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2.当轨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故障而无法继续行走时,需要用救援车进行回送,现有的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一般通过车钩连接。
3.在先技术中,车钩一般包括自动车钩和手动车钩,救援车上的自动车钩可以与被救援车上的自动车钩实现自动连挂,操作方便,然而,自动车钩的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救援车上的手动车钩与被救援车上的手动车钩需要通过操作人员才能完成连挂,操作便易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自动车钩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和成本较高,以及,手动车钩操作便易性低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两个车钩组件;其中,
7.每个所述车钩组件包括安装座、钩体和成对设置的连挂机构;
8.一个所述车钩组件的安装座用于与所述救援车连接,另一个所述车钩组件的安装座用于与所述被救援车连接;
9.所述钩体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挂机构对称安装于所述钩体的侧壁上,所述钩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连挂机构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10.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有两个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端部设置;
11.所述连接杆的一个端部对应一个所述车钩组件,所述连接杆的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的钩体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对应的车钩组件的所述连挂机构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所述连接杆对应端部的所述环形槽内,以对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进行锁止。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挂机构包括:壳体、连挂杆和弹性件;
13.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钩体的侧壁,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14.所述连挂杆部分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外;
15.所述钩体在与连挂杆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连挂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外的部分穿设所述开口,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16.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挂杆位于容纳腔的部分外,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
述连挂杆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开口相对的腔壁;
17.所述对应的车钩组件的连挂机构中的所述连挂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所述连接杆对应端部的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使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保持锁止状态。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挂机构还包括:所述连挂机构还包括:解钩件;
19.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钩体的一端设有穿入孔,所述连挂杆远离所述钩体的一端在与所述穿入孔相对的位置设有螺纹孔;
20.所述解钩件从所述穿入孔穿入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解钩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21.所述解钩件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连挂杆向背离所述钩体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连挂机构中的所述连挂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部分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内脱离。
22.进一步地,所述连挂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部、抵接部和连接部;
23.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钩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卡接部至少部分穿设所述开口,并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24.所述抵接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截面积和卡接部的截面积,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外,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挂杆的抵接部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面;
25.所述连挂机构中的所述连挂杆的卡接部至少部分卡接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内。
26.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的为长方体,所述卡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卡接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抵接部的截面积;
27.所述开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与所述卡接部相适配。
28.进一步地,所述钩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中空的导入结构;
29.所述导入结构的空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30.所述导入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导入结构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导入结构的一端靠近所述钩体。
31.进一步地,所述车钩组件还包括:支撑件;
32.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钩体的底部,并与所述钩体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钩体和所述连接杆。
3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为圆锥形。
34.进一步地,所述车钩组件还包括:回转机构;
35.所述钩体通过回转机构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
36.所述回转机构可带动所述钩体相对所述安装座扭转和转动,并可使所述钩体在所述解构状态时自动对中。
3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救援车、被救援车和上述的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
38.所述救援装置的一个车钩组件中的安装座与所述救援车连接,所述救援装置的另一个车钩组件中的安装座与所述被救援车连接。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两个车钩组件,连接杆的一个端部对应一个车钩组件,连接杆的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的钩体的容纳空间内,对应的车钩组件的连挂机构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
于靠近连接杆端部的环形槽内,以对连接杆的端部进行锁止,从而完成救援车与轨道车用车的连挂。在被救援车发生故障而无法继续行走时,本实施例可以先手动将连接杆的一个端部安装于救援车上,然后,救援车缓慢靠近被救援车,连接杆的另一个端部可以自动插入在被救援车上的钩体的容纳空间内,并自动完成锁止,这样,救援车与被救援车就完成了连挂,也即,本实施例救援车与被救援车的连挂可以实现半自动,与在先的手动连挂相比,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操作便易性更高。并且,与在先的自动连挂相比,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救援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钩组件中钩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救援装置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连接杆,11-环形槽,2-车钩组件,21-安装座,211-安装板,22-钩体,221-开口,222-导入结构,223-连接环,23-连挂机构,231-壳体,2311-穿入孔,232-连挂杆,2320-螺纹孔,2321-卡接部,2322-抵接部,2323-连接部,233-弹性件,234-解构件,25-支撑件,26-回转机构,261-轴销,262-关节,2621-第一环形圈,2622-第二环形圈,2623-第三环形圈,263-螺母,264-对中结构,2641-对中盘,2642-对中孔,2643-对中本体,2644-蝶形弹簧,2645-端盖,2646-滚轮,2647-凹槽,2648-连接件,265-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参照图1和图3,该救援装置具体可以包括:连接杆1和两个车钩组件2;其中,每个车钩组件2包括安装座21、钩体22和成对设置的连挂机构23;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救援车连接,另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被救援车连接;钩体22与安装座21活动连接,成对设置的两个连挂机构23对称安装于钩体22的侧壁上;钩体22具有容纳空间,连挂机构23部分伸入容纳空间内;连接杆1上间隔设有两个环形槽11,两个环形槽11分别靠近连接杆1的两个端部设置;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对应一个车钩组件2,连接杆1的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连挂机构23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以对连接杆1的端部进行锁止。
53.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包括连接杆1和两个车钩组件2,车钩组件2包括安装座21,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救援车连接,另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被救援车连接,实际应用中,救援车的后端安装有一个安装座21,被救援车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安装座21,两个安装座21相对设置,其中,救援车在无法行驶的情况下,也需要救援,因此,救援车的前端也可以安装一个安装座21,被救援车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也可以当作一辆救援车,因此,被救援车的后端也可以安装一个安装座21。
54.具体而言,安装座21分别与救援车和被救援车为固定连接,所谓的“固定连接”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部件进行连接后,不能进行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为了使安装座21便于安装于拆卸,本实施例优选螺栓连接,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21上设有多个螺栓孔,一个螺栓孔用于一个螺栓的穿设,对于螺栓孔的设置数目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安装座21的形状和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可以不做限定。
55.具体而言,钩体22与安装座21活动连接,所谓的“活动连接”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部件进行连接后,仍可进行一定的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如利用轴销261实现的可枢转连接、利用万向节实现的万向连接等。
56.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成对设置的两个连挂机构23对称安装于钩体22的侧壁上,为了方便对连挂机构23进行安装、拆卸和定位,连挂机构23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安装于钩体22的侧壁上。钩体22具有容纳空间,如图3所示,连挂机构23的部分伸入容纳空间内,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对应一个车钩组件2,连接杆1的各端部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这样,该车钩组件2的两个连挂机构23伸入容纳空间的部分均可以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以对连接杆1的端部进行锁止,这样,就完成了救援车和被救援车的连挂。
57.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轨道具有直道和弯道,由于本实施例的钩体22与安装座21活动连接,这样,可以使救援车牵引被救援车就更加顺利的行驶,对于钩体22与安装座21的相对运动的幅度,可以根据轨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58.在实际应用中,在被救援车发生故障而无法继续行走时,本实施例可以先手动将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安装于救援车上,然后,救援车缓慢靠近被救援车,连接杆1的另一个端部可以自动插入被救援车上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并自动完成锁止,这样,救援车与被救援车就完成了连挂,也即,本实施例救援车与被救援车的连挂可以实现半自动,与在先的手动连挂相比,操作便易性更高,与在先的自动连挂相比,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59.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杆1的两个端部分别锁止于对应的车钩组件2内时,连接杆1的轴线与连挂机构23的水平中线垂直。如图2所示,若以安装座21的宽度方向(与轨道车的宽度方向一致)为参考,一个车钩组件2的两个连挂机构23的水平中线与其宽度方向平行。另外,对于环形槽11而言,可使连接杆1在连挂时没有方向选择性,在环形槽11的周向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顺利完成连挂。
6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挂机构23包括:壳体231、连挂杆232和弹性件233;壳体231可拆卸地连接于钩体22的侧壁,壳体231具有容纳腔;连挂杆232部分滑动设置于容纳腔内,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外;钩体22在与连挂杆232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221,连挂杆232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穿设开口221,并伸入容纳空间内;弹性件233套设于连挂杆232位于容纳腔的部分外,弹性件233的一端抵接于连挂杆232靠近开口221的端面,另一端抵接于容纳腔与开口221相对的腔壁;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弹性件233处于压缩状态,以使连接杆1的端部保持锁止状态。
61.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连挂机构23的壳体231可拆卸地连接于钩体22的侧壁,连挂机构23的壳体231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件连接于钩体22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钩体22的形状为筒状,为了使壳体231稳固的连接于钩体22的侧壁上,壳体231与钩体22接触的表面的形状与钩体22侧壁的形状相适配。
6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连挂杆232部分滑动设置于壳体231的容纳腔内,部分设置于壳体231的容纳腔外,钩体22在与连挂杆232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221,连挂杆232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可以穿设开口221,并伸入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弹性件233套设于连挂杆232位于容纳腔的部分的外壁,弹性件233的一端抵接于连挂杆232靠近开口221的端面,另一端抵接于容纳腔与开口221相对的腔壁。
63.在实际应用中,以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安装于救援车为例,本实施例可以手动将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插入救援车上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并使钩体22上的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的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这样,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就锁止于救援车上,此时,弹性件233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233就可以顶压连挂杆232,使连接杆1的端部保持锁止状态。连接杆1的另一个端部安装于被救援车的具体过程参照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安装于救援车的具体过程即可,只是连接杆1的另一个端在救援车的作用下可以自动插入被救援车上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可以不需要操作人员就能够完成。
6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环形槽11处的直径比连接杆1端部的直径小,当连接杆1的端部插入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时,在端部与该钩体22的两个连挂杆232伸入容纳腔的部分接触时,连挂杆232带动弹性件233背向钩体22的方向后移,在环形槽11移动到连挂杆232伸入容纳腔的部分对应的位置时,弹性件233朝向钩体22的方向伸展,此时,弹性件233就可以推动连挂杆232朝向钩体22的方向滑动,以使连挂杆232伸入容纳腔的部分卡接于环形槽11内。
6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弹性件233为压缩弹簧,也可以为蝶形弹簧2644等其他压缩弹簧。如图3所示,弹性件233的形状优选圆柱形,这样,壳体231的形状与弹性件233也为圆柱形,这样的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可以节省加工成本。为了提高壳体231与钩体22侧壁之间
的连接稳定性,壳体231靠近钩体22的一端的截面积可以大于壳体231圆柱形部分的截面积,图3中示出的壳体231靠近钩体22一端的形状为“类正方体”,“类正方体”与钩体22连接的表面的形状与钩体22的形状相适配,钩体22为筒状,该表面的相状则为圆弧面。
6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挂机构23还包括:解钩件234,壳体231远离钩体22的一端设有穿入孔2311,连挂杆232远离钩体22的一端在与穿入孔2311相对的位置设有螺纹孔2320;解钩件234从所述穿入孔2311穿入螺纹孔2320内,解钩件234与螺纹孔2320螺纹配合;解钩件234的转动可带动连挂杆232向背离钩体22的方向滑动,以使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从对应的环形槽11内脱离。
67.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解钩件234可以为螺栓,螺栓上的螺纹与螺纹孔2320内的螺纹配合,在解钩件234转动的情况下,解钩件234可以带动连挂杆232向背离钩体22的方向滑动,这样,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可以从对应的环形槽11内脱离,已完成对连接杆1端部的解钩。需要说明的是,解钩件234也可以为其他紧固件,例如螺钉等。
68.在先技术中,对于自动车钩,由于结构复杂,解钩操作较为繁琐,对于手动车钩,由于手动车钩比较笨重,操作人在解钩时,需要耗费比较大的体力才能完成,而本实施例的解钩操作简单,操作人员仅需要很小的力就可以完成解钩。
6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挂杆232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部2321、抵接部2322和连接部2323;连接部2323远离钩体22,连接部2323和抵接部2322位于容纳腔内,卡接部2321至少部分穿设开口221,并伸入容纳空间内;抵接部2322的截面积大于连接部2323的截面积和卡接部2321的截面积,弹性件233套设于连接部2323外,所述弹性件23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挂杆232的抵接部2322靠近所述开口221的端面;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的卡接部2321至少部分卡接于对应的环形槽11内。
70.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连接部2323远离钩体22,连接部2323和抵接部2322位于容纳腔内,卡接部2321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外,且通过开口221伸入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抵接部2322的截面积大于连接部2323的截面积和卡接部2321的截面积,这样,弹性件233套设于连接部2323的外壁上时,弹性件233的一端可以抵接于连挂杆232的抵接部2322靠近开口221的端面。在连接杆1的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的情况下,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连挂机构23中的连挂杆232的卡接部2321至少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以对连接杆1的端部进行锁止。
71.可选的,如图3所示,卡接部2321为长方体,卡接部2321远离连接部2323的一端为圆弧面;参照图4,开口22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与卡接部2321相适配。
72.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卡接部2321为长方体,卡接部2321远离连接部2323的一端为圆弧面,这样,连接杆1的端部在连挂时,且移动到环形槽11的位置之前,可以顺利将连挂杆232伸入钩体22容纳空间的部分挤入壳体231的容纳腔内,也即,使连挂杆232背向钩体22的方向滑动。由于卡接部2321为长方体,卡接部2321与环形槽11接触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当连接杆1的端部处于锁止状态时,即使连挂杆232受到外力,卡接部2321也不会从连接杆1对应的环形槽11内脱离。
73.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钩体22在与连挂杆232相对的位置设置的开口221的形状为矩形,并且该开口221的形状与卡接部2321相适配,这样,可以使连接杆1与钩体22具有较大
的受力面积,并可以防止连接杆1转动,从而使连接杆1的端部处于锁止的状态。
74.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钩体22远离安装座21的一端设有中空的导入结构222;导入结构222的空腔与容纳空间连通;导入结构222的一端至另一端,导入结构222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其中,导入结构222的一端靠近所述钩体22。
75.具体而言,在从安装座21至钩体22的方向上,导入结构222的形状类似于“喇叭开口”,这样设置,可以使钩体22具有较大的连挂范围,连接杆1的端部可以顺利的进入钩体22的容纳腔内进行连挂,并且,连挂杆232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错位的情况下,连挂杆232的端部依然可以顺利的完成连挂。
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车钩组件2还包括:支撑件25;支撑件25设置于钩体22的底部,并与钩体22连接,在连接杆1的端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支撑件25用于支撑钩体22和连接杆1。
77.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支撑件25通过紧固件(螺栓、螺钉等)与钩体22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对钩体22进行安装、拆卸和定位。在连接杆1的端部与对应的车钩组件2连挂时,也即,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连挂机构23伸入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对应端部的环形槽11内时,支撑件25可以对钩体22和连接杆1进行支撑,以使钩体22可以在设定的活动范围活动。
78.可选的,如图1所示,连接杆1的两端为圆锥形。
79.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连接杆1为圆柱形,为了使连接杆1的端部可以顺利进入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并可以顺利与连挂杆232伸入容纳空间的部分进行卡接,连接杆1的两端为圆锥形。
8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车钩组件2还包括:回转机构26;钩体22通过回转机构26与安装座21活动连接;回转机构26可带动钩体22相对安装座21扭转和转动,并可使钩体22在未与连接杆1连接时自动对中。
81.具体而言,如图4至图6所示,回转机构26包括轴销261、关节262、螺母263和对中结构264。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安装座21朝向钩体的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安装板211,在竖直方向上,关节262位于两个安装板(按照图示方向可以简称上方安装板和下方安装板)211之间,钩体22在靠近安装座21的一端设有连接环223,连接环223套设于关节262的外壁上,各安装板在与关节26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对中结构264位于钩体22和下方安装板的底部,对中结构264在与关节26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关节262的形状为圆筒状,关节262在竖直方向上设有通孔,轴销261依次穿设上方安装板的第一连接孔、通孔、下方安装板211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然后将螺母263从轴销261的底部套设,螺母263对轴销261末端进行固定。
82.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关节262包括第一环形圈2621、第二环形圈2622和第三环形圈2623,第二环形圈2622固定套设于第一环形圈2621的外壁上,第三环形圈2623固定套设于第二环形圈2622的外壁上,第一环形圈2621和第三环形圈2623的材质为金属或橡胶,第二环形圈2622的材质为橡胶,轴销261穿设第一环形圈2621的内孔,轴销261与两个第一连接孔为过渡配合,也即,轴销261不能相对两个对连接孔相对转动,轴销261与连接环223为过渡配合,也即,轴销261不能相对钩体22的连接环相对转动,轴销261与关节262的第一环形圈2621间隙配合,也即,轴销261可以相对关节262相对转动,并且,由于橡胶在挤压的情
况下可发生形变,因此,关节262不仅可以绕着轴销261转动,还可以在发生扭转,这样,钩体22就可以相对安装座21扭转和转动,以使救援车可以在不同轨道路况下可以顺利地牵引被救援车行驶。其中,轴销261可以为中心销、钩尾销等销,本实施例对于轴销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
83.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连接环223套设于第三环形圈2623外的中心区域,本实施例在连接环22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挡圈265,挡圈265套设于关节262的第三环形圈2623外,以限制关节262的垂直方向的位置。
84.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对中结构264包括对中盘2641和两个对中本体2643,对中盘2641位于下方安装板的底部,对中盘2641上设有对中孔2642,轴销261可穿设对中孔2642,并与对中孔2642间隙配合,也即,对中盘2641可以相对轴销261转动;两个对中本体2643对称设置于对中盘2641远离安装座21的一侧,两个对中本体2643之间存在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为锐角,并且,两个对中本体2643位于钩体22的底部,且与钩体22连接,支撑件25位于连个对中本体2643之间。对于对中本体2643而言,如图6所示,对中本体2643与对中盘2641连接,对中本体2643远离对中盘2641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孔,一个安装孔内放置于碟形弹簧2644,碟形弹簧2644两端分别设有端盖2645和连接件2648,端盖2645远离对中盘2641,通过端盖2645和连接件2648压紧蝶形弹簧2644,蝶形弹簧2644远离端盖2645的一端设有滚轮2373,对中盘2641在与滚轮2373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2647,凹槽2647相对对中盘2641的外圆周面凹陷,滚轮2373位于凹槽2647内,滚轮2373通过连接杆1与蝶形弹簧2644连接,在蝶形弹簧2644的弹力作用下,蝶形弹簧2644顶紧滚轮2373,滚轮2373与凹槽2647的槽壁紧密配合。
85.本实施例的钩体22实现自动对中的过程为:
86.当钩体2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轴销261转动,并离开其中心线位置时,对中结构264的对中盘2641会绕轴销261转动,此时,滚轮2373会从凹槽2647的最深处位置开始向凹槽2647外滚动,滚轮2373带动连接杆1朝向端盖2645的方向运动,以压缩蝶形弹簧2644;在钩体22的外力取消后,蝶形弹簧2644的压缩力会推动连接杆1背向端盖2645的方向运动,滚轮2373滚回凹槽2647的最深处,从而实现钩体22的自动对中。
87.需要说明的是,导入结构222和连接环与钩体22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提高钩体22的强度,从而提高救援装置的使用寿命。
8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8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救援装置,包括连接杆1和两个车钩组件2,车钩组件2包括安装座21、钩体22和成对设置的连挂机构23,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救援车连接,另一个车钩组件2的安装座21用于与被救援车连接;钩体22与安装座21活动连接,成对设置的两个连挂机构23对称设置于钩体22的侧壁上;钩体22具有容纳空间,连挂机构23部分伸入容纳空间内;连接杆1上间隔设有两个环形槽11,两个环形槽11分别靠近连接杆1的两个端部设置;连接杆1的一个端部对应一个车钩组件2,连接杆1的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对应的车钩组件2的连挂机构23位于容纳空间内的部分卡接于靠近连接杆1端部的环形槽11内,以对连接杆1的端部进行锁止,从而完成救援车与轨道车用车的连挂。在被救援车发生故障而无法继续行走时,本实施例可以先手动将连接
杆1的一个端部安装于救援车上,然后,救援车缓慢靠近被救援车,连接杆1的另一个端部可以自动插入在被救援车上的钩体22的容纳空间内,并自动完成锁止,这样,救援车与被救援车就完成了连挂,也即,本实施例救援车与被救援车的连挂可以实现半自动,与在先的手动连挂相比,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操作便易性更高。并且,与在先的自动连挂相比,本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9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救援车、被救援车和上述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
91.救援装置的一个车钩组件2中的安装座21与救援车连接,救援装置的另一个车钩组件2中的安装座21与被救援车连接。
92.具体而言,车钩组件2的各部件与连接杆1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前文已经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93.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9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系统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用于救援车与被救援车之间的救援装置所具有的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9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9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8.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