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发生装置具有雾化器及主机,通过主机与雾化器之间的电连接,将气体和溶液传递至雾化器处,在雾化器内融合进行雾化,产生气溶胶。现有的雾化器在其内部通过设置雾化发热体的方式对溶液和气体的混合物进行雾化,单一的雾化发热体会导致加热位置以及加热效果固定,无法匹配不同的加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单一雾化器加热效果固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加热效果的雾化器、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主体、第一发热体以及第二发热体;所述主体包括雾化区和预热区,所述第一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区,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预热区。
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还包括渗透层以及包围所述渗透层的壳体;所述渗透层包围所述雾化区;所述壳体上、所述渗透层内部以及所述壳体与所述渗透层之间的区域共同形成所述预热区。
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体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发热体以及所述壳体串联,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壳体接触或者连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渗透层内,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渗透层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发热体包括相连接的本体和搭接部,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渗透层内部,所述搭接部搭接于所述壳体上。
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发热体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渗透层和所述壳体之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发热体交错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油孔处。
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发热体绕所述渗透层内壁呈螺旋状分布
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机,适配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
1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主机。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主体包括预热区和雾化区,雾化区配置第一发热体,预热区配置第二发热体,油液进行预热区预加热,使油液获得一个更高的初始温度,而
较高的初始温度的油液能够促使其加速向雾化区扩散,使得油液能充分雾化,产生更饱满的气溶胶,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雾化器;11、主体;111、壳体;112、渗透层;113、电极;114、独立进气通道;12、第一发热体;121、引脚;13、第二发热体;131、本体;132、搭接部;14、雾化区;15、预热区;2、主机;21、供气口;22、电池;23、弹针;3、气溶胶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第二发热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鉴于现有的雾化器在其内部通过设置雾化发热体的方式对油液和气体的混合物进行雾化,单一的雾化发热体会导致加热位置以及加热效果固定,无法匹配不同的加热需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提出主体、第一发热体以及第二发热体;主体包括雾化区和预热区,第一发热体设置于雾化区,第二发热体设置于预热区。
28.预热区配置第二发热体,以对进入雾化区前的油液进行预加热,使油液获得更高的初始温度,便于后期高效的发生雾化反应,雾化区配置第一发热体,以对油液加热并发生雾化反应,产生气溶胶。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体,实现了发热效果的多样化,即可以通过第二
发热体实现预先加热,并通过第一发热体加热以发生雾化反应,使得加热位置以及加热效果多样化,满足不同的加热需求。
29.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预热区和雾化区为事先划分的两个区域,以第一发热体在雾化区中任一位置进行雾化,以第二发热体在预热区的任一位置进行预热,并且,预热区和雾化区可以是连接的或者是不连接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划分。
3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思路有更具体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说明如下:
31.参照图1

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包括主体11、第一发热体12以及第二发热体13;主体11包括雾化区14和预热区15,第一发热体12设置于雾化区14,第二发热体13设置于预热区15。
32.进一步的,主体11还包括渗透层112以及包围渗透层112的壳体111;渗透层112包围雾化区14;壳体111上、渗透层112内部以及壳体111与渗透层112之间的区域共同形成预热区15。其中,渗透层112为棉芯,以使油液浸入棉芯并与棉芯内壁的第一发热体12接触,发生雾化反应,油液经过预热后获得更高度的初始温度,能够更高校的浸入棉芯并且更快的达到所需温度,以发生雾化反应。
33.另外,主体11还包括电极113,电极113包括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3,正电极113、负电极113与第一发热体12以及壳体111串联,第一发热体12通过引脚121连接正电极113或者负电极113,相应的,壳体111通过引脚121连接负电极113或者正电极113,形成供电回路,并且第二发热体13与壳体111接触,或者与壳体111连接,以对第二发热体13进行供电,完成预热和雾化的过程。第一发热体12和第二发热体13优先可以选用陶瓷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通电后发热,不带电且无明火,使用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外形可以为柱状或者片状。第一发热体12的电阻值大于第二发热体13的电阻值,以保证第二发热体13与油液接触时,仅升高油液温度,不发生雾化反应,并保证第一发热体12产生更多的热量,具有更高的温度,发生雾化反应。此处,壳体111由于通电,也可以产生热量,壳体111的电阻值为0.3欧姆,产生的热量较低,但也可以实现预先加热。
34.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13设置于渗透层112内,并以第二发热体13与壳体111接触或者连接;第二发热体13设置于渗透层112与壳体111之间;第二发热体13设置于壳体111上。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可任选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第二发热体13装配在预热区15,亦或者,将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发热体13全部装配在预热区15。
35.作为示例,参见图1的第二发热体13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发热体13包括相连接的本体131和搭接部132,本体131设置于渗透层112内部,搭接部132搭接于壳体111的进油孔上,其中,本体131为直杆形状,搭接部132一体形成于直杆一端,且与直杆呈垂直角度。参见图2的第二发热体13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发热体13呈螺旋状设置于渗透层112和壳体111之间,渗透层112与壳体111之间紧密贴合,第二发热体13设置于二者之间,同时贴合渗透层112和壳体111,渗透层112和壳体111均为环形结构,第二发热体13绕环形结构盘旋设置呈螺旋状。参见图3的第二发热体13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发热体13交错设置于壳体111的进油孔处,油液通过进油孔浸入渗透层112,第二发热体13交错设置于进油孔,既不阻挡油液的浸入,又能起到预先加热的作用。
3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发热体12绕渗透层112内壁呈螺旋状分布,第一发热体12紧密贴合渗透层112的内壁,以与浸入渗透层112的油液充分接触并加热发生雾化反应,由于渗透层112为环形结构,第一发热体12盘旋渗透层112内壁呈螺旋状分布。
37.需要理解的是,主体11还包括包围壳体111的油仓以及位于主体11内部的独立进气通道114,独立进气通道114包括环形设置的第一进气通道和与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入雾化区14的第二进气通道。
3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主机2,参考图4所示的主机2的结构示意图,主机2上设置有电池22和供气口21,电池22为电极113供电,供气口21用于给第一进气通道供气。
3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3,参考图5所示的气溶胶发生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雾化器1与主机2装配后,主机2上的电池22通过弹针23和雾化器1的电极113相适配,主机2上的供气口21与雾化器1的独立进气通道114相适配。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