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2.地泵输送混凝土是如今高层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输送方式。地泵管道的合理架设是高层建筑结构顺利浇筑混凝土的必要措施,通过对地泵管道架设方法的合理优化,为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经济、高效施工提供可靠支撑。
3.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架设方法,泵管在穿越层间洞口结构板洞周容易发生开裂、渗水,混凝土泵送管过程中发生共振的风险过高,后期存在大量拆除恢复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难以很好保证施工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管架设方法,泵管在穿越层间洞口结构板洞周容易发生开裂、渗水,混凝土泵送管过程中发生共振的风险过高,后期存在大量拆除恢复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难以很好保证施工的安全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包括烟道孔周泵管固定承托体系、缓振拉杆系统。
8.所述烟道孔周泵管固定承托体系上翻暗圈梁和角钢固定支座组成,其中上翻暗圈梁钢筋与结构板钢筋一同绑扎、一同浇筑、一次成型,圈梁宽度100mm,高度为hl,结构板厚度为hb,建筑地坪厚度为b,圈梁浇筑完成后顶面标高高于建筑地坪完成面3~5cm;
9.圈梁钢筋绑扎过程中将角钢两端分别预埋至剪力墙框架梁及圈梁中,在角钢预埋过程中需确定烟道预留洞口与预制成品烟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确保角钢固定支座的预埋位置在泵管架设体系拆除后能够用做预制烟道安装的承托支架;
10.所述烟道孔周加设圈梁则进一步保证了结构强度,确保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振动冲击荷载及烟道孔周应力集中效应下结构板不被破坏,而圈梁上翻则兼做烟道孔周的防水构造,进一步降低烟道孔周的渗水风险;
11.所述缓振拉杆由花篮螺栓与减振弹簧组成,花篮螺栓上端开丝,下端设闭口弯钩减振弹簧上下端均设闭口弯钩,上端穿过角钢支座预留孔,并通过螺帽悬吊于角钢支座下部,花篮螺栓下部弯钩则通过u型卸扣与减振弹簧连接,减振弹簧上端与花篮螺栓连接,下端则通过u型卸扣与泵管管身抱管夹具连接,缓振拉杆系统由四个缓振拉杆组成,分别悬吊于烟道孔四个拐角处的角钢端部,其中管身抱管夹具应安装在管节上部1/3处,确保管身安装时每节泵管重心均位于抱管夹具以下,安装过程中需确保管身垂直且与下部管接口处无
错位,安装中可通过花篮螺栓细部调整管身姿态;
12.在减振弹簧的选用中需采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弹簧搭配使用,人为合理调整泵管体系的自振频率,避开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外部振动及弯头处水锤效应造成振动的频率,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泵管架设体系出现共振情况。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充分降低了现有方案泵管在穿越层间洞口结构板洞周发生开裂、渗水的风险;利用花篮螺栓和减振弹簧组成减振吊杆,用以支撑泵管,利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吊杆相互组合搭配,调整泵管架设体系的整体自振频率,降低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发生共振的风险,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方案在泵管架设过程中安拆工序简单,充分体现永临结合,避免后期大量拆除恢复工作,更贴合现场实际且安全、经济、高效。
附图说明
16.图1为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混凝土圈梁构造示意图;
18.图3为角钢支座示意图;
19.图4为减振拉杆示意图。
20.图中1、混凝土上翻梁;2、角钢固定支座;3、减振拉杆;4、抱管夹具;5、地泵导管;6、角钢锚固端加强钢筋;7、混凝土上翻圈梁加强钢筋;8、花篮螺栓;9、花篮螺栓上端部开丝区;10、减振弹簧;11、花篮螺栓下端部闭口弯钩;12、u型卸扣;13、减振弹簧端部闭口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包括烟道孔周泵管固定承托体系、缓振拉杆系统。
23.烟道孔周泵管固定承托体系上翻暗圈梁和角钢固定支座组成,其中上翻暗圈梁钢筋与结构板钢筋一同绑扎、一同浇筑、一次成型,圈梁宽度100mm,高度为hl,结构板厚度为hb,建筑地坪厚度为b,圈梁浇筑完成后顶面标高高于建筑地坪完成面3~5cm;
24.圈梁钢筋绑扎过程中将角钢两端分别预埋至剪力墙框架梁及圈梁中,在角钢预埋过程中需确定烟道预留洞口与预制成品烟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确保角钢固定支座的预埋位置在泵管架设体系拆除后能够用做预制烟道安装的承托支架;
25.烟道孔周加设圈梁则进一步保证了结构强度,确保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振动冲击荷载及烟道孔周应力集中效应下结构板不被破坏,而圈梁上翻则兼做烟道孔周的防水构造,进一步降低烟道孔周的渗水风险;
26.缓振拉杆由花篮螺栓与减振弹簧组成,花篮螺栓上端开丝,下端设闭口弯钩减振弹簧上下端均设闭口弯钩,上端穿过角钢支座预留孔,并通过螺帽悬吊于角钢支座下部,花篮螺栓下部弯钩则通过u型卸扣与减振弹簧连接,减振弹簧上端与花篮螺栓连接,下端则通过u型卸扣与泵管管身抱管夹具连接,缓振拉杆系统由四个缓振拉杆组成,分别悬吊于烟道孔四个拐角处的角钢端部,其中管身抱管夹具应安装在管节上部1/3处,确保管身安装时每节泵管重心均位于抱管夹具以下,安装过程中需确保管身垂直且与下部管接口处无错位,安装中可通过花篮螺栓细部调整管身姿态;
27.在减振弹簧的选用中需采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弹簧搭配使用,人为合理调整泵管体系的自振频率,避开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外部振动及弯头处水锤效应造成振动的频率,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泵管架设体系出现共振情况。
28.该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振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充分利用结构原有预留洞口,避免架设地泵管道再次在结构板中留洞,造成后期渗水隐患;通过在烟道孔周做上翻暗圈梁人为加强,有效避免泵管振动冲击荷载及孔周应力集中效应造成的孔周结构板开裂,降低结构板因开裂造成的结构安全及渗水风险,同时上翻暗圈梁与结构板同步浇筑一次性成型,上翻部分兼做烟道孔周止水反坎,从构造上再次降低厨房烟道结点渗水风险;在主体结构浇筑时预埋角钢一端锚入框架梁或剪力墙,另一端锚入上翻暗圈梁作为泵管架设固定支座,保证了支座强度的同时在泵管拆除后,兼做后期预制烟道的底座托架,充分体现永临结合的思想,避免了后期大量承托架的拆除工作;利用花篮螺栓和减振弹簧作为泵管架设吊杆,有效减小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振动及冲击荷载,同时通过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弹簧组合搭配,人为调整整个泵管架设体系的自振频率,从而降低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输送振动及弯头处水锤效应振动造成的体系共振风险。
29.实施例
30.烟道孔周泵管固定承托体系上翻暗圈梁和角钢固定支座组成,圈梁在原结构板预留洞口加强钢筋的基础上在梁角设置4根直径12mm的三级螺纹钢架立筋,箍筋间距100mm,箍筋沿角钢支座两侧向外分布。其中上翻暗圈梁钢筋与结构板钢筋一同绑扎、一同浇筑、一次成型,圈梁宽度100mm,高度为hl,结构板厚度为hb,建筑地坪厚度为b,圈梁浇筑完成后顶面标高高于建筑地坪完成面3~5cm,该设计在泵管架设洞口结构补强的同时通过构造措施兼做烟道洞口的止水反坎,通过结构补强减少洞口周边受泵管冲击开裂渗水的风险同时设置止水反坎,更进一步减少烟道洞周渗水隐患;圈梁钢筋绑扎过程中将角钢两端分别预埋至剪力墙(框架梁)及圈梁中,角钢规格型号为∠50*50*4,在角钢预埋过程中需确定烟道预留洞口与预制成品烟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确保角钢固定支座的预埋位置在泵管架设体系拆除后能够用做预制烟道安装的承托支架,角钢两锚固端部焊接不短与20cm的锚固加强钢筋,锚固加强钢筋与角钢呈正交居中焊接,角钢锚固端锚入混凝土结构中长度不少10cm,角钢两端距锚固点5cm位置钻20mm孔作为泵管架设缓振吊杆固定点。
31.缓振拉杆由花篮螺栓与减振弹簧组成,花篮螺栓上端开丝,下端设闭口弯钩减振弹簧上下端均设闭口弯钩,上端穿过角钢支座预留孔,并通过螺帽悬吊于角钢支座下部,花篮螺栓下部弯钩则通过u型卸扣与减振弹簧连接,减振弹簧上端与花篮螺栓连接,下端则通过u型卸扣与泵管管身抱管夹具连接,缓振拉杆系统由四个缓振拉杆组成,分别悬吊于烟道孔四个拐角处的角钢端部,其中管身抱管夹具应安装在管节上部1/3处,确保管身安装时每
节泵管重心均位于抱管夹具以下,安装过程中需确保管身垂直且与下部管接口处无错位,安装中可通过花篮螺栓细部调整管身姿态。在减振弹簧的选用中需采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弹簧搭配使用,人为合理调整泵管体系的自振频率,避开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外部振动及弯头处水锤效应造成振动的频率,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泵管架设体系出现共振情况。
32.综上所述,该穿烟道洞口高层建筑缓震地泵导管架设方法,充分降低了现有方案泵管在穿越层间洞口结构板洞周发生开裂、渗水的风险;利用花篮螺栓和减振弹簧组成减振吊杆,用以支撑泵管,利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减振吊杆相互组合搭配,调整泵管架设体系的整体自振频率,降低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发生共振的风险,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方案在泵管架设过程中安拆工序简单,充分体现永临结合,避免后期大量拆除恢复工作,更贴合现场实际且安全、经济、高效。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