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网筒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网筒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筒翻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筒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2.茶滤器是一种用于过滤茶水中的茶叶碎渣,使茶水更清透明亮,既提升茶汤的美感,更提升品饮时的口感。茶滤器通常与茶壶的进口可拆卸连接,并且位于茶壶内部,包括与进口卡接的套环、固设在卡接套环上的网筒及位于网筒底部的网片。为了保证网筒与卡接套环的连接,通常要在网筒的一端对网筒沿着其径向进行翻边,以保证增大与卡接套环的连接面积。
3.现有技术中,对于网筒的翻边工作通常采用网筒翻边机,先将网筒置于在一个竖直放置下模具中,且下模具具有供网筒放置的环形腔,网筒的顶部伸出模具,在上模具的向下移动并挤压下,网筒伸出的部分翻折至沿着网筒的径向设置。因为网筒需要放置在环形腔中,因此为了便于网筒的取放工作,网筒需与环形腔为间隙配合,该种结构经常会导致网筒被挤压翻边时,位于环形腔内的网面发生弯曲或褶皱,进而造成最终的翻边形状参差不一,质量不达标,而且,该种结构制作困难,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筒翻边装置,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网筒翻边机实用性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筒翻边装置,包括:
6.机架,具有工作台;
7.圆柱模具,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供网筒的套设;
8.夹持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圆柱的两侧,用于在所述网筒套设在所述圆柱模具上后,在网筒外侧沿着网筒的径向对网筒进行挤压,以与所述圆柱模具共同对网筒进行夹持;
9.下压模具,位于所述圆柱模具的上方,用于下行,并与所述圆柱模具共同对伸出所述圆柱模具顶端的网筒部分进行翻边;以及
10.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下压模具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模具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12.伸缩结构,水平设置,具有固定端及动力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动力伸缩端朝向所述圆柱模具一侧伸出;以及
13.夹板,固设在所述动力伸缩端的端部,所述夹板为半圆环形外形结构,且中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夹持组件中的所述夹板在所述圆柱模具的外周面围合形成闭合的套环,并将网筒夹设其中。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板沿着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所述圆柱模具沿着
竖直方向伸出所述工作台的高度。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组件中的所述夹板沿着轴向的侧边设有定位插接部,所述定位插接部水平向外延伸;
16.另一个所述夹持组件中的所述夹板沿着轴向的侧边设有供所述定位插接部插接的定位卡槽。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柱模具的顶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圆柱模具同轴设置;所述下压模具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18.所述下压模具的底端还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定位柱的顶端外侧,且与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平滑过度相接,所述环形槽用于在所述下压模具下行并与所述圆柱模具抵接的过程中,供网筒的顶部伸出端导向。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槽的截面为圆弧形。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着所述定位柱的底端外缘设有第一倒角,环着所述定位孔内壁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倒角适配的第二倒角。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器为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液压缸。
22.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圆柱模具,能够供网筒的套设,并且沿着网筒的径向向外支撑网筒,并且通过设置的夹持组件,能够在网筒套设在圆柱模具后,沿着网筒的径向向内支撑网筒,并与圆柱模具共同对网筒进行夹持,能够防止因下压模具的力量传递至网面而导致网筒的网面发生形变或者褶皱,另外,圆柱模具与夹持组件为分体式机构,该种结构能够改变以往的不易制作难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终的网筒翻边效果较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筒翻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筒翻边装置的圆柱模具与下压模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机架;11、工作台;20、圆柱模具;21、定位孔;30、夹持组件;31、伸缩结构;32、夹板;321、定位插接部;322、定位卡槽;40、下压模具;41、定位柱;42、环形槽;50、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筒翻边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网筒翻边装置,包括机架10、圆柱模具20、夹持组件30、下压模具40以及驱动器50。机架10具有工作台11。圆柱模具20固设在工作台11上,且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供网筒的套设。夹持组件30设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30均设置在工作台11上,且分别位于圆柱的两侧,用于在网筒套设在圆柱模具20上后,在网筒外侧沿着网筒的径向对网筒进行挤压,以与圆柱模具20共
同对网筒进行夹持。下压模具40位于圆柱模具20的上方,用于下行,并与圆柱模具20共同对伸出圆柱模具20顶端的网筒部分进行翻边。驱动器50设置在机架10上,动力输出端与下压模具40相连接,用于驱动下压模具4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29.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筒翻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圆柱模具20,能够供网筒的套设,并且沿着网筒的径向向外支撑网筒,并且通过设置的夹持组件30,能够在网筒套设在圆柱模具20后,沿着网筒的径向向内支撑网筒,并与圆柱模具20共同对网筒进行夹持,能够防止因下压模具40的力量传递至网面而导致网筒的网面发生形变或者褶皱,另外,圆柱模具20与夹持组件30为分体式机构,该种结构能够改变以往的不易制作难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终的网筒翻边效果较好,实用性强。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持组件3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每个夹持组件30包括伸缩结构31以及夹板32。其中,伸缩结构31为水平设置,具有固定端及动力伸缩端,固定端固设在工作台11上,动力伸缩端朝向圆柱模具20一侧伸出。夹板32固设在动力伸缩端的端部,夹板32为半圆环形外形结构,且中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与另一个夹持组件30中的夹板32在圆柱模具20的外周面围合形成闭合的套环,并将网筒夹设其中。通过两个能够相对移动或者相背移动的夹板32,能够保证对套设在圆柱模具20上的网筒进行夹持,并且夹板32的外形为半圆环形结构,该种结构可保证两个夹板32相对移动抵接后,能够围合形成一个套设在网筒外侧的圆筒,进而保证与圆柱模具20共同作用对网筒进行夹持工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夹板32的内径大于圆柱模具20的直径,且与网筒的直径相等,该种结构可便于对网筒的夹持工作。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板32与圆柱模具2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夹板32沿着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圆柱模具20沿着竖直方向伸出工作台11的高度,即为夹板32的顶端面与圆柱模具20的顶端面平齐,该种结构可保证网筒的顶部伸出部分翻边后,能够保证沿着网筒的径向伸出,并且保证网筒的翻边质量。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夹板32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其中一个夹持组件30中的夹板32沿着轴向的侧边设有定位插接部321,定位插接部321水平向外延伸。另一个夹持组件30中的夹板32沿着轴向的侧边设有供定位插接部321插接的定位卡槽322。因为两个夹板32需要相互抵接并形成闭合的圆筒结构,设置的定位插接部321及定位卡槽322可保证两个夹板32能够准确的对合,进而保证两个夹板32的顶部端面为平齐设置,保证网筒的翻边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圆柱模具20与下压模具40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圆柱模具20的顶端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与圆柱模具20同轴设置;下压模具40的底端设有与定位孔21插接配合的定位柱41,定位柱41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35.下压模具40的底端还设有环形槽42,环形槽42位于定位柱41的顶端外侧,且与定位柱41的外周面平滑过度相接,环形槽42用于在下压模具40下行并与圆柱模具20抵接的过程中,供网筒的顶部伸出端导向。
36.定位孔21与定位柱41的设置可保证圆柱模具20与下压模具40能够准确的插接配合,进而保证网筒的翻边效果。另外,环形槽42可对网筒的顶部伸出端进行导向,使网筒的顶端能够翻动至沿着其径向设置,该种结构可便于加工制作,并且能够保证翻边效果,实用
性强。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形槽42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环形槽42的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结构可防止网筒的顶端在被折弯的过程中被阻隔,可保证网筒的翻边部分能够平滑的过渡至沿着其径向延伸设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柱41与定位孔2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环着定位柱41的底端外缘设有第一倒角,环着定位孔21内壁的顶端设有与第一倒角适配的第二倒角。倒角的设置可保证定位柱41与定位孔21插接过程中,对下压模具40进行导向定位,防止二者因微小误差而发生干涉,损坏模具,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实用性强。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器5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驱动器50为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可保证下压模具40的力量,进而保证网筒的翻边工作。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