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焊接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焊接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焊接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焊接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在诸如壳体等薄壁焊接领域,控制焊枪的行走,以及焊接机的起弧和熄弧操作尤为重要,采用焊接机器人比手工焊接有着更加精确的优点。但目前国内针对小型壳体的焊接机器人尤其是台式焊接机器人的设计尚不多见。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焊接机器人:
4.在放置面倾斜的情况下,由于未设置调平机构,无法对焊接机器人进行调平操作,容易对焊接机器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焊接机器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焊接机器人,存在放置面倾斜的情况下,由于未设置调平机构,无法对焊接机器人进行调平操作,容易对焊接机器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焊接机器人,包括焊接机器人本体和底座,所述焊接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固定有转动件,所述底座的内侧中部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贯穿转动件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内螺纹套,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的外侧固定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柱,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的外侧固定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所述底座的内壁后侧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螺纹柱和第二外螺纹柱向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贯穿底座的左侧并与底座的内壁右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的顶部与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锥形齿轮的顶部与第二从动锥形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底座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一侧安装有刹车片。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均位于底座的内侧,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呈对称设置。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转盘的左侧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侧粘接
有橡胶套,可以通过橡胶套,以达到对连接杆进行防滑的目的,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面中部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抵压板,可以通过气缸和抵压板,以提高焊接机器人本体停放时的稳定性。
14.进一步的,所述抵压板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部与放置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垫的底面设置为粗糙面,可以通过橡胶垫,以达到对抵压板的底部进行防滑的目的,可以通过橡胶垫底面的粗糙面,以增强橡胶垫底部的防滑效果。
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位于底座的内侧,所述转动件呈半圆状。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焊接机器人:
18.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转动件、固定柱、第一内螺纹套、第一外螺纹柱、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第二内螺纹套、第二外螺纹柱、第二从动锥形齿轮、滑槽、滑动杆、转动杆、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以达到对焊接机器人本体进行调平的目的,以避免因放置面倾斜而影响焊接机器人本体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焊接机器人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焊接机器人的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焊接机器人的橡胶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焊接机器人本体;2、底座;3、转动件;4、固定柱;5、第一内螺纹套;6、第一外螺纹柱;7、第一从动锥形齿轮;8、第二内螺纹套;9、第二外螺纹柱;10、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1、滑槽;12、滑动杆;13、转动杆;14、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5、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6、转盘;17、连接杆;18、橡胶套;19、支腿;20、万向轮;21、刹车片;22、气缸;23、抵压板;24、橡胶垫;241、粗糙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机器人;包括焊接机器人本体1和底座2,焊接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转动件3,底座2的内侧中部固定有固定柱4,固定柱4的一端贯穿转动件3并与其转动连接,底座2的内底壁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内螺纹套5,第一内螺纹套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纹柱6,第一内螺纹套5的外侧固定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7,底座2的内底壁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内螺纹套8,第二内螺纹套8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纹柱9,第二内螺纹套8的外侧固定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底座2的内壁后侧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1,第一外螺纹柱6和第二外螺纹柱9向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滑动杆12,两个滑动杆1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11的内侧滑动连接,底座2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右端贯穿底座2的左侧并与底座2的内壁右侧转动连接,转动杆13的外侧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4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4的顶部与第一从动
锥形齿轮7的左侧啮合连接,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的顶部与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的右侧啮合连接,转动杆13的左端固定有转盘16,转盘16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杆17,底座2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支腿19,支腿19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20,万向轮20的一侧安装有刹车片21;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4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均位于底座2的内侧,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4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呈对称设置;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17的右端与转盘16的左侧上端螺纹连接,连接杆17的外侧粘接有橡胶套18,可以通过橡胶套18,以达到对连接杆17进行防滑的目的,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2的底面中部固定有气缸22,气缸22的伸缩端固定有抵压板23,可以通过气缸22和抵压板23,以提高焊接机器人本体1停放时的稳定性;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抵压板23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24,橡胶垫24的底部与放置面相接触,橡胶垫24的底面设置为粗糙面241,可以通过橡胶垫24,以达到对抵压板23的底部进行防滑的目的,可以通过橡胶垫24底面的粗糙面241,以增强橡胶垫24底部的防滑效果;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动件3位于底座2的内侧,转动件3呈半圆状。
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焊接机器人时,如图1-3所示,在不对焊接机器人本体1进行调平前,第一外螺纹柱6和第二外螺纹柱9的顶端均与焊接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相接触,在需要对焊接机器人本体1进行调平时,转动连接杆17,通过转盘16带动转动杆13进行转动,转动杆13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主动锥形齿轮14和第二主动锥形齿轮15分别与第一从动锥形齿轮7和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啮合传动,从而带动第一内螺纹套5和第二内螺纹套8转动,此时第一内螺纹套5和第二内螺纹套8转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两个滑动杆12的限位下分别带动第一外螺纹柱6和第二外螺纹柱9上下相反运动,即第一外螺纹柱6向上移动的同时第二外螺纹柱9向下移动,第一外螺纹柱6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二外螺纹柱9向上移动,从而对焊接机器人本体1进行调平,在焊接机器人本体1停放后,可将刹车片21与万向轮20抵触,接着启动气缸22,带动抵压板23和橡胶垫24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橡胶垫24的底面与放置面紧密接触,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