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恭城油茶加工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2.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食品,据说史料记载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后,“恭城油茶”传至桂林及广西各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快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恭城人民开发出了浓缩油茶和即食的预包装油茶,浓缩油茶为褐色粉末状需要配合开水冲泡,而即食的预包装油茶则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油茶生产装置。而目前在进行油茶加工时,大多数采用现场手工制作,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感觉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这正应验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说。随着到恭城旅游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而且恭城油茶也走出恭城走向到全广西及全国,由于传统手工平制作效率低,且单位时间内的产能有限,而部分自动化加工装置,在进行加工时,会直接添加茶叶,由于茶叶的原浆苦味较大,因此会影响油茶的最终口感。部分非经常喝恭城油茶的受众不习惯带有苦涩味的恭城油茶,因此在恭城油茶走出去时,如何能在去除茶的苦涩味同时有效保持油茶原有的良好风味,增大产品受众范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目前在进行油茶加工时,大多数采用手工制作,其制作效率低,且单位时间内的产能有限,而部分自动化加工装置,在进行加工时,会直接添加茶叶,由于茶叶的原浆苦味较大,因此会影响油茶的最终口感,使得产品受众范围缩小,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5.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包括底壳和托架,所述的底壳的顶部一端设有罐体,且底壳的顶部另一端安装有活动架;所述的罐体的内部上端设有内罐,且内罐固定安装在联管的顶端;所述的联管安装在罐体的内部下端,且联管的下部贯穿罐体的底部与底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联管的内部设有蛟龙,且蛟龙的顶端安装有密封塞,同时密封塞的外壁紧贴内罐的底部内壁;所述的蛟龙的下部贯穿底壳顶端延伸至出料管的内部,且出料管的顶端与底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料管与联管相连通,且出料管的另一端贯穿底壳的一侧;所述的底壳的内部下端安装有内壳,且底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气缸;所述的气缸顶端安装有推杆,且推杆依次贯穿底壳底部、内壳和出料管外壁延伸至出料管内部与蛟龙固定连接;所述的托架安装在底壳外壁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壳的外壁一侧上部上部安装有进水管,且底壳的外壁一侧上部下部安装有排水管,同时排水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7.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壳顶部内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同时第二电机轴与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活动架顶部一端安装有输送带,且输送带与活动架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活动架的底部一侧紧贴托架的顶端。
8.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架的顶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所述的立柱,且立柱的顶端安装有顶座,同时顶座的顶端安装有储料仓;所述的顶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转动连接有送料轴,同时送料轴安装在顶座内部;所述的立柱远离罐体的一侧安装有挡板,且挡板的底部贴近输送带的表面。
9.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杆的下部呈花键结构,且推杆、蛟龙和密封塞组成升降结构;所述的内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的第一电机轴与皮带传动结构的一端相连接,且皮带传动结构安装在内壳内部,同时皮带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推杆的外部花键连接;所述的皮带传动结构、推杆和蛟龙组成转动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带的底部中段安装有底架,且底架的底部与弹簧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同时弹簧杆的另一端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件安装在活动架的顶部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的送料轴的外壁上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挡板结构,且挡板结构与底架的内壁间隙为2mm;所述的底架的顶端与储料仓的底部相连通,且底架的底部呈通槽结构。
12.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13.a.储存原料,将需要使用的茶叶倒入储料仓内部进行储存,且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储料仓内部补充茶叶原料,同时需要保持储料仓内部干燥;
14.b.输送原料,接通外部电源,启动输送带,同步地启动第三电机进而带动送料轴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送料轴在转动的过程中,送料轴顶端积存的茶叶会穿过顶座自然落在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将茶叶输送至罐体的内罐中;
15.c.加水浸泡茶叶,通过进水管将净水输送至罐体内部,随着罐体内水位的增加,水穿过内罐表面的网孔结构进入到内罐内部,对内罐内部的茶叶进行浸泡,降低茶叶后续加工时的苦味,提高油茶口感;
16.d.排水,在浸泡完成后,接通控制阀,通过排水管将罐体内的水排出;
17.e.出料,首先启动气缸,通过推杆推动蛟龙和密封塞上移,此时内罐的底部与联管相连通,内罐内积存的茶叶和少量浸泡水进入到联管内;
18.f.辅助出料,启动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带动推杆、蛟龙和密封塞同步转动,通过转动的蛟龙带动联管中的茶叶加速向下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排出浸泡完成的茶叶即可供后续加工使用。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20.1、本发明中,设置有罐体、内罐、联管和出料管,内罐的外壁呈网孔结构,茶叶在进入到内罐内部后会暂时停留在内罐的内部,当罐体内注入清水后,随着罐体内部水位的提高,水逐渐穿过内罐的外壁进入到内罐内部与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浸泡即可,单次可以加工大量的茶叶原料。
21.2、本发明中,设置有送料轴,送料轴外壁上的四个挡板结构对底架的内部空间进
行分隔,当送料轴处于静止状态时,确保储料仓内部的茶叶不会穿过顶座落到输送带上,而在送料轴转动时,由于送料轴外壁上的四个挡板结构之间的空间相同,因此送料轴每次转动一圈,可以带动相对等量的茶叶进入到顶座内部,最后自然下落到输送带上,便于对单次添加的茶叶总量进行控制。
22.3、本发明中,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的表面呈内弧形结构,通过转动的输送带可以运动茶叶至内罐内部,且通过第二电机配合第二电机轴可以快速调整活动架的方向,使得输送带可以暂时脱离托架并远离罐体,便于在使用结束后对罐体和内罐内部进行清洗。
23.4、本发明中,设置有推杆,推杆的花键结构与皮带传动结构相连接,在保持推杆可以上下滑动的同时,确保皮带传动结构可以驱动推杆进行转动,当推杆推动密封塞上升后,内罐与联管暂时联通,此时内罐中的茶叶会自然滑落到联管内,此时通过转动的蛟龙推动茶叶沿联管加速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排出即可,使得装置的进料及出料均可自动化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
24.5、设置有弹簧杆,当输送带与托架接触时,弹簧杆处于轻微拉伸的状态,此时弹簧杆产生的回弹力拉动输送带紧贴托架,提高托架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在输送带脱离托架时,弹簧杆通过自身的弹性对输送带提供支撑。
25.6、本发明人为恭城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发明在设计方案时能有效去除茶叶的苦涩味的同时尽量保留恭城油茶千年传承的核心工艺,因此原浆油茶产品在去除部分苦涩味同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油茶的口感风味,增大产品的受众范围。
2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图1的后视图;
29.图3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的平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图3中a-a方向截面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中第一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图5的仰视图。
33.附图标记如下:
34.1、底壳;2、罐体;3、活动架;4、内罐;5、联管;6、进水管;7、排水管;8、控制阀;9、出料管;10、蛟龙;11、内壳;12、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轴;14、皮带传动结构;15、气缸;16、推杆;17、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轴;19、输送带;20、托架;21、密封塞;22、底架;23、弹簧杆;24、支撑件;25、立柱;26、顶座;27、储料仓;28、第三电机;29、送料轴;3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原浆油茶生产装置及工艺,包括底壳1和托架20,所述的底壳1的顶部一端设有罐体2,且底壳1的顶部另一端安装有活动架3;所述的罐体2的内部上端设有内罐4,且内罐4固定安装在联管5的顶端;所述的联管5安装在罐体2的内部下端,且联管5的下部贯穿罐体2的底部与底壳1的顶
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联管5的内部设有蛟龙10,且蛟龙10的顶端安装有密封塞21,同时密封塞21的外壁紧贴内罐4的底部内壁;所述的蛟龙10的下部贯穿底壳1顶端延伸至出料管9的内部,且出料管9的顶端与底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出料管9与联管5相连通,且出料管9的另一端贯穿底壳1的一侧;所述的底壳1的内部下端安装有内壳11,且底壳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气缸15;所述的气缸15顶端安装有推杆16,且推杆16依次贯穿底壳1底部、内壳11和出料管9外壁延伸至出料管9内部与蛟龙10固定连接;所述的托架20安装在底壳1外壁一侧。
36.具体的,内罐4的外壁呈网孔结构,茶叶在进入到内罐4内部后会暂时停留在内罐4的内部,当罐体2内注入清水后,随着罐体2内部水位的提高,水逐渐穿过内罐4的外壁进入到内罐4内部与茶叶接触后,对茶叶进行浸泡即可。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壳1的外壁一侧上部上部安装有进水管6,且底壳1的外壁一侧上部下部安装有排水管7,同时排水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8。
38.具体的,通过启动控制阀8可以通过排水管7快速排出罐体2内部的茶水,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壳1顶部内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7,且第二电机17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18,同时第二电机轴18与活动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活动架3顶部一端安装有输送带19,且输送带19与活动架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活动架3的底部一侧紧贴托架20的顶端。
40.具体的,输送带19的表面呈内弧形结构,通过转动的输送带19可以运动茶叶至内罐4内部,且通过第二电机17配合第二电机轴18可以快速调整活动架3的方向,使得输送带19可以暂时脱离托架20并远离罐体2,便于在使用结束后对罐体2和内罐4内部进行清洗。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架3的顶部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所述的立柱25,且立柱25的顶端安装有顶座26,同时顶座26的顶端安装有储料仓27;所述的顶座26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8,且第三电机28转动连接有送料轴29,同时送料轴29安装在顶座26内部;所述的立柱25远离罐体2的一侧安装有挡板30,且挡板30的底部贴近输送带19的表面。
42.具体的,通过储料仓27便于储存大量的茶叶原料,且第三电机28为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第三电机28的转动次数,便于对送料轴29的转动次数进行控制,进而对单次的原料添加总量进行控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4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推杆16的下部呈花键结构,且推杆16、蛟龙10和密封塞21组成升降结构;所述的内壳1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12,且第一电机12转动连接有第一电机轴13;所述的第一电机轴13与皮带传动结构14的一端相连接,且皮带传动结构14安装在内壳11内部,同时皮带传动结构14的另一端与推杆16的外部花键连接;所述的皮带传动结构14、推杆16和蛟龙10组成转动结构。
44.具体的,推杆16的花键结构与皮带传动结构14相连接,在保持推杆16可以上下滑动的同时,确保皮带传动结构14可以驱动推杆16进行转动,当推杆16推动密封塞21上升后,内罐4与联管5暂时联通,此时内罐4中的茶叶会自然滑落到联管5内,此时通过转动的蛟龙10推动茶叶沿联管5加速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9排出即可,使得装置的进料及出料均可自动化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带19的底部中段安装有底架22,且底架22的底部与弹簧
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同时弹簧杆23的另一端与支撑件24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件24安装在活动架3的顶部一侧。
46.具体的,当输送带19与托架20接触时,弹簧杆23处于轻微拉伸的状态,此时弹簧杆23产生的回弹力拉动输送带19紧贴托架20,提高托架2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在输送带19脱离托架20时,弹簧杆23通过自身的弹性对输送带19提供支撑。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送料轴29的外壁上呈对称式安装有四个挡板结构,且挡板结构与底架22的内壁间隙为2mm;所述的底架22的顶端与储料仓27的底部相连通,且底架22的底部呈通槽结构。
48.具体的,送料轴29外壁上的四个挡板结构对底架22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当送料轴29处于静止状态时,确保储料仓27内部的茶叶不会穿过顶座26落到输送带19上,而在送料轴29转动时,由于送料轴29外壁上的四个挡板结构之间的空间相同,因此送料轴29每次转动一圈,可以带动相对等量的茶叶进入到顶座26内部,最后自然下落到输送带19上,便于对单次添加的茶叶总量进行控制。
49.8、一种原浆油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0.a.储存原料,将需要使用的茶叶倒入储料仓27内部进行储存,且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储料仓27内部补充茶叶原料,同时需要保持储料仓27内部干燥;
51.b.输送原料,接通外部电源,启动输送带19,同步地启动第三电机28进而带动送料轴29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送料轴29在转动的过程中,送料轴29顶端积存的茶叶会穿过顶座26自然落在输送带19上,通过输送带19将茶叶输送至罐体2的内罐4中;
52.c.加水浸泡茶叶,通过进水管6将净水输送至罐体2内部,随着罐体2内水位的增加,水穿过内罐4表面的网孔结构进入到内罐4内部,对内罐4内部的茶叶进行浸泡,降低茶叶后续加工时的苦味,提高油茶口感;
53.d.排水,在浸泡完成后,接通控制阀8,通过排水管7将罐体2内的水排出;
54.e.出料,首先启动气缸15,通过推杆16推动蛟龙10和密封塞21上移,此时内罐4的底部与联管5相连通,内罐4内积存的茶叶和少量浸泡水进入到联管5内;
55.f.辅助出料,启动第一电机12,通过皮带传动结构14带动推杆16、蛟龙10和密封塞21同步转动,通过转动的蛟龙10带动联管5中的茶叶加速向下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9排出浸泡完成的茶叶即可供后续加工使用。
5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需要使用的茶叶倒入储料仓27内部进行储存,且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储料仓27内部补充茶叶原料,同时需要保持储料仓27内部干燥,随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输送带19,同步地启动第三电机28进而带动送料轴29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送料轴29在转动的过程中,送料轴29推动顶端积存的茶叶进入到顶座26内部,随后顶座26内部的茶叶自然下落到输送带19上,此时转动的输送带19将茶叶输送至罐体2的内罐4中,随后通过进水管6将净水输送至罐体2内部,随着罐体2内水位的增加,水穿过内罐4表面的网孔结构进入到内罐4内部,对内罐4内部的茶叶进行浸泡,在浸泡完成后,接通控制阀8,通过排水管7将罐体2内的水排出,随后启动气缸15,通过推杆16推动蛟龙10和密封塞21上移,此时内罐4的底部与联管5相连通,内罐4内积存的茶叶和少量浸泡水进入到联管5内,同步地启动第一电机12,通过皮带传动结构14带动推杆16、蛟龙10和密封塞21同步转动,通过转动的蛟龙10带动联管5中的茶叶加速向下移动,最后通过出料管9排出浸泡完成的茶叶即
可供后续加工使用。
5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