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也叫蒸汽热源机(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一般的蒸汽发生器配备有一个大的加热“锅”,用于加热和储存热水以及输出蒸汽,加热“锅”设置有维持其内部水位的补水泵。
3.实际使用时,若安全泄压阀以及水泵发生故障会导致锅炉内部压力骤升,加热“锅”内储存大量热能和压力,超出临界点时,轻则停产,重则发生安全事故,比如爆炸,锅的水容量越大,爆炸威力越强,假设水容量为100公斤,其爆炸释放的能量与1公斤tnt炸药相当,破坏力极大。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蒸汽发生器的通常承装几千公斤的软化水,为安全供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4.此外,一般的蒸汽发生器加热大量的软化水产生饱和水蒸汽时,还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蒸汽系统内有很大的汽包,二是加热“锅”体积和结构导致换热效率低,均会使得饱和水升温很慢,浪费了大量的钢材和燃料,换热效率差,而且汽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5.现有技术中的蒸汽锅炉水运行系统单一,即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
6.自然循环系统是以天然气或电加热为主要热源,加热大量的软化水水产生饱和蒸汽,并且会产生有很大的汽包,升温很慢,浪费了大量的钢材和燃料,换热效率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7.强制循环锅炉水泵一直处于高压运行状态,运行部稳定,一旦水泵出现故障,轻则停产,重则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多系统运行的蒸汽发生器,克服上述缺陷,增加蒸汽锅炉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稳定性成为一种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以解决蒸汽发生器水容量大,危险系数高、换热效率差、升温慢,水循环故障率高,导致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稳定性都不高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安装且加热用于产生蒸汽的立式过水受热结构,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主蒸汽出口与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出水端通过循环水泵与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主进水端连通,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主进水端还与增压补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增压补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副出水端连通,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副进水端与安装在所述燃烧室烟气排放口处的节能器连通。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式过水受热结构包括主受热体、副受热体、连通管和蒸汽主管;其中,
12.所述主受热体由多个立式框柱组成,多个所述立式框柱沿口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同轴设置且相互之间留有烟道;
13.所述副受热体由多个环形管组成,多个所述环形管沿口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上方;
14.所述连通管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将所述节能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环形管的副进水端进行连通、所述环形管的副出水端通过所述增压补水泵与所述立式框柱的主进水端进行连通、以及所述立式框柱的主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主管的蒸汽进口进行连通。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式框柱包括上集箱、立式受热管和下集箱,所述上集箱与所述下集箱同轴且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立式受热管均匀设置且连通所述上集箱与所述下集箱。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集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汽水采集点,所述汽水采集点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蒸汽主管的进气端连通。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集箱的口径小于所述下集箱的口径,且所述上集箱与所述下集箱之间的多个所述立式受热管自下而上呈倾斜向内的聚拢状结构。
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集箱与所述下集箱之间的多个所述立式受热管呈交叉网状结构。
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集箱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
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增压补水泵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单向止回阀。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的是:
22.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采用闭式水循环系统和外界补水系统相结合为立式过水受热结构供水,没有明显的汽水分界线,避免锅体干烧,延长使用寿命,整个水循环系统中没有大量的运行水,避免故障时,爆炸危险的发生,提高了该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稳定性。
23.2、该蒸汽发生器具有的立式过水受热结构,1、极大缩小了蒸汽发生器的水容量,在便于加热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大的汽包产生,在故障发生时,有效降低了该蒸汽发生器的危险系数,提高安全性;2、利用立式换热结构,受热面积增大,换热效果提升,极大提高了升温速度,减少燃烧和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立式过水受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受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立式框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立式框柱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立式框柱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燃烧室;2、立式过水受热结构;3、主受热体;4、副受热体;5、连通管;
6、立式框柱;7、烟道;8、环形管;9、蒸汽主管;10、上集箱;11、立式受热管;12、下集箱;13、汽水分离器;14、循环水泵;15、增压补水泵;16、节能器;17、单向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1:
38.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多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也叫锅炉,主要分为炉体和锅体两部分结构,炉体供热,锅体受炉体加热后产生蒸汽,蒸汽输送给用户端,此外还有温度、压力、液位等监控保护结构,具体地:炉体内设置有燃烧室1(炉膛),燃烧室1内安装且加热用于产生蒸汽的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该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代替传统的锅体,进行受热以及产生饱和蒸汽,有效降低了系统的水容量和提高了换热效率,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主蒸汽出口与汽水分离器13的进气口连通,汽水分离器13该蒸汽发生器中起到分离蒸汽和水的作用,汽水分离器13的出水端通过循环水泵14与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主进水端连通,将高温的水再供回蒸汽发生器的闭环水循环系统,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主进水端还与增压补水泵15的出水端连通,增压补水泵15的进水端与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副出水端连通,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副进水端与安装在燃烧室1烟气排放口处的节能
器16连通,增压补水泵15一方面作为外界补水系统,为闭环水循环系统补水,另一方面,将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的副出水端(余热加热水的出水端)泵入闭环水循环系统,减少热能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蒸汽发生器采用闭式水循环系统和外界补水系统相结合为立式过水受热结构供水,没有明显的汽水分界线,避免锅体干烧,延长使用寿命,整个水循环系统中没有大量的运行水,避免故障时,爆炸危险的发生,提高了该蒸汽发生器循环系统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稳定性。
39.实施例二:
40.本实施例如图2和图3示出了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该立式过水受热结构21设置成由主受热体3、副受热体4、连通管5和蒸汽主管9组成的立式受热结构;主受热体3由多个口径不同的立式框柱6组成,多个立式框柱6沿口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同轴设置且相互之间留有烟道7;副受热体4由多个口径不同的环形管8组成,多个环形管8沿口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同轴设置且位于烟道7上方;连通管5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将节能器16的出水端与环形管8的副进水端进行连通、环形管8的副出水端通过增压补水泵15与立式框柱6的主进水端进行连通、以及立式框柱6的主蒸汽出口与蒸汽主管9的蒸汽进口进行连通,由多个立式框柱6组成的主受热体3起到储水和换热作用,并且与燃烧室1内的火焰接触面积增大且接触充分,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蒸汽发生器的水容量和汽包的产生,有效降低了蒸汽发生器发生故障时的危险程度,由多个环形管8组成的副受热体4可以利用多个立式框柱6之间形成的烟道7的热量,对水体进行预热,减少能源浪费,该蒸汽发生器用立式过水受热结构极大缩小了蒸汽发生器的水容量,在便于加热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大的汽包产生,在故障发生时,有效降低了该蒸汽发生器的危险系数,提高安全性;并且受热面积增大,换热效果提升,极大提高了升温速度,减少燃烧和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1.实施例三:
42.本实施例如图4示出了立式框柱6,其包括上集箱10、立式受热管11和下集箱12,上集箱10与下集箱12同轴且对称设置,多个立式受热管11均匀设置且连通上集箱10与下集箱12,环形设置立式受热管11与火焰接触充分,提高换热效率。
43.进一步的,上集箱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汽水采集点,汽水采集点通过连通管5与蒸汽主管9的进气端连通,可以提高饱和蒸汽收集效率,防止立式框柱6受热不均或设备倾斜时,饱和蒸汽采集效果不好。
44.实施例四:
45.本实施例如5示出了立式框柱6,上集箱10的口径小于下集箱12的口径,且上集箱10与下集箱12之间的多个立式受热管11自下而上呈倾斜向内的聚拢状结构,使得立式受热管11与火焰接触时,进一步与火焰充分接触,并且是沿火焰自身形状进行加热,能充分利用火焰热量,提高加热效率。
46.实施例五:
47.本实施例如5示出了立式框柱6,上集箱10与下集箱12之间的多个立式受热管11呈交叉网状结构,使得立式受热管11与火焰接触时,进一步与火焰充分接触。
48.进一步的,上集箱10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用于掌握蒸汽饱和温度是否达到,防止过烧。
49.进一步的,循环水泵14与增压补水泵15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单向止回阀17,防止泵
出现问题后,系统水压力增加,保证该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
50.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