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2.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产品,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等地,主要分为对流式、蓄能式和微循环三种形式。
3.但是,现有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还存在着不便于实现高度调节进行工作和散热的方式单一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以解决现有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不便于实现高度调节进行工作和散热的方式单一的问题。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壳体,壳腔,网板孔,出气孔,组装座,加热电阻,辅助散热框结构,隔热层,支撑挡板,鼓风机,防尘尼龙网,调节支撑座结构,控制器,控制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所述的壳体内部开设有壳腔;所述的网板孔螺栓安装在壳腔内壁的上部;所述的出气孔开设在壳体内部上方的前侧;所述的组装座分别螺栓安装在壳腔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加热电阻左右两端与组装座螺栓连接;所述的辅助散热框结构分别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隔热层分别螺栓安装在壳腔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挡板螺栓安装在壳腔内壁的下部;所述的鼓风机螺栓安装在壳腔内部的下侧;所述的防尘尼龙网螺栓安装在鼓风机的前端;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的控制器螺栓安装在壳体上表面的右侧,且控制器的前端左右两侧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和温度调节旋钮;所述的辅助散热框结构包括支撑框,保护边,组装板,散热板,第一拆装板和第二拆装板,所述的支撑框分别插入在壳体内部的前后两侧中间部位;所述的保护边镶嵌在支撑框的外壁上;所述的组装板焊接在支撑框的内壁上,且组装板内焊接有散热板;所述的第一拆装板和第二拆装板分别焊接在支撑框外壁的左右两侧,同时第一拆装板和第二拆装板与壳体螺栓连接。
6.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包括底座板,移动轮,第一支撑盒,升降座,固定板,螺纹杆,升降电机和活动盒结构,所述的底座板下端的四周螺栓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的第一支撑盒螺栓安装在底座板上端的左侧;所述的升降座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的固定板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盒内壁的上部;所述的螺纹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的内部和第一支撑盒内部的下侧;所述的升降电机螺栓安装在固定板的上端,且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上端联轴器连接;所述的活动盒结构安装在底座板上端的右侧。
7.优选的,所述的活动盒结构包括升降盒,滑轨,稳定座,连接螺杆,固定转盘和滑动孔,所述的升降盒螺栓安装在底座板上端的右侧;所述的滑轨分别螺栓安装在升降盒内壁
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稳定座前后两侧穿插有滑轨;所述的连接螺杆穿过滑动孔与稳定座内部的右侧螺纹连接;所述的固定转盘螺栓安装在连接螺杆的右端;所述的滑动孔开设在升降盒内部的右侧。
8.优选的,所述的组装板内部的散热板采用铜板,同时散热板分别设置在壳腔内部的前后两侧。
9.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框外壁上的保护边采用岩棉层边,同时支撑框分别通过第一拆装板与第二拆装板进行安装。
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撑盒内壁紧贴升降座的外壁,同时升降座通过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螺纹杆活动支撑。
11.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撑盒与底座板连接处设置有三角型钢板加固。
12.优选的,所述的升降盒与底座板连接处设置有三角型钢板加固,同时升降盒通过滑轨与稳定座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转盘设置为t型,同时固定转盘通过左侧的连接螺杆支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框和保护边的设置,在安装处实现加密保护。
16.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组装板和散热板的设置,辅助吸取热量散热,增加取暖的方式。
17.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拆装板和第二拆装板的设置,便于配合支撑框拆卸。
18.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座板和移动轮的设置,便于进行支撑组装并随之移动。
19.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支撑盒和固定板的设置,配合升降的结构组装使用。
2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升降座、螺纹杆和升降电机的设置,便于配合壳体实现高度的调节使用。
2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升降盒、滑轨和稳定座的设置,配合壳体稳定的升降使用。
2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螺杆、固定转盘和滑动孔,对调节的稳定座固定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散热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壳体;2、壳腔;3、网板孔;4、出气孔;5、组装座;6、加热电阻;7、辅助散热框结构;71、支撑框;72、保护边;73、组装板;74、散热板;75、第一拆装板;76、第二拆装板;8、隔热层;9、支撑挡板;10、鼓风机;11、防尘尼龙网;12、调节支撑座结构;121、底座板;122、移动轮;123、第一支撑盒;124、升降座;125、固定板;126、螺纹杆;127、升降电机;128、活动盒结构;1281、升降盒;1282、滑轨;1283、稳定座;1284、连接螺杆;1285、固定转盘;1286、滑动孔;13、控制器;14、控制开关;15、温度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
31.如附图1所示,一种便于维护的节能型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壳体1,壳腔2,网板孔3,出气孔4,组装座5,加热电阻6,辅助散热框结构7,隔热层8,支撑挡板9,鼓风机10,防尘尼龙网11,调节支撑座结构12,控制器13,控制开关14和温度调节旋钮15,所述的壳体1内部开设有壳腔2;所述的网板孔3螺栓安装在壳腔2内壁的上部;所述的出气孔4开设在壳体1内部上方的前侧;所述的组装座5分别螺栓安装在壳腔2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加热电阻6左右两端与组装座5螺栓连接;使加热电阻6发热,同时驱动鼓风机10使外界的空气经过防尘尼龙网11过滤进入到壳腔2内配合加热电阻6发热,之后热风经过网板孔3从出气孔4喷出进行使用;所述的辅助散热框结构7分别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隔热层8分别螺栓安装在壳腔2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挡板9螺栓安装在壳腔2内壁的下部;所述的鼓风机10螺栓安装在壳腔2内部的下侧;所述的防尘尼龙网11螺栓安装在鼓风机10的前端;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12安装在壳体1的外壁上;所述的控制器13螺栓安装在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且控制器13的前端左右两侧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14和温度调节旋钮15。
32.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散热框结构7包括支撑框71,保护边72,组装板73,散热板74,第一拆装板75和第二拆装板76,所述的支撑框71分别插入在壳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中间部位;所述的保护边72镶嵌在支撑框71的外壁上;所述的组装板73焊接在支撑框71的内壁上,且组装板73内焊接有散热板74;加热电阻6散热的热量被组装板73内的散热板74吸取并散发到壳体1的外界进行取暖;所述的第一拆装板75和第二拆装板76分别焊接在支撑框71外壁的左右两侧,同时第一拆装板75和第二拆装板76与壳体1螺栓连接。
33.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12包括底座板121,移动轮122,第一支撑盒123,升降座124,固定板125,螺纹杆126,升降电机127和活动盒结构128,所述的底座板121下端的四周螺栓安装有移动轮122;所述的第一支撑盒123螺栓安装在底座板121上端的左侧;所述的升降座124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6;在升降座124升降的同时带动壳体1进行升降调节;所述的固定板125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盒123内壁的上部;所述的螺纹杆126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125的内部和第一支撑盒123内部的下侧;旋转的螺纹杆126带动升降电机127在第一支撑盒123内升降;所述的升降电机127螺栓安装在固定板125的上端,且升降电机127的输出轴与螺纹杆126的上端联轴器连接;驱动升降电机127带动螺纹杆126旋转;所述的活动盒结构128安装在底座板121上端的右侧。
34.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盒结构128包括升降盒1281,滑轨1282,稳定座1283,连接螺杆1284,固定转盘1285和滑动孔1286,所述的升降盒1281螺栓安装在底座板121上端的右侧;壳体1带动稳定座1283在升降盒1281内部的滑轨1282上滑动辅助稳定;所述的滑轨1282分别螺栓安装在升降盒1281内壁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稳定座1283前后两侧穿插有滑轨1282;所述的连接螺杆1284穿过滑动孔1286与稳定座1283内部的右侧螺纹连接;所述的固定转盘1285螺栓安装在连接螺杆1284的右端;拧动固定转盘1285使连接螺杆1284进入到稳定座1283内同时固定转盘1285紧贴升降盒1281的外壁辅助固定完成调节使用;所述的滑动孔1286开设在升降盒1281内部的右侧。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电机127采用型号为5ik60rgu-cf型电机,所述的升降电机127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
36.工作原理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加热电阻6发热,同时驱动鼓风机10使外界的空气经过防尘尼龙网11过滤进入到壳腔2内配合加热电阻6发热,之后热风经过网板孔3从出气孔4喷出进行使用,使用的过程中加热电阻6散热的热量被组装板73内的散热板74吸取并散发到壳体1的外界进行取暖,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调节高度时,驱动升降电机127带动螺纹杆126旋转,旋转的螺纹杆126带动升降电机127在第一支撑盒123内升降,在升降座124升降的同时带动壳体1进行升降调节,再同时壳体1带动稳定座1283在升降盒1281内部的滑轨1282上滑动辅助稳定,在完成壳体1调节到达合适的位置处之后,拧动固定转盘1285使连接螺杆1284进入到稳定座1283内同时固定转盘1285紧贴升降盒1281的外壁辅助固定完成调节使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