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2.加固,指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工业上主要进行的加固有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截面加固等。
3.截面加固是采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重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等构件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柱体进行加固时,一般会在柱体的外侧固定钢筋,在钢筋的外侧搭建模板,然后朝向模板和柱体之间浇筑混凝土,但由于柱体的宽度不同,模板的搭建无法根据柱体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在搭建模板时,能够根据柱体的宽度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便对不同宽度的墙体进行加固,本技术提供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包括有围绕在墙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模板包括有第一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顶端和底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模板包括有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空隙处相对且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对的第一模板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且相对的第二模板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对相对第一模板之间的距离和相对的第二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且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锁定,便于操作人员在搭建模板时,能够根据柱体的宽度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便对不同宽度的墙体进行加固。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沿着水平方向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卡固块,所述第一卡固块背离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一卡固块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壁,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固块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一接触壁,所述第一转动块背离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卡固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相对的第二模板,使得第一转动块的第一接触
壁与第一倾斜壁相接触,进而随着第二模板的移动,第一转动块能够进行翻转,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变小,且通过第一转动块的第一卡固壁和第一竖直壁的接触,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开启板,所述第一开启板与所述第一转动块回转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一滑移腔,所述第一转动块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向上移动第一开启板,使得第一开启板能够带动第一转动块向上移动,进而第一转动块和第一卡固块脱离,相对的第二模板能够自由移动。
13.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沿着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卡固块,所述第二卡固块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二卡固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二竖直壁,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固块的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倾斜角度相同的第二接触壁,所述第二转动块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间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二卡固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相对的第一模板,从而使得第二转动块的第二接触壁与第二倾斜壁相接触,进而随着第一模板的移动,第二转动块能够进行翻转,进而使得相对的第一模板之间的间距变小,且通过第二转动块的第二卡固壁和第二竖直壁的接触,使得相对的第一模板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15.可选的,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开启板,所述第二开启板与所述第二转动块回转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向上移动第二开启板,使得第二开启板能够带动第二转动块向上移动,进而第二转动块和第二卡固块脱离,使得相对的第一模板能够自由移动。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水平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槽底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水平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槽底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挡板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挡板将相对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第二弹性件推动第二挡板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挡板将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减少位于墙体和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之间的混凝土自缝隙处泄漏的情况。
19.可选的,墙体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钢筋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与墙体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连接卡扣能够将第一钢筋固定在墙体上,减少第一钢筋晃动产生偏移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相交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第一
钢筋固定相连,且连接块和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将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从而减少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晃动产生的偏移的情况且便于对第二钢筋进行固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相对的第一模板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且相对的第二模板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对相对第一模板之间的距离和相对的第二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且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锁定,便于操作人员在搭建模板时,能够根据柱体的宽度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便对不同宽度的墙体进行加固;
25.2.通过移动相对的第二模板,使得第一转动块的第一接触壁与第一倾斜壁相接触,进而随着第二模板的移动,第一转动块能够进行翻转,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之间的间距变小,且通过第一转动块的第一卡固壁和第一竖直壁的接触,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26.3.通过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挡板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挡板将相对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第二弹性件推动第二挡板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挡板将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减少位于墙体和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之间的混凝土自缝隙处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一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一开启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一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二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二开启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第二容纳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钢筋层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模板;11、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挡板;113、第一弹簧;12、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片;122、第二连接片;123、第二滑移腔;124、第二连通口;2、第二模板;21、第二固定部;211、第二容纳腔;212、第二挡板;213、第二弹簧;22、第二连接部;221、第一滑移腔;222、第一连通口;3、第一锁定结构;31、第一卡固块;311、第一竖直壁;312、第一倾斜壁;32、第一开启板;321、第一横板;322、第一竖板;33、第一转动块;331、第一接触壁;332、第一卡固壁;4、第二锁定结构;41、第二卡固块;411、第二竖直壁;412、第二倾斜壁;42、第二开启板;421、第二横板;422、第二竖板;43、第二转动块;431、第二接触壁;432、第二卡固壁;5、钢筋层;51、第一钢筋;52、第二钢筋;53、连接块;54、连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参照图1、图2,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包括有围绕在墙体外侧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模板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模板2,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垂直设置,且通过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围绕组成一个矩形的框架。
40.第一模板1为“工”形结构,且第一模板1包括有位于中间位置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1和位于第一固定部11上下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2,第一固定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部12包括有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片12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接片122,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水平设置。
41.参照图1、图3,第二模板2包括有第二固定部21以及位于第二固定部21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二连接部22,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部22自相对的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之间的空隙位置处穿过且相对滑动连接。
42.参照图1、图4,位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结构3,第一锁定结构3包括有位于第二连接片122的上端沿着水平方向等距设置的多个第一卡固块31,第一卡固块31为三角形结构,且第一卡固块31靠近第一固定部11的中间位置处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壁311。第一卡固块31背离第一固定部11中间的位置处的一侧为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壁312,第一倾斜壁312沿着自靠近第一固定部11的中间位置处的一端到背离第一固定部11的中间位置处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43.参照图4、图5,位于第二连接部22相对于第一卡固块31的一侧侧壁竖直开设有第一滑移腔221,位于第一滑移腔2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开启板32,第一开启板32包括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321以及位于第一横板321下方相对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322,第一竖板322相对设置两个,且第一横板321和第一竖板322固定连接。位于第二连接部22背离第二固定部2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222,第一横板321自第一连通口222的内部伸出。
44.位于相对的两个第一竖板32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33,第一转动块33为三角形结构,且第一转动块33包括有靠近第一固定部11一侧倾斜设置的第一接触壁331,第一接触壁331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第一倾斜壁312相同。位于第一转动块33背离第一固定部11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卡固壁332。
45.当第一开启板32的第一横板321位于第一连通口222的底壁上时,第一转动块33与第一卡固块31的水平投影相交,进而当将两个第二模板2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时,第一接触壁331与第一倾斜壁312相接触,且第一转动块33发生偏转,由于第一卡固壁332和第一竖直壁311的卡接,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2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46.参照图1、图6,位于第一固定部11靠近第二模板2的两侧分别水平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112,第一挡板112能够将相对的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位于第一挡板112靠近第一容纳腔111的腔底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一弹簧113,第一弹簧113的一端与第一挡板11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13的另外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1固定连接。
47.参照图1、图7,位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结构4,第二锁定结构4包括有位于第二连接部22上方沿着水平方向等距设置的多个第二卡固块41,第二卡固块41为三角形结构。第二卡固块41包括有靠近第二固定部21一侧的第二竖直壁411以及位于背离第二固定部21一侧的第二倾斜壁412,且第二倾斜壁412沿着自靠近第二固定部21一侧到背离第二固定部21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48.参照图7、图8,位于第一连接片121相对于第二卡固块41的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移腔123,位于第二滑移腔1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开启板42,第二开启板42包括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板421以及位于第二横板421下方竖直设置的两个第二竖板422,第二横板421与第二竖板422固定连接。位于第一连接部12背离第一固定部1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124,第二横板421自第二连通口124的内部伸出。
49.位于相对的两个第二竖板42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43,第二转动块43为三角形结构,且第二转动块43包括有靠近第二固定部21一侧倾斜设置的第二接触壁431,第二接触壁431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壁412相同。位于第二转动块43背离第二固定部21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二卡固壁432。
50.当第二开启板42的第二横板421位于第二连通口124的底壁上时,第二转动块43与第二卡固块41的水平投影相交,进而当将两个第一模板1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时,第二接触壁431与第二倾斜壁412相接触,且第二转动块43发生偏转,进而由于第二卡固壁432和第二竖直壁411的卡接,使得相对的第一模板1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51.参照图1、图9,位于第二固定部21靠近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的一侧分别水平开设有第二容纳腔211,位于第二容纳腔2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挡板212。位于第二挡板212的上方竖直设置有第二弹簧213,第二弹簧213的一端与第二挡板21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13的另外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1固定连接。
52.参照图1、图10,位于墙体和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钢筋层5,钢筋层5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钢筋51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二钢筋52,第一钢筋51和第二钢筋52相交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53,连接块53为矩形结构,且连接块53的一端与第一钢筋51固定连接,连接块53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钢筋52固定连接。
53.位于第一钢筋51上设置有连接卡扣54,连接卡扣54为“u”形结构,且连接卡扣54与墙体之间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卡扣54将第一钢筋51与墙体固定。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墙体截面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将墙体包围,且将相对的第一模板1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第二接触壁431与第二倾斜壁412相接触,第二转动块43发生偏转,且由于第二卡固壁432和第二竖直壁411的卡接,使得相对的第一模板1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55.将相对的第二模板2朝向相对靠近的一侧移动,第一接触壁331与第一倾斜壁312相接触,第一转动块33发生偏转,且第一卡固壁332和第一竖直壁311的卡接,使得相对的第二模板2不能朝向相对背离的方向移动。
56.使得能够根据墙壁的宽度不同,进而对相对的第一模板1之间的距离和相对的第二模板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