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件在冲压成型成为半成品后,通常需要进行切削操作,一些高强度钢工件在切割、切削时通常需要使用夹具固定,防止工件偏移,导致孔位偏差。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夹具,结构复杂,对工件的固定效果差,导致切削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具对工件的固定效果差,导致工件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包括座体和位于所述座体上的定位组件、支撑组件和下压组件,其中:
7.所述定位组件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的设置,用于抵靠穿过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工件,并将所述工件的待切削位置定位;
8.所述下压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和压臂,所述压臂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能移动至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靠的位置,进而将所述工件夹持固定在所述压臂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
9.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旁侧,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竖直布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定位针能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
10.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在第二驱动装置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孔内壁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气缸和摆动臂,其中:所述摆动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回转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臂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能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压臂旋转,以使所述压臂移动至与所述支撑组件上端相抵靠的位置;
12.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布置并与所述压臂固定连接,所述压臂在所述伸缩气缸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进而下降至与所述支撑组件上端相抵靠的位置。
13.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其中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压臂配合夹持固定所述工件,还存在另一组所述支撑组件承托所述工件的底面中部,和/或,还存在
另一组所述支撑组件抵靠在所述工件的底部两侧。
14.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块,其中:
15.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有所述支撑块等高或不等高,所述支撑块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支撑块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
16.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座体上设置有2n组,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均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并关于所述定位组件对称设置;
17.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固定有防止所述支撑组件与切割装置接触的挡片。
18.优选的,所述夹具还包括有:
19.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用于检测所述支撑组件上是否存在所述工件;
20.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位置传感器传递的位置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并使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压臂移动至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靠的位置。
21.优选的,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叉架,用于供移动装置的叉臂伸入。
2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包括切割装置和上述夹具,所述工件夹持固定在所述夹具上。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定位组件穿过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工件,能够将工件的待切削位置定位,便于压臂和支撑组件将工件夹持固定,且防止待切削位置落到支撑组件上方,压臂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与支撑组件的上表面相抵靠的位置,这样能够将工件稳定夹持固定在压臂和支撑组件之间,防止工件移动,固定效果好,便于切割装置对工件进行切割,进一步提高工件的切削效率和切割效率。
24.该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由于具备上述夹具,能够稳定固定工件,便于切割装置对固定好的工件切割,提高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夹具与工件配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夹具与工件配合的正视图;
29.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0、工件;1、座体;2、定位组件;21、定位针;22、第二驱动装置;23、限位件;231、限位孔;3、下压组件;31、回转气缸;32、摆动臂;33、压臂;4、支撑组件;401、支撑块;402、支撑柱;41、第一支撑组件;42、第二支撑组件;43、第三支撑组件;5、叉架;6、位置传感器;7、电器盒;8、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稳定夹持固定工件的夹具及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
35.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包括座体1和位于座体1上的定位组件2、支撑组件4和下压组件3,其中:定位组件2的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的设置,用于抵靠或穿过放置在支撑组件4上的工件100,并将工件100的待切削位置定位;下压组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和压臂33,压臂33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能移动至与支撑组件4相抵靠的位置,进而将工件100夹持固定在压臂33和支撑组件4之间。
38.其中,上述定位组件2可以通过抵靠在工件100下方,或者穿过工件100的方式定位工件100。
39.本实施例的夹具,工件100放置在支撑组件4上,当定位组件2穿过放置在支撑组件4上的工件100时,能够将工件100的待切削位置定位,便于压臂33和支撑组件4将工件100夹持固定,且防止待切削位置落到支撑组件4上方,压臂33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与支撑组件4的上表面相抵靠的位置,这样能够将工件100稳定夹持固定在压臂33和支撑组件4之间,防止工件100移动,固定效果好,便于切割装置对工件进行切割进一步提高工件100的切削效率;尤其适用于对高强度钢的激光切割,在激光切割前,首先使用该夹具将工件固定好,防止激光切割过程中工件移位。
4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组件2设置在支撑组件4旁侧,定位组件2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2和定位针21,驱动装置为伸缩气缸,参见图1所示,定位针21竖直布置并连接在作为第二驱动装置22的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定位针21能在第二驱动装置22的带动下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
41.当工件100在冲压成型后,通常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半成品工件100,在后续工
序中还需要将工件100相互分割裁切。参见图2所示,图2所示的两个工件100是经过裁切后的工件100。定位针21可以抵靠或者穿过两个工件100之间待分离切割的部分上。
42.伸缩气缸带动定位针21竖直运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4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定位组件2还包括有固定在第二驱动装置22上的限位件23,限位件23上设置有限位孔231,定位针21穿过限位孔231并与限位孔231内壁间隔设置。
44.定位针21穿过限位孔231,并在限位孔231内壁的限制下保证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防止定位针21偏移。
4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下压组件3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气缸31和摆动臂32,其中:摆动臂32的一端连接在回转气缸31的输出端,摆动臂32的另一端与压臂33固定连接,摆动臂32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压臂33旋转,以使压臂33移动至与支撑组件4上端相抵靠的位置。
46.上述回转气缸31为本领域内的成熟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做赘述,回转气缸31的输出端旋转,带动摆动臂32和压臂33同步旋转,参见图1和图2所示,压臂33能够运动至与支撑组件4的上表面相抵靠的位置,从而将支撑组件4上的工件100夹持固定。当需要将工件100取下时,回转气缸31带动摆动臂32、压臂33反向旋转,使呀臂脱离支撑组件4的表面,这样可以将工件100从支撑组件4上取下。
47.优选的,座体1上还设置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用于将推动工件100脱离支撑组件4。推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竖直布置,可在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推块,推块能够将工件100从支撑组件4上推下。
48.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外一种下压组件3的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布置并与压臂33固定连接,压臂33在伸缩气缸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进而下降至与支撑组件4上端相抵靠的位置。此时,压板进行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同样能够与支撑组件4配合将工件100夹持固定。
4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和4所示,支撑组件4包括有两组以上,其中一组支撑组件4与压臂33配合夹持固定工件100,还存在另一组支撑组件4承托工件100的底面中部,和/或,还存在另一组支撑组件4抵靠在工件100的底部两侧。
50.参见图1、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组件41、第二支撑组件42和第三支撑组件43,第一支撑组件41与压臂33配合夹持固定工件100,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组件42抵靠在工件100的底部两侧,第三支撑组件43承托工件100的底面中部;上述支撑组件4能够与工件100的多点、多位置支撑工件100,防止工件100移位,固定效果好。
5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支撑组件4均包括支撑柱402和支撑块401,其中:支撑块401固定在支撑柱402的顶端,所有支撑块401等高或不等高,对于底部平整的工件100,所有支撑块401等高;对于底部不平整的工件100,支撑块401不等高,且支撑块401的高度与其对应支撑的工件100的轮廓高度适配。参见图1和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42上支撑块401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支撑组件41上支撑块401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这样能够沿不同的方向限制工件100的位移,支撑固定效果更好。
52.由于当工件100在冲压成型后,通常包括两个以上相连接的半成品工件100,在后续工序中还需要将工件100相互分割裁切。因此,支撑组件4在座体1上设置有2n组,其中,n
为正整数;本实施例中座体1上设置有2组支撑组件4,每组支撑组件4均包括上述第一支撑组件41、第二支撑组件42和第三支撑组件43,相邻两组支撑组件4均设置有定位组件2,并关于定位组件2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这样,一个夹具上能够够同时夹持固定两个以上的工件100,同时对两个以上工件100切削,提高切削效率,在完成切削工序后可将工件100裁切开。
53.参见图1,支撑组件4的上端固定有防止支撑组件4与切割装置接触的挡片8,防止切割装置将孔位打到支撑组件4上。
54.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夹具还包括有:位置传感器6,设置在座体1上,用于检测支撑组件4上是否存在工件100;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位置传感器6和第一驱动装置均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位置传感器6传递的位置信号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并使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压臂33移动至与支撑组件4相抵靠的位置。
55.上述位置传感器6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传感器,上述控制单元可采用单片机等,在此不做赘述。单片机等电器元件放置在电器盒7内。
56.当位置传感器6检测到工件100到位后,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工件100到位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压臂33移动至与支撑组件4相抵靠的位置,将工件100夹持固定。反之,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压臂33远离与支撑组,以便于操作人员取下工件100。
5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座体1上设置有叉架5,用于供移动装置的叉臂伸入,便于夹具的移动。
58.实施例二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包括切割装置和上述夹具,工件100夹持固定在夹具上。
60.该高强度钢激光切割系统由于具备上述夹具,能够稳定固定工件100,便于切割装置对固定好的工件100切割,提高切割效率、切削效率。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