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司机室是轨道车辆上的重要区域,轨道车辆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司机室;司机室内集成了各种控制设备,供司机驾驶轨道车辆使用。司机室一般可容纳1至2人,包括主司机和副司机(或称为观察员),轨道车辆主要由主司机进行操作,副司机主要协助主司机观察站台或线路情况,或作为学员向主司机进行学习。
3.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轨道车辆上的司机室一般为全尺寸司机室,即司机室设置在轨道车辆头部,并且司机室宽度与轨道车辆同宽。司机室整体沿车辆的中线对称布置,司机室内中部设置有司机室座椅,司机台设置在司机室的端部,并且司机台的上方设置有挡风玻璃。
4.但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司机室占用空间较大,当列车一端的司机室未被使用时,司机室锁闭,造成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主要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司机室未使用时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设置在车厢的一端,所述车厢的另一端设有客室,包括:
7.车体端墙,所述车体端墙沿所述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
8.第一侧墙,所述第一侧墙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墙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侧墙上设有车门;
9.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与所述第一侧墙相对,所述第二侧墙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的第二端;
10.司机室端墙,所述司机室端墙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墙;
11.第一司机室间壁,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墙,所述司机室端墙与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之间设有第一通过门,所述第一通过门用于隔开所述司机室与客室;
12.与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相对的所述车体端墙上设有第一观察窗,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第二侧墙和车体端墙共同围成了第一空间。
13.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车厢宽度的三分之一。
14.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与所述司机室端墙相对的所述车体端墙上设有第二观察窗,所述司机室端墙、第一侧墙和车体端墙共同围成了第二空间。
15.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司机室间壁,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沿所述
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背离所述第二侧墙的一端,所述第一通过门抵接在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上。
16.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与所述车体端墙之间设有司机室门。
17.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司机室门铰接连接在所述车体端墙上,所述司机室门通过锁具与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固定连接。
18.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司机室门与所述车体端墙之间设有合页,所述合页能够带动所述司机室门朝向所述车体端墙的方向开启;所述合页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司机室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司机室门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体端墙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车体端墙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铰接固定。
19.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锁具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上的第二锁管和设置在所述司机室门上的锁体;所述锁体内设有锁舌,所述锁舌可抵接在所述第二锁管内以将所述司机室门与所述第二司机室间壁相对固定。
20.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过门可滑动的设置在车厢地板上,所述车厢地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通过门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21.如上所述的司机室,可选地,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和第二司机室间壁均通过第一连接码连接车厢顶板;所述第一连接码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车厢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或第二司机室间壁固定连接;
22.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和第二司机室间壁均通过第二连接码连接所述车厢地板,所述第二连接码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车厢地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背离所述车厢地板,所述第一司机室间壁或第二司机室间壁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厢,所述车厢的一端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司机室。
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车厢,位于所述轨道车辆两端的所述车厢采用如上所述的车厢。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司机室设置在车厢的一端,车厢的另一端设有客室,司机室包括车体端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司机室端墙和第一司机室间壁,车体端墙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墙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墙连接车体端墙的第一端,第一侧墙上设有车门;第二侧墙与第一侧墙相对,第二侧墙连接车体端墙的第二端;司机室端墙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侧墙;第一司机室间壁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侧墙,司机室端墙与第一司机室间壁之间设有第一通过门,第一通过门用于隔开司机室与客室;与第一司机室间壁相对的车体端墙上设有第一观察窗,第一司机室间壁、第二侧墙和车体端墙共同围成了第一空间。本技术实施例的司机室在未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一通过门,乘客可通过车门上下车,并经由第一通过门进入客室内,即可将司机室当做通过台来使用,从而降低了车厢空间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的结构简图;
28.图2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门与车体端墙的连接结构简图;
29.图3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门与第二司机室间壁的连接结构简图;
30.图4中示出的是图3的a

a剖视图;
31.图5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过门与车厢地板的连接结构简图;
32.图6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司机室间壁与车厢顶板的连接结构简图;
33.图7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司机室间壁与车厢地板的连接结构简图。
34.附图标记:
35.100

车体端墙;110

第一观察窗;120

第二观察窗;
36.200

第一侧墙;210

车门;
37.300

第二侧墙;
38.400

司机室端墙;410

第一通过门;420

滑槽;
39.510

第一司机室间壁;520

第二司机室间壁;530

司机室座椅;540

司机台;550

第一连接码;560

第二连接码;
40.600

司机室门;610

锁具;611

第二锁管;612

锁体;6121

锁舌;621

第一连接部;622

第二连接部;623

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实施例一
43.图1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司机室,设置在车厢的一端,车厢的另一端设有客室,包括车体端墙100、第一侧墙200、第二侧墙300、司机室端墙400和第一司机室间壁510。
45.其中,车体端墙100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墙200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第一侧墙200连接车体端墙100的第一端,第一侧墙200上设有车门210,乘客或驾驶员可通过车门210上下列车。第二侧墙300与第一侧墙200相对,第二侧墙300连接车体端墙100的第二端。司机室端墙400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侧墙200,第一司机室间壁510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侧墙300,司机室端墙400与第一司机室间壁510之间设有第一通过门410,第一通过门410用于隔开司机室与客室。
46.与第一司机室间壁510相对的车体端墙100上设有第一观察窗110,第一司机室间
壁510、第二侧墙300和车体端墙100共同围成了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内设有司机室座椅530和司机台540,以便司机进行列车的驾驶。
47.本实施例的司机室在使用时第一通过门410关闭,此时司机室占用空间相当于相关技术中的全尺寸司机室,司机可乘坐在由第一司机室间壁510、第二侧墙300和车体端墙100共同围成的第一空间内驾驶车辆,实现车辆的正常运行;在未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一通过门410,乘客可通过车门210上下车,并经由第一通过门410进入客室内,此时司机室在车厢宽度方向上仅占用相当于第一司机室间壁510宽度的空间,其余空间当做通过台来使用,从而降低了车厢空间浪费的问题。
4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司机室间壁510的宽度小于等于车厢宽度的三分之一,从而使得在司机室未使用时拥有较大的乘客通过空间,提高车厢空间的利用率。
4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与司机室端墙400相对的车体端墙100上设有第二观察窗120,司机室端墙400、第一侧墙200和车体端墙100共同围成了第二空间。司机室在使用时,副司机可站立在第二空间内,通过第二观察窗120观察路况,从而辅助司机完成驾驶。
5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司机室间壁520,第二司机室间壁520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司机室间壁520的一端连接第一司机室间壁510背离第二侧墙300的一端,第一通过门410抵接在第二司机室间壁520上。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通过门410抵接在第二司机室间壁520上,可以进一步提高车厢内的乘客空间。
51.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二司机室间壁520与车体端墙100之间设有司机室门600。司机室车门600可以在司机室未使用时关闭,从而避免乘客进入司机的驾驶空间内而损坏相关设备。
52.图2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门与车体端墙的连接结构简图;图3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门与第二司机室间壁的连接结构简图;图4中示出的是图3的a

a剖视图;请参照图2

图4。
53.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司机室门600铰接连接在车体端墙100上,司机室门600通过锁具610与第二司机室间壁520固定连接。
54.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司机室门600与车体端墙100之间设有合页,合页能够带动司机室门600朝向车体端墙100的方向开启。
55.合页包括第一连接部621、第二连接部622和铰接轴623,第一连接部621与司机室门60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621背离司机室门600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连接部622与车体端墙10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622背离车体端墙100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铰接轴623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以使第一连接部621和第二连接部622铰接固定。
5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具610包括设置在第二司机室间壁520上的第二锁管611和设置在司机室门600上的锁体612;锁体612内设有锁舌6121,锁舌6121可抵接在第二锁管611内以将司机室门600与第二司机室间壁520相对固定。
57.图5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过门与车厢地板的连接结构简图;请参照图5。
58.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通过门410可滑动的设置在车厢地板上,车厢地板上设有滑槽420,滑槽420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滑槽420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厢地板上,第一通过门410的下端设置在滑槽420内,从而可以沿滑槽420滑动,进而开
启或关闭第一通过门410。
59.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司机室间壁510和第二司机室间壁520均通过第一连接码连接车厢顶板,下面以第一司机室间壁510为例进行说明。图6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司机室间壁与车厢顶板的连接结构简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码550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与车厢顶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司机室间壁51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司机室间壁510上端的连接固定。
60.第一司机室间壁510和第二司机室间壁520均通过第二连接码连接车厢地板,下面以第一司机室间壁510为例进行说明。图7中示出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司机室间壁与车厢地板的连接结构简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码560通过紧固件设置在车厢地板上,第二连接码560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开口背离车厢地板,第一司机室间壁510插入安装槽内,从而实现第一司机室间壁510下端的连接固定。
6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司机室间壁510和第二司机室间壁520均可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码550和多个第二连接码560进行连接固定,连接码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62.实施例二
6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车厢的一端设有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司机室。
64.本实施例的车厢由于设置了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司机室,因此当司机室未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一通过门,乘客可通过车门上下车,并经由第一通过门进入车厢内,此时司机室在车厢宽度方向上仅占用相当于第一司机室间壁宽度的空间,其余空间当做通过台来使用,从而降低了车厢空间浪费的问题。
65.实施例三
6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车厢,位于轨道车辆两端的车厢采用如上实施例二所述的车厢,其中司机室位于轨道车辆的两端。
67.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由于设置了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车厢,因此当司机室未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一通过门,乘客可通过车门上下车,并经由第一通过门进入车厢内,此时司机室在车厢宽度方向上仅占用相当于第一司机室间壁宽度的空间,其余空间当做通过台来使用,从而降低了车厢空间浪费的问题。
6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1.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7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