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上设置进气口,雾化装置内设有雾化组件,在吸烟操作时,整个气路通道内产生负压,外部的空气经由进气口进入主机内,之后经由通气管进入雾化组件内,从而实现与被雾化的烟油混合形成烟雾并被使用者吸食。
3.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烟油无法完全被雾化,因此生成的烟雾中将混合有部分未被雾化的烟油,当用户进行吸烟操作时,上述未雾化的烟油将跟随烟雾一起进入用户口中,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用户进行吸烟操作时,未雾化的烟油将跟随烟雾一起进入用户口中的问题。
5.(一)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7.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电组件;
8.吸嘴盖,开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吸嘴盖安装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气管之间形成空腔。
9.可选的,所述导电组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导电组件与设置于主机上的进气电极气路连通。
10.可选的,所述出气通孔的尺寸朝向远离所述出气管的方向逐渐变小。
11.可选的,所述吸嘴盖与所述雾化组件为一体成型或嵌套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吸嘴盖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壁面上凸设有吸嘴部,所述吸嘴部内开设有与所述出气通孔相对应的吸气孔。
13.可选的,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通过支撑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的加热组件与所述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且开设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导电组件的出气端相连通。
14.可选的,所述出气管、出气通孔与吸气孔均为同轴设置。
15.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为倾斜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7.可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还套设有密封件。
18.可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侧壁面上还开设有辅助进气口。
19.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内形成有辅助进气通道,所述辅助进气通道的进气端与进气电极的出气端相连通,且所述辅助进气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辅助进气口相连通。
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
21.(二)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电组件;吸嘴盖,开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吸嘴盖安装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气管之间形成空腔;本方案引入空腔的设计,以增加出气管与出气通孔之间的距离,当用户进行吸烟操作时,经由出气管流出的烟雾将首先进入空腔内,此时未雾化的烟油将与烟雾进行分离,并留存于空腔内或被回流至出气管内被回收利用,之后仅有烟雾向上继续运动,最终经由吸嘴盖上的出气通孔排出;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烟雾与未被雾化的烟油分离效率,避免用户吸入,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27.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凝胶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30.图5是图3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组件与进气电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雾化装置;2、雾化组件;3、导电组件;4、吸嘴盖;5、出气通孔;6、主机;7、进气电极;8、出气管;9、吸嘴部;10、吸气孔;11、壳体;12、加热组件;13、进气管;14、进气口;15、第一支撑部;16、第二支撑部;17、支撑组件;18、密封件;19、辅助进气口;20、辅助进气通道;21、吸油棉;22、发热丝;23、咪头;24、咪头安装座;25、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参考图1
‑
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是诸如电子烟等形式,当然,也可以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医疗雾化设备等,下文以电子烟形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为例进行阐述,并非因此造成限定。其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雾化装置1可以设计为可注油的设计,以实现雾化装置1的重复利用,当然为了保证安全,雾化装置1亦可以设置为不可重复利用的,本技术不做过多限定。
36.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雾化装置1设置有雾化组件2,具体的,雾化组件2内设有加热组件12,其用于雾化雾化组件2内的气溶胶基质(例如烟油、药液等)。当用户在抽吸时,外部的气体会进入雾化组件2的气路结构,以将气路结构内经加热组件12雾化的气溶胶基质携带至吸嘴处的吸气孔10,以供用户吸食。其中加热组件12可以是多孔发热体,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收气溶胶基质并产热以雾化气溶胶基质。优选地,加热组件12可以是多孔陶瓷发热体等,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发热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2还可以是吸油棉21和发热丝22搭配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37.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6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内设有电源和控制电路板,主机6与雾化装置1匹配连接,具体地,雾化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到主机6上。主机6内的电源以及雾化组件2内的加热组件12均与主机6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12供电,并且在用户抽吸时控制加热组件12工作,雾化气溶胶基质,以形成气雾供用户吸食。
38.在用户进行上述吸烟操作时,由于烟油无法完全被雾化,因此生成的烟雾中将混合有部分未被雾化的烟油,当用户进行吸烟操作时,上述未雾化的烟油将跟随烟雾一起进入用户口中,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3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
‑
图6所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1,包括:
40.雾化组件2,雾化组件2包括导电组件3;
41.吸嘴盖4,开设有出气通孔5,吸嘴盖4安装于雾化组件2的顶部,且与雾化组件2的出气管8之间形成空腔;其中,为了节省加工成本,优选的,吸嘴盖4与雾化组件2为一体成型,为了便于对吸嘴盖4进行维修,吸嘴盖4与雾化组件2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优选的,采用嵌套连接,当然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以及其他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具体结构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42.本方案引入空腔的设计,以增加出气管8与出气通孔5之间的距离,当用户进行吸烟操作时,经由出气管8流出的烟雾将首先进入空腔内,此时未雾化的烟油将与烟雾进行分离,并留存于空腔内或被回流至出气管8内被回收利用,之后仅有烟雾向上继续运动,最终经由吸嘴盖4上的出气通孔5排出;综上,采用本方案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烟雾与未被雾化的烟油分离效率,避免用户吸入,提高用户体验感。
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一个实施例,导电组件3为中空结构,导电组件3与设置于主机6上的进气电极7气路连通;具体的,如图1所示,导电组件3包括:正极出气电极和负极出气电极,上述正极出气电极和负极出气电极分别与雾化组件2内的加热组件12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导电组件3为中空结构,用于与主机6上的进气电极7进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电组件3设置为电极钉;如图6所示,设置于主机6内的进气电极7亦设置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形成进气通道,且进气电极7亦包括:正极进气电极7和负极进气电极7;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6进行装配时,正极进气电极7插入对应的正极出气电极的中空结构
内,负极进气电极7插入对应的负极出气电极的中空结构内,此时,两者配合在保证雾化装置1与主机6导电性能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主机6为雾化装置1提供雾化所需的空气,并且进一步增大气流量,保证空气流动更为通常和稳定,不会因为元件间的误差而影响气流。
4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雾化装置1具有密封导电组件3中空结构的密封部,该密封部可由但不限于由密封硅胶构成。在雾化装置1与主机6未进行装配时,密封导电组件3的中空结构由密封部所密封;并且在雾化装置1和主机6进行装配时,密封部可由进气电极7所插入并保持紧密地包围进气电极7。通过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不管是在使用前还是使用中,意外渗出到导电组件3上方处的烟油可以被密封在雾化装置1内。同时,也可以避免雾化装置1中的气体反流或渗出到雾化装置1与主机6之间的缝隙中或其它非期望的部位。
4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雾化装置1还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壳体11,如图1所示,雾化组件2安装于壳体11内且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13和出气管8,出气管8通过支撑组件17与壳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雾化组件2的加热组件12与导电组件3电性连接,且开设于进气管13的进气口14与导电组件3的出气端相连通。进气管13和出气管8也可以是一体制成的。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2包括:吸油棉21以及发热丝22,其中,发热丝22编织成网状结构,弯折呈中空桶状结构,以便一方面被雾化形成的烟油可以经由发热丝22向出气管8流去,另一方面被凝结成的烟油亦可以经由中心处回落,直至被底部吸油槽回收;而吸油棉21则包裹于发热丝22的外壁面上,雾化组件2的防护壳25靠近吸油棉21的一侧开设有进油孔,以使得存放于油仓(即存放于防护壳25外壁面与壳体11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腔)的烟油可以经由进油孔流入吸油棉21内,以将吸油棉21内充满烟油,此时,在高温加热丝的作用下,烟油雾化为烟雾,最后经由出气管8流出,直至被吸入烟嘴内,经由出气通孔5流入用户口中。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出气通孔5的尺寸朝向远离出气管8的方向逐渐变小,以便于烟雾进行流通,提高烟雾流通速率。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组件17包括第一支撑部15和第二支撑部16,第一支撑部15的一端与壳体11的内壁面为倾斜设置,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16相连通,第二支撑部16远离第一支撑部15的一端与出气管8相连通;其中,第一支撑部15与壳体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设置为60
°
;具体的,第一支撑部15倾斜设置可以对凝结成的烟油起到导向作用,并且由于第二支撑部16是与出气管8相连通的,因此,凝结成的烟油将首先在第一支撑部15的作用下,顺着第一支撑部15靠近吸嘴盖4的壁面上流向第二支撑部16,直至经由第二支撑部16的内壁面流入出气管8内,一方面可以防止用户吸油,另一方便可以对烟油进行回收再利用。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7成漏斗型结构,第一支撑部15为设置为圆台结构,第二支撑部16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5还可以设置为支撑板结构,或者在支撑板靠近吸嘴盖4的壁面上开设导向槽,以使凝结后的烟油可以顺利向第二支撑部16流去,最终流入出气管8内。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吸嘴盖4远离雾化组件2的壁面上凸设有吸嘴部9,吸嘴部9内开设有与出气通孔5相对应的吸气孔10;为了保证烟雾的排出量,优选的出气通孔5与吸气孔10为同轴设置;其中,吸嘴部9可以设置为利用用户吸入的扁状结构或者圆筒状结构,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异形结构,只要可以实现吸入的结构均
适用于本实施例;为了保证吸嘴部9与吸嘴盖4之间的密封性能,优选的,吸嘴部9与吸嘴盖4为一体成型设计;当然为了便于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对吸嘴部9进行更换以及维修,吸嘴部9与吸嘴盖4亦可以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示例性的,吸嘴部9与吸嘴盖4的出气通孔5之间为螺纹连接,当需要吸食烟雾时,用户只需根据需要将所需的吸嘴部9螺纹连接于出气通孔5内,之后进行吸烟操作即可,之后当吸烟操作完成,用户只需将吸烟部从出气通孔5上拆下即可,以使吸烟部与雾化装置1分离保存,从而降低雾化装置1存放以及移动的重量以及体积。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保证经由出气管8输出的烟雾可以全部经由出气通孔5和吸气孔10被输送至用户口中,出气管8、出气通孔5与吸气孔10均为同轴设置。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雾化组件2进气稳定性以及避免出现间隙漏油的情况,进气管13的外壁面与壳体11之间还套设有密封件18;具体的,密封件18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由硅胶材料制成,且密封件18套设于进气管13的进气口14上端,使得密封件18的下壁面以及壳体11的内壁面形成环形的密封进气通道;经由进气口14输入的空气将首先经由导电组件3进入密封进气通道内,最终空气将经由进气口14输入至加热组件12内,以为烟油的雾化提供空气量。
52.如图1所示,优选的,对应的导电组件3为两个,也就说对应的雾化组件2的空气进气口14为两个,经由两个导电组件3流出的空气均可进入环形密封进气通道内,最终空气将经由进气口14输入至加热组件12内,进而提高雾化组件2内产生的雾化量。
53.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优选的,密封件18与进气管13相接触的壁面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凸楞,且若干个环形凸楞沿着密封件18的轴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8在若干个凸楞的作用下,实现与进气管13外壁面的过盈配合。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雾化组件2的雾化速率,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管13的侧壁面上还开设有辅助进气口19;密封件18内形成有辅助进气通道20,辅助进气通道20的进气端与进气电极7的出气端相连通,且辅助进气通道20的出气端与辅助进气口19相连通;综上,经由进气电极7输入的空气首先全部进入环形密封进气通道内,此时空气将被分流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空气将经由开设于防护壳25上的进气口14进入雾化组件2内,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空气将经由进去端进入设置于密封件18内的辅助进气通道20内,之后将依次经由出气端与辅助进气口19进入雾化组件2内,以提高空气进入雾化组件2内的速率,从而提高雾化速率;并且在密封件18的作用下,可以保证辅助进气通道20的出气端与辅助进气口19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空气经由间隙露出的情况。
55.为了提升空气在辅助气道内的流速,优选的,如图2所示,辅助气道的弯折处均呈圆角设计。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雾化装置1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导电组件3内的空气流通动作的咪头23,上述咪头23安装于主机6中,主机6内还设置有咪头23安装座,咪头23安装座的材质优选为硅胶,咪头23固定在咪头23安装座内,咪头23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具体的,电源可以为加热组件12供电,导电组件3与咪头23气路连通,从而实现咪头23可以对导电组件3内部气流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产生电气参数的变化,输出感应信号传导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根据该感应信号来控制加热组件12的供电,从而可以在使用者通过吸嘴吸烟时控制电源为加热组件12供电,将烟油雾化,在使用者停止吸烟
时停止为加热组件12供电,使得加热组件12停止发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电组件3与进气电极7的配合使得气流更加的汇聚,使得咪头23感应气流更灵敏准确。
5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6和如前述中任一项的雾化装置1。
58.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可以设置为一次性使用或者重复使用,若采用一次性结构,雾化的液体用完之后可以直接更换,若采用重复利用结构,在药液减少不能达到雾化要求时,可通过注液孔向内添加药液,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6和雾化装置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相关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6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2.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