车或者站台系
统通信,获取进站列车的车型信息,其中,车型信息包括该列车的车门数量及车门位置。
1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车型识别系统、列车位置识别系统均为视频识别系统,通过一套视频识别系统同时实现列车位置和车型识别。
20.进一步的,所述顶箱上还设有乘客导流系统,包括若干显示屏,用于显示列车信息。
21.进一步的,所述乘客导流系统还包括若干开门指示灯或报警灯。
2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门框包括若干对前、后立柱,每对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下部借助至少一块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23.进一步的,所述门框的顶部设有顶箱,用于容置所述驱动装置、导线或者通信线路等。
2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顶箱的中部设有横梁,将顶箱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横梁下侧,导线或者通信线路则铺设于横梁上侧。
2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顶箱包括竖梁及前盖板,其中:
26.竖梁的下部与所述后立柱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竖梁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一侧缘固定连接,横梁的另一侧缘与所述前立柱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27.前盖板设于顶箱的前侧。需要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时,仅需要从站台侧打开前盖板即可。
2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每对前、后立柱的下部设有两块连接板,两者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包括固定连接于两立柱底端部的第一连接板和位于第一连接板上侧的第二连接板。所述门框下部的第一、第二导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侧,所述门框上部的第一导轨与前立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门框上部的第二导轨与竖梁下部内侧一体成型。
29.进一步的,所述门框下部的第一、第二导轨的下侧连接有多个支承机构,以便为轨道的中部也提供支撑。
30.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方还设有顶盖支架,顶盖支架包括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两侧的两个支承部,两个支承部之间围合的空间用于布线,且顶盖支架的底板与横梁固定连接。
3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前盖板的上部与顶盖支架上前侧的支承部可转动联接。
32.进一步的,所述前盖板的内侧设有若干盖板支架,其数量与前立柱的数量一致,相应的,每个盖板支架的一端与一前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
3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前盖板的下部借助锁固件与盖板支架锁定在一起,且前盖板的上部略微向前侧倾斜,此时,前盖板可用于安装显示屏等设备,以便于乘客查看相关信息。此外,前盖板的上下部均被固定,可避免其受气流影响而晃动,也便于拆装。
34.进一步的,所述顶箱的上部还设有顶盖,所述顶盖支架的两个支承部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
35.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支架的底板上还固定有线槽座,其上设有多个线槽,用于布线。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37.1、每个单元门独立控制,能够灵活地适配不同列车的车门位置。单元门之间的开度也可同时通过单元门移的方式调整,以与列车的车门匹配对齐,对齐精度较高。
38.2、所述站台门还配置有门控制系统,根据列车的停靠位置和车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确定车门相对于站台门的位置,再控制单元门移动,使得单元门之间开门位置与列车的车门对齐,整体控制系统相对现有技术更加简单,单元门的位置及单元门之间的开度控制不需要额外的驱动系统。能适应多种不同车型的列车,同时列车的开门位置与站台门的开门位置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错位。
39.3、所述门框结构为笼式结构,结构强度高、防风性能好。此外,站台门整体结构易于模块化生产和装配,便于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
40.4、所述顶箱的前盖板可从前侧打开,从站台侧维护,作业更加便利、安全。
附图说明
41.图1为实施例的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的左视示意图。
42.图2为实施例的站台门的轴侧示意图。
43.图3为实施例中,门控制系统、单元控制系统及驱动装置的系统框图。
44.图4为实施例中,门控制系统、列车位置识别系统及车型识别系统的系统框图。
45.图5为实施例中,采用激光组测距的示意图,图中虚线o-o表示预设停车位置。
46.图6为实施例中,门框的轴侧示意图。
47.图7为图6的左视图。
48.图8为图7所示门框结构中,前盖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49.图号说明:
50.10.门框,11-a.前立柱,11-b.后立柱,110.连接板,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2.顶箱,13.横梁,14.竖梁,15.前盖板,150.盖板支架,16.顶盖支架,160.底板,161.支承部,17.顶盖,18.线槽座,180.线槽。
51.21.第一导轨,22.第二导轨,23.支承机构。
52.30.单元门,40.驱动装置,50.单元控制系统,60.门控制系统。
53.70.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1.激光,72.列车。
54.80.车型识别系统,90.乘客导流系统,91.显示屏,92.开门指示灯或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5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适应列车车门位置的站台门,包括:
57.门框10,门框10的上部及下部均设有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
58.若干单元门30,部分单元门30可滑动地联接于所述门框10上的一对第一导轨21之间,其余单元门30则可滑动地联接于所述门框10上的一对第二导轨22之间,
59.若干驱动装置40,与所述若干单元门30一一对应传动联接,一个驱动装置40对应用于驱动一个单元门移动30,每个单元门30独立控制,能够灵活地适配不同列车的车门位置。
60.所述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之间前后并排,使得设于第一导轨21上的单元门30与设于第二导轨22上的单元门30前后错叠。当站台门整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相邻的两个单元门30中,一个位于第一导轨21上,另一个位于第二导轨22上,前后错位。需开门时,参考图
2所示,每个单元门30可向左侧或者右侧移动至少一个单元门的宽度,确定列车的车门位置后,靠近车门位置处的单元门30受驱移动,且每个单元门30独立控制,相应的开度也可同时通过单元门移的方式调整,以与列车的车门匹配对齐。
61.结合图3所示,优选的,每个所述驱动装置40一一对应与一个单元控制系统50可通信连接,单元控制系统50均与门控制系统60可通信连接,工作时,门控制系统60向相应的单元控制系统50发送控制指令,单元控制系统50则用于控制对应的单元门30独立移动。
62.再结合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门控制系统60可通信连接有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0及车型识别系统80,其中:
63.车型识别系统80用于识别进站列车的车型,以获取车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并发送至门控制系统60;
64.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0用于获取列车的停靠位置并发送至门控制系统60。
65.门控制系统60根据列车的停靠位置和车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确定车门相对于站台门的位置,或者也可以称为对地位置,并控制站台门的单元门30移动,使得单元门30之间开门位置与列车的车门对齐。
66.优选的,所述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0为:
67.rfid读写设备,用于向设于列车上的rfid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rfid回传的信号,即通过射频信号实现列车定位,并获得列车的位置,其中,rfid读写设备为现有产品,可采用例如:上海源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型号为wave-r的rfid读写设备;或者,
68.测距雷达,通过雷达信号实现列车定位,并获得列车的位置,其中,测距雷达也为现有产品。此外不再赘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或者,
69.若干间隔设置的激光组,列车停靠时,挡住部分激光,根据列车对激光的遮挡确定列车的位置。
70.如图5所示,当所述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0为激光组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激光组包括十组激光71,以预设的停车位置为参考原点,该原点两侧各安装五组激光,相邻两个激光71之间间隔距离d为100mm。
71.优选的,所述车型识别系统80包括通讯装置,用于与列车或者站台系统通信,获取进站列车的车型信息,其中,车型信息包括该列车的车门数量及车门位置。
72.优选的,所述车型识别系统80、列车位置识别系统70均为视频识别系统,通过一套视频识别系统同时实现列车位置和车型识别。
73.进一步的,所述顶箱12上还设有乘客导流系统90,包括若干显示屏91,用于显示列车信息,便于乘客查看。
74.进一步的,所述乘客导流系统90还包括若干开门指示灯或报警灯92,用于提醒乘客开门位置,或者在相应位置处的单元门30工作异常时发出警报,以便于快速故障识别和维护。
75.再结合图6-8所示,优选的,所述门框10包括若干对前、后立柱11-a、11-b,每对前立柱和后立柱11-a、11-b的下部借助至少一块连接板110固定在一起。
76.进一步的,所述门框10的顶部设有顶箱12,用于容置所述驱动装置40、导线或者通信线路等。
77.优选的,所述顶箱12的中部设有横梁13,将顶箱12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空间,所述
驱动装置40设于横梁13下侧,导线或者通信线路则铺设于横梁13上侧,以便于安装和维护管理。
78.优选的,所述顶箱12包括竖梁14及前盖板15,其中:
79.竖梁14的下部与所述后立柱11-b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竖梁14的上部与所述横梁13的一侧缘固定连接,横梁13的另一侧缘与所述前立柱11-a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80.前盖板15借助连接件与所述横梁13联接,且设于顶箱12的前侧。参考图3所示,需要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维护时,仅需要从站台侧,即图中所示的前侧,打开前盖板15即可。此外,竖梁14与横梁13作为顶箱12的主要骨架,与下方的立柱11固定连接,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也可降低对顶箱12的其他部件的安装要求。
81.优选的,所述竖梁14与所述横梁13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少了两块所需装配的零件数量,提高施工效率。
82.优选的,每对前、后立柱11-a、11-b的下部设有两块连接板110,两者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包括固定连接于两立柱底端部的第一连接板111和位于第一连接板111上侧的第二连接板112。所述门框10下部的第一、第二导轨21、2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12的上侧,所述门框10上部的第一导轨21与前立柱11-a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门框10上部的第二导轨22与竖梁14下部内侧一体成型。第一、第二导轨21、22设于前、后立柱11-a、11-b中间,因此,单元门30在前、后立柱11-a、11-b之间移动,前、后立柱11-a、11-b、顶箱12之间构成笼式结构,包围在单元门外侧,结构强度高,提高了安全性。
83.进一步的,所述门框10下部的第一、第二导轨21、22的下侧连接有多个支承机构23,以便为轨道的中部也提供支撑。
84.进一步的,所述横梁13上方还设有顶盖支架16,顶盖支架16包括底板160和固定于底板160两侧的两个支承部161,两个支承部161之间围合的空间用于布线,且顶盖支架16的底板160与横梁13固定连接。
85.优选的,所述前盖板15的上部与顶盖支架16上前侧的支承部161可转动联接,以便于翻转打开前盖板15。
86.进一步的,所述前盖板15的内侧设有若干盖板支架150,其数量与前立柱11-a的数量一致,相应的,每个盖板支架150的一端与一前立柱11-a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横梁13固定连接,起到支撑前盖板15的作用。其中,由于单元门的数量较多,通常在数十扇,因此,前盖板15的数量也可设置为多个,依次相邻设置,数量不限,可根据需要配置每个前盖板15的长度及总数量,以便于开闭操作。
87.优选的,所述前盖板15的下部借助锁固件,例如螺丝,与盖板支架150锁定在一起,且前盖板15的上部略微向前侧倾斜,此时,前盖板15可用于安装显示屏151等设备,以便于乘客查看相关信息。前盖板15的上部仅能转动,其下部被锁定时,前盖板15整体均被固定,可避免其受气流影响而晃动,也便于拆装。
88.进一步的,所述顶箱12的上部还设有顶盖17,所述顶盖支架16的两个支承部161与所述顶盖17固定连接。顶盖17形成遮挡,使门框的外观美观,也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89.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支架16的底板160上还固定有线槽座18,其上设有多个线槽180,用于布设不同的线缆。
90.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
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