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对新能源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空调系统能否及时调节车内的温度。当前现有技术的空调调节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不高,目标调节温度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调节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不高,目标调节温度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包括:空气循环系统、can总线、空调控制器hmc、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和摄像头;
6.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调控制器hmc、所述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所述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所述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所述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所述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
7.所述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车内液晶组合仪表盘下方;所述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车内中控区多功能显示屏下方;所述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车内顶棚与前窗交接处正中间;所述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内左上方化妆板外边面;所述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车内左侧a柱中央;所述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位于车内左前空调出风口上方;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车内中控区多功能显示屏上方。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红外监控系统在实现了车内温度控制智能化的同时,提高了驾驶者的感知舒适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红外监控系统可以为车辆与驾驶者提供更加方便的交互访问,从而降低操作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框图;
1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2.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通过车内的多个红外监控传感器识别驾驶员面部的皮肤温度,同过空气循环系统判断车内是否通风,以及摄像头7 采集的衣着信息相结合,通过算法控制车内空调工作,给驾驶员营造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
13.具体包括:空气循环系统、can总线、空调控制器hmc、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1、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2、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3、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4、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 5、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6和摄像头7;
14.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调控制器hmc、所述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 1、所述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2、所述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3、所述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4、所述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5、所述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6和所述摄像头7电性连接;
15.所述第一红外监控传感器1位于车内液晶组合仪表盘下方;所述第二红外监控传感器 2位于车内中控区多功能显示屏下方;所述第三红外监控传感器3位于车内顶棚与前窗交接处正中间;所述第四红外监控传感器4位于内左上方化妆板外边面;所述第五红外监控传感器5位于车内左侧a柱中央;所述第六红外监控传感器6位于车内左前空调出风口上方;所述摄像头7位于所述车内中控区多功能显示屏上方。
16.一种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方法,基于所述氢能汽车车内红外监控系统实现,,包括步骤:
17.s10:启动车辆,激活所述空气循环系统、所述摄像头7和第一到第六所述红外监控传感器;
18.s20:通过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获得车内气流信息,通过所述摄像头7获得衣着信息,通过第一到第六所述红外监控传感器获得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
19.s30:所述车内气流信息、所述衣着信息和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通过所述can总线传输给所述空调控制器hmc;
20.s40:所述空调控制器hmc根据所述车内气流信息、所述衣着信息和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获得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
21.s50:所述空调控制器hmc根据所述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和当前车内温度,调节空调的排放量;
22.s60:若车辆保持启动状态则返回步骤s20,否则结束流程。
23.进一步地,步骤s20中,所述通过第一到第六所述红外监控传感器获取驾驶员在时间 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包括:
24.s201:在时间t内,每隔时间t采集一组第一到第六所述红外监控传感器对应的面部部位的皮肤温度信息,其中t小于t;具体实现中,可将t设置为5分钟,将t设置为1 分钟,在时间t内共取得5组对应的面部部位的皮肤温度信息;
25.s202:各所述对应的面部部位的皮肤温度信息通过平均计算,得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具体实现中,每组皮肤温度信息中有6个面部部位对应的皮肤温度,将5组所有的皮肤温度进行平均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即为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
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包括:
27.s401:根据所述衣着信息获得对应的舒适性系数n;
28.s402:根据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所述衣着信息和所述车内气流信息获得对应的种类参数i;
29.s403:根据所述对应的种类参数i和所述对应的舒适性系数n,计算获得下一时间t 内的车内目标温度h。
30.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衣着信息获得对应的舒适性系数n,具体为:
31.若所述衣着信息为短袖衫,则所述舒适性系数n为0.5;
32.若所述衣着信息为衬衫,则所述舒适性系数n为0.7;
33.若所述衣着信息为工作服,则所述舒适性系数n为0.9;
34.若所述衣着信息为夹克,则所述舒适性系数n为1.0;
35.若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则所述舒适性系数n为1.3;
36.具体实现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与车型重新设置衣着信息的判断标准,以及各衣着信息对应的舒适性系数的值。
3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所述衣着信息和所述车内气流信息获得对应的种类参数i,具体为:
38.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在34
°
到36
°
之间,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1;
39.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在34
°
到36
°
之间,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夹克,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种-8;
40.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在36
°
到38
°
之间,且所述衣着信息为短袖衫,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10;
41.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在36
°
到38
°
之间,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3;
42.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在36
°
到38
°
之间,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3;
43.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超过38
°
,且所述衣着信息为短袖衫,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10;
44.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超过38
°
,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3;
45.若所述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超过38
°
,且所述衣着信息为头套毛衣,且所述车内气流信息为车内不通风,则所述种类参数i为3;
46.具体实现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与车型重新设置时间t内的面部皮肤温度信息、衣着信息、车内气流信息的判断标准,以及对应的种类参数i的值。
47.进一步地,所述计算获得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h的具体公式为:
48.h=n*30℃-(6℃-i*0.8℃)
49.其中,n表示舒适性系数,i表示种类参数;
50.具体实现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与车型重新设置公式中各常数的值。
51.进一步地,步骤s50具体为:
52.若所述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大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则所述空调控制器hmc 减小空调的排放量;具体可将空调的排放量减小到当前排量的70%;
53.若所述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小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则所述空调控制器hmc 增加空调的排放量;具体可将空调的排放量增加到当前排量的130%;
54.若所述下一时间t内的车内目标温度等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则所述空调控制器hmc 不改变空调的排放量。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6.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词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标识。
5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