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软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软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软瓷的制备、应用技术,属于建筑装饰领域。


背景技术:

2.常规的建筑涂料施工时有对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生产时有大量污水和粉体出现,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常规的涂料有很大可能会引起泛碱现象,从而影响美观和质量。
3.而软瓷是以瓷砖为研究的背景,以轻质柔软为核心,从而高层建筑可以使用。纹理更具丰富,以pk砖和板材为主,肌理丰富,质感美观,手感俱佳。尤其施工时直接贴墙,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目前技术存在的硬度墙,质量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软度高、质量轻、材料可再生的软瓷,所述软瓷的组成包括,水、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丝、分散剂、润湿剂、重质碳酸钙、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天然白砂、消泡剂。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瓷组成为水10~12重量份;纤维素1~2重量份;聚丙烯腈纤维丝1~2重量份;分散剂1~2重量份;润湿剂1~2重量份;重质碳酸钙25~30重量份;苯丙乳液4~6重量份;苯丙改性乳液1~2重量份;天然白砂40~50重量份;消泡剂1~2重量份。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素包括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粘度为5-16万mpa
·
s-1;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丝长度为3mm-9mm;所述分散剂为铵盐类分散剂;所述重质碳酸钙粒径为300~800目;所述天然白砂的二氧化硅含量高于97%,粒径为80-120目;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
7.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丝长度选择能够防止软瓷粉化。
8.所述天然白砂和重质碳酸钙的比例恰当,并且配合聚丙烯腈纤维丝具有阻燃的效果。
9.所述纤维素需要具有耐水白性,具体检测为2%纤维素水溶液刮到玻璃片上,滴水实验看是否出现发白现象。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的添加量满足以下公式:t-2℃≤tg≤t+2℃其中tg为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混合后的玻璃转化温度;t为制备当下的气候温度。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气候温度为30℃时,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质量比为1∶7;在气候温度为5℃时,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质量比为3∶5。
1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可持续的软瓷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步骤1-1,纤维素与水混合,搅拌;步骤1-2,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分散搅拌均匀;步骤1-3,加入重质碳酸钙,分散搅拌;步骤1-4,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丝,搅拌均匀;步骤1-5,加入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搅拌均匀;步骤1-6,加入天然白砂,搅拌均匀;步骤1-7,加入消泡剂搅拌钟即得到所述软瓷。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步骤1-1,纤维素与水混合,搅拌5-10分钟;步骤1-2,加入分散剂、润湿剂,500转分散搅拌均匀;步骤1-3,加入重质碳酸钙,800转分散10分钟;步骤1-4,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丝,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5,加入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6,加入天然白砂,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7,加入消泡剂500转搅拌2分钟钟即得到所述软瓷。
14.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的软瓷应用方法,步骤2-1,把软瓷均匀加料至辊涂上料机上,开启震动模式,使其厚薄均匀;步骤2-2,在烘干机上进行电加热,生产线加热长度50米,两小时;步骤2-3,经过底加热和除湿后得到相应产品。
15.有益效果:1.一种天然砂为主要材料,聚丙烯腈纤维丝为连接粉体和乳液的桥梁,从而使质量减轻,有柔韧性。
16.2.软瓷防火等级可达到a2等级。
17.3.软瓷无碱系统体现在所用到的材料不含水泥基成分,所以不会产生碱,从而不会出现泛碱现象。
18.4.本发明生产所用能源为电能,且电加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稳定,不会再加热。除湿也是排出水气。所用的材料也属于可再生资源。
19.5.应用方法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1.实施例1:软瓷的制备软瓷的组分如下:离子水10重量份;聚丙烯腈纤维丝2重量份;(长度为3mm-9mm)羟丙基纤维素2重量份;(粘度为5-16万mpa
·
s-1;2%水溶液刮到玻璃片上,滴水实验看是无发白现象)聚丙烯酸铵盐分散剂1重量份;润湿剂1重量份;重质碳酸钙30重量份;(粒径为300~800目)苯丙乳液5重量份;苯丙改性乳液3重量份;天然白砂45重量份;(二氧化硅含量98%,粒径为80-120目)矿物油类消泡剂1重量份。
22.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为日出乳液公司的产品,其型号为9068、9098。苯丙乳液(9068)的玻璃化温度为35
°
,苯丙改性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为0
°

23.室温10℃下,9068/9098=5∶3,混合后的玻璃转化温度为10℃,做出的软瓷产品硬度不会过软和过硬。
24.制备方法:步骤1-1,纤维素与水混合,搅拌5-10分钟;步骤1-2,加入分散剂、润湿剂,500转分散搅拌均匀;步骤1-3,加入重质碳酸钙,800转分散10分钟;步骤1-4,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丝,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5,加入天然白砂,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6,加入消泡剂500转搅拌2分钟钟即得到所述软瓷。
25.实施例2:软瓷的应用1、把物料均匀的上到辊涂上料机上,开启震动模式,使其厚薄均匀。
26.2、在烘干机上电加热,生产线加热长度50米,两小时出成品。
27.3、过烘道经过底加热和除湿,保证产品成型快,易脱模。
28.实施例3:性能检测试验根据软瓷行业标准cecs 376:2014改性无机粉复合建筑饰面片材应用技术规程,主要指标为吸水率<15%、抗冻融无粉化、阻燃无明火、击压无留痕等一些列指标见下表。
29.对比例1:对比软瓷软瓷的组分如下:离子水10重量份;羟丙基纤维素2重量份;(粘度为4万mpa
·
s-1)聚丙烯酸铵盐分散剂1重量份;润湿剂1重量份;重质碳酸钙40重量份;(粒径为300~800目)天然白砂45重量份;(二氧化硅含量70%,粒径为80-120目)矿物油类消泡剂1重量份。
30.制备方法:所有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对比软瓷。
31.对比例2:瓷砖的制备方法按常规陶瓷工艺配料(黏土42份;硅藻土10份;高岭土20份;石英22份)、球磨、浆料处理、喷雾干燥、陈化、压制成型、干燥、喷釉,1160℃的高温下烧制,获得常规陶瓷砖。
32.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软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瓷的组成包括,水、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丝、分散剂、润湿剂、重质碳酸钙、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天然白砂、消泡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瓷组成为水 10~12重量份;纤维素 1~2重量份;聚丙烯腈纤维丝 1~2重量份;分散剂 1~2重量份;润湿剂 1~2重量份;重质碳酸钙 25~30重量份;苯丙乳液 4~6重量份;苯丙改性乳液 1~2重量份;天然白砂 40~50重量份;消泡剂 1~2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包括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粘度为5-16万mpa
·
s-1;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丝长度为3mm-9mm;所述分散剂为铵盐类分散剂;所述重质碳酸钙粒径为300~800目;所述天然白砂的二氧化硅含量高于97%,粒径为80-120目;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瓷软瓷,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的添加量满足以下公式:t-2℃≤tg≤t+2℃其中tg为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混合后的玻璃转化温度;t为制备当下的气候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瓷,其特征在于,在气候温度为30℃时,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质量比为1:7;在气候温度为10℃时,苯丙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质量比为3:5。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软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步骤1-1,纤维素与水混合,搅拌;步骤1-2,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分散搅拌均匀;步骤1-3,加入重质碳酸钙,分散搅拌;步骤1-4,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丝,搅拌均匀;步骤1-5,加入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搅拌均匀;步骤1-6,加入天然白砂,搅拌均匀;步骤1-7,加入消泡剂搅拌钟即得到所述软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步骤1-1,纤维素与水混合,搅拌5-10分钟;步骤1-2,加入分散剂、润湿剂,500转分散搅拌均匀;步骤1-3,加入重质碳酸钙,800转分散10分钟;步骤1-4,加入聚丙烯腈纤维丝,600转搅拌均匀;
步骤1-5,加入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6,加入天然白砂,600转搅拌均匀;步骤1-7,加入消泡剂500转搅拌2分钟钟即得到所述软瓷。8.根据权利要求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软瓷或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方法制备的一种软瓷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把软瓷均匀加料至辊涂上料机上,开启震动模式,使其厚薄均匀;步骤2-2,在烘干机上进行电加热,生产线加热长度50米,两小时;步骤2-3,经过底加热和除湿后得到相应产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软瓷的制备、应用技术,属于建筑装饰领域。所述软瓷的组成包括,水、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丝、分散剂、润湿剂、重质碳酸钙、苯丙乳液、苯丙改性乳液、天然白砂、消泡剂。本软瓷以天然砂为主要材料,聚丙烯腈纤维丝为连接粉体和乳液的桥梁,从而使质量减轻,有柔韧,防火等级可达到A2等级。软瓷无碱系统体现在所用到的材料不含水泥基成分,所以不会产生碱,从而不会出现泛碱现象。所用的材料也属于可再生资源,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方 卢宇峰 金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志强涂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