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2.装配式建筑墙体是用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速度比较快,生产成本比较低,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浪费,更加环保;构件机械化成度高,可较大减少现场施工人员配备,经过人们的设计改进,还增加了灵活性,而且装配式建筑墙体一般采用轻质的建材,便于转移和使用。
3.工地上使用的装配式建筑屋一般需要连接减震装置对主体进行抗震保护,尤其是在大型机械设备持续作业的施工现场中用于暂时存放设备或者供工人短暂休息的装配式建筑屋受到的震动格外明显,需要通过减震装置缓解现场施工产生的震动,避免装配式建筑墙体倒塌,但是,众所周知施工现场的情况比较复杂,经常需要转移装配式建筑屋以方便大型设备或机械的通过或者其他的紧急情况,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屋与减震装置连接后不方便快速的进行位置调整和定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4.另外,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墙体一般通过安装基座和减震装置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减震装置的减震作用传递给装配式建筑墙体,安装过程复杂,现急需一种能够直接安装装配式建筑墙的减震装置,以减少不必要的安装流程。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装配式建筑墙板,并且装配式建筑墙板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对称设置有油压减震器,且油压减震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和第一限位槽,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外壁设置有平衡板,并且平衡板的端部贯穿卡槽安装于底座的外侧,所述平衡板位于卡槽内部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端部贯穿第一限位槽安装于底座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装配式建筑墙板在支撑座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且四组所述装配式建筑墙板之间均互为卡合限位连接,并且四组所述装配式建筑墙板均通过安装槽与支撑座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通槽、滑杆和弹簧,且装配式建筑墙板的一侧和支撑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滑杆的一端,并且滑杆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一
固定板,所述滑杆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外壁缠绕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焊接于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并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板边侧。
10.优选的,所述滑杆设置为“t”字型结构,且滑杆通过弹簧和通槽与第二固定板构成可旋转的卡合滑动式伸缩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平衡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凸起状结构,且平衡板与转轴为螺纹连接,并且平衡板通过卡槽与底座的内壁相互贴合。
12.优选的,所述平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且平衡板通过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槽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并且平衡板通过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
14.一、在不影响装配式建筑墙体正常功能性的基础上,对其底部减震装置的固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两组限位槽之间的角度差利用限位杆将平衡板固定在两组底座中,并且通过旋转转轴,在螺纹推动作用下可使得平衡板带动两组限位杆在两组限位槽之间相对滑动,并利用平衡板两端设置的滚轮对该装置进行整体支撑,以此使得该减震装置达到了可灵活在行走和固定安装之间转换的效果,实用性较高,便于在施工现场对装配式建筑屋进行转移和定位;
15.二、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基础上,通过通槽、滑杆和弹簧等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利用一组固定机构将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同时固定在支撑座中,可直接将装配式建筑墙体安装在减震装置的上表面,省时省力,同时在固定机构的设置下使得该装配式建筑墙体具有一定的缓冲保护功能,避免发生硬性碰撞导致的墙体受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建筑墙板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第二固定板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支撑座;2、安装槽;3、装配式建筑墙板;4、固定机构;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二固定板;403、通槽;404、滑杆;405、弹簧;5、油压减震器;6、支撑板;7、底座;8、卡槽;9、第一限位槽;10、转轴;11、平衡板;12、第二限位槽;13、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1,的支撑座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且安装槽2的内部设置有装配式建筑墙板3,并且装配式建筑墙板3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机构4,支撑座1的下端对称设置有油压减震器
5,且油压减震器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并且支撑板6的下表面设置有底座7,底座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卡槽8和第一限位槽9,底座7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转轴10,且转轴10的外壁设置有平衡板11,并且平衡板11的端部贯穿卡槽8安装于底座7的外侧,平衡板11位于卡槽8内部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且第二限位槽1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3,并且限位杆13的端部贯穿第一限位槽9安装于底座7的外侧。
24.装配式建筑墙板3在支撑座1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且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之间均互为卡合限位连接,并且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均通过安装槽2与支撑座1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保证了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能够同时卡合安装在支撑座1的上表面,并且在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4的固定作用使得其余三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同时保持稳定状态。
25.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板401、第二固定板402、通槽403、滑杆404和弹簧405,且装配式建筑墙板3的一侧和支撑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401和第二固定板402,第二固定板40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403,且通槽403的内部贯穿安装有滑杆404的一端,并且滑杆404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一固定板401,滑杆404位于第一固定板401和第二固定板402之间的外壁缠绕有弹簧405,且弹簧405的一端焊接于第一固定板401的一侧,并且弹簧405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板402边侧,该固定机构4的设置为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提供了限位作用,同时在弹簧405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装配式建筑墙板3具有一定的防碰撞缓冲功能,避免装配式建筑墙板3受损。
26.滑杆404设置为“t”字型结构,且滑杆404通过弹簧405和通槽403与第二固定板402构成可旋转的卡合滑动式伸缩结构,保证了滑杆404能够贯穿第二固定板402水平滑动,同时在通槽403的限位作用下保持稳定状态,且通过旋转滑杆404使得滑杆404的端部与通槽403重合可快速对装配式建筑墙板3进行拆除。
27.平衡板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凸起状结构,且平衡板11与转轴10为螺纹连接,并且平衡板11通过卡槽8与底座7的内壁相互贴合,保证了当旋转转轴10时,在螺纹作用以及两组卡槽8的限位作用,平衡板11能够沿着转轴10的外壁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28.平衡板11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且平衡板11通过限位杆13与第一限位槽9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并且平衡板11通过限位杆13与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2均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保证了第一限位槽9的内壁和第二限位槽12的内壁会同步通过限位杆13对平衡板11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同时可通过转轴10对平衡板11的位置进行调节。
2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时,首先,如图3所示,将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依次卡合安装在安装槽2内部,并且当安装最上端即最后一块装配式建筑墙板3时,如图4和图5所示,90
°
旋转滑杆404后水平推动滑杆404,此时在滑杆404的带动作用下最后一块装配式建筑墙板3逐渐贯穿安装槽2,且滑杆404的左端逐渐与通槽403卡合,当滑杆404贯穿通槽403后,再次90
°
旋转滑杆404,此时滑杆404的左端和通槽403保持垂直状态,且在弹簧405的复位作用下滑杆404和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同步保持稳定状态,同理可快速将四组装配式建筑墙板3以此拆除,此时如图1所示可正常使用该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30.假设需要在施工范围内对该装配式建筑墙体以及减震装置进行同步转移时,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顺时针旋转转轴10,在螺纹作用以及两组卡槽8的限位作用下,平衡板11沿着转轴10的外壁竖直向下滑动,此时平衡板11通过左侧的第二限位槽12带动左侧的限位
杆13同步竖直向下滑动,且左侧的限位杆13同步受到左侧第一限位槽9的限位作用,使得左侧的限位杆13同步贴合着左侧的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2的内壁做斜向左下的滑动,同理右侧的限位杆13同步贴合着右侧的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2的内壁做斜向右下的滑动,此时平衡板11在两组限位杆13的支撑作用以及转轴10的螺纹作用下逐渐向下滑动,并使得平衡板11两端的滚轮接触地面,以此继续旋转转轴10将装配式建筑墙板3和减震装置同步提升,使得两组滚轮成为着力点,以此可对该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进行快速的转移和定位。
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