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板材处理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轴承板材处理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轴承板材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板材处理线。


背景技术:

2.无油轴承是一种兼有金属轴承特点和无油润滑轴承特点的新颖润滑轴承,由金属基体承受载荷,特殊配方的固体润滑材料起润滑作用。它通常采用专用轴承板材加工制成。
3.目前对于无油轴承的板面打磨通常采用专用铣床加工板材表面,使得板材厚度符合加工要求,但是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
4.1、加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无法同时加工两面。
5.2、当板材较薄时,易产生局部弯曲,导致加工不方便控制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无法同时加工两面,当板材较薄时,易产生局部弯曲,导致加工不方便控制厚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轴承板材处理线。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板材处理线,包括主支板,所述主支板的一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上支板和下支板,所述主支板分别与所述上支板、所述下支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连杆,所述上支板远离所述连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上磨辊,所述上磨辊的自由端固定有上齿轮,所述下支板远离所述连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磨辊,所述下磨辊的自由端固定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与所述下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上分别对称固定有推板,所述下支板的下方固定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推板且与之螺纹连接。
8.优选地,所述上磨辊的上方和所述下磨辊的下方分别设置有l型支杆,两个所述l型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板、所述下支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型支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磨辊、所述下磨辊的转轴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下磨辊的下方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l型支杆靠近所述下齿轮的一端,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下齿轮啮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上支板前壁底端固定有导柱,所述下支板前壁顶端固定有套环,所述导柱滑动嵌套在所述套环的内部,所述导柱上刻有环形标线。
11.优选地,所述上齿轮、所述下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均采用深槽斜齿轮。
12.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由中部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与所述螺纹杆两端相配合的两个所述推板的螺纹旋向也相反。
13.优选地,多组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主支板、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组成平行四边形立体结构。
14.优选地,所述导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导柱上的环形标线采用两种颜色分别标记。
15.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该轴承板材处理线,通过设置的旋转电机、上磨辊和下磨辊,旋转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上磨辊和下磨辊相向旋转,从轴承板材的上下两面同时打磨,提高了切屑打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7.2、该轴承板材处理线,通过设置的调节电机、螺纹杆、推板,调节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通过螺纹带动两个推板相向移动,并通过上支板和下支板分别带动上磨辊和下磨辊沿着竖直方向相向移动,方便控制打磨后的轴承板材厚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上齿轮、下齿轮和主动齿轮的放大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导柱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轴承板材处理线,包括主支板1,主支板1的一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上支板2和下支板3,主支板1分别与上支板2、下支板3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连杆4,上支板2远离连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上磨辊5,上磨辊5的自由端固定有上齿轮6,下支板3远离连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磨辊7,下磨辊7的自由端固定有下齿轮8,上齿轮6与下齿轮8啮合连接,上支板2和下支板3上分别对称固定有推板9,下支板3的下方固定有调节电机10,调节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推板9且与之螺纹连接。
26.在加工使用时,通过调节电机10带动螺纹杆11旋转,螺纹杆11通过螺纹带动两个推板9相向移动,并通过上支板2和下支板3分别带动上磨辊5和下磨辊7沿着竖直方向相向移动,从而调节上磨辊5和下磨辊7之间距离,方便控制打磨后的轴承板材的厚度,提高使用
的适应性;将板材水平推入到上磨辊5和下磨辊7之间,驱动电机13通过主动齿轮14啮合下齿轮8,下齿轮8啮合上齿轮6,使得上磨辊5和下磨辊7分别从板材的上下表面同时切屑打磨板材表面,提高作业效率、节约作业时间。
27.如图1-3所示,上磨辊5的上方和下磨辊7的下方分别设置有l型支杆12,两个l型支杆12的一端分别与上支板2、下支板3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l型支杆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磨辊5、下磨辊7的转轴转动连接,两个l型支杆12分别通过焊接与上支板2和下支板3连接,对上磨辊5和下磨辊7的自由端起到悬吊,加强稳固的作用。
28.如图1所示,下磨辊7的下方设置有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13固定在l型支杆12靠近下齿轮8的一端,旋转电机13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4与下齿轮8啮合连接,旋转电机13通过主动齿轮14,可以带动下齿轮8和上齿轮6旋转,为上磨辊5和下磨辊7同时提供旋转动力,节约能源。
29.如图1-3、5所示,上支板2前壁底端固定有导柱15,下支板3前壁顶端固定有套环16,导柱15滑动嵌套在套环16的内部,导柱15上刻有环形标线,通过导柱15上的环形标线可以显示出上磨辊5与下磨辊7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精准的控制打磨后的板材厚度,提高作业精度。
30.如图4所示,上齿轮6、下齿轮8和主动齿轮14均采用深槽斜齿轮,使得当上磨辊5和下磨辊7之间间距扩大时,上齿轮6和下齿轮8仍然保持啮合连接,避免脱离,确保顺利的适应调节作业。
31.如图2、3所示,螺纹杆11由中部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图示未画出),与螺纹杆11两端相配合的两个推板9的螺纹旋向也相反,通过设置旋向相反的螺纹,使得当螺纹杆11随时调节电机10转动时,沿着相反方向带动两个推板9移动,从而改变上磨辊5和下磨辊7的间距。
32.如图1、2所示,多组连杆4分别与主支板1、上支板2和下支板3组成平行四边形立体结构,主支板1沿着竖直方向固定,通过连杆4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得上支板2和下支板3始终保持平行于主支板1的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保持上磨辊5和下磨辊7两端的间距相同。
33.如图1-3、5所示,导柱15为圆柱形结构,导柱15上的环形标线采用两种颜色分别标记,导柱15上的环形标线起到测量上磨辊5和下磨辊7之间间距的作用,通过两种颜色标线方便分辨刻度。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