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发生装置,其主要工作原理通过主机和雾化器形成气路,在吸气的时候,气路内形成负压,使空气向预设的方向流动,同时雾化器内将油雾化,被雾化后的油进入到气路中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
3.现有的雾化器多是采用加热雾化的方式,被雾化的油与气路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导致使用者吸食的体验感不佳。目前主要是通过增加雾化器的出气管道的长度,混合后形成的气溶胶在经过较长的出气管道的过程中,逐渐将热量传到出去,来实现降温排出的气溶胶的温度,但是,这种方式导致雾化器需要较长的出气管道,雾化器的尺寸相应必须增大,制造的成本增加,而且出气管道过长,容易导致气路的长度过长,气路内空气的流量也会相应减小,导致所产生的雾化量降低,影响吸食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气温度高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6.壳体组件,设有储液腔、第一进气通道、雾化通道、出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雾化通道及所述出气通道依次连通;
7.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内;
8.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
9.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外部空气。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雾化组件的周向排布。
11.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底座,所述壳体设有储液腔、雾化通道、出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底座连接并设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壳体和/或所述底座连通外部。
12.可选地,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储液腔内延伸,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
13.可选地,还包括:
14.混合腔室,位于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之间;以及
15.第二密封部件,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混合腔室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混合腔室与所述出气通道的连接处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内。
16.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内的外壁上开设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连。
17.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所述混合腔室的外壁上开设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
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纵向方向上可伸缩。
1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以及如上述的雾化器。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在气流进入到出气通道之前具有两组气体流路,第一个气体流路依次经过第一进气通道、雾化通道而流入到出气通道内,第一气体流路中进入到出气通道内的气体由于经过雾化组件加热,温度较高,第二个气体流路将外部空气经由第二进气通道直接导入到出气通道内,第二个气体流路内进入到出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温度较低,两个气体流路的空气在进入到出气通道内混合发生热量交换,从而降低了出气通道内的气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第六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雾化器;2、主机;
33.10、壳体组件;11、雾化组件;
34.100、储液腔;101、第一进气通道;102、雾化通道;103、出气通道;104、第二进气通道;105、壳体;106、底座;107、第一密封部件;108、混合腔室;109、第二密封部件;110、发热体;111、通气孔;
35.1030、第一连通孔;1080、第二连通孔;
36.10000、第一对接端面;20000、适配腔室;20001、第二对接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参照图1至图6,为本技术多个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首先一并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主要包括壳体组件10与雾化组件11,壳体组件10主要包括储液腔100、第一进气通道101、雾化通道102、出气通道103以及第二进气通道104,雾化通道102与储液腔100连通,且第一进气通道101、雾化通道102和出气通道103依次连通;雾化组件11设置于雾化通道102内,在工作时,雾化组件11将从储液腔100内流入到雾化通道102内的液体雾化,并与流经的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最终通过出气通道103排出气溶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位于第一进气通道101与出气通道103之间,其中,第二进气通道104的一端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04的另一端连通壳体组件10的外部。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通过壳体105在气路的通道(如第一进气通道101、雾化通道102、出气通道103和第二进气通道104)以及储液腔100,在雾化器内形成了第一气体流路和第二气体流路,第一气体流路内气体依次经过第一进气通道101、雾化通道102流入到出气通道103内,在第一气体流路中,气体经过雾化通道102时驱动雾化通道102内雾化组件11产生的雾化液体一同进入到出气通道103内,雾化组件11为加热的方式对液体加热雾化,第一气体流路内的气流经过雾化通道102时,吸收了雾化组件11产生的热量,导致流入到出气通道103内的气流的温度较高,如果直接被用户吸食,会严重影响口感,为此,本技术实施例设置的第二气体流路,第二气体流路内将壳体组件10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二进气通道104直接导入到出气通道103内,这部分气流不经过雾化通道102,所以温度较低,因此,当第一气体流路和第二气体流路内的气流在出气通道103内汇合后发生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出气的温度降低。
40.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气体流路与第二气体流路由于经过同一出气通道103,在工作时,受到出气通道103的出口的负压力作用,第一气体流路与第二气体流路内的气流同时流动。
41.此外,目前雾化器多采用增加出气通道103的长度使出气通道103内的气流的温度逐渐降低,相应其雾化器的尺寸更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利用气流混合降温有利于减小出气通道103的长度,降低雾化器的尺寸。
42.下面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同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说明书只是在本技术构思下列举了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全部列举,基于本技术构思下的一些变换仍属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
43.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第二进气通道104位于第一进气通道101与出气通道103之间,其中,第二进气通道104的一端与出气通道103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04的另一端经过第一进气通道101连通外部空气。
44.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进气通道104沿雾化组件11的周向排布。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雾化组件11包括发热体110与设置在发热体110内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通气孔110,其中发热体110的外周壁连通储液腔100,以吸收
储液腔100内的液体进行雾化。为实现第二进气通道104与发热体110之间的热隔离,第二进气通道104可以选择通过在发热体110外周独立设置的环形安装部件实现,其中,在环形安装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开设多个流通孔,该流通孔即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04,可以选择在环形安装部件和发热体110之间增设隔热部件,或者将环形安装部件选择为隔热的材质,从而经过第二进气通道104流通的空气能够保持低温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环形的安装部件在的外壁上开设通槽,以供发热体110与储液腔室100之间保持连通。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发热体110的外壁上开设多个安装槽位,来分别安装多个安装部件,安装部件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04以及隔热的原理参照上文描述。
45.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并参照图2和图3,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05与底座106,壳体105设有储液腔100、雾化通道102、出气通道103与第二进气通道104,底座106连接并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进气通道104的一端与出气通道103相连,另一端通过壳体105和/或底座106连通外部。
46.雾化器通过壳体组件10的壳体105及底座106实现内外的隔离,为设置第二进气通道104,可以选择将壳体105或底座106上开设进气的开孔,第二进气通道104连接壳体105和/或底座106上的开孔,其主体部分在雾化器的内部延伸至出气通道103并贯通出气通道103,从而实现将雾化器外部的空气经过第二进气通道104直接导入到出气通道103内。如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的主体部分可以选择安装在储液腔100内,优选地,在第二进气通道104与壳体105或底座106的连接处安装密封件,以确保第二进气通道104连接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漏气和漏液。
47.在上述示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选择设置为单管路的结构,其通过壳体105或者底座106导通外部空气,当然,也可以选择为多路汇合的方式,即第二进气通道104通过分成两个支路,两个支路分别通过壳体105、底座106导通雾化器外部空气,两个支路汇合在一起后连通出气通道103。
48.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储液腔100与第一进气通道10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107,其中,第二进气通道104在储液腔100内延伸,第二进气通道104的一端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0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密封部件107,并与第一进气通道101连通。
49.第一密封部件107用于将储液腔100与第一进气通道101隔离,确保气路和油路的隔绝性,在本示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通过贯穿第一密封部件107实现与第一进气通道101连通,从而在工作时,使第一进气通道101的部分空气流入到第二进气通道104,经过第二进气通道104直接导入到出气通道103内。
50.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气体流路中,气流在经过第一进气通道101流入到雾化通道102之前,其内部的气流仍处于低温状态,通过在第一进气通道101引出一条新的气体流路,经过该新的气体流路在不流经雾化通道102的情况下,直接将部分气体导入到出气通道103内与经过雾化通道102后流入到出气通道103内的气流汇合,从而实现降低出气温度的效果。
51.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雾化器还包括混合腔室108与第二密封部件109,混合腔室108位于出气通道103与雾化通道102之间,第二密
封部件109位于混合腔室108的外周,其中,混合腔室108与雾化通道102的连接处,以及混合腔室108与出气通道103的连接处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件109内。混合腔室108作为出气通道103的一部分,其直接与雾化组件11相连,经过雾化后产生的雾化液体以及流入到混合腔室108内的空气发生混合产生气溶胶并进一步沿出气通道103流动。其中,混合腔室108以及出气通道103连接混合腔室108的一端由于距离雾化组件11的距离近,在这两段的位置处导入第二进气通道104内的空气,所能实现的降温的效果较好。
52.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贯通第二密封部件109,出气通道103位于第二密封部件109内的外壁上开设第一连通孔1030,第一连通孔1030与第二进气通道104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4连通出气通道103的位置可以标记为出气通道103的近端,即出气通道103靠近雾化通道102的一端,该连通的位置距离雾化通道102的位置近,经过雾化通道102流入到出气通道103的空气温度较高,通过在该位置处经由第二进气通道104导入温度较低的空气,有利于快速实现热量的交换,并且在出气通道103的剩余长度范围内,随着混合气体的流动,进一步实现热量的交换,有效降低出气的温度。
53.图6示出了本技术第六个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第二进气通道103贯通第二密封部件109,混合腔室108的外壁上开设第二连通孔1080,第二进气通道103与第二连通孔1080相连。
54.经过雾化组件11后流出的气体以及雾化液体直接流入到混合腔室108内,可以理解在混合腔室108内的气流的温度最高,在混合腔室108内导入第二进气通道104内冷却的空气,有利于降低出气气流的温度,之后出气通道103的长度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散热出气的温度。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上,第二密封部件109可以在雾化通道102上移动。如上文中已经描述,雾化组件11设置在雾化通道102内,雾化组件11包括发热体110和位于发热体110内的通气孔111,其中发热体110的外壁与液体腔100连通,以在工作时液体腔100储存的液体补充到发热体110进行雾化,在不工作状态下,尤其是雾化器非拆封的状态下时,有必要将雾化组件11与液体腔100隔离,避免液体腔100内的液体被消耗,同时也防止液体腔100内的液体泄漏,故而,设置第二密封部件109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移动,在隔离液体腔100与雾化组件11时,第二密封部件109向下移动至与发热体110的外壁贴合,实现液体腔100和雾化组件11的隔离,在使用时,第二密封部件109向上移动,露出发热体110,使液体腔100内的液体补充至发热体110上。但是,当第二密封部件109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破坏第二进气通道104的结构,导致第二进气通道104失效,甚至发生雾化器漏液和漏气的现象。
56.为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将第二进气通道104设置为在纵向方向上可伸缩的结构,比如通过多个管路滑动套接的方式实现可伸缩的结构,当然,具体可伸缩的管路结构的实现方式较多,本说明书便不再一一赘述。
57.以上对本技术摘选的多个实施例分别进行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说明书仅是对各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进行了描述,本技术多个实施例之间并非独立而不联系的,多个实施例之间的结构可以相互组合,依据于本技术实施例所进行的组合、变换、替换等应当认定为本技术的范围之内。
58.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1和与雾化器1适配的主机2。
59.雾化器1与主机2通过对接实现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气路结构、电路结构和雾化结构。具体如图7,雾化器1的一侧包括第一对接端面10000,主机2与第一对接端面1000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适配腔室20000,主机2在适配腔室20000内还包括第二对接端面20001,在配对时,第一对接端面10000与第二对接端面20001相对,第一对接端面10000伸入到适配腔室20000内,并最终第一对接端面1000与第二对接端面20001实现对接。第一对接端面10000和第二对接端面20001上分别设置有配对的气路结构和电路结构,在配对后实现相互的配合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整体。
6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主机2与雾化器1对接配对后,主机2上的进气口与雾化器1的壳体105或底座106上的贯通的气孔配合连通,以确保使用时雾化器1上第二进气通道104正常流通外部的空气。需要注意的是,在雾化器1上的第二进气通道104经由第一进气通道101与外部连通时,可以选择主机2上原有供第一进气通道101连通外部的开口即可。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