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保护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般可抽吸200口以上,用户每次完成一次抽吸,吸嘴表面会残留口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吸嘴表面很容易沾染灰尘、汗液和碎屑等脏污物。当用户下次使用时,吸嘴表面形成的脏污,会极大程度影响二次抽吸体验,甚至于影响用户的健康使用。
3.现有技术中,为了卫生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用户会购买单独的收纳盒来放置气溶胶生成装置。收纳盒一般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单独购买,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吸嘴卫生使用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雾化器,包括吸嘴,所述吸嘴设有供气溶胶输出的吸嘴口;所述吸嘴至少部分表面覆盖至少两层可移除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不覆盖所述吸嘴口。
5.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件具有弱化部,对所述弱化部施加外力,可将外层所述保护件从所述吸嘴表面移除。
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件还包括与所述弱化部相连接的操作部,对所述操作部施加外力,可将所述保护件沿着弱化部从所述吸嘴组件表面移除。
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弱化部包括至少一条弱化边,所述弱化边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孔。
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件包括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所述第二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件与所述吸嘴组件之间;将所述第一保护件从所述吸嘴组件表面移除,所述第二保护件与所述吸嘴组件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上设置有不同的颜色或花纹或图案。
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吸嘴组件包括至少部分纵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弱化部位于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保护件的弱化部位于第二侧壁。
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护件的操作部和第二保护件的操作部错开设置。
12.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护件的操作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护件的操作部的长度。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驱动的电源装置,所述雾化器为以上所述的雾化器。
14.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雾化器进行可分离式连接;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时,所述电源装置设有收容腔,所述雾化器至少部分表面可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操作部也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附图说明
1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剖面图;
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保护件立体图;
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多层保护件的雾化器立体图;
20.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多层保护件的雾化器立体图;
21.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22.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底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25.另外,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6.本技术提出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参考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为雾化器100提供电驱动的电源装置200。其中电源装置200包括外壳210,外壳210一端开口,形成中空的收容腔211。雾化器100的至少部分表面可收容在收容腔211中。电源装置200与雾化器100可进行固定式连接,也可进行可分离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吸式可分离式连接,同规格的雾化器100均可与电源装置进行连接。电源装置200内部具有两个导电电极和磁体,当电源装置200与雾化器100连接时,导电电极柱与雾化器100进行电连接,磁体与雾化器100进行磁力吸合,使得雾化器100保持在收容腔211内。
27.雾化器100包括纵向延伸的壳体10,具有轴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近端开口,形成供气溶胶输出至壳体外部的吸嘴口11。壳体10沿纵向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为吸嘴12,由靠近吸嘴口11的至少部分壳体10限定,第二部分为由壳体10至少部分纵向延伸形成的连接段13。吸嘴12与连接段13之间形成凸缘14。当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进行连接时,连接段13收容在收容腔211内,凸缘14与电源装置的外壳210的顶端面相抵接,吸嘴12外露在收容腔
211外部。上述吸嘴12与连接段13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别成型后进行固定连接,可根据雾化器100的整体形状和结构进行设计。
28.当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用户吸食的部位,全部在吸嘴12表面。为了保持吸嘴12表面的卫生,参考图2所示,沿着吸嘴12的至少部分表面,优先考虑为整个表面,覆盖多层可移除的保护件30,多层保护件30紧密覆盖在吸嘴12外表面,不覆盖吸嘴口11。每一层保护件30都可与吸嘴12相分离。当用户进行二次抽吸时,用户可将最外层的保护件30先移除,随着最外层保护件30的移除,吸嘴12外表面的赃物可一起清除。用户再次使用时,所接触的吸嘴12表面又是一个全新的表面。
29.为了保证每层保护件30能轻松地与吸嘴12表面分离,保护件30包括弱化部301和与弱化部301相连接的操作部302。弱化部301设置在保护件30的一侧,弱化部301包括一条或多条弱化边3011,弱化边3011可以采用打孔、开槽的方式,在弱化边3011上形成间隔设置的孔洞或缺口,由于操作部302与弱化部302相连接,对操作部302施加外力,整个弱化边3011可迅速与整个吸嘴12表面相分离,弱化部301进一步带动保护件30的其它部位与吸嘴表面相分离。弱化部301也可以采用其他物理化学的弱化方式,如激光烧蚀的方式,只要使得弱化部301的长度和作用强度,能保证对其施加外力,弱化部301与吸嘴12表面分离的同时,能迅速带动其他保护件30的其他部位迅速与吸嘴12表面相分离。弱化部301的具体长度和宽度,由吸嘴12的具体结构确定。
30.在本技术中,吸嘴12两侧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至少部分沿壳体10纵向延伸。弱化部30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121或第二侧边122上。弱化部301为两条相对设置的弱化边3011,两条弱化边3011的边缘与第一侧边121或第二侧边122的边缘相互重合。当弱化边从吸嘴12表面移除时,刚好能带动与弱化边3011相连的其他两个表面的保护件30与吸嘴12表面相互分离。操作部302的宽度不小于整个弱化部的宽度,使得对操作部302施加外力,可带动整个弱化部301迅速与吸嘴12表面相互分离。进一步地,弱化边3011延伸至吸嘴12的端部,与弱化部301相连接的操作部302,则部分覆盖至连接段13的部分表面。当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连接时,操作部302收容在收容腔211内,不会外露,进一步保持了整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美观性。
31.保护件30由薄膜制备而成,可为聚酯薄膜pet、尼龙薄膜pa、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将薄膜加热后拉伸成雾化器100壳体表面所需要覆盖的区域形状后,再套到壳体10表面对应区域后,再次吹热风或烘烤使薄膜软化后冷却,薄膜就可以紧密覆盖在壳体10表面区域。重复上述过程,可在壳体10表面形成多层保护件30。保护件30的具体层数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如用户的使用次数为10次,则保护件30的层数不低于10层。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液体基质较少,用户的使用次数较少时,保护件30的层数可以随之减少,以免造成浪费。由于保护件30为薄膜制备,质地软且薄,覆盖在吸嘴12表面,不会影响吸嘴12的抽吸触感,也不会破坏雾化器100的美观性。
32.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用户一次性误撕掉多层保护件30,优选地,每一层保护件30的操作部302进行交错设计。为了方便描述,以相邻两层的保护件30的设计进行说明,第一层保护件为第一保护件31,第二层保护件为第二保护件32,第一保护件31位于最外层。参考图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件31和第二保护件32的弱化部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第一保护件31的第一操作部312和第二保护件32的第二操作部322的长度不相同。优选地,第一操
作部312的长度大于第二操作部322的长度,当用户对第一操作部312施加外力时,所述第二操作部322由于长度较短,不会受到影响,不会造成第二保护件32与第一保护件31一起被移除的情况。可理解地,相邻两层保护件的操作部302均为长度错开设置,或者长度不等设置。
33.参考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保护件的第一弱化部311位于壳体的第一侧边121,第二保护件的第二弱化部312位于壳体的第二侧边122,对应地,与第一弱化部311相连的第一操作部312和与第二弱化部321相连的第二操作部322分别位于壳体10的两侧,对第一操作部312施加外力不会影响到第二操作部322,不会造成第二保护件32与第一保护件31一起被移除的情况。可理解地,相邻两层保护件的操作部302均为两侧错开设置。
34.为了进一步增强美观性和设计性,各层保护件30可设计为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者花纹,每移除一层保护层,雾化器壳体10表面可展示出不同的设计图案、颜色或花纹,充满设计感和体验感,进一步增强雾化器100的使用体验和娱乐观赏性。
35.参考图2和图6所示,壳体10内部还设有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4,以及至少部分沿壳体10纵向延伸与吸嘴口11相连的出气通道13,雾化器100内形成的气溶胶可进入出气通道13,经吸嘴口11输出至壳体10外部,供用户吸食。壳体10远端设置有底座20,底座20与壳体10可进行卡扣或其他固定式连接。底座20与壳体10的连接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23,增强雾化器100的密封性。当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进行磁吸式连接时,底座20内还设有两个磁体21的容纳腔,两个磁体21可固定在底座20内部。
36.壳体10内部还设有雾化组件70,雾化组件70可为多孔体结构,可由多孔陶瓷、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毛细结构制成。加热元件优选采用通过具有导电性的原材料粉末与印刷助剂混合成浆料后于印刷后烧结的方式形成在雾化面71上,从而使其全部或绝大部分表面都与雾化面71紧密结合,具有雾化效率高、热量损失少、防干烧或大大的减少干烧等效果。雾化组件70还具有靠近储液腔14设置的吸液面72,储液腔14内部的液体基质可经导液通道进入吸液面72,并由多孔体内部到达雾化面71。可理解地,雾化组件70可包括与储液腔14相连通的吸液元件,以及固定在吸液元件上的发热元件组成。吸液元件可为毛细结构,如吸油棉;发热元件可为发热丝绕制而成。雾化组件70上的发热元件与两个电极22相连。底座20内还设置有可至少部分容纳两个电极的电极孔,两个电极22固定连接在底座20和雾化组件70之间。当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连接时,两个电极22与电源装置200内部的电极柱相互连接。
37.为了将雾化组件70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部,壳体10内还设置有刚性支架50,以及设置在支架50与雾化组件70之间的柔性件60。支架50靠近储液腔14设置,为了增强储液腔14的密封性,支架50上端还套设有密封套40。支架50两侧设置有卡扣,底座20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缺口或凹槽。底座20内朝向雾化面71设置有阻隔件90,阻隔件90可选用柔性硅胶材料制备。沿着壳体10纵向的投影面,阻隔件90的投影面积大于雾化面71的投影面积。阻隔件90与雾化面之间形成雾化腔73,阻隔件90可阻止雾化腔内的气溶胶遇冷后形成的冷凝液或液体基质,进一步外流。阻隔件90上设置有两个通孔91,两个电极22可穿过两个通孔与雾化组件70的加热元件相连。
38.密封套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液孔41,支架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液孔51,第二导液孔51与第一导液孔41进行流体流通。柔性件6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导液孔
61,第三导液孔61与第二导液孔51进行流体连通。第一导液孔41、第二导液孔51、第三导液孔61形成连通储液腔14与雾化组件吸液面72之间的导液通道。
39.底座20至少部分界定供外部空气进入的第一进气口24,第一进气口可位于底座20上,也可位于底座20与壳体10之间,也可位于壳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24位于底座上,位于两个电极22之间,且数量可以为多个。阻隔件90沿壳体10纵向可完全覆盖第一进气口24。为了便于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73,阻隔件90上的通孔91横向面积大于电极22的横向面积,从第一进气口24进入的气流,可从通孔91的多余缝隙进入雾化腔73。当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连接时,电源装置200的外壳2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供外部空气进入第一进气口24。
40.密封套40上设置有与出气通道13气流相通的第一出气孔42,支架50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孔52,支架5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53与雾化腔73连通,缺口53均与第二出气孔52相连通。雾化腔73内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经第一缺口63、第二缺口53、第二出气孔52、第一出气孔42、出气通道13,进入吸嘴口11,并输出壳体10外部,供用户吸食。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