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亚马逊6a标准是北美地区通用的一种防护标准,要测试冰箱门体是否满足6a标准需对冰箱门体的角及相邻的边进行反复跌落,对门体的损伤极大,易导致门体发生变形。
3.为了避免门体发生变形,通常是增加门体外部的外包装泡沫垫的厚度,以加强对门体的防护,但这样必定导致外包装尺寸过大的问题,由于出口产品通常采用集装箱海运的方式,而集装箱内部空间是一定的,外包装尺寸的增加会降低装箱量,导致产生较高的出口产品的运输成本。
4.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能够加强门体自身的强度,减少外包装的泡沫垫厚度,以降低运输成本。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铰接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
7.所述门体包括:
8.外壳,其包括外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外板的一对相对的边上,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侧板具有与所述外板相对设置的第一折边部;
9.端盖,其设置于所述外板的另外一对相对的边上,并设有与外板的板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折边部;
10.内板,其盖合于所述外板上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端盖共同围成腔体;
11.泡料,其填充于所述腔体内;
12.加强件,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至少一条边处并抵紧所述外板,且其每一端均同时支撑所述第一折边部和所述第二折边部。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外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二者分别记为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远离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端盖形成第一角,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端盖形成第二角,远离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的所述侧板与第二端盖形成第三角,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端盖形成第四角。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一加强条抵紧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端盖所在的边上,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第二角处和第三角处的所述第一折边部和所述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加强条抵紧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端盖所在的边上,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第一角处和所述第二角处
的所述第一折边部和所述第二折边部。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边部至少有一部分叠设于所述第二折边部上,所述第一加强条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条的两端各设置于所述腔体四个角处的所述第一折边部与所述第二折边部的交叠处,且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折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折边部的两侧。
1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条包括底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板抵紧所述外板,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二角处的第一折边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三角处的第一折边部。
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折边部,所述第三折边部紧贴所述第二角处的第一折边部。
1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折边部,所述第四折边部紧贴所述第三角处的第一折边部。
1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与所述第一端盖相抵接。
2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结构相同。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条与第二端盖相抵接。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冰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外壳、端盖、内板和加强件,外壳、端盖和内板共同围成腔体,加强件设置在腔体内至少一条边处并抵紧外板,且加强件的每一端均同时支撑外壳的折边和端盖的折边。通过设置加强件,不仅支撑住至少一条外板的边,还能够支撑住外壳的折边和端盖的折边,从而提高门体至少一条边的强度,从而加强门体自身的强度,便可减少冰箱外包装的泡沫垫厚度,从而增加运输冰箱的集装箱的装箱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4是门体的部分零部件的示意图。
29.图5是第一加强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0、外壳;200、端盖;300、内板;400、加强件;500、腔体;110、外板;120、第一折边部;130、第一角;140、第二角;150、第三角;160、第四角;170、侧板;210、第二折边部;220、第一端盖;230、第二端盖;410、第一加强条;420、第二加强条;411、底板;412、第一支撑部;413、第三折边部;414、第二支撑部;415、第四折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图中未示出),以及铰接于箱体上的门体。
36.具体的,请参照图3和图4,门体包括:外壳100、端盖200、内板300、泡料和加强件400。
37.外壳100包括外板110和侧板170,侧板170设置于外板110的一对相对的边上,且其中一个侧板170与箱体铰接,侧板170具有与外板110相对设置的第一折边部120。第一折边部120呈板状。
38.端盖200设置于外板110的另外一对相对的边上,并设有与外板110的板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折边部210,第二折边部210呈板状。
39.内板300盖合于外板110朝向箱体的一侧,并与外壳100和端盖200共同围成腔体500。
40.泡料填充于腔体500内。
41.加强件400,其设置于腔体500内至少一条边处,且其每一端均同时支撑第一折边部120和第二折边部210。
42.本技术提出的冰箱,包括外壳100、端盖200、内板300和加强件400,外壳100、端盖200和内板300共同围成腔体500,加强件400设置在腔体500内至少一条边处,且加强件400的每一端均同时支撑外壳100的折边和端盖200的折边。通过设置加强件400,不仅支撑住至少一条外板110的边,还能够支撑住外壳100的折边和端盖200的折边,从而提高门体至少一条边的强度,在受到冲击时也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实现加强门体自身的强度。这样便可减少冰箱外包装的泡沫垫厚度,从而增加运输冰箱的集装箱的装箱量,进而降低运输成本。
4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呈矩形体。即端盖200设置于外板110的顶部和底部,
且二者分别记为第一端盖220和第二端盖230,第一端盖220和第二端盖230上均设有第二折边部210,远离与箱体的连接处的侧板170与第一端盖220形成第一角130,与箱体相连接的侧板170与第一端盖220形成第二角140,远离与箱体的连接处的侧板170与第二端盖230形成第三角150,与箱体相连接的侧板170与第二端盖230形成第四角160。
44.在亚马逊6a标准涉及的跌落具体为第三角150跌落一次,第二角140跌落两次,第一角130和第二角140之间的边跌落一次,第二角140和第四角160之间的边跌落两次。
45.在至少一条边上设置加强件400,能够同时加强门体至少两个角和一条边的结构强度,减少在跌落时发生的损伤,因此可减少冰箱外包装的泡沫垫厚度。
4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400包括第一加强条410和第二加强条420,第一加强条410抵紧于腔体500内第一端盖220所在的边上,第一加强条410的两端分别支撑第二角140处和第三角15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和第二折边部210,第二加强条420抵紧于腔体500内第二端盖230所在的边上,第二加强条420的两端分别支撑第一角130处和第二角14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和第二折边部210。
47.第一加强条410和第二加强条420的设置,能够加强门体结构,防止门体在跌落过程中变形。
4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边部120至少有一部分叠设于第二折边部210上,第一加强条410的两端和第二加强条420的两端各设置于腔体500四个角处的第一折边部120与第二折边部210的交叠处,且加强件400与第一折边部120分别设置于第二折边部210的两侧。特别的,为保证第一折边部120表面在其与第二折边部210交叠的位置还能够与第二折边部210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折边部210上设有凹槽,第一折边部120上与第二折边部210交叠的部位置于凹槽中。
4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第一加强条410包括底板411、第一支撑部412和第二支撑部414,第一支撑部412和第二支撑部414分别设置于底板411的两端,底板411抵紧外板110,第一支撑部412支撑第二角14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第二支撑部414支撑第三角15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
50.底板411抵紧外板110,也可设置为紧贴外板110,对外壳100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防止门体收到冲击时发生弯拱变形。
51.第一支撑部412支撑第二角14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第二支撑部414支撑第三角15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实现将第一折边部120撑起,从而加强门体结构。
5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412远离底板411的一端上设有第三折边部413,第三折边部413紧贴并支撑第二角14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第三折边部413呈板状。
53.第三折边部413的设置,能提高加强件400自身的强度,第三折边部413的结构也易于与第一折边部120贴合并支撑。
5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414远离底板411的一端上设有第四折边部415,第四折边部415紧贴并支撑第三角150处的第一折边部120,第四折边部415呈板状。
55.第四折边部415的设置,能提高加强件400自身的强度,第四折边部415的结构也易于与第一折边部120贴合并支撑。
5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411底板、第一支撑部412和第二支撑部414均与第一端盖220相抵接。
57.底板411的侧边抵接第一端盖220,能够支撑第一端盖220,从而加强门体结构。
5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条410和第二加强条420结构相同。
59.这样能够减少设计成本,便于生产实施。
6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条420与第二端盖230相抵接。
61.第二加强条420抵接第二端盖230,实现支撑第一端盖220,从而加强门体结构。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