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冷却,指使热物体的温度降低而不发生相变化的过程。
3.火电厂内使用的锅炉,在停止使用时,常常会需要进行冷却,方便工作人员对锅炉进行检修。若等锅炉自动冷却,则会导致锅炉停机时间过长。在现有的技术中,火电厂锅炉冷却多数只使用冷却液对锅炉内进行冷却,整个冷却时间过长,较为影响锅炉检修时间,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车体顶端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车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车体靠近把手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罐,所述车体顶部远离第一储液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注液口,所述第二储液罐的顶部贯穿活动连接有检修口,所述车体远离第二储液罐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一侧的侧壁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观察窗。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柱顶端远离第二储液罐一侧的侧壁啮合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固定柱和活动槽配合使用,提供活动柱的运动空间,进而通过紧固螺栓对活动柱进行限位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与紧固螺栓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匀贯穿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通过活动柱和活动槽配合使用,可调节多个喷头的高度,方便对锅炉不同位置进行冷却作业。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储液罐靠近第二储液罐一侧的底端侧壁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第二储液罐一侧与第二储液罐贯穿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管可将第一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二储液罐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内壁均开设有储液槽,所述注液口的底部与位置相匹配的储液槽的顶部贯穿连接,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储液槽贯穿连接,通过储液槽对冷却液进行储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储液罐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控制端与控制按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水泵的启停控制冷却液的喷出和停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车体提供主要安装和工作空间,通过推动把手,配合万向轮可带动车体运动,进而将本装置运动至合适位置。通过注液口向第一储液罐内注入冷却液,进而通过连接管流向第二储液罐;通过固定柱和活动槽配合使用,带动活动柱向上运动,然后通过紧固螺栓对活动柱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控制按钮启动水泵,通过水泵工作,带动第二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运动至输液管内,进而通过多个喷头喷出,配合内部循环冷却液对锅炉进行冷却。本装置使用简单,方便移动,在对火电厂内锅炉进行冷却作业时,配合内部循环冷却液可提高锅炉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储液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车体;2、万向轮;3、把手;4、控制按钮;5、第一储液罐;6、注液口;7、第二储液罐;8、检修口;9、观察窗;10、固定柱;11、紧固螺栓;12、活动槽;13、喷头;14、连接管;15、储液槽;16、水泵;17、输液管;18、活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火电厂锅炉用快速冷却辅助设备,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车体1顶端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3,把手3靠近车体1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4,车体1靠近把手3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罐5,车体1顶部远离第一储液罐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液罐7,第一储液罐5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注液口6,第二储液罐7的顶部贯穿活动连接有检修口8,车体1远离第二储液罐7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第一储液罐5和第二储液罐7一侧的侧壁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观察窗9。
18.其中,固定柱10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2,固定柱10顶端远离第二储液罐7一侧的侧壁啮合连接有紧固螺栓11,通过固定柱10和活动槽12配合使用,提供活动柱18的运动空间,进而通过紧固螺栓11对活动柱18进行限位固定;活动槽1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柱18,活动柱18与紧固螺栓11位置相匹配的侧壁均匀贯穿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13,通过活动柱18和活动槽12配合使用,可调节多个喷头13的高度,方便对锅炉不同位置进行冷却作业;第一储液罐5靠近第二储液罐7一侧的底端侧壁贯穿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靠近第二储液罐7一侧与第二储液罐7贯穿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管14可将第一储液罐5内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二储液罐7内。
19.第一储液罐5和第二储液罐7的内壁均开设有储液槽15,注液口6的底部与位置相匹配的储液槽15的顶部贯穿连接,连接管14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储液槽15
贯穿连接,通过储液槽15对冷却液进行储存;第二储液罐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6,水泵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液管17,输液管17与喷头13固定连接,水泵16的控制端与控制按钮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水泵16的启停控制冷却液的喷出和停止。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辅助冷却系统对火电厂内锅炉进行冷却作业时,只需推动把手3配合万向轮2将车体1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注液口6向第一储液罐5内的储液槽15内注入冷却液;然后通过把手3配合万向轮2将车体1移动至需要作业的位置,拧松紧固螺栓11,取消对活动柱18的限位,然后将活动柱18向活动槽12的顶部抽动至合适位置,重新拧紧紧固螺栓11,配合活动槽12对活动柱18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控制按钮4启动水泵16,将第二储液罐7内的冷却液抽动至输液管17内,进而通过多个喷头13喷向锅炉外壁,配合现有冷却系统对锅炉进行冷却。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