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通常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因此,相关行业均需要用到废水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15695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沉池、调节池、曝气区、调节池搅拌装置、液位传讯器、废水提升泵、反应池、反应液储存灌、反应池搅拌装置、厌氧池、气室、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污泥反应区、好氧池、生物沉淀池、生物填料层、标准排放口、ph在线控制仪、超声波明渠流量计、cod在线分析仪和格栅井。
4.上述技术方案中,净化装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和搬运,无法满足某些临时水处理需求,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具有方便搬运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包括有水平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的两端均封闭设置,所述内筒的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外筒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筒通过锥形环板固定在外筒内,所述锥形环板较宽的一端与外筒内侧壁固定且靠近进水口,所述锥形环板较窄的一端与内筒一端固定,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位于进水口与锥形环板之间的第一滤芯和投料口,所述内筒远离锥形环板的一端与外筒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之间留有缝隙形成换流区,所述外筒内侧壁和内筒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蜂窝活性炭,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位于蜂窝活性炭和锥形环板之间的出水口。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内设置有第二滤芯。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内侧壁和内筒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滤芯。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外侧壁远离锥形环板的一端沿内筒的径向向外辐射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内筒的一端与外筒相抵。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位于第二滤芯和锥形环板之间的混流区,所述混流区内沿内筒的轴向设置有若干个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与内筒内壁之间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缝隙,相邻所述阻流板交错分布在内筒侧壁。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和外筒可拆卸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内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锥形环板较宽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6.1.通过内筒、外筒、进水口、出水口、锥形环板、第一滤芯、投料口、换流区、蜂窝活性炭的设置,废水先经过第一滤芯过滤,再经过投料口与药剂混合,由换流区进入外筒,在外筒内经过蜂窝活性炭吸附,完成水处理,上述结构都集成在外筒内,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方便搬运;
17.2.通过支撑杆的设置,使得内筒相对于外筒更稳定,并且减小了锥形环板承受的作用力,保护锥形环板;
18.3.通过混流区和阻流板的设置,令药剂与废水混合更加充分,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筒;11、进水口;12、投料口;13、换流区;14、出水口;2、内筒;21、支撑杆;22、混流区;23、阻流板;3、锥形环板;31、第一安装板;32、第二安装板;33、橡胶密封垫;4、蜂窝活性炭;5、第一滤芯;6、第二滤芯;7、第三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包括有水平同轴设置的内筒2和外筒1,外筒1的两端均封闭设置,内筒2的两端均开口设置,外筒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1,内筒2通过锥形环板3固定在外筒1内,锥形环板3较宽的一端与外筒1内侧壁固定且靠近进水口11,锥形环板3较窄的一端与内筒2一端固定,外筒1内设置有位于进水口11与锥形环板3之间的第一滤芯5和投料口12,内筒2远离锥形环板3的一端与外筒1远离进水口11的一端之间留有缝隙形成换流区13,外筒1内侧壁和内筒2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蜂窝活性炭4,外筒1底部设置有位于蜂窝活性炭4和锥形环板3之间的出水口14。
23.内筒2内设置有第二滤芯6,外筒1内侧壁和内筒2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滤芯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芯6和第三滤芯7均可拆卸连接在内筒2上。
24.内筒2外侧壁远离锥形环板3的一端沿内筒2的径向向外辐射有若干支撑杆21,支撑杆21远离内筒2的一端与外筒1相抵。
25.内筒2内设置有位于第二滤芯6和锥形环板3之间的混流区22,混流区22内沿内筒2的轴向设置有若干个阻流板23,阻流板23与内筒2内壁之间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缝隙,相邻阻流板交错分布在内筒2侧壁。从投料口12向外筒1内投入药剂,废水流经投料口12与药剂混合,进入内筒2内后在混流区22与药剂充分混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26.为了方便拆卸净化装置来更换第一滤芯5、第二滤芯6和第三滤芯7,本实用新型将内筒2和外筒1设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外筒1由左右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通过法兰连接,连接
处在锥形环板3附近。外筒1内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1,锥形环板3较宽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2,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33,提高锥形环板3与第一安装板31的密封性,进而保障内筒2和外筒1的相互隔绝。
27.从进水口11向外筒1通入工业废水,废水先经过第一滤芯5过滤,再经过投料口12与药剂混合,由锥形环板3进入内筒2。在内筒2中先经过混流区22与药剂充分混合并反应,再经过第二滤芯6过滤后,由换流区13再次进入外筒1,在换流区13实际又经历了一次废水和药物混合过程。在外筒1内先经过第三滤芯7过滤,再经过蜂窝活性炭4吸附,最后从出水口14排出,完成水处理。上述过程均在一个筒状结构内完成,净化结构整体紧凑,因此体积较小,方便搬运。
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平同轴设置的内筒(2)和外筒(1),所述外筒(1)的两端均封闭设置,所述内筒(2)的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外筒(1)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1),所述内筒(2)通过锥形环板(3)固定在外筒(1)内,所述锥形环板(3)较宽的一端与外筒(1)内侧壁固定且靠近进水口(11),所述锥形环板(3)较窄的一端与内筒(2)一端固定,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位于进水口(11)与锥形环板(3)之间的第一滤芯(5)和投料口(12),所述内筒(2)远离锥形环板(3)的一端与外筒(1)远离进水口(11)的一端之间留有缝隙形成换流区(13),所述外筒(1)内侧壁和内筒(2)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蜂窝活性炭(4),所述外筒(1)底部设置有位于蜂窝活性炭(4)和锥形环板(3)之间的出水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内设置有第二滤芯(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侧壁和内筒(2)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滤芯(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外侧壁远离锥形环板(3)的一端沿内筒(2)的径向向外辐射有若干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远离内筒(2)的一端与外筒(1)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内设置有位于第二滤芯(6)和锥形环板(3)之间的混流区(22),所述混流区(22)内沿内筒(2)的轴向设置有若干个阻流板(23),所述阻流板(23)与内筒(2)内壁之间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缝隙,相邻所述阻流板交错分布在内筒(2)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和外筒(1)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1),所述锥形环板(3)较宽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2),所述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通过螺栓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3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净化装置,涉及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净化装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和搬运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水平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外筒的两端均封闭设置,内筒的两端均开口设置,外筒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内筒通过锥形环板固定在外筒内,外筒内设置有位于进水口与锥形环板之间的第一滤芯和投料口,内筒远离锥形环板的一端与外筒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之间留有缝隙形成换流区,外筒内侧壁和内筒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蜂窝活性炭,外筒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简化废水净化处理的各个步骤并且集成到一个设备,实现废水处理一体化,达到了方便搬运的效果。达到了方便搬运的效果。达到了方便搬运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柱 王国瑞 孙松厚 石伟杰 冯春晖 李雁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神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