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具,特别是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


背景技术:

2.床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陌生的,并且床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装设备,而现在的科技越来越进步了床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了,例如现在最先进的床就是电动床,电动床主要是使用电动控制床头和床板所实现的,并且可以根据大家所需要的高度来自动调节。而且现在电动床还具有音乐功能,并且还可以实现移动设备连接的远程功能。
3.但是现有的电动床中,基本都只能实现各个部位的升降功能,以此来适应不同用户的肌肉骨骼情况,但是在面对一些身体相对没有那么灵活的人,例如老人和病人,其上下床都较为的不便利,在上床和下床的时候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
7.底部框架,设置有转轴;
8.第二框架,设置有转轴套;所述转轴套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轴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框架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转动;顶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所述顶推结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9.推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10.连杆,连接所述第三框架与所述第四框架,并锁紧在所述推拉结构上;
11.转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与转轴套上。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套与转轴之间的轴承,固定所述轴承的卡簧,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内侧两端的安装板。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转轴套上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上设置有两个卡孔,所述转动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卡孔连接,所述转动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的安装板连接。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套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贯穿所述转轴套、转轴的螺栓,套接在所述螺栓顶部外部的锁紧螺母,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底部的金属垫,贴合在所述金属垫底部的塑料垫,以及嵌设在所述转轴套内的轴套。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推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上的接头,连接在接头上的第一推杆,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外部的第一缸筒,驱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推杆电机,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的第一连接头。
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推拉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固定的第二推杆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第二缸筒,以及活动连接
在第二缸筒内,并与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相接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三框架的底部设置一挂接板,所述挂接板内设置有一环槽,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在所述环槽内滑动,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销钉锁紧在所述第二推杆上,跟随所述第二推杆在所述环槽内滑动,所述第四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一角连接板,所述角连接板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任意一个上的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连接头固定的第三推杆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三推杆电机上的第三缸筒,以及活动连接在第三缸筒内,并与所述第三推杆电机相接的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的末端固接有一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与所述卡套上的任意一个卡孔相接。
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
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填充有遮挡层。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框架与第二框架的配合,能够实现床体的旋转,再通过顶推结构、推拉结构、连杆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升降配合,能够将床体从躺床模式转换到座椅模式,使用户可以直接从躺姿变为坐姿,在下床时无需腰部翻转用力,不仅更加的省力,且能够减少起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情况,更加的安全智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爆炸图。
26.图4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结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装板与转动结构配合的俯视图。
34.图12是图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4是图10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参照图1-14所示,一种智能安全电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 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底部框架5,设置有转轴501;第二框架2,设置有转轴套201;所述转轴套201套设在所述转轴501上,所述转轴501相对所述转轴套20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框架2在所述底部框架5上转动;顶推结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的底部,所述顶推结构6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1上;推拉结构7,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2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2上;连杆8,连接所述第三框架3与所述第四框架4,并锁紧在所述推拉结构7 上;转动结构9,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5与转轴套201上,所述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之间均铰接。
40.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框架5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套201与转轴501 之间的轴承502,固定所述轴承502的卡簧503,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5内侧两端的安装板504,所述转轴套201上设置有卡套2011,所述卡套2011 上设置有两个卡孔,所述转动结构9的一端与所述卡孔连接,所述转动结构9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框架5的安装板504连接,其中,转动结构9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习惯,将其安装在左侧或者右侧的安装板504与卡孔上,使整个床体可向左转动或者向右转动,在安装时根据用户的下床方向进行装配,更符合不同用户的习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1.进一步地,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套201的固定结构10,所述固定结构 10包括贯穿所述转轴套201、转轴501的螺栓104,套接在所述螺栓104顶部外部的锁紧螺母105,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105底部的金属垫103,贴合在所述金属垫103底部的塑料垫102,以及嵌设在所述转轴套201内的轴套 101。
42.进一步地,所述顶推结构6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1上的接头601,连接在接头601上的第一推杆602,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602外部的第一缸筒603,驱动所述第一推杆602的第一推杆电机604,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2上的第一连接头605。
43.进一步地,所述推拉结构7包括与所述第二框架2连接的第二连接头 70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701固定的第二推杆电机702,固定在所述第二推杆电机702的第二缸筒703,以及活动连接在第二缸筒703内,并与所述第二推杆电机702相接的第二推杆704,所述第三框架3的底部设置一挂接板 301,所述挂接板301内设置有一环槽,所述第二推杆704的一端在所述环槽内滑动,所述连杆8的一端通过销钉锁紧在所述第二推杆704上,跟随所述第二推杆704在所述环槽内滑动,所述第四框架4的底部设置有一角连接板401,所述角连接板401
与所述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
4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结构9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板504的任意一个上的第三连接头901,与所述第三连接头901固定的第三推杆电机902,固定在所述第三推杆电机902上的第三缸筒903,以及活动连接在第三缸筒 903内,并与所述第三推杆电机902相接的第三推杆904,所述第三推杆904 的末端固接有一第四连接头905,所述第四连接头905与所述卡套2011上的任意一个卡孔相接。
4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轮202,所述滑轮 202滑动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5上,所述底部框架5上设置有供滑轮202滑动的撑板,能在拆卸或者安装时,降低整个架构的运输安装难度,同时能够减少转动时受到的摩擦,降低转轴501、转轴套201、轴承502等的直接承重。
4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2与底部框架5之间填充有遮挡层(图中未示出),能够遮挡住第二框架2与底部框架5之间的架构,提高安全性,避免在转动时有他人将探入机械架构内,同时也提高美观度。
4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
48.用户平躺在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上,首先驱动顶推结构6,使第一推杆电机603将第一推杆602推出,让与接头601连接的第一框架1被顶升至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此时,用户的背部被顶起;同时,推拉结构7上的第二推杆电机702将第二推杆704推出,使第二推杆704在挂接板301内的环槽内滑动,将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向上顶起,此时,用户的臀部在第二框架2上,背部与腿部分别被第一框架1、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顶起(其中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初步顶起是为了防止在旋转时与床体尾部的脚部框架冲突,并且能达到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
49.再启动转动结构9上的第三推杆电机902,由于第三推杆电机902第三推杆904上的第四连接头905与转轴套201上的卡套2011相接,第三连接头901与底部框架5上的安装板504连接,故,第三连接头901不动,而第三推杆电机902在推动第三推杆904时,会带动转轴套20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框架2和与其连接的第一框架1、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转动,使整个机械框架转动到用户习惯下床的一侧;
50.在转动结束后,此时同时进行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继续启动顶推结构6,使第一推杆602推出的长度变长,进而带动第一框架1倾斜的角度变大,使用户的上半身基本保持坐立状态,第二个步骤是第二推杆电机702 带动第二推杆704回缩,此时,由于连杆8的连接效果,第二推杆704会拉动角连接板401往第二推杆704的运动方向一侧运动,使第四框架4与第三框架3之间形成一夹角,便于用户的小腿自然下垂,通过上述的步骤,能让用户从躺姿转化为坐姿,全程无需用户自己用力,使用户在上床和下床时更加的安全。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