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力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蓄电池工程车。


背景技术:

2.在铁路线路建设的初期,大量的设备、物资、人员需要通过工程车牵引运往各个施工地点;铁路线路投入运营前也需要工程车对线路进行压道、对隧道接触网进行检查、牵引车辆进行冷滑热滑;在铁路线路正式运营后,还需要用工程车运送检修车辆及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等。因此,每一条铁路线路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车。但是在铁路线路建设的前期,施工区域还未铺设接触网,传统依靠接触网供电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辆则无法进入施工区域,只能停在施工区域附近,依靠人力或简陋的搬运工具搬运设备,耗费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较多,且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力蓄电池工程车。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包括:
5.车体;
6.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前后两端;
7.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设置在车体的下方;
8.用于从外部供电装置受电的受流装置,设置在车体上;
9.储能器件,设置在车体上;
10.用于从受流装置或储能器件获取电能的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设置在车体上。
11.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受流装置包括:受电靴,设置在转向架上;所述受电靴的端部用于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受流轨接触受流。
12.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受流装置包括:
13.用于与接触网接触受流的受电弓,设置在车体的顶部。
14.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储能器件包括:牵引蓄电池组和控制蓄电池组;
15.所述牵引蓄电池组的输入端与受流装置电连接,输出端与牵引逆变器电连接;
16.所述控制蓄电池组的输入端与受流装置电连接,输出端与辅助逆变器电连接。
17.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储能器件还包括:通风系统、防火系统及蓄电池管理系统;
18.所述通风系统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组的外围;
19.所述防火系统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组的外围;所述防火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20.所述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及与电池管理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
感器、电阻测量电路及电量检测电路。
21.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储能器件还包括:灭火系统;所述灭火系统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组的外围;
22.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灭火控制器及与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灭火剂的罐体、与罐体喷口相连的喷管及连接在喷管端部的喷嘴。
23.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高压柜、空压机、交流配电柜、通信柜、工具柜、再生制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24.所述高压柜和空压机设置在前司机室的后方,沿车长方向依次布设;
25.交流配电柜和通信柜设置在空压机的后方,且位于牵引蓄电池组的上方,沿车长方向依次布设;
26.工具柜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组的上方,且位于通信柜的后方;
27.再生制动系统设置在车体的顶部,包括:制动电阻和充电机;所述充电机分别与制动电阻与牵引蓄电池组相连。
28.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牵引逆变器包括:四个整流子模块和四个逆变子模块;整流子模块连接在牵引变压器与逆变子模块之间;
29.一个逆变子模块与一台牵引电机电连接进行供电,一台牵引电机用于驱动转向架中的一根车轴转动。
30.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牵引蓄电池组与牵引逆变器之间还设置有牵引断路器、差分电流传感器和线路电抗器;
31.牵引蓄电池组还通过转换开关连接有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分别与车辆控制系统、牵引蓄电池容量检测装置电连接提供电压与电流信号。
32.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还包括:充电回路;所述充电回路包括:接触器、熔断器、电容、电压传感器、功率半导体;所述接触器和熔断器串接在蓄电池的正极;电压传感器并联在蓄电池的负极与熔断器之间;电容与电压传感器并联;功率半导体之间连接有电感。
33.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所述牵引蓄电池组包括至少四组蓄电池,每一组蓄电池设置在一个蓄电池箱内;蓄电池箱体的侧壁设有通风孔;相邻两个蓄电池箱体之间具有散热间隙;蓄电池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导轨。
34.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还包括:轨道检测装置、钢轨探伤装置、用于统计牵引能耗和再生制动能耗的车辆牵引控制单元实时能耗计算系统、用于对障碍物进行检测的障碍物检测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轨道检测装置、钢轨探伤装置设置在车体的下方。
35.如上所述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还包括:应急供电系统,用于将辅助变流器失效时将蓄电池供电转换为三相电源提供给空压机、水冷系统、制动电阻散热风机。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在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车体的下方设置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车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从外部供电装置受电的受流装置、储能器件、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从受流装置或储能器件获取电能,具有两种供电模式,能够通过外部供电装置受流供电,也能够在没有外部供电装置的环境中由储能器件进行供电,可作为铁路救援、维护等多用途的牵引机车,可满足铁路供电制式,适应直流-交流的供电系统。
附图说明
3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主视图;
3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右视图;
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俯视图;
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仰视图;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中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4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总电路原理图;
4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充电回路的原理图;
4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轴控牵引逆变器原理图。
46.附图标记:
47.1-车体;2-前司机室;3-后司机室;4-前转向架;5-后转向架;6-受电靴;7-受电弓;8-受电弓空压机;9-牵引蓄电池组;10-控制蓄电池组;11-高压柜;12-交流配电柜;13-通信柜;14-空压机;15-工具柜;16-制动电阻;17-车钩;18-排障器;19-制动器;20-前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1-后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2-辅助逆变器;23-制动风缸;24-前司机室空调;25-后司机室空调;26-风扇;27-车灯。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设置有受流装置能从外部供电装置受流供电,还设置有储能器件能够在没有外部供电的情况下对车辆设备进行供电。
5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中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体1上的前司机室2、后司机室3、前转向架4、后转向架5、受流装置、储能器件、牵引变流器和辅助变流器。
51.其中,前司机室2和后司机室3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前后两端。前司机室2和后司机室3均设置有前窗、侧窗和司机室门,前司机室2和后司机室3内部均设置有司机操控台。
52.前转向架4和后转向架5设置在车体的下方,分别位于车辆的两端且与车端具有一段距离。前转向架4和后转向架5起到对车体进行支撑和走行驱动的作用。前转向架4和后转向架5都可以为动力转向架;或者其中一个转向架为动力转向架,另一个为非动力转向架。
53.受流装置设置在车体1上,用于从外部供电装置受电。另外,车体上还设置有断路器、变压器,断路器连接在受流装置与变压器之间。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相连。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从受流装置或储能器件获取电能。
54.储能器件设置在车体1上,用于为车辆上的牵引系统及辅助系统供电。储能器件也通过对应的断路器与变压器相连。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相连。
55.上述牵引系统除了包括牵引逆变器之外,还包括:牵引电机。牵引逆变器可包括:整流电路、中间直流母线及牵引变流器等。
56.辅助系统除了包括辅助逆变器之外,还包括:照明设备、空调设备、供风设备、制动设备、通信控制设备等。辅助逆变器包括:辅助变流器等。
57.在具备外部供电装置时,电力蓄电池工程车通过受流装置从外部供电装置受流取电供给逆变器等用电设备;当没有外部供电装置时,电力蓄电池工程车通过储能器件供电给逆变器等用电设备。
58.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在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司机室和后司机室,车体的下方设置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车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从外部供电装置受电的受流装置、储能器件、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牵引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从受流装置或储能器件获取电能,具有两种供电模式,能够通过外部供电装置受流供电,也能够在没有外部供电装置的环境中由储能器件进行供电,可作为铁路救援、维护等多用途的牵引机车,可满足铁路供电制式,适应直流-交流的供电系统。
59.本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可用于调车、应急救援,同时也可与其他工程作业车辆集成作业,使其成为轨道维护的牵引车辆或动力平台,扩展运用,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6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受流装置可以为受电靴6,设置在转向架上,可以设置在前转向架4上,也可以设置在后转向架5上。受电靴6的端部用于与设置在地面上的受流轨接触受流。受电靴6的供电输出端通过断路器与变压器相连。在车辆回库后,可通过受电靴6与库用插座接触受电。
61.或者,受流装置包括:受电弓7和受电弓空压机8。受电弓7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用于与架设好的接触网接触受流。受电弓7的供电输出端通过断路器与变压器相连。受电弓空压机8用于控制受电弓升起或降落的受电弓空压机。当需要通过接触网受流时,通过受电空压机8升起受电弓7至与接触网接触;当需要通过储能器件供电时,通过受电空压机8降下受电弓7。
62.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车体上设置有受电靴6和受电弓7,实际上,车体上只设置有受电靴6,或只设置有受电弓7。
63.当采用受电弓7受流时,受电弓7升弓后与接触网接触取电,并与安装在车体内的断路器一端连接,断路器另一端连接牵引逆变器的正端连接输入,牵引逆变器负端输入通过轨道与地连接,牵引逆变器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对应作为触网供电主电路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
64.当采用受电靴6受电时,受电靴6与接触轨接触取电,另一端与安装在车体内的断路器一端连接,断路器另一端连接牵引逆变器的正端连接输入,牵引逆变器负端输入通过轨道与地连接,牵引逆变器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对应作为触网供电主电路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
65.接触网或接触轨供电主电路中还包括一套避雷器,避雷器接于受电弓或受电靴后端供电回路。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总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接
触网或接触轨供电主电路中还包括高压电压传感器tv101、tv102、tv103,电流传感器ta101,三位闸s101,熔断器fu101,主接触器km101,接触器km108。电压传感器tv102、tv103接于三位闸前端,电压传感器tv101接于三位闸s101后端。
66.主回路正极经过熔断器fu101,主接触器km101,电流互感器tv101,高速断路器qf102,一端与牵引逆变器的输入正端连接。
67.当牵引蓄电池组供电时,接触器km101断开,km105闭合,实现牵引蓄电池给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和紧急逆变器供电。
68.上述储能器件可以为蓄电池组,具体包括:牵引蓄电池组9和控制蓄电池组10。其中,牵引蓄电池组9的容量较大,用于为牵引系统供电。控制蓄电池组10的容量小于牵引蓄电池组9,用于为工程车的辅助系统供电。具体的,牵引蓄电池组9设置在车体1的中部,输入端与受流装置电连接,输出端通过断路器、变压器与牵引逆变器电连接。控制蓄电池组10设置在车体1的中部,输入端与受流装置电连接,输出端与辅助逆变器电连接。
69.通过控制受电弓升弓或所述受电靴伸出,断路器闭合,接触网或接触轨供电主电路为安装在转向架上的牵引电机供电。
70.牵引蓄电池组9具体可包括至少两组蓄电池。本实施例以四组蓄电池为例,四组蓄电池沿车长方向依次布设。每一组蓄电池由多个单体蓄电池组成,集成在蓄电池箱体内。蓄电池可以为燃料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铁镍蓄电池、金属氧化物蓄电池、银锌蓄电池、镍锌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钠盐电池、钛锂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和电容器中的任何一种。
71.各蓄电池箱体沿车长方向依次布置,每个箱体的侧壁设有通风孔,每个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箱体内部空间连通的排水孔。相邻的两个蓄电池箱体之间留有散热间隙,利于散热。另外,蓄电池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导轨,与车体底架上的导槽配合方便蓄电池箱体移动进行维护。蓄电池箱体的底部还设有与叉车叉臂等结构配合的工艺槽,便于通过叉车对蓄电池箱体进行搬运。
72.蓄电池系统包括一套隔离电路,设置在各蓄电池箱体之间。在检修时,可将各箱体之间的蓄电池通过隔离电路断开,以降低带电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73.进一步的,储能器件还包括:通风系统、防火系统及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通风系统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组的外围,具体是位于蓄电池箱体的外围,促使蓄电池箱体外围的空气有序流动进行散热,还可以对蓄电池间排出的氢气进行适时地排出。例如:可在蓄电池箱体的外围设置冷却风扇26,或者,也可以在蓄电池箱体的外围布设水冷管路。
74.防火系统设置在牵引蓄电池的外围,该防火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具体的,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蓄电池箱体内或蓄电池箱体的外表面,用于检测箱体内或箱体外表面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管理控制器电连接,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发送给电池管理控制器,当判断出温度过高时,可控制上述通风系统启动进行散热。烟雾传感器设置在蓄电池箱体上,用于检测箱体附件的烟雾,用作对起火进行识别。
75.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可设置在蓄电池箱体的外围,
76.灭火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灭火控制器及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包括盛装有灭火剂的罐体、设置在罐体喷口的电磁阀、与罐体喷口相连的喷管及喷嘴。灭火剂可以为粉末或泡沫状的原料,电磁阀与灭火控制器电连接,接收灭火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罐体喷口。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喷嘴升降装置、旋转移动装置,用于驱动喷嘴升降、移动或旋转,以对
准起火点。
77.另一种方案,电池管理控制器也可以对温度数据和烟雾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78.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器及与电池管理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阻测量电路及电量检测电路,温度传感器、电阻测量电路及电量检测电路分别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电阻及电量。电池管理控制器根据温度电阻及电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将监测数据实时显示在监测显示器上,实现对蓄电池在线监测,具体可以对每节电池的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更换性能下降的电池,为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管理系统能完成对蓄电池工程车所配套的牵引蓄电池组进行自动监测、显示和记录所有电池组和电池单体参数的能力。对牵引蓄电池性能进行检测及显示(包含单体电压、容量估算、充放电曲线),在维护时,可以读取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的历史数据,并对读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存储;地面便携设备端通过以太网端口连接到蓄电池管理系统主机。
79.进一步的,车体1上还设置有高压柜11、交流配电柜12、通信柜13、空压机14、工具柜15、再生制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高压柜11和空压机14设置在前司机室2的后方,沿车长方向依次布设。交流配电柜12和通信柜13设置在空压机14的后方,且位于前端的牵引蓄电池组9的上方,沿车长方向依次布设。
80.工具柜15设置在位于后端的牵引蓄电池组9的上方,且位于通信柜13的后方。再生制动系统设置在车体的顶部,包括:制动电阻16和充电机(图中未示出),充电机分别与制动电阻16与牵引蓄电池组9相连。工程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通过制动电阻16进行再生。牵引逆变器还与制动电阻连接,辅助逆器的输出端与工程车的辅助负载连接,用于为辅助负载供电。
8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的充电回路的原理图。如图7所示,另外,车辆上还设置有充电回路,该充电回路包括:熔断器fu802,接触器km103、km104,电容c803,电压传感器tv805,功率半导体q801、q805。接触器km103和熔断器fu802串接在蓄电池的正极;电压传感器tv805并联在蓄电池的负极与熔断器fu802之间;电容c803与电压传感器tv805并联;功率半导体q801、q805之间连接有电感。在受电弓7或受电靴6供电时,功率半导体电路进行升压或降压,接触器km103闭合,从而实施对牵引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整个充电过程电压传感器tv805对充电电压进行实时监测。
82.充电回路在进行再生制动时,反馈的能量可以经过牵引蓄电池充电机向牵引蓄电池充电。当需要对牵引蓄电池箱体进行检修操作时,可以断开蓄电池组之间的蓄电池隔离开关,保证人身安全。
83.上述牵引逆变器包括:四个整流子模块和四个逆变子模块,整流子模块连接在牵引变压器与逆变子模块之间。一个逆变子模块与一台牵引电机电连接进行供电,一台牵引电机用于驱动转向架中的一根车轴转动。转向架的驱动可采用轴控模式,在其中一根车轴发生故障时,切除该轴上故障牵引电机对应的逆变子模块,另外三个逆变子模块照常驱动对应的车轴转动,因此在一根车轴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驱动的运行,提高运行安全系数。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轴控牵引逆变器原理图,图8展示了其中两个逆变子模块对应的连接电路,每一个逆变子模块对应与一个牵引电机相连。
84.当然,也可只通过一个逆变器实现二轴牵引,其中一个逆变器更换为其他检测装置扩展为检测车等实现其他作业功能的轨道维护工程车。
85.牵引蓄电池组与牵引逆变器之间还设置有牵引断路器、差分电流传感器和线路电抗器。牵引蓄电池组还通过转换开关连接有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分别与车辆控制系统、牵引蓄电池容量检测装置电连接提供电压与电流信号。
86.工程车在牵引蓄电池供电时,与牵引蓄电池一端连接的高速断路器、差分电流传感器、线路电抗器接通向牵引逆变器供电,供电模式与接触网、接触轨供电时相同。一路通过转换开关与牵引蓄电池连接的电压、电流传感器用于向机车控制系统、牵引蓄电池容量检测装置等提供电压与电流信号。
87.进一步的,车辆上还设置有轨道检测装置、钢轨探伤装置、排障器18、制动器19、制动风缸23、空调。其中,轨道检测装置、钢轨探伤装置设置在车体的下方,排障器18设置在车体的下方,且位于转向架的前端。制动器19和制动风缸23设置在车体的下方。空调设置在车体的顶部,空调包括前司机室空调24和后司机室空调25,分别设置在前司机室2的顶部和后司机室3的顶部。
88.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统计牵引能耗和再生制动能耗的车辆牵引控制单元实时能耗计算系统,能统计牵引能耗和再生制动能耗,牵引控制单元通过网压电压传感器和输入电流传感器的测量值计算牵引时消耗的和再生制动时反馈回电网的实时能量,并累加。
89.工程车还包括:应急供电系统,在辅助变流器不能提供ac380v后,紧急电源将dc800v牵引蓄电池供电转换为三相380v/50hz电源,专为空压机、水冷系统、制动电阻散热风机等提供电源,确保行车安全。工程车可实现多机重联控制,主从制动控制,实现大负载牵引。当多机重联时,主车的整车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作为主控单元对整列车实施控制。控制信号分为硬线和网络通信两种,硬线信号为制动和安全相关,网络信号为牵引和走行相关。此时仅有主车头端的操控台有整车控制权限,其它端操控台的操控无效。换端时,只有整列车的头端和尾端可获得控制权限,重联端不能获得控制权限。行车过程中如果重联连接器断开,全列车会上紧急制动,确保安全。
90.工程车还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用于对障碍物进行检测,配置通过无线/雷达/视觉的非接触式的障碍物检测及防撞系统。非接触式的障碍物检测系统具备深度学习的功能,具备分级诊断参考标准,系统有较高报警准确率,较低漏报率。
91.工程车设置有一套车辆控制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牵引控制系统和辅助控制系统,车辆操纵装置设置在司机室内,司机通过车辆操纵装置调整动力系统控制器,进而控制整车。车辆控制系统还具有整车逻辑控制、报警显示、供电模式选择等各种功能控制及操作记录等。网络控制系统包含牵引控制和辅助控制系统,用于对牵引系统、辅助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综合控制。牵引控制系统可实现四轴同步控制,双机重联控制、低恒速运行控制、应急走行、故障显示等。
92.当整车控制器故障,或其和电牵引系统通讯故障时,为确保工程车自行回站,最大限度地减少被其它车救援的需要,可打开应急走行模式。此模式下所有相关整车控制信号通过硬线传输,主要包括启动和牵引控制。此时工程车仅有基本走行功能,无法实现低恒速走行。应急状态下,司机无法通过显示屏看到电牵引系统状态信息,但可通过操控台几个红色实体指示灯判断工程车供电和电牵引状态。
93.牵引控制系统还包括一套无缝切换控制系统,实现有电区到无电区、无电区到有电区接触网/接触轨和牵引蓄电池供电之间切换。有电区至无电区,司机可在进入无电区时系统发出切换指令,此时辅助变流器收到信号后将双向斩波充电机工作于升压状态,向直流母线反馈能量,当升压电压逐步高于蓄电池电压时,此时关闭双向斩波充电机,直流母线电压降至蓄电池电压,牵引系统自动切换到牵引蓄电池供电。无电区至有电区,当列车行驶至有电区时,系统发出切换指令,此时辅助变流器收到信号后将双向斩波充电机工作于升压状态,向直流母线反馈能量,当升压电压逐步高于第三轨电压时,第三轨供电接触器闭合,此时关闭双向斩波充电机,直流母线电压降至第三轨,牵引系统自动切换到第三轨供电。在两个过程中,直流母线电压都是平缓的变化,不会对牵引系统造成冲击,同时在切换时也不会产生很大的线路冲击电流。
94.进一步的,工程车包括一套空气制动系统,能对本车进行制动,也可对与本车相连挂的其他车连进行联控制动。工程车还包括一套电制动系统,可对本车进行减速制动。空气制动装置,包括空压机、存储风缸,制动控制系统、制动闸瓦。
95.上述牵引系统使用永磁电机作为牵引电机,能够实现低恒速运行控制,或者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异步电机。通过对牵引传动系统进行优化,可满足国铁接触网供电模式的供电制式,即交流-直流-交流的供电系统。
96.图中示出了车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车钩17,用于进行前后车的连挂。前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0和后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1,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下方,设置在对应侧转向架的旁边。辅助逆变器22设置在车体下方,位于前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0和后转向架走行控制牵引逆变器21之间。
97.车体上部两端安装有对称的双司机室,前部为前司机室2,司机室内设置有相关控制设备。后部为后司机室3,后司机室3除司控台及必要的控制设备外,设计有休息区。前后司机室正前方安装有行车灯27、制动等标志灯等照明设备。
98.车体中部为功能间,功能间中底层布置有蓄电池组,高压电器柜、空气制动系统组件,上层布置有低压电器柜、工具箱、蓄电池管理系统等。车体顶部安装有空调系统、制动电阻、受电弓、通风系统风扇、避雷器等装置。车架底部装有两套转向架,转向架包括构架、轮轴、牵引电机、制动装置。车底中部为两套牵引逆变器和一套辅助逆变器。
9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0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2.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0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