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机滤液回用系统及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经过脱水机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通过分散入炉系统进行处理,滤液回流至前段澄清装置进行处理。污泥处理系统虽然能够对污泥进行处理输送,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脱水机冲洗用水与配药用水均采用自来水,系统引入大量外部水源,造成水资源浪费,后段系统处理压力增加,整体处理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及方法,所述回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所述回用方法包括污水处理步骤和污泥处理步骤。通过设置脱水机回流系统,将储池的澄清液回流经脱水机冲洗装置及脱水机配药装置回流至离心脱水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和系统投加的药剂,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5.所按照污水流动的方向,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格栅、污水调节池、混合池、澄清装置、中间水池及蒸发系统;
6.所述混合池还接入石灰及pam投放系统;
7.所述澄清装置以及中间水池的污泥出口接入到所述污泥系统的污泥池;
8.按照污泥流动的方向,所述污泥处理系统依次连接的污泥池、污泥浓缩罐、离心脱水机、滤液缓冲池、滤液沉淀器、澄清液水箱及储池;还设置泥斗;
9.所述离心脱水机的污泥出口与所述泥斗连接;
10.所述储池的澄清液出口接入至所述澄清装置;
11.所述污泥浓缩罐的澄清液出口接入到所述澄清液水箱;
12.所述滤液缓冲池及滤液沉淀器的污泥出口接入到的所述污泥浓缩罐的污泥入口;
13.其特征是,还设置脱水机回流系统,所述脱水机回流系统包括:脱水机酸洗装置及设置于所述脱水机酸洗装置与所述离心脱水机之间的滤液循环管道。
14.优选的,还设置脱水机冲洗装置及流经所述脱水机冲洗装置的冲洗回流管道;脱水机配药装置及流经所述脱水机配药装置的配药回流管道。
15.优选的,所述冲洗回流管道的一端接入储池的澄清液出口而另一端接入至离心脱水机入口;所述配药回流管道的一端接入所述储池的澄清液出口而另一端接入至所述离心脱水机入口。
16.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方法,包括污水处理步骤和污泥处理步骤,
17.所述污水处理步骤依次包括:格栅滤杂、污水调节、加药混合、澄清处理、中间沉淀、蒸发等步骤;在所述加药混合步骤中,同时向所述混合池加入石灰和pam(絮凝剂,即聚丙烯酰胺);将在所述澄清处理及中间沉淀步骤中所产生的污泥及浮渣分别输送至所述污泥池,并且向所述污泥池投加石灰;
18.所述污泥处理步骤依次包括:污泥收集、污泥浓缩、离心脱水、滤液缓冲、滤液沉淀、澄清出水及澄清液收集等步骤;
19.在离心脱水步骤之后产生的脱水污泥输送至所述泥斗;
20.将污泥浓缩步骤过程中产生的澄清液输送至所述储池;
21.在污泥浓缩步骤之后,向所述离心脱水机加入消泡剂进行离心脱水;
22.将滤液缓冲及滤液沉淀步骤中产生的污泥分别输送至所述污泥浓缩罐;
23.在澄清液收集步骤之后,收集到的一部份澄清液回流至所述澄清罐装置,
24.其特征是,在所述澄清液收集步骤之后,收集到的澄清液优先一部份经所述脱水机冲洗装置回流至所述脱水机,再优先一部份经所述脱水机配药装置回流至脱水机,剩余部分才回至澄清装置。
25.优选的,在所述离心脱水步骤之后产生的滤液一部份流入滤液沉淀器而另一部份经循环管道流经脱水机酸洗装置之后又重新回流至离心脱水机,由此形成循环。
26.优选的,在所述离心脱水机启动初期,所述脱水机冲洗装置与所述脱水机配药装置,需使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和配药,待离心脱水机运行稳定后,再切换至所述储池的澄清液。
2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还设置脱水机回流系统,将储池的澄清液回流经脱水机冲洗装置及脱水机配药装置回流至离心脱水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和系统投加的药剂,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并且,通过酸洗延长离心脱水机检修周期,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现有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布置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布置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32.图1中:
33.11、污泥池;12、污泥浓缩罐;13、离心脱水机;14、滤液缓冲池;15、滤液沉淀器;16、澄清液水箱;17、储池;18、泥斗;
34.21、格栅;22、污水调节池;23、混合池;24、澄清装置;25、中间水池;26、蒸发系统;
35.31、脱水机酸洗装置;32、脱水机冲洗装置;33、脱水机配药装置;
36.31.1、滤液循环管道,32.1冲洗回流管道、33.1配药回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7.图1为现有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布置示意图。图中显示,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38.按照污水流动的方向,所按照污水流动的方向,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格栅21、污水调节池22、混合池23、澄清装置24、中间水池25及蒸发系统26。所述混合池23还接入石灰及pam投放系统,所述澄清装置24以及中间水池25的污泥出口接入到所述污泥系统的污泥池。按照污泥流动的方向,所述污泥处理系统依次连接的污泥池11、污泥浓缩罐12、离心脱水机13、滤液缓冲池14、滤液沉淀器15、澄清液水箱16及储池 17;还设置污泥斗18。所述离心脱水机13的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斗18连接;所述储池17的澄清液出口接入至澄清装置24,所述污泥浓缩罐12的澄清液出口接入到所述澄清液水箱 16,所述滤液缓冲池14及滤液沉淀器15的污泥出口接入到的所述污泥浓缩罐12的污泥入口;
39.图中显示,本例中,污水处理系统的运作如下:污水依次经格栅21,污水调节池22,混合池23,澄清装置24,中间水池25最后被告输送到蒸发系统26。其中,澄清装置24以及中间水池25中产生的污泥被输送到污泥池11。本例中,石灰及pam被投入混合池23中。
40.图中显示,本例中,污泥处理系统的运作如下:污泥依次经污泥池11、污泥浓缩罐12、离心脱水机13,滤液缓冲池14,滤液沉淀器,澄清液水箱16,储池 17,然后储池17的液体经泵输送回用至澄清装置24。其中,在离心脱水机13之后还设置泥斗18,将离心脱水机13产生的污泥输送至泥斗18。本实用新型提示,在污泥池11中可以设置搅拌装置(如潜水搅拌机或其他),对进入污泥池11的污泥进行搅拌混合均量,然后经泵送出至污泥浓缩处理装置。在污泥送入污泥浓缩处理装置时,还可以添加去泡剂等,取出污泥中的泡沫,便于浓缩沉淀。
41.本实用新型提示,污泥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污泥浓缩罐12,在污泥浓缩罐 12 内可以设置搅拌装置(如搅拌机、螺杆泵或其他搅拌设备),对进入污泥浓缩罐12的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序批式运行方式,如进泥并搅拌6-10小时,沉淀4-8小时、排水1-2小时,再搅拌0.5-1小时,再抽泥8小时。
42.本例中,污泥浓缩罐 12 的滤液出口与离心脱水机 13 的进口连接,经污泥浓缩罐 12 浓缩处理后的滤液输出至离心脱水机 13 进行离心脱水。离心脱水机 13 脱水后的污泥排出至泥斗18,而滤液则输出至滤液缓冲池 14。滤液在滤液缓冲池 14 中进行消能处理,消能后的污泥定期或不定期排出至污泥浓缩罐 12,而滤液输出至滤液沉淀器 15。滤液在滤液沉淀器 15中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沉淀后的污泥定期或不定期排出至污泥浓缩罐 12,而滤液则输出至澄清液水箱 16。澄清液水箱 16 的液由泵等输出至储池 17,储池 17的澄清液回流至澄清罐装置24。
43.通过设置污泥浓缩罐,可有效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避免了进入离心脱水机 13 的污泥含水率的大范围变化,避免了堵料、需要专人管理的缺陷,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4.本实用新型提示,离心脱水机 13 还可以配备 plc 控制系统,实现对离心脱水机 13 的自动控制。
45.图中显示,现有技术中,所述污泥经过脱水机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滤液直接回流至澄清装置,未能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和药剂。
4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系统,图2显示,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例中,还设置脱水机回流系统,所述脱水机回流系统包括脱水机酸洗装置31及设置于脱水机酸洗装置31与离心脱水机13之间的滤液循环管道31.1;脱水机冲洗
装置32及流经脱水机冲洗装置32的冲洗回流管道32.1;脱水机配药装置33及流经脱水机配药装置33的配药回流管道33.1。
47.冲洗回流管道32.1的一端接入储池17的澄清液出口而另一端接入至离心脱水机13入口;配药回流管道33.1的一端接入储池17的澄清液出口而另一端接入至离心脱水机13入口。
48.储池 17的澄清液除了一部份回流至澄清罐装置24,还有一部份经冲洗回流管道32.1经脱水机冲洗装置32回流至离心脱水机13,再有另一部份经配药回流管道33.1经脱水机配药装置33回流至离心脱水机13。
49.本例中,所述脱水机回流系统还包括流经脱水机酸洗装置31的回流管道31.1,回流管道33.1的一端接入离心脱水机13的出口而另一端接入至离心脱水机13入口。
5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本例中,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滤液的回用方法,包括污水处理步骤和污泥处理步骤。
51.所述污水处理步骤依次包括:格栅滤杂、污水调节、加药混合、澄清处理、中间沉淀及蒸发等步骤;在所述加药混合步骤中,同时向混合池23加入石灰和pam(絮凝剂,即聚丙烯酰胺);将在澄清处理及中间沉淀步骤中所产生的污泥及浮渣分别输送至污泥池11,并且向所述污泥池11投加石灰。
52.所述污泥处理步骤依次包括:污泥收集、污泥浓缩、离心脱水、滤液缓冲、滤液沉淀、澄清出水及澄清液收集等步骤;
53.在离心脱水步骤之后产生的脱水污泥输送至泥斗18;
54.在污泥浓缩步骤过程中产生的澄清液输送至储池17;
55.在污泥浓缩步骤之后,向所述离心脱水机13加入消泡剂进行离心脱水;
56.将滤液缓冲及滤液沉淀步骤中产生的污泥分别输送至污泥浓缩罐12;
57.在澄清液收集步骤之后,收集到的一部份澄清液回流至澄清罐装置24。
58.图3中显示,本例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所述澄清液储池收集步骤之后,收集到的澄清液优先一部份经脱水机冲洗装置32回流至脱水机13,再优先一部份经脱水机配药装置33回流至脱水机13。剩余部分才回至澄清装置24,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和药剂。
5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4中显示,本例中,与图3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所述离心脱水步骤之后产生的滤液一部份流入滤液沉淀器15而另一部份由滤液循环管道31.1流经脱水机酸洗装置31之后又回流至离心脱水机13,由此形成循环。
60.本实用新型提示,在离心脱水机启动初期,所述脱水机冲洗装置32与脱水机配药装置33,需使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和配药,待离心脱水机运行稳定后,切换至储池17的澄清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