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汽车大灯。
背景技术:2.传统的汽车大灯通常使用led灯组发光或气体放电发光hid,在安装时将封装好的模块分别设在不同的散热结构上,再安装到车大灯的灯座中,安装成本较高;而对于光源模块与散热结构之间的空隙利用导热银胶和涂抹导热膏来填充,因此两者间具有一定热阻,由此产生较大温差,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汽车大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汽车大灯,包括灯杆、灯板、固定圈、导线头、第一限位槽、铝片、第一通槽、散热壳、第一固定孔位、第二固定孔位、导光槽、第三固定孔位、第四固定孔位、发光元件、导热铜管、第二限位槽、风扇、导热套、卡槽、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所述灯板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套接有铝片,所述灯杆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散热壳,且铝片套接于散热壳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散热壳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风扇,所述灯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导热铜管,所述铝片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且导热铜管与灯板共同套接于第一通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灯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灯杆,所述散热壳内设有固定圈,且固定圈固定连接于灯板的一侧外壁上,散热壳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导线头卡合连接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固定圈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导线头插入第一限位槽内。
5.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一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卡槽,且导热铜管与灯板共同套接于卡槽的一侧内壁上。
6.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位,所述灯杆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位,所述灯板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位,所述灯板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四固定孔位。
7.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导光槽,所述灯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发光元件,且发光元件套接于导光槽的一侧内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套,且导热铜管与灯板共同套接于导热套的一侧内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铝片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壳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三散热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汽车大灯,通过设置多个铝片,提高了散热能力,该铝片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相较于现有的散热结构,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成本;相较于现有散热结构通过导热银胶导热,本实用
新型设计有导热铜管,导热铜管与灯板固定并同时接触铝片,增加了导热面积,实现了高效导热,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铝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壳后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灯杆;2、灯板;3、固定圈;4、导线头;5、第一限位槽;6、铝片;7、第一通槽;8、散热壳;9、第一固定孔位;10、第二固定孔位;11、导光槽;12、第三固定孔位;13、第四固定孔位;14、发光元件;15、导热铜管;16、第二限位槽;17、风扇;18、导热套;19、卡槽;20、第一散热孔;21、第二散热孔;22、第三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散热结构的汽车大灯,包括灯杆1、灯板2、固定圈3、导线头4、第一限位槽5、铝片6、第一通槽7、散热壳8、第一固定孔位9、第二固定孔位10、导光槽11、第三固定孔位12、第四固定孔位13、发光元件14、导热铜管15、第二限位槽16、风扇17、导热套18、卡槽19、第一散热孔20、第二散热孔21和第三散热孔22,灯板2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套接有铝片6,灯杆1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散热壳8,且铝片6套接于散热壳8的一侧内壁上,散热壳8的一侧内壁上套接有风扇17,灯板2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导热铜管15,铝片6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7,且导热铜管15与灯板2共同套接于第一通槽7的一侧内壁上,灯板2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灯杆1,散热壳8内设有固定圈3,且固定圈3固定连接于灯板2的一侧外壁上,散热壳8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6,导线头4卡合连接于第二限位槽16内,固定圈3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且导线头4插入第一限位槽5内;灯杆1的一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卡槽19,且导热铜管15与灯板2共同套接于卡槽19的一侧内壁上,卡槽19用于放置导热铜管15及灯板2;灯杆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位9,灯杆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位10,灯板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位12,灯板2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四固定孔位13,第一固定孔位9、第二固定孔位10、第三固定孔位12和第四固定孔位13用于安装固定螺丝;灯杆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导光槽11,灯板2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发光元件14,且发光元件14套接于导光槽11的一侧内壁上,导光槽11用于容纳发光元件14;第一通槽7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套18,且导热铜管15与灯板2共同套接于导热套18的一侧内壁上,导热套18用于增大导热铜管15、灯板2与铝片6的导热面积;固
定圈3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散热孔20,铝片6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二散热孔21,散热壳8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三散热孔22,第一散热孔20、第二散热孔21和第三散热孔22用于通风散热。
20.工作原理:组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使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位9和第三固定孔位12,再使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位10和第四固定孔位13,以此固定灯杆1和灯板2,再将铝片6通过第一通槽7插入灯板2的一端,然后将风扇17安装在散热壳8中,再将固定圈3安装在散热壳8上,最后将导线头4卡入第一限位槽5和第二限位槽16之间将其固定,当汽车大灯工作时,导光槽11内的发光元件14放出光亮,产生的热量则通过导热铜管15及灯板2经灯杆1及导热套18传递给散热壳8及铝片6上进行分散,最后风扇17的工作将热量从固定圈3上的第一散热孔20、铝片6上的第二散热孔21、散热壳8上的第三散热孔22排出,达到散热的目的。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