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建承重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
背景技术:2.在框架式结构的房屋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支撑柱之间架设承重梁,以便支撑起楼层建筑的重量。现有技术中,房建承重梁结构由网格状钢筋框架和混凝土组成,其承重能力一般,使用在较高的房屋建筑中会由于承重过大而下陷。尤其是承重梁的中心部位,由于距离支撑柱的支撑点较远,更加容易凹陷变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框架未经任何处理即浇筑混凝土,钢筋框架易生锈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包括n个承重单元,n≥1;每个承重单元包括一个钢筋框架,钢筋框架呈方体结构,方体结构的条棱均为钢筋材料;
6.所述钢筋框架的上表面从前至后依次均匀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钢筋框架的下表面从前至后依次均匀设置第七加强筋、第八加强筋和第九加强筋,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第十加强筋、第十一加强筋和第十二加强筋;
7.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的交汇点与第八加强筋和第十一加强筋的交汇点通过支撑柱连接,支撑柱为圆柱形,支撑柱的材料为钢筋;
8.所述第七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八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九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一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二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均与支撑柱的上部通过钢筋固定连接;
9.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交汇点、第一加强筋和第六加强筋的交汇点、第三加强筋与第四加强筋的交汇点、第三加强筋与第六加强筋的交汇点均与支撑柱的下部通过钢筋固定连接,且该四个交汇点与支撑柱下部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10.当n≥时,n个承重单元并排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承重梁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对齐,位于左侧的承重梁单元的右侧面与位于右侧的承重梁单元的左侧面连接,且共用连接面;
11.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第七加强筋、第八加强筋、第九加强筋、第十加强筋、第十一加强筋、第十二加强筋和支撑柱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涂料,防锈涂料外涂覆均防腐蚀涂料。
12.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框架的每个面均为4
×
4网格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八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九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一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二加强筋和钢筋框架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均与支撑柱的上部的连接位置交错设置。
14.更进一步的,相对于钢筋框架下表面的中心对称的交汇点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15.进一步的,所述防锈涂料的厚度为0.04mm-0.1mm。
16.进一步的,所述防腐蚀涂料的厚度为0.04mm-0.1m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承重能力强,且不易发生生锈腐蚀等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的钢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两个承重单元);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的钢筋连接位点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部分钢筋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部分钢筋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钢筋框架,2、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第三加强筋,5、第四加强筋,6、第五加强筋,7、第六加强筋,8、第七加强筋,9、第八加强筋,10、第九加强筋,11、第十加强筋,12、第十一加强筋,13、第十二加强筋,1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的限制。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房屋加固的承重梁,包括n个承重单元, n≥1。每个承重单元包括一个钢筋框架1,钢筋框架1呈方体结构,方体结构的条棱均为钢筋材料。
28.钢筋框架1的上表面从前至后依次均匀设置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和第三加强筋4,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第四加强筋5、第五加强筋6和第六加强筋7;钢筋框架1的下表面从前至后依次均匀设置第七加强筋8、第八加强筋9 和第九加强筋10,从左至右依次均匀设置第十加强筋11、第十一加强筋12和第十二加强筋13;优选钢筋框架1的每个面均为4
×
4网格结构。
29.第二加强筋3和第五加强筋6的交汇点与第八加强筋9和第十一加强筋12 的交汇点通过支撑柱14连接,支撑柱14为圆柱形,支撑柱14的材料为钢筋。
30.第七加强筋8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八加强筋9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九加强筋10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加强筋11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一加强筋12 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第十二加强筋13和钢筋框架1下表面上的棱的交汇点均与支撑柱14的上部通过钢筋固定连接,且优选该十六个交汇点与支撑柱14上部的连接位置交错设置,更优选相对于钢筋框架1下表面的中心对称的交汇点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31.第一加强筋2和第四加强筋5的交汇点、第一加强筋2和第六加强筋7的交汇点、第三加强筋4与第四加强筋5的交汇点、第三加强筋4与第六加强筋7 的交汇点均与支撑柱14的下部通过钢筋固定连接,且优选该四个交汇点与支撑柱14下部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32.当n≥2时,n个承重单元并排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承重梁单元,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对齐,位于左侧的承重梁单元的右侧面与位于右侧的承重梁单元的左侧面连接,且共用连接面。
33.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第三加强筋4、第四加强筋5、第五加强筋6、第六加强筋7、第七加强筋8、第八加强筋9、第九加强筋10、第十加强筋11、第十一加强筋12、第十二加强筋13和支撑柱14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涂料,防锈涂料外涂覆防腐蚀涂料,防锈涂料和防腐蚀涂料均可通过商购获得。优选防锈涂料的厚度为0.04mm-0.1mm,防腐蚀涂料的厚度为0.04mm-0.1mm。
34.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