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工业化生产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产品转移定位机构,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传送带辅助人工操作的方式,这样的操作方式使得需要人工多次频繁的对来料进行搬运定位,人工劳动强度大,会影响加工效率,且人工操作的可靠性较低。
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包括机架和x轴向立架,x轴向立架沿着x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通过y轴向滑块与机架上的y轴向导轨相连接,机架上还设置有y轴向驱动电机,y轴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机架上一侧的y轴向驱动同步带驱动连接设置,y轴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同步连接杆与机架上另一侧的y轴向从动同步带驱动连接设置,y轴向驱动同步带和y轴向从动同步带分别通过y轴向联动板与x轴向立架相连接,x轴向立架上的一侧设置有x轴向驱动电机,x轴向立架上沿着x轴方向可移动的连接设置有x轴向承载板,x轴向承载板与x轴向立架上设置的x轴向滑轨相连接,x轴向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x轴向立架上设置在x轴向驱动同步带驱动连接设置,x轴向驱动同步带通过x轴向联动板与x轴向承载板相连接,x轴向承载板上的顶部设置有z轴向驱动电机,z轴向驱动电机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z轴向移动座驱动连接设置,z轴向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机械夹手机构,机械夹手机构上夹持有产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械夹手机构包括机械夹手底板、机械夹手和夹手驱动电机,机械夹手底板沿着x轴方向安装在z轴向移动座的底部,机械夹手底板上沿着x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夹手驱动电机,机械夹手包括沿着x轴方向两侧且相对设置的活动夹手和固定夹手,固定夹手固定设置在机械夹手底板上,夹手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夹手驱动杆与活动夹手在x轴方向上驱动连接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z轴向驱动电机两侧的x轴向承载板上还设置有z轴向滑块安装板,z轴向移动座上的两侧均设置有z轴向滑轨,z轴向滑块安装板通过z轴向滑块与z轴向滑轨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架上还设置有三角肋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同步连接杆通过若干个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架的四周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脚垫,固定脚垫通过若干个固定螺钉安装在地面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螺钉为膨胀螺钉。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y轴向驱动同步带和y轴向从动同步带分别通过若干个涨紧轮安装在机架上,x轴向驱动同步带通过若干个涨紧轮安装在x轴向立架上。
14.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综合三轴移动结构设置,可以同时实现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的移动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力物力等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通过机械夹手机构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夹取,同时可适用于同等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夹取,适应性范围较广。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20.1 机架
ꢀꢀꢀꢀꢀꢀꢀꢀꢀꢀꢀꢀꢀꢀꢀꢀ
2 固定脚垫
21.3 固定螺钉
ꢀꢀꢀꢀꢀꢀꢀꢀꢀꢀꢀꢀ
4 y轴向驱动电机
22.5 y轴向驱动同步带
ꢀꢀꢀꢀꢀ
6 y轴向联动板
23.7 x轴向立架
ꢀꢀꢀꢀꢀꢀꢀꢀꢀꢀꢀ
8 x轴向滑轨
24.9 同步连接杆
ꢀꢀꢀꢀꢀꢀꢀꢀꢀꢀ
10 x轴向驱动同步带
25.11 轴承座
ꢀꢀꢀꢀꢀꢀꢀꢀꢀꢀꢀꢀꢀ
12 x轴向承载板
26.13 y轴向从动同步带
ꢀꢀꢀꢀ
14 z轴向驱动电机
27.15 x轴向驱动电机
ꢀꢀꢀꢀꢀꢀ
16 z轴向移动座
28.17 z轴向滑块安装板
ꢀꢀꢀꢀ
18 z轴向滑轨
29.19 机械夹手底板
ꢀꢀꢀꢀꢀꢀꢀ
20 y轴向滑轨
30.21 产品
ꢀꢀꢀꢀꢀꢀꢀꢀꢀꢀꢀꢀꢀꢀꢀ
22 机械夹手
31.23 夹手驱动杆
ꢀꢀꢀꢀꢀꢀꢀꢀꢀ
24 夹手驱动电机
32.25 三角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
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
36.如图1所示,
37.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包括机架1和x轴向立架7,x轴向立架7沿着x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通过y轴向滑块与机架1上的y轴向导轨20相连接,机架1上还设置有y轴向驱动电机4,y轴向驱动电机4的驱动端与机架1上一侧的y轴向驱动同步带5驱动连接设置,y轴向驱动电机4的驱动端通过同步连接杆9与机架1上另一侧的y轴向从动同步带13驱动连接设置,y轴向驱动同步带5和y轴向从动同步带13分别通过y轴向联动板6与x轴向立架7相连接,x轴向立架7上的一侧设置有x轴向驱动电机15,x轴向立架7上沿着x轴方向可移动的连接设置有x轴向承载板12,x轴向承载板12与x轴向立架7上设置的x轴向滑轨8相连接,x轴向驱动电机15的驱动端与x轴向立架7上设置在x轴向驱动同步带10驱动连接设置,x轴向驱动同步带10通过x轴向联动板与x轴向承载板12相连接,x轴向承载板12上的顶部设置有z轴向驱动电机14,z轴向驱动电机14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z轴向移动座16驱动连接设置,z轴向移动座16的底部设置有机械夹手机构,机械夹手机构上夹持有产品21。
38.优选的,机械夹手机构包括机械夹手底板19、机械夹手22和夹手驱动电机24,机械夹手底板19沿着x轴方向安装在z轴向移动座16的底部,机械夹手底板19上沿着x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夹手驱动电机24,机械夹手22包括沿着x轴方向两侧且相对设置的活动夹手和固定夹手,固定夹手固定设置在机械夹手底板19上,夹手驱动电机24的驱动端通过夹手驱动杆23与活动夹手在x轴方向上驱动连接设置。其中,通过活动夹手可以相对于固定夹手移动调节的结构设置,使得机械夹手22可适用于同等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夹取,适应性范围较广。
39.优选的,z轴向驱动电机14两侧的x轴向承载板12上还设置有z轴向滑块安装板17,z轴向移动座16上的两侧均设置有z轴向滑轨18,z轴向滑块安装板17通过z轴向滑块与z轴向滑轨18相连接。
40.优选的,机架1上还设置有三角肋板25。
41.优选的,同步连接杆9通过若干个轴承座11安装在机架1上。
42.优选的,机架1的四周底部均设置有固定脚垫2,固定脚垫2通过若干个固定螺钉3安装在地面上。
43.优选的,固定螺钉3为膨胀螺钉。
44.优选的,y轴向驱动同步带5和y轴向从动同步带13分别通过若干个涨紧轮安装在机架1上,x轴向驱动同步带10通过若干个涨紧轮安装在x轴向立架7上。
45.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轴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综合三轴移动结构设置,可以同时实现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的移动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力物力等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通过机械夹手机构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夹取,同时可适用于同等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夹取,适应性范围较广。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咧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