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


背景技术:

2.纺织机把许多植物纤维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些线或纱可用来织成布。最早的纺纱机结构非常简单,是14世纪开始使用的。18世纪以后,人们发明了更好的纺纱机,就是这种纺纱机使纺织业成为第一大工业。所有的纺纱机都只做两件事:首先把大量的短纤维聚合成松散的棉线,然后把棉线一点点的抽出来,捻搓成细密的棉线,棉线经过搓捻就变长了。目前,绞纱是纺纱工艺过程中络筒工序的前道产品,绞纱也称框纱,一般使用六角形的绞纱架来完成络筒工序,制成筒纱,称为络筒。绞纱一般要经过上浆和染色等处理,所以处理后的绞纱,其纱线之间会产生缠绕或打结,使得纱线不能顺畅地被络筒机构牵引出来,经常会造成断线,严重影响了络筒效率以及筒纱质量,因此绞纱在络筒之前都要进行梳理,把弯曲的纱线、相互缠绕的纱线梳理直、梳理开,这个过程焦作绞纱抖松。
3.现有的纺织用绞纱抖松装置的缺点是:1、采用点式撞击抖松,抖松效果不够全面,仍有部分纱线缠绕打结;2、采用半自动或者人工手动的方式,人工的劳动强度较大,抖松速度较慢,效率低下。
4.因此,发明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包括底板、立板和抖动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抖动板,所述抖动板靠近立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且多个弹簧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立板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抖动板靠近立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通槽的内部活动贯穿设置有延伸杆,且延伸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固定套接设置有偏心轮。
7.优选的,所述抖动板的另一侧插接设置有多组呈等间距分布的缠绕辊,且每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缠绕辊。
8.优选的,所述缠绕辊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立板和抖动板相邻的一侧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
9.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均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的两侧内壁均呈倾斜设置。
10.优选的,所述立板和抖动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转槽和第二转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转槽和第二转
槽内壁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四角处均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槽底中部贯穿开设有螺纹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延伸杆和偏心轮的设置,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延伸杆和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会带动抖动板抖动,抖动板能够持续抖动,抖动效果全面,使全部纱线均不会打结,提高抖松效果,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多组缠绕辊的设置,能够同时对多个纱线进行抖松,提高工作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的设置,能够对抖动板进行限位,减少抖动板的横向抖动,有利于防止抖动板与立板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抖动板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块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立板;3、抖动板;4、凹槽;5、驱动电机;6、通槽;7、延伸杆;8、偏心轮;9、弹簧;10、缠绕辊;11、限位块;12、第一转槽;13、第二转槽;14、连接杆;15、沉槽;16、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卧式双辊绞纱抖松装置,包括底板1、立板2和抖动板3,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立板2,所述立板2的一侧设置有抖动板3,所述抖动板3靠近立板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9,且多个弹簧9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立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立板2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6,所述抖动板3靠近立板2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通槽6的内部活动贯穿设置有延伸杆7,且延伸杆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7的另一端固定套接设置有偏心轮8,所述抖动板3的另一侧插接设置有多组呈等间距分布的缠绕辊10,且每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缠绕辊10,通过驱动电机5、延伸杆7和偏心轮8的设置,驱动电机5能够带动延伸杆7和偏心轮8转动,偏心轮8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会带动抖动板3抖动,抖动板3能够持续抖动,抖动效果全面,使全部纱线均不会打结,提高抖松效果,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多组缠绕辊10的设置,能够同时对多个纱线进行抖松,提高工作效果,所述缠绕辊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1,通过限位块11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纱线从缠绕辊10上掉落。
22.进一步的,所述立板2和抖动板3相邻的一侧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转槽12和第
二转槽13,多个所述第一转槽12和第二转槽13均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转槽12和第二转槽13的两侧内壁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立板2和抖动板3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转槽12和第二转槽13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转槽12和第二转槽13内壁转动连接,通过连接杆14的设置,能够对抖动板3进行限位,减少抖动板3的横向抖动,有利于防止抖动板3与立板2碰撞损坏。
23.其次,所述底板1的顶端四角处均开设有沉槽15,所述沉槽15的槽底中部贯穿开设有螺纹槽16。
2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5.使用时,通过螺栓将装置固定,将多个纱线缠绕到多组缠绕辊10上,紧接着打开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能够带动延伸杆7和偏心轮8转动,偏心轮8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会带动抖动板3抖动,抖动板3能够持续抖动,抖动效果全面,使全部纱线均不会打结,提高抖松效果,且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多组缠绕辊10的设置,能够同时对多个纱线进行抖松,提高工作效果,在抖动板3抖动时,多个连接杆14跟随转动,多个连接杆14能够减少抖动板3的水平抖动,防止抖动板3与立板2碰撞。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