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及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及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支撑内骨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及门。


背景技术:

2.家具领域中,空心木门通常包括两块面板和支撑内骨架,两块面板相对平行设置,并将四周边沿通过木板封闭起来形成一个空心的方木门结构,支撑内骨架设置在空心木门内部以支撑两块面板,防止两块面板坍塌变形。
3.现有的支撑内骨架结构,通常采用多个长条形的支撑条,多个支撑条纵向排列、横向排列或是“十”字形交叉排列设置,这种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较差,导致面板在受较大冲击力时容易变形甚至损坏,影响空心木门的坚固性。同时在使用年限较长后,常常会出现支撑内骨架断裂导致面板变形、木门损坏的现象,影响空心木门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门。本公开的承力性能好,能稳固的支撑面板,使面板不易变形,具有坚固性和耐用性良好的优点。
5.本公开所述的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设置于两相对平行的面板之间,用于支撑两所述面板,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包括:
6.若干支板,所述支板垂直于所述面板设置在两所述面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面板相连接,若干所述支板等间隔设置,将两所述面板之间分隔为多个支撑室;
7.支撑组件,在每个所述支撑室内均设有若干组所述支撑组件,若干组所述支撑组件沿着所述面板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8.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平行于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支板的中部;
9.至少两个连接条组,所述连接条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两侧的两个连接条;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条与所述支板,其余所述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所述支板与所述面板。
10.优选地,所述连接条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条组和第二连接条组,所述第一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条与其中一侧的支板,所述第二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所述面板与另一侧的支板。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条组、所述第二连接条组的连接条均倾斜于所述支撑条,且所述第二连接条组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组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条组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为10
°‑
15
°
,所述第二连接条组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为30
°‑
40
°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条组的连接条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长度的3/5~3/4,所述第二连接条组的连接条长度等于所述支撑条长度的4/5~9/10。
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条向两侧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连接条相连接的嵌入台。
15.优选地,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形成有嵌入块,所述面板、所述支板、所述嵌入台上均形成有与所述嵌入块相适配的嵌入槽,所述嵌入块嵌入在所述嵌入槽内,使所述连接条分别与所述面板、所述支板、所述嵌入台相连接。
16.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条组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组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组。
17.优选地,所述支板上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面板。
18.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门,包括有两相对平行设置的面板,两所述面板之间通过如上所述的面板支撑内骨架相连接。
19.本公开所述的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及门,其优点在于,本公开通过设置支板、支撑条和连接条组,支板设置在两块面板之间,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室内,支撑条平行于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条组连接支撑条与支板、支板与面板,使得支撑组件形成类似于“鱼骨”的结构,这种支撑组件结构配合支板,使得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大幅提升,使得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对面板的支撑稳固,面板在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不易变形损坏,坚固性良好。且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结构稳固,不易断裂,耐用性良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公开所述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面板,2-支板,3-支撑组件,31-支撑条,311-嵌入台,32-第一连接条组,33-第二连接条组。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面板支撑内骨架,设置于两相对平行的面板1之间,用于支撑两面板1。
24.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具体包括:
25.若干支板2,支板2垂直于面板1设置在两面板1之间,支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面板1相连接以支撑两面板1。若干支板2等间隔设置,将两面板1之间分隔成多个长方体形状的支撑室。
26.支撑组件3,在每个支撑室内均设有若干组支撑组件3,若干组支撑组件3沿着面板1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以使各组支撑组件3受力均匀,支撑稳固。
27.单组的支撑组件3具体包括:
28.支撑条31,支撑条31呈长条状,平行于面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支板2的中部。
29.至少两个连接条组,每个连接条组均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条31两侧的两个连接条,连接条呈长条状,至少一个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支撑条31与支板2,其余连接条组用于连接支板2与面板1。
3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条组的数量为两个,为表述方便,将两个连接条组分别命名为第一连接条组32和第二连接条组33,第一连接条组32用于连接支撑条31与其中一
侧的支板2,第二连接条组33用于连接面板1与另一侧的支板2。
31.以图2所示方向为例,两面板1相对平行设置在左右两侧,支板2水平横置,且若干支板2沿上下方向等间隔设置,将两面板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支撑室。支撑条31沿上下方向布置,其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支板2的中部。其中,第一连接条组32位于靠内的位置,第一连接条组32的两连接条对称设置在支撑条31的左右两侧,连接条的一端与支撑条31的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下侧的支板2相连接。第二连接条组33位于靠外的位置,第二连接条组33的两连接条对称设置在支撑条31的左右两侧,连接条的一端与面板1相连接,另一端与上测的支板2相连接,使得支撑组件3整体呈类似于“鱼骨”的形状。
32.在空心木门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其主要受力方向是左右方向,有使门板向内侧变形的运动趋势,面板支撑内骨架所受外力也主要沿左右方向,以起到支撑面板1、防止面板1塌陷变形的作用。当面板1受左右方向的外力f时,外力f通过面板1作用于各支板2及第二连接条组33的连接条,部分外力f1沿左右方向作用于支板2,然后通过第一连接条组32作用于支撑条31,由支板2、第一连接条组32和支撑条31的内部力所抵消。
33.外力同时在第二连接条组33的连接条上产生一个沿着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上的力f2,该力f2在与支板2的连接处产生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沿左右方向作用于支板2,由支板2的内部力抵消,另一个分力对支板2产生向上的推力,该推力作用于支撑条31与第一连接条组32,由支撑条31和第一连接条组32的内部力所抵消。
34.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简单排列的内骨架结构,本公开通过支板2和支撑组件3的结构,使得支撑组件3形成类似于“鱼骨”的结构,这种支撑组件3结构配合支板2使整个面板支撑内骨架形成一个整体,在面板1受外力冲击时,外力可由面板支撑内骨架整体分散承受,因而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得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大幅提升,使得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对面板1的支撑稳固,面板1在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不易变形损坏,坚固性良好。且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结构稳固,不易断裂,耐用性良好。
3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条组32、第二连接条组33的连接条均倾斜于支撑条31设置,且第二连接条组33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大于第一连接条组32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更具体的,第一连接条组32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为10
°‑
15
°
,第二连接条组33的两连接条所成夹角为30
°‑
40
°
,以使第一连接条组32和第二连接条组33便于装配、结构紧凑且支撑稳固。
3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条组32的连接条长度等于支撑条31长度的3/5~3/4,第二连接条组33的连接条长度等于支撑条31长度的4/5~9/10,使得各连接条在与支板2、面板1和支撑条31连接时,连接位置,即受力点位置合理,使得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良好。
3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条31靠近其中一端的位置向两侧延伸形成用于与连接条相连接的嵌入台311,更具体的,连接条的两端形成有嵌入块,面板1、支板2、嵌入台311在与连接条的连接位置均形成有与嵌入块相适配的嵌入槽,连接条在与面板1、支板2、嵌入台311相连接时,嵌入块嵌入在嵌入槽内。嵌入结构无需额外设置其他连接件,且具有装配方便、连接稳固的优点。
3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条组32与第二连接条组33之间设有加强板(图中未示出),加强板呈长板状,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条组32,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条组33,加强
板用于加固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整体结构,进一步提升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
3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支板2上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面板1,支板2的主要承力方向为垂直于面板1的方向,因而设置上述加强筋以增强支板2在该方向上的承力性能,可进一步提升所述面板支撑内骨架的承力性能。
4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包括有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面板1,两块面板1之间通过如上所述的面板支撑内骨架相连接,使得面板1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使得该门具有坚固性和耐用性良好的优点。
41.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42.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