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套筒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套筒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筒冷凝器。


背景技术:

2.冷凝器的类型有很多种,原理都是采用各种方式把气态的冷媒散热冷凝,现在的套筒冷凝器又名套管冷凝器一般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而且冷凝管路多重迂回,管路的输入管和回收管设有多重分支,每个分支都需要单独的阀体进行控制,而且工作管路和清洗管路的阀门单独设置,控制元件多,成本高、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筒冷凝器,包括冷凝套管,所述冷凝套管的顶部设置有分输入管,所述冷凝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分回收管,所述冷凝套管设置有多组分别从上到下依次叠放固定,多组分输入管平行设置,多组分输入管分别与总输入管相通,所述多组分回收管平行设置,多组分回收管分别与总回收管相通,每个分输入管和分回收管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组三向阀,所述三向阀包括壳体和球形阀芯,所述球形阀芯内设置有t型通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设置第一冷凝管通孔、第二冷凝管通孔和清洗通孔,所述分输入管一侧的第一冷凝管通孔、第二冷凝管通孔分别与分输入管两部分相通,所述分回收管一侧的第一冷凝管通孔、第二冷凝管通孔分别与分回收管两部分相通,所述清洗孔与清洗管相通,所述分输入管一侧的球形阀芯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侧的输入驱动轴上,多组输入驱动轴同轴,所述分回收管一侧的球形阀芯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侧的回收驱动轴上,多组回收驱动轴同轴。
4.优选的是,所述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平行设置。
5.优选的是,位于顶部的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顶端分别与传动轮下端面固定连接,两组传动轮由皮带传动。
6.优选的是,底部的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的底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底部的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中的之一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8.本实用新型采用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对多个三向阀进行控制,可满足冷凝器工作、停止工作和清洗的需求,简化套筒冷凝器的机构,使得套筒冷凝器的管路更易控制,由驱动电机驱动一组输入驱动轴或回收驱动轴,就可实现其余的输入驱动轴和回收驱动轴同步转动,操作简便,需要控制的电元件少,有利于操作,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冷凝器的侧视图;
11.图2是所述分输入管中部的三通阀的俯视图;
12.图3是所述套筒冷凝器工作时三通阀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所述套筒冷凝器停止工作时三通阀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所述套筒冷凝器清洗三通阀内部结构示意图。
15.所示附图中,冷凝套管1,分输入管2,分回收管3,总输入管4,总回收管5,三向阀6,壳体7,球形阀芯8,t型通道9,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清洗通孔12,清洗管13,输入驱动轴14,回收驱动轴15,传动轮16,皮带17,驱动电机18。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1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冷凝器,包括冷凝套管1,所述冷凝套管1的顶部设置有分输入管2,所述冷凝套管1的底部设置有分回收管3,所述冷凝套管1设置有多组分别从上到下依次叠放固定,多组分输入管2平行设置,多组分输入管2分别与总输入管4相通,所述多组分回收管3平行设置,多组分回收管3分别与总回收管5相通,每个分输入管2和分回收管3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组三向阀6,所述三向阀6包括壳体7和球形阀芯8,所述球形阀芯8内设置有t型通道9,所述壳体7上设置有设置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和清洗通孔12,所述第一冷凝通孔靠近冷凝套管1一侧设置,所述分输入管2一侧的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分别与分输入管2两部分相通,所述分回收管3一侧的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分别与分回收管3两部分相通,所述清洗孔与清洗管13相通,所述分输入管2一侧的球形阀芯8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侧的输入驱动轴14上,多组输入驱动轴14同轴,所述分回收管3一侧的球形阀芯8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侧的回收驱动轴15上,多组回收驱动轴15同轴,所述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平行设置,位于顶部的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顶端分别与传动轮16下端面固定连接,两组传动轮16由皮带17传动,底部的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的底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底部的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中的之一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8。
20.当所述套管冷凝器正常工作时,如图3所示,所述球形阀芯8内的设置有t型通道9的头部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相对应,所述t型通道9的尾部被壳体7内壁遮挡,所述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分别与分输入管2和分回收管3形成通路,高温气体从总输入管4分流进入分输入管2,从分输入管2进入冷凝套管1内进行冷凝成液态从分回收管3流出进入总回收管5进行储存,当套管冷凝器停止工作时,如图4所
示,所述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同时驱动球形阀芯8,使得t型通道9的三个出口均与壳体7内壁相对应,使得分输入管2和分回收管3形成闭路,当套管冷凝器需要清洗时,如图5所示,所述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同时驱动球形阀芯8,使得t型通道9的头部的其中一个出口第一冷凝管通孔10相对应,所述t型通道9的尾部的出口与清洗通孔12相对应,所述分回收管3一侧的第一冷凝管通孔10、第二冷凝管通孔11分别与分回收管3两部分相通,所述清洗孔与清洗管13相通,所述清洗管13通过三向阀6及分输入管2的一部分、分回收管3的一部分与冷凝套管1形成通路,使得清洗液可以进入冷凝套管1对其进行清洗,由于上述过程中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均是同时转动的,故可以设置一组传动轮16,通过皮带17传动,所述传动轮16直径相同,保证所述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同速转动,所述底部的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中的之一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8,由驱动电机18驱动一组输入驱动轴14或回收驱动轴15,就可实现其余的输入驱动轴14和回收驱动轴15同步转动,操作简便,需要控制的电元件少,有利于操作,降低制造成本。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