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柔性面料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柔性面料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柔性面料的张紧装置,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建筑中,往往采用坚硬材质作为建筑装饰用料,例如玻璃、混凝土、陶瓷面砖等;然而坚硬的表面,容易让空间产生回声并导致“声雾”,成为现代建筑师营造理想声学环境的极大挑战。
3.由此,柔性面料,如柔性饰面材料,因其柔韧性、厚度薄、质量轻、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受到建筑领域的广泛关注,例如采用柔性饰面的墙板或天花板作为建筑装饰用料,可为室内增加温暖的触感和视觉感受,同时兼具美感,拓展了装饰风格设计,还可协助改善现代建筑声学环境,有效提升整体空间在听觉上的舒适度。
4.然而,柔性面料的表面平整度难以保持,尤其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灰尘进入并沉积在柔性面料的背面,会对柔性饰面的平整度造成不良影响。
5.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对柔性面料的平整度进行调整的张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面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张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柔性面料的侧边部分,对所述柔性面料进行张紧,
7.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一主体型材;
8.所述主体型材位于所述柔性面料的背面,且与墙体或固定龙骨固定连接;
9.所述主体型材包括向外侧抵紧所述侧边部分的弧形抵紧部,从所述弧形抵紧部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以及从所述弧形抵紧部向外侧延伸的、用于将所述侧边部分收卷的收卷部;
10.在收卷方向上,所述主体型材上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的固定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弧形抵紧部内部的一收容腔;所述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固定连接一凸起边条,所述凸起边条与所述收容腔卡接配合。
12.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一调节所述柔性面料的侧边部分的张紧状态的调节机构。
13.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块和蝶形弹簧铰链;
14.所述收卷部、弧形抵紧部和支撑部的内壁围绕形成了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滑动腔;
15.所述滑块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弧形抵紧部的内部延伸,并且形成了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支撑部延伸;
16.所述蝶形弹簧铰链的其中一个铰链臂与所述滑块的第二端部弹性相抵,另一个铰链臂与所述主体型材内部形成的限位挡面弹性相抵。
17.优选的,所述蝶形弹簧铰链上设有用于固定两个所述铰链臂的角度的紧固螺钉。
1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型材可拆卸连接的铰链工装组件;所述铰链工装组件包括与所述蝶形弹簧铰链的铰轴顶部相抵的第一组件。
19.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的螺纹杆部和与所述螺纹杆部的下端部螺纹连接的端盖螺帽;所述端盖螺帽与所述蝶形弹簧铰链的铰轴顶部相抵;
20.所述铰链工装组件还包括一螺母件;所述螺母件包括与所述螺纹杆部螺纹配合的螺母部和与所述螺母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延伸部;所述固定延伸部与所述主体型材固定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面料的张紧装置,其安装于柔性面料的侧边部分,通过对侧边部分进行张紧和固定,从而实现对柔性面料整体的张紧,保持柔性面料的表面平整度。
附图说明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柔性面料两侧的张紧装置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左侧的张紧装置(安装了铰链工装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的张紧装置(撤去了铰链工装组件)另一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7.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面料a的张紧装置1,其中,张紧装置1安装于柔性面料a的侧边部分,对柔性面料a进行张紧。
30.在实际的应用中,柔性面料a的两侧的侧边部分,均安装设置一个张紧装置1,对柔性面料a的两侧同时进行张紧和固定,从而实现对柔性面料a整体的张紧,如图1所示。
31.下面以图1中左侧的张紧装置1为例,说明张紧装置1的具体结构。
32.图2示出了图1中左侧的张紧装置1的剖视示意图。
33.如图2所示,张紧装置1包括一主体型材10,主体型材10位于柔性面料a的背面,且与墙体或固定龙骨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
34.例如,当柔性面料a作为墙面的装饰材料时,主体型材10与墙体固定连接;当柔性
面料a作为吊顶材料时,主体型材10与固定龙骨固定连接。
35.主体型材10包括向外侧抵紧柔性面料侧边部分的弧形抵紧部11,从弧形抵紧部11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12,以及从弧形抵紧部11向外侧延伸的、用于将侧边部分收卷的收卷部13。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在收卷方向上,主体型材10上还设有一用于固定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a1的固定结构;通过该固定结构将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a1固定,从而实现对侧边部分的固定和张紧。
37.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弧形抵紧部11内部的一收容腔b;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a1固定连接一凸起边条a2,凸起边条a2与收容腔b卡接配合。
38.其中,凸起边条a2与柔性饰面片材a的侧边部分的自由端部a1之间可以通过粘结或缝制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张紧装置1还包括一调节柔性面料的侧边部分的张紧状态的调节机构(图中未标注)。
4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调节机构包括滑块21和蝶形弹簧铰链22。
41.滑块21在主体型材1上滑动。具体的,收卷部13、弧形抵紧部11和支撑部12的内壁共同围绕形成了供滑块21滑动的滑动腔(图中未标注)。
42.滑块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图中未标注);第一端部211朝向弧形抵紧部11的内部延伸,并且形成了收容腔b,即收容腔b开设于滑块21的第一端部211。滑块21的第二端部沿支撑部12延伸。
43.蝶形弹簧铰链22的其中一个铰链臂x与滑块21的第二端部弹性相抵,另一个铰链臂y与主体型材10内部形成的限位挡面c弹性相抵。即,蝶形弹簧铰链22位于滑块21和主体型材10的限位挡面c之间,通过蝶形弹簧铰链22抵住滑块21,使得滑块21沿支撑部12的内壁向弧形抵紧部11的内部滑动,调整收容腔b和凸起边条a2的位置,实现对侧边部分的收卷和张紧。
44.蝶形弹簧铰链22上设有用于固定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的紧固螺钉(图中未标注);当蝶形弹簧铰链22的铰链臂x与滑块21的第二端部弹性相抵,使得柔性面料a达到适宜的张紧状态时,可以通过蝶形弹簧铰链22上的紧固螺钉来固定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实现对柔性面料a的张紧状态的维持。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的调节柔性面料的侧边部分的张紧状态的调节机构,还包括与主体型材10可拆卸连接的铰链工装组件;铰链工装组件包括与蝶形弹簧铰链22的铰轴顶部相抵的第一组件23。采用铰链工装组件对蝶形弹簧铰链22的铰轴顶部施加适当的压力,调节蝶形弹簧铰链22的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当柔性面料a的侧边部分达到适宜的张紧状态时,通过蝶形弹簧铰链22上的紧固螺钉固定住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再拆卸撤去铰链工装组件。
46.如图2所示,第一组件23包括头部231、与头部231固定连接的螺纹杆部232和与螺纹杆部232的下端部螺纹固定连接的端盖螺帽233;端盖螺帽233与蝶形弹簧铰链22的铰轴顶部相抵。
47.如图2所示,铰链工装组件还包括一螺母件(图中未标注);螺母件包括与螺纹杆部232螺纹配合的螺母部241和与螺母部241固定连接的固定延伸部242,固定延伸部242与主
体型材10固定连接。
48.具体操作时,操作者转动第一组件23的头部,使得螺纹杆部232在螺母件的螺母部241的配合下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端盖螺帽233的轴向移动,达到调整蝶形弹簧铰链22的铰轴顶部所受压力、调节蝶形弹簧铰链22的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的目的。
4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螺母件的固定延伸部242,通过固定配件25(螺栓和螺母)与主体型材10相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主体型材1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配件25的t形槽(图中未标注)。
50.当柔性面料a的侧边部分达到适宜的张紧状态,完成了对蝶形弹簧铰链22的两个铰链臂x、y的角度的调整后,可以将铰链工装组件(第一组件23、螺母件和固定配件25)拆卸撤去;撤去了铰链工装组件的张紧装置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
51.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