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及商用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及商用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及商用车。


背景技术:

2.商用车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在装卸货物的等待过程中,司机往往在驾驶室里休息。夏季休息的时候,驾驶室内需要空调降温,但是,打着发动机用原车空调,不仅发动机怠速油耗较高,而且发动机工作的噪音较大,从而增加了货运成本,也影响司机休息。此外,由于驾驶室空间较大,需要的制冷负荷大,原车空调降温续航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原车空调噪音大、续航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制冷噪音和制冷效果的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及商用车。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5.与发动机驱动连接的原车空调;
6.与整车电瓶驱动连接的驻车空调;
7.隔热帘,设于所述驾驶室内,所述隔热帘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
8.其中,当所述隔热帘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所述发动机受控驱动所述原车空调对所述驾驶室进行制冷,所述驻车空调受控关闭;当所述隔热帘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所述隔热帘将所述驾驶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卧铺区域和驾乘区域,所述整车电瓶受控驱动所述驻车空调对所述卧铺区域进行制冷,所述原车空调受控关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前风窗的反光窗帘,所述反光窗帘具有能够遮盖所述前风窗的反光状态和暴露所述前风窗的进光状态;
10.当所述反光窗帘处于所述反光状态,所述原车空调或所述驻车空调受控能够启动;当所述反光窗帘处于所述进光状态,所述原车空调和所述驻车空调受控关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包括设于所述卧铺区域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卧铺和下卧铺;
12.所述驾驶室对应所述上卧铺和所述下卧铺的侧围上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13.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均连通于所述驻车空调。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包括外侧围及与所述外侧围间隔设置的内侧围;
15.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均设于所述内侧围;所述驻车空调包括空调管路,所述空调管路设于所述外侧围和所述内侧围之间,并能够与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管路内设有控制风门,所述控制风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空调管路;
17.在所述控制风门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能够单独导通所述空调管路与所述上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中一者、及同时导通两者的位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于所述驻车空调。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驾驶室对应所述下卧铺的顶盖上。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空调还包括压缩机总成、冷凝器总成以及蒸发器总成;
21.所述压缩机总成及所述冷凝器总成布置在所述驾驶室外,所述蒸发器总成布置在所述驾驶室内;
22.所述压缩机总成、所述冷凝器总成及所述蒸发器总成依次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帘包括涤纶隔热帘。
2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商用车,包括如上述的驾驶室的制冷系统。
25.上述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当隔热帘处于收缩状态,发动机受控驱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进行制冷,驻车空调受控关闭;当隔热帘处于伸展状态,隔热帘将驾驶室分隔为卧铺区域和驾乘区域,整车电瓶受控驱动驻车空调对卧铺区域进行制冷,原车空调受控关闭。具体地,先启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内进行降温,待驾驶室温度降下来后,关闭发动机。如此,减少了空调制冷噪音,提高了司乘人员的舒适性。然后,通过隔热帘将驾驶室分隔为卧铺区域与驾乘区域,开启驻车空调,驻车空调仅对卧铺区域进行降温。如此,减小驻车空调降温区域,降低空调制冷负荷,达到节省空调能耗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增加驻车空调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驾驶室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100、驾驶室;110、卧铺区域;111、上卧铺;112、下卧铺;120、驾乘区域;130、侧围;131、外侧围;132、内侧围;141、上出风口;142、下出风口;200、制冷系统;220、驻车空调;221、空调管路;222、控制风门;223、压缩机总成;224、冷凝器总成;225、蒸发器总成;230、隔热帘;240、反光窗帘;2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驾驶室的制冷系统及商用车进行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驾驶室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结构。
37.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公开的驾驶室100的制冷系统200,包括原车空调、发动机、驻车空调220、整车电瓶、隔热帘230。该制冷系统200用于对驾驶室100进行降温,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
38.原车空调由发动机驱动。具体地,原车空调的压缩机由汽车发动机驱动,制冷性能受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大,可由驾乘人员于驾驶室100内的控制板上的功能键对温度、风速、风向进行控制。
39.驻车孔空调由整车电瓶驱动。具体地,驻车空调220还包括压缩机总成223、冷凝器总成224、蒸发器总成225。压缩机总成223及冷凝器总成224布置在驾驶室100外,蒸发器总成225布置在驾驶室100内。压缩机总成223、冷凝器总成224及蒸发器总成225依次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40.更具体地,压缩机总成223包括电动空调压缩机,冷凝器总成224包括冷凝器及冷凝器电子风扇,蒸发器总成225包括蒸发器及蒸发风扇。进一步地,该驻车空调220还包括膨胀阀。
41.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电动空调压缩机工作后,压缩制冷剂,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器电子风扇对冷凝器进行散热,将制冷剂变成高温中压的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节流变成低温低压雾状制冷剂,然后经过蒸发器,蒸发风扇吹风经过蒸发器,空气与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空气温度降低,形成冷风。同时雾状制冷剂吸收热量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回到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4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示,驾驶室100包括设于卧铺区域110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上
卧铺111和下卧铺11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驾驶室100对应上卧铺111和下卧铺112的侧围130上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其中,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均连通于驻车空调220。
43.具体到实际运用中,驻车空调220形成的冷风能够通过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分别精确地送到上卧铺111和下卧铺112,不仅能够减少驻车空调220功耗,还能提高上卧铺111和下卧铺112上人员的舒适性。
44.进一步地,侧围130包括外侧围131及与外侧围131间隔设置的内侧围132。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均设于内侧围132。驻车空调220包括空调管路221,空调管路221设于外侧围131和内侧围132之间,并能够与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连通。如此,能够减少驻车空调220的走线对驾驶室100构造的影响。
45.进一步地,空调管路221内设有控制风门222,控制风门222可转动地连接于空调管路221。其中,在控制风门222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能够单独导通空调管路221与上出风口141与下出风口142中一者、及同时两者的位置。
46.具体到实际运用中,当只有上卧铺111有休息人员时,可使控制风门222转动至单独导通空调管路221与上出风口141的位置,使驻车空调220产生的冷风直接送到上卧铺111区域。如此,不仅能够减少驻车空调220功耗,还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47.当只有下卧铺112有休息人员时,可使控制风门222转动至单独导通空调管路221与下出风口142的位置,使驻车空调220产生的冷风直接送到下卧铺112区域。如此,不仅能够减少驻车空调220功耗,还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48.当上卧铺111和下卧铺112上均由休息人员时,可使控制风门222转动至同时导通空调管路221与上出风口141及下出风口142的位置,使驻车空调220产生的冷风同时送到上卧铺111区域和下卧铺112区域。如此,不仅能够减少驻车空调220功耗,还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49.进一步地,该制冷系统200还包括控制器250,控制器250通讯连接于驻车空调220。
50.具体到实际运用中,驾乘人员可通过驻车空调220控制器250操作驻车空调220,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关闭驻车空调220、调整驻车空调220出发风档位、设定卧铺区域110目标温度等。
5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控制器250设于驾驶室100对应下卧铺112的顶盖上。具体到实际运用中,控制器250设于驾驶室100对应下卧铺112的顶盖上,能够提高驾乘人员对驻车空调220的操作便利性。可以理解,上述仅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示,该制冷系统200还包括隔热帘230。隔热帘230设于驾驶室100内,隔热帘230具有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
53.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帘230可通过手动切换状态。具体地,隔热帘230可通过驾乘人员手动的拉动,以实现隔热帘230的伸展或收缩,从而完成隔热帘230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54.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帘230可自动切换状态。具体地,驾驶室100内设有隔热帘230开关,隔热帘230开关通讯连接于一驱动件,驱动件驱动连接于隔热帘230。驾乘人员可通过隔热帘230开关控制隔热帘230的伸展与收缩,从而实现隔热帘230在伸展状态和收缩
状态之间切换。
55.进一步地,商用车驾驶室100内司机座、仪表台、副司机座及卧铺。隔热帘230设于司机座、仪表台及副司机座与卧铺之间,受控能够分隔司机座、仪表台及副司机座与卧铺各自所在的区域。
56.具体地,当隔热帘230处于伸展状态,能够将驾驶室100分隔为相互独立的驾乘区域120和卧铺区域110,司机座、仪表台、副司机座与卧铺之间处于隔开状态。此时,驾驶室100内的气流移动受限,阻碍了驾乘区域120和卧铺区域110之间的气流移动。当隔热帘230处于收缩状态,驾驶室100内的气流能够自由流动。
57.该制冷系统200在制冷时,当隔热帘230处于收缩状态,发动机受控驱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100进行制冷,驻车空调220受控关闭;当隔热帘230处于伸展状态,隔热帘230将驾驶室100分隔为卧铺区域110和驾乘区域120,整车电瓶受控驱动驻车空调220对卧铺区域110进行制冷,原车空调受控关闭。
58.具体地,先启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100内进行降温,待驾驶室100温度降下来后,关闭发动机。如此,减少了空调制冷噪音,提高了司乘人员的舒适性。然后,通过隔热帘230将驾驶室100分隔为卧铺区域110与驾乘区域120,开启驻车空调220,驻车空调220仅对卧铺区域110进行降温。如此,减小驻车空调220降温区域,降低空调制冷负荷,达到节省空调能耗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增加驻车空调220续航时间。
59.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帘230包括涤纶隔热帘230。涤纶隔热帘230隔热遮光效果好,而且健康环保。可以理解,上述仅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例如,还包括纤维隔热帘230,纤维隔热帘230同样具有很好的隔光隔热效果。
60.进一步地,该制冷系统200还包括设于驾驶室100的前风窗的反光窗帘240,反光窗帘240具有能够遮盖前风窗的反光状态和暴露前风窗的进光状态。当反光窗帘240处于反光状态,原车空调或驻车空调220受控能够启动;当反光窗帘240处于进光状态,原车空调和驻车空调220受控关闭。
61.具体地,当阳光辐射强度大时,可通过调整反光窗帘240至遮盖驾驶室100前风窗,以减少进入驾驶室100的阳光,降低驾驶室100内温度。如此,在开启空调后,可以显著缩短驾驶室100内温度下降至目标温度的时间,从而大幅减少空调能耗。当阳光辐射强度不大时,且为了不妨碍驾驶,可通过调整反光窗帘240至暴露前风窗。如此,不影响商用车的采光及驾驶。
62.更为具体的是,日间工况下,如果环境温度高(>38℃),并且阳光辐射强度,驾驶室100内温度较高,则先启动原车空调降温,同时将前风窗上的反光窗帘240拉上,以降低驾驶室100阳光辐射热负荷,当驾驶室100温度降下来后(感觉凉爽),可关闭发动机。然后启动驻车空调220制冷,同时拉上隔热帘230,将卧铺区域110与前部驾乘区域120分开,司乘人员在卧铺区域110休息。
63.另外,日间工况下,如果环境温度低(<38℃),并且阳光辐射弱,或者是夜间工况,直接启动驻车空调220制冷,同时拉上将前风窗上的反光窗帘240和卧铺区域110隔热帘230,司乘人员在卧铺区域110休息。
6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示,驾驶室100包括设于卧铺区域110的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卧铺111和下卧铺11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驾驶室100对应上卧铺111和下卧
铺112的侧围130上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其中,上出风口141和下出风口142均连通于驻车空调220。
65.作为本技术的同一构思,还提供一种商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驾驶室100的冷却系统。具有该冷却系统的商用车,续航时间长,驾乘舒适性高。
66.上述的驾驶室100的冷却系统及商用车,当隔热帘230处于收缩状态,发动机受控驱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100进行制冷,驻车空调220受控关闭;当隔热帘230处于伸展状态,隔热帘230将驾驶室100分隔为卧铺区域110和驾乘区域120,整车电瓶受控驱动驻车空调220对卧铺区域110进行制冷,原车空调受控关闭。具体地,先启动原车空调对驾驶室100内进行降温,待驾驶室100温度降下来后,关闭发动机。如此,减少了空调制冷噪音,提高了司乘人员的舒适性。然后,通过隔热帘230将驾驶室100分隔为卧铺区域110与驾乘区域120,开启驻车空调220,驻车空调220仅对卧铺区域110进行降温。如此,减小驻车空调220降温区域,降低空调制冷负荷,达到节省空调能耗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增加驻车空调220续航时间。
6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