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是指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合理,合成材料的使用量较少,自然通风,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空气交换良好。
3.相关的公开号为cn210814403u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结构,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通风结构可以实现过滤空气的同时快速维修和更换过滤装置以及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室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通风口顶盖设置于通风风扇的正上方,当通风风扇需要吸风时,通风口顶盖会遮挡通风风扇的风道,从而使建筑内外空气交换效率降低,发明人认为存在建筑内外空气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建筑内外空气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包括贯穿开设于建筑顶面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内安装有涵道管,所述涵道管内固定连接有用于促进建筑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风件,所述涵道管靠近建筑外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与所述通风孔的侧壁抵接且抵接面呈弧面,所述抵接环的轴向端面为圆环形,所述抵接环的轴向端面外径沿建筑内侧壁到建筑外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建筑内侧壁设置有用于调节涵道管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涵道管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抵接环与通风孔的侧壁抵接且抵接面呈弧面,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可使涵道管发生转动,从而调节涵道管的进气角度,进一步的提高涵道管的进气范围,便于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
9.可选的,所述涵道管靠近所述抵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唇口,所述进气唇口的轴向端面呈环形,所述进气唇口的直径沿建筑内侧壁到建筑外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进气唇口,使一部分进入涵道管的气流受康达效应的影响,贴着进入进气唇口的凸面流动,让进气唇口正面出现了一圈低压区,而进气唇口背面则是正常的大气压,使进气唇口受到由建筑内壁朝向建筑外壁方向的压力差,从而为涵道管提供推力,进一步的扩大建筑内外空气交换的效率。
11.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位移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位移气缸、位移杆、连接柱、所述位移气缸设置于建筑内侧壁,所述位移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位移杆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位移槽,所述涵道管伸出建筑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柱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涵道管的轴
线方向平行,所述连接柱伸入所述位移槽内且连接柱与位移槽的侧壁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位移气缸的活塞杆移动,从而使位移杆沿位移气缸的活塞杆长度方向移动,位移杆移动的同时,使位移槽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连接柱伸入位移槽内且连接柱与位移槽抵接,从而使连接柱移动,进一步的使涵道管移动,从而改变涵道管的开口朝向,提高了涵道管在通风件的作用下吹风或吸风的面积。
13.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滑移板、卡接块,所述滑移板滑移设置于建筑内侧壁,所述滑移板的滑移方向与位移杆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平移组件与滑移板固定连接且用于使所述滑移板沿水平方向移动,建筑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滑移板的侧壁,所述卡接块伸入所述卡接槽且所述卡接块沿所述卡接槽的长度方向滑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移组件的作用下,使滑移板移动,由于卡接块伸入卡接槽内且卡接块沿卡接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滑移板脱离建筑内侧壁的可能性,提高了滑移板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位移齿条、转动轴、扇形齿、转动杆、平移件,所述位移齿条沿水平方向滑移设置,所述位移齿条与滑移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于建筑内侧壁,所述扇形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位移齿条与扇形齿啮合,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扇形齿固定连接,所述平移件设置于建筑内侧壁且平移件有用于使转动杆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移件的作用下,使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形齿转动,由于扇形齿与位移齿条啮合,从而使位移齿条沿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带动滑移板沿水平方向移动。
17.可选的,所述平移件包括平移电机、转动盘、固定柱,所述平移电机固定连接于建筑内侧壁,所述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盘的侧壁,所述转动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固定柱伸入所述转动槽内且所述固定柱在所述转动槽内滑移。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移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盘和固定柱转动,由于固定柱伸入转动槽内且固定柱沿转动槽的侧壁滑移,从而使转动杆转动,进而使扇形齿转动。
19.可选的,所述平移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柱端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转动杆的侧壁抵接并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柱的脱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且使限位块与转动杆的侧壁抵接,从而降低固定柱脱离转动槽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通风件包括连接支架、通风电机、通风扇叶,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涵道管的内侧壁,所述通风电机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架的侧壁,所述通风电机的输出轴与通风扇叶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通风扇叶转动,从而促进建筑内外的空气循环。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由于抵接环与通风孔的侧壁抵接且抵接面呈弧面,从而使涵道管可发生转动,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使涵道管发生转动,从而增大了涵道管吸风或吹风的范围,进一步的扩
大了建筑内外空气循环效率;
25.通过使位移气缸的活塞杆移动,带动位移杆移动,位移杆移动的同时,使位移槽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由于位移槽与连接柱的侧壁抵接,从而使涵道管转动,通过调节涵道管的角度,从而提高了建筑内外空气循环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通风孔;2、涵道管;3、通风件;4、调节机构;5、抵接环;6、连接支架;7、通风电机;8、通风扇叶;9、进气唇口;10、滑移板;11、卡接块;12、位移组件;13、平移组件;14、卡接槽;15、位移气缸;16、位移杆;17、连接柱;18、位移槽;19、连接槽;20、位移齿条;21、转动轴;22、扇形齿;23、转动杆;24、平移件;25、平移电机;26、转动盘;27、固定柱;28、限位块;29、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参照图1和图2,通风系统包括贯穿开设于建筑顶面的通风孔1,通风孔1的开口面积为圆形,通风孔1内设置有涵道管2,涵道管2的轴线方向与通风孔1的轴线方向平行,涵道管2内固定连接有用于促进建筑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风件3,建筑内侧壁安装有用于调节涵道管2角度的调节机构4。涵道管2朝向建筑外侧壁的一端焊接有抵接环5,涵道管2朝向建筑内侧壁的一端与调节机构4固定连接。
31.参照图2,通风件3包括连接支架6、通风电机7、通风扇叶8,连接支架6焊接于涵道管2的内侧壁,通风电机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连接支架6的侧壁,通风电机7的输出轴与涵道管2的轴线方向平行,通风电机7可选用为伺服电机,通风电机7的输出轴与通风扇叶8固定连接。
32.参照图1,抵接环5的轴线端面呈圆环形,抵接环5的侧壁与通风孔1的侧壁抵接,且抵接环5与通风孔1所抵接的抵接面呈弧面,且抵接面外凸于通风孔1的边沿处,抵接环5的轴向端面外径沿建筑内侧壁到建筑外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使抵接面呈弧面,便于使涵道管2发生转动。
33.参照图1,在涵道管2靠近抵接环5的一端焊接有进气唇口9,进气唇口9的轴向端面呈环形,进气唇口9靠近涵道管2的一端直径与涵道管2的直径相等,进气唇口9的直径沿建筑内侧壁到建筑外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
34.参照图2,调节机构4包括滑移板10、卡接块11、位移组件12、平移组件13,滑移板10滑移设置于建筑内侧壁,滑移板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滑移板10的移动方向与滑移板10的宽度方向平行,建筑内侧壁沿滑移板10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卡接槽14,滑移板10朝向卡接槽14的侧壁与卡接块11焊接,卡接块11为t形块,卡接块11横部伸入卡接槽14内且沿卡接槽14的长度方向滑移,卡接块11的竖部与滑移板10焊接。位移组件12固定连接于滑移板10的侧壁,位移组件12与涵道管2连接,从而使位移组件12调节涵道管2的方向,平移组件13连接于建筑内侧壁,平移组件13可用于驱动滑移板10移动。
35.参照图2,位移组件12包括位移气缸15、位移杆16、连接柱17,位移气缸15通过螺栓焊接于滑移板10的侧壁,位移气缸15的活塞杆长度方向与滑移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位移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与位移杆16焊接,位移杆16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位移槽18,位移槽18为腰形槽,涵道管2伸出建筑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9,连接槽19位于涵道管2的侧壁且位于靠近位移杆16的位置,连接柱17焊接于连接槽19的侧壁,连接柱17的轴线方向与涵道管2的轴线方向平行,连接柱17伸入位移槽18内且连接柱17与位移槽18的侧壁抵接,同时,位移槽18的宽度大于连接柱17的直径。
36.参照图2,平移组件13包括位移齿条20、转动轴21、扇形齿22、转动杆23、平移件24,位移齿条20的长度方向与卡接槽14的长度方向平行,位移齿条20焊接于滑移板10的侧壁,转动轴21焊接于建筑内侧壁,转动轴21的轴线方向与涵道管2的轴线方向平行,转动轴21穿设扇形齿22且扇形齿22与转动轴21转动连接,扇形齿22与位移齿条20啮合,扇形齿22远离位移齿条20的一端与转动杆23焊接,平移件24固定连接于建筑内侧壁且平移件24用于使位移齿条20沿卡接槽14的长度方向滑移。
37.参照图2,平移件24包括平移电机25、转动盘26、固定柱27、限位块28,平移电机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建筑内侧壁,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1的轴线平行设置,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与转动盘26焊接,转动盘26所在平面与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轴线垂直,转动盘26远离平移电机25的一端与固定柱27焊接,固定柱27的轴线方向与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轴线方向平行,转动杆2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29,固定柱27伸入转动槽29内且固定柱27在转动槽29内滑移,固定柱27穿过转动杆23的一端与限位块28焊接,限位块28的侧壁与转动杆23的侧壁抵接,从而降低固定柱27脱离转动槽29的可能性。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操作者需要使建筑内外空气循环时,操作者可通风电机7的输出轴转动,通风电机7的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通风扇叶8转动。
39.此时,操作者可通过使位移气缸15的活塞杆伸长,从而使位移杆16朝向连接柱17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涵道管2发生转动;操作者也可通过使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转动,平移电机25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转动盘26转动,由于转动盘26与固定柱27焊接从而使固定柱27转动,固定柱27在转动的同时,固定柱27伸入转动槽29内且固定柱27沿转动槽29的长度方向滑移,进而使转动杆23和扇形齿22转动,通过扇形齿22与位移齿条20啮合,从而使位移齿条20、位移气缸15和位移杆16发生移动,进一步的使位移槽18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连接柱17与位移槽18的侧壁抵接,从而扩大涵道管2的转动角度,进而提高建筑内外的空气循环。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