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建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可按一定排列顺序输出五根大小不一的钢筋。
背景技术:2.自从装配式或焊接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研制与投入使用以来,其自身优点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显现,施工总体效果得到各方的认可。
3.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和底模板上并排设置的多个钢筋桁架,钢筋桁架由顶楼板钢筋、顶楼板钢筋两侧下方的底楼板钢筋和顶楼板钢筋与底楼板钢筋之间的腹杆钢筋,腹杆钢筋向底楼板钢筋的下方延伸并与底模板焊接固定(待焊接处),腹杆钢筋呈波浪状。如申请号为cn 201810481141.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位于上方的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底模板,且所述骨架和所述底模板均水平铺设;所述骨架包括沿所述骨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钢筋桁架,且所述钢筋桁架均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桁架包括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楼板钢筋,所述第一楼板钢筋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楼板钢筋,且第二楼板钢筋和第一楼板钢筋相平行;第一楼板钢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楼板钢筋通过腹杆钢筋相连;所述腹杆钢筋呈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且所述腹杆钢筋的波峰与第一楼板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向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固定连接;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谷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底模板位于所述第二楼板钢筋的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底模板分别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腹杆钢筋的各波谷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自攻螺钉、设置在底模板上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波谷的谷底上的第二通孔,所述自攻螺钉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将底模板拧紧在所述腹杆钢筋的波谷上。前述为装配式结构,焊接式结构为通过焊接的方式使钢筋桁架(腹杆钢筋)与底模板固定。
4.钢筋桁架通常由五根钢筋组成,包括三根大钢筋和两根小钢筋,三根大钢筋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两根小钢筋呈波浪状且分别设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在钢筋桁架自动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将五根钢筋以一定的排列(通常的排列方式为:下方四根钢筋,上方一根钢筋,下方的四根钢筋左右并排设置且依次为大钢筋、小钢筋、小钢筋和大钢筋,上方的一根钢筋为大钢筋)方式输出。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可按一定排列顺序输出五根大小不一的钢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左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五个钢筋放卷结构1、竖向设于机架上的五根竖向引导辊2、机架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五个钢筋引导结构3和机架上的钢筋定位结构4,每个钢筋放卷
结构1的右前方设有一根竖向引导辊2,每个钢筋放卷结构1的右侧对应设有一个钢筋引导结构3,所述钢筋引导结构3设于对应竖向引导辊2的右后方,所述钢筋定位结构4设于最后方的钢筋引导结构3的正后方;所述钢筋引导结构3包括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的矩形四孔牵引板31和矩形四孔牵引板31左侧且前后并排设于机架上的对辊引导机构32、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与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所述矩形四孔牵引板31上呈矩形排布有四个第一牵引孔35;所述钢筋定位结构4包括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的排状四孔牵引板41和机架上且位于排状四孔牵引板41中部正上方的导轮牵引机构42,所述排状四孔牵引板41上左右并排设有四个第二牵引孔43;钢筋5由钢筋放卷结构1绕出,绕过对应竖向引导辊2的前侧,依次经过对应的对辊引导机构32、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和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再至后方的钢筋引导结构3的第一牵引孔35或钢筋定位结构4,最后由钢筋定位结构4的第二牵引孔43或导轮牵引机构42输出。
7.其中,最后一个钢筋放卷结构1输出的钢筋5至最左端的第二牵引孔43中,剩余的四个钢筋放卷结构1输出的钢筋5分别至导轮牵引机构42和剩余三个第二牵引孔43中。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五个钢筋引导结构3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钢筋引导结构、第二钢筋引导结构、第三钢筋引导结构、第四钢筋引导结构和第五钢筋引导结构,所述第一钢筋引导结构处不设置矩形四孔牵引板31,所述第二钢筋引导结构、第三钢筋引导结构、第四钢筋引导结构和第五钢筋引导结构上分别设有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411、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412、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413和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414;五个钢筋放卷结构1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大钢筋放卷结构、第二大钢筋放卷结构、第一小钢筋放卷结构、第二小钢筋放卷结构和第三大钢筋放卷结构且分别输出第一大钢筋51、第二大钢筋52、第一小钢筋53、第二小钢筋54和第三大钢筋55;所述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411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所述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412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所述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413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其左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小钢筋53;所述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414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小钢筋53,其左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小钢筋54,其左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四个第二牵引孔43中由右至左依次为第二大钢筋52、第二小钢筋54、第一小钢筋53和第三大钢筋55,所述导轮牵引机构42中为第一大钢筋51。
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对辊引导机构32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横向引导辊,所述横向引导辊沿左右向设置,所述钢筋5从两根横向引导辊之间通过。
1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包括右侧的一排定竖向拉直轮和左侧的一排动竖向拉直轮,所述定竖向拉直轮沿竖直方向设于机架上,所述动竖向拉直轮竖向设置且其能左右向调整地设于机架上,所述定竖向拉直轮和动竖向拉直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竖向拉直轮与动竖向拉直轮交错设置,所述钢筋5由定竖向拉直轮与动竖向拉直轮之间通过,所述定竖向拉直轮和动竖向拉直轮的数量均大于三个。
1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包括下方的一排定横向拉直轮和上方的一排动横向拉直轮,所述定横向拉直轮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所述动横向拉直轮沿左右向设置且其能上下调整地设于机架上,所述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位于同一
沿前后向的竖直面上,所述钢筋5由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之间通过,所述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的数量均大于两个。
1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轮牵引机构42位于中部的两个第二牵引孔43之间的正上方且其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引导轮,所述引导轮沿左右向设置,所述钢筋5由两个引导轮之间通过。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可按一定排列顺序输出五根大小不一的钢筋。在输出钢筋的同时将钢筋拉直。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排状四孔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钢筋放卷结构、2竖向引导辊、3钢筋引导结构、4钢筋定位结构、5钢筋;
21.31矩形四孔牵引板、32对辊引导机构、33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4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5第一牵引孔;
22.41排状四孔牵引板、42导轮牵引机构、43第二牵引孔;
23.51第一大钢筋、52第二大钢筋、53第一小钢筋、54第二小钢筋、55第三大钢筋;
24.411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412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413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414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6.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桁架生产的钢筋进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左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五个钢筋放卷结构1(竖向设置,转动设于机架上,与常规技术一致)、竖向设于机架上的五根竖向引导辊2、机架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五个钢筋引导结构3(用于引导钢筋5并把钢筋5拉直)和机架上的钢筋定位结构4(用于将5根钢筋5按预定的排列方式输出)等,每个钢筋放卷结构1的右前方设有一根竖向引导辊2,每个钢筋放卷结构1的右侧对应设有一个钢筋引导结构3,钢筋引导结构3设于对应竖向引导辊2的右后方,钢筋定位结构4设于最后方的钢筋引导结构3的正后方。钢筋引导结构3包括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的矩形四孔牵引板31(具体为矩形板)和矩形四孔牵引板31左侧且前后并排设于机架上的对辊引导机构32、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和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等,对辊引导机构32、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和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位于同一前后向的水平线上。矩形四孔牵引板31上呈矩形(左右向设置)排布有四个第一牵引孔35(具体为前后向设置的
圆孔,其上可设置耐磨套)。钢筋定位结构4包括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的排状四孔牵引板41(具体为矩形板)和机架上且位于排状四孔牵引板41中部正上方的导轮牵引机构42(沿左右向设置,具体设于排状四孔牵引板41的后方)等,排状四孔牵引板41上左右并排设有四个第二牵引孔43(具体为前后向设置的圆孔,其上可设置耐磨套)。钢筋5由钢筋放卷结构1绕出,绕过对应竖向引导辊2的前侧,再斜向右后,依次经过对应的对辊引导机构32、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和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再至后方的钢筋引导结构3(当前对应的钢筋引导结构3的相邻后方的钢筋引导结构3)的第一牵引孔35或钢筋定位结构4,根据需要继续穿过或不穿过钢筋引导结构3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的第一牵引孔35,最后由钢筋定位结构4的第二牵引孔43或导轮牵引机构42输出,五根钢筋5输出时要求:下方四根钢筋(由排状四孔牵引板41),上方一根钢筋(由导轮牵引机构42输出),下方的四根钢筋左右并排设置且依次为大钢筋、小钢筋、小钢筋和大钢筋,上方的一根钢筋为大钢筋。
27.其中,最后一个钢筋放卷结构1输出的钢筋5至最左端的第二牵引孔43中,剩余的四个钢筋放卷结构1输出的钢筋5分别至导轮牵引机构42和剩余三个第二牵引孔43中。
28.具体地,参见图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五个钢筋引导结构3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钢筋引导结构、第二钢筋引导结构、第三钢筋引导结构、第四钢筋引导结构和第五钢筋引导结构,第一钢筋引导结构处不设置矩形四孔牵引板31,第二钢筋引导结构、第三钢筋引导结构、第四钢筋引导结构和第五钢筋引导结构上分别设有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411、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412、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413和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414。五个钢筋放卷结构1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大钢筋放卷结构、第二大钢筋放卷结构、第一小钢筋放卷结构、第二小钢筋放卷结构和第三大钢筋放卷结构且分别输出第一大钢筋51、第二大钢筋52、第一小钢筋53、第二小钢筋54和第三大钢筋55。第一大钢筋51、第二大钢筋52和第三大钢筋55的直径较大,第一小钢筋53和第二小钢筋54的直径较小。第一矩形四孔牵引板411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其余第一牵引孔35为空。第二矩形四孔牵引板412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其余第一牵引孔35为空。第三矩形四孔牵引板413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其左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小钢筋53,其余第一牵引孔35为空。第四矩形四孔牵引板414右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大钢筋52,其右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小钢筋53,其左下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二小钢筋54,其左上侧的第一牵引孔35中为第一大钢筋51。四个第二牵引孔43中由右至左依次为第二大钢筋52、第二小钢筋54、第一小钢筋53和第三大钢筋55,导轮牵引机构42中为第一大钢筋51。
29.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对辊引导机构32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横向引导辊,横向引导辊沿左右向设置,钢筋5从两根横向引导辊之间通过。
30.其中,参加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滚轮拉直机构33包括右侧的一排定竖向拉直轮(多个定竖向拉直轮前后并排设置)和左侧的一排动竖向拉直轮(多个动竖向拉直轮前后并排设置)等,定竖向拉直轮沿竖直方向设于机架上,动竖向拉直轮竖向设置且其能左右向调整地(如多个动竖向拉直轮均设于同一能左右向调整的调整块上)设于机架上,定竖向拉直轮和动竖向拉直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定竖向拉直轮与动竖向拉直轮交错设置,钢筋5由定竖向拉直轮与动竖向拉直轮之间通过,定竖向拉直轮和动竖向拉直轮的数量均
大于三个。
31.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下滚轮拉直机构34包括下方的一排定横向拉直轮(多个定横向拉直轮前后并排设置)和上方的一排动横向拉直轮(多个动横向拉直轮前后并排设置)等,定横向拉直轮沿左右向设于机架上,动横向拉直轮(如每个动横向拉直轮设于一块能上下调整位置的调整块上)沿左右向设置且其能上下调整地设于机架上,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位于同一沿前后向的竖直面上,钢筋5由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之间通过,定横向拉直轮和动横向拉直轮的数量均大于两个。
3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轮牵引机构42位于中部的两个第二牵引孔43之间的正上方且其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引导轮,引导轮沿左右向设置,钢筋5由两个引导轮之间通过。
33.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定竖向拉直轮、动竖向拉直轮、定横向拉直轮、动横向拉直轮和引导轮均为带槽轮(周面上设有与钢筋5配合的环槽)。
34.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