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2.混凝土预制构件是指在施工现场实施安装前已制作完成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一般常见的有预制混凝土楼盖板、桥梁用混凝土箱梁、工业厂房用预制混凝土屋架梁、涵洞框构、地基处理用预制混凝土桩等等。
3.在公开号为cn201720504386.9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该专利中包括构件本体、连接端板、通孔、键槽、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钢筋笼、预留孔,所述连接端板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连接端板贴合固定于所述构件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面,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其端面设置连接端板,形成构件边缘的保护层,降低构件在吊装和转运过程中发生撞击破损的风险,而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成型时,连接端板上分布的通孔利于混凝土砂浆从通孔渗漏而出自动形成粗糙面,节省了预制构件的洗露骨料工序,提高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但是在该专利中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4.1、该装置无法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拼接,不能实现自由拆卸,无法保证装配方便快捷和拼接的稳定性,不能节约空间。
5.2、该装置无法对吊耳进行安装,不便于对吊耳进行拆卸,不能使得预制构件与吊耳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安装更加的稳固,实用性强。
6.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三,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相对一侧的四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四周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拉块,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竖向插槽,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横向插槽,两个所述插接杆的相对一侧对称开设有竖向卡槽,两个所述插接杆的相对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横向插槽,两个所述第二横向插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的相对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卡块,两个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固定套筒,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背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调节轮,两个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吊耳。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第一预制构件的顶部紧密贴合,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紧密贴合,两个所述插接杆相对一侧的表面与插接槽顶部和底部的内壁紧密贴合。
11.优选的,所述两个竖向插槽的相对一侧贯穿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槽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插槽的相对一侧贯穿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槽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横向插槽与竖向插槽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呈十字状排列。
12.优选的,所述两个竖向卡槽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插接杆的相背一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杆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横向插槽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插接杆的相背一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杆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横向插槽的内壁与两个矩形卡块的表面紧密贴合。
13.优选的,所述两个拉杆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接于两个拉块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矩形卡块的表面与两个竖向卡槽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顶端的中部。
14.优选的,所述两个螺纹杆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固定套筒的相背一侧延伸至靠近连接板一端支撑板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两个固定套筒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所述吊耳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的顶部。
15.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与插接杆、插接槽、拉块、拉杆、矩形卡块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进行拼接,能够实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的自由拆卸,从而保证装配起来方便快捷和拼接的稳定性,能够节约空间。
18.2、该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设置的固定板与支撑板、固定套筒、螺纹杆、调节轮、连接杆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吊耳进行安装,便于对吊耳进行拆卸,能够使得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与吊耳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安装更加的稳固,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预制构件;2、连接板;3、第二预制构件;4、插接杆;5、固定板;6、插接槽;7、拉块;8、竖向插槽;9、第一横向插槽;10、竖向卡槽;11、第二横向插槽;12、拉杆;13、矩形卡块;14、支撑板;15、固定套筒;16、螺纹杆;17、调节轮;18、连接杆;19、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4所示,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第一预制构件1,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顶部设置有三,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3相对一侧的四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插接杆4,连接板2的底部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紧密贴合,第二预制构件3的底部与连接板2的顶部紧密贴合,两个插接杆4相对一侧的表面与插接槽6顶部和底部的内壁紧密贴合,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3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连接板2顶部的四周分别开设有插接槽6,连接板2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拉块7,连接板2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竖向插槽8,连接板2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横向插槽9,两个竖向插槽8的相对一侧贯穿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槽6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第一横向插槽9的相对一侧贯穿连接板2的左右两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槽6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第一横向插槽9与竖向插槽8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呈十字状排列,两个插接杆4的相对一侧对称开设有竖向卡槽10,两个插接杆4的相对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横向插槽11,两个竖向卡槽10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插接杆4的相背一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杆4相背一侧的内部,两个第二横向插槽11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插接杆4的相背一侧延伸至两个插接杆4的相对一侧,两个第二横向插槽11的内壁与两个矩形卡块13的表面紧密贴合,两个第二横向插槽1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拉杆12,两个拉杆12的相对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卡块13,通过设置的连接板2与插接杆4、插接槽6、拉块7、拉杆12、矩形卡块13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预制构件1与第二预制构件3进行拼接,能够实现第一预制构件1与第二预制构件3之间的自由拆卸,从而保证装配起来方便快捷和拼接的稳定性,能够节约空间,两个固定板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两个支撑板14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固定套筒15,两个拉杆12的相背一侧固定连接于两个拉块7的相对一侧,两个矩形卡块13的表面与两个竖向卡槽10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固定套筒1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板5顶端的中部,两个固定板5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16,两个螺纹杆16的相背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调节轮17,两个固定套筒1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8,两个固定套筒15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吊耳19,两个螺纹杆16的相对一侧贯穿两个固定套筒15的相背一侧延伸至靠近连接板2一端支撑板14的相对一侧,两个连接杆18的表面与两个固定套筒15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吊耳19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18的顶部,通过设置的固定板5与支撑板14、固定套筒15、螺纹杆16、调节轮17、连接杆18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吊耳19进行安装,便于对吊耳19进行拆卸,能够使得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3与吊耳19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安装更加的稳固,实用性较强。
26.具体实施例一:通过竖向插槽8与第一横向插槽9、竖向卡槽10、第二横向插槽11的配合,可以实现方便插接杆4与插接槽6进行固定和拆卸,便于第一预制构件1与第二预制构件3的拼接。
27.具体实施例二:通过支撑板14与螺纹杆16、调节轮17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固定套筒15与连接杆18进行连接,便于对吊耳19进安装和拆卸。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节约空间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使用时通过将连接杆18插入固定套筒15的内部,转动调节轮17带动螺纹杆16插入固定套筒15的内部,通过固定板5与支撑板14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吊耳19进行安装,便于对吊耳19进行拆卸,能够使得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3与吊耳19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安装更加的稳固,实用
性较强,通过吊起吊耳19将插接杆4插入插接槽6的内部,通过拉块7插入竖向插槽8和竖向卡槽10,转动拉块7带动矩形卡块13旋转九十度,使得矩形卡块13与竖向卡槽10进行卡接,通过连接板2与拉块7、拉杆12、矩形卡块13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预制构件1与第二预制构件3进行拼接,能够实现第一预制构件1与第二预制构件3之间的自由拆卸,从而保证装配起来方便快捷和拼接的稳定性,能够节约空间。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