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加热部件、水暖毯主机及水暖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加热部件、水暖毯主机及水暖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暖毯的加热部件、水暖毯主机和水暖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自身的睡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调节床垫温度的电水暖毯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3.目前市面上的电水暖毯,加热部件一般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加热部件直接浸没在水箱里面。这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使用ptc热敏电阻进行加热,如果要实现较大的加热功率的话,ptc热敏电阻的体积较大,进一步使得水暖毯主机体积增大。若ptc热敏电阻的加热功率较小,其加热速度比较慢,用户需要提前启动加热并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影响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部件,用于水暖毯,以解决现有水暖毯加热部件加热速度较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部件,用于水暖毯,所述水暖毯包括毯体,所述毯体具有第一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6.陶瓷管体,所述陶瓷管体的内部具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
7.发热膜,覆盖在所述陶瓷管体的外壁面上,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循环水进行加热。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9.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陶瓷管体的一端,且覆盖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10.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陶瓷管体的另一端,且覆盖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11.和/或,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环形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环形本体环绕所述陶瓷管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固定件穿设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一起。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13.第一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陶瓷管体的入水口处;
14.第二接口部件,设置在所述陶瓷管体的出水口处;
15.和/或,所述第一接口部件或者所述第二接口部件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连接管,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陶瓷管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相连通。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17.第一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部件和所述陶瓷管体之间;
18.第二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部件和所述陶瓷管体之间;
19.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垫或所述第二密封垫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覆在所述陶瓷管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嵌入至所述固定架的内部。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21.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陶瓷管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22.和/或,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首尾相连形成中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接口部件的固定架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部件的固定架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以及从所述基板的边缘朝远离所述陶瓷管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朝远离所述陶瓷管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三侧面上。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区域范围内。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26.温控器,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上;
27.和/或,所述温控器位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二侧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管体的外径的取值范围为7.8mm~9.8mm;
29.和/或,所述陶瓷管体的壁厚大于或等于2mm;
30.和/或,所述发热膜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μm~8μm。
3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主机,用于向毯体提供循环水,所述毯体具有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水暖毯主机包括:
32.如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部件;
33.水箱,用于容置循环水,所述水箱具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相连通;
34.水泵,连接在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管之间,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循环水通过所述加热管的第二水流通道输送至所述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
35.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包括毯体以及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水暖毯主机。所述毯体具有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水暖毯主机用于为所述毯体提供循环水。
3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部件、水暖毯主机或者水暖毯中,在陶瓷管体的内部设置第二水流通道,并使第二水流通道与水暖毯的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相连通;以及在陶瓷管体的外壁面上设置发热膜,用于对流经第二水流通道的循环水进行加热。一方面,由于陶瓷管体具有较好导热性能,发热膜在通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地通过陶瓷管体的管壁传递到第二水流通道中,以对流经第二水流通道的循环水进行加热,以实现全方位的
加热,从而提升加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陶瓷管体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其可以有效地使设置在陶瓷管体外壁上的发热膜与在陶瓷管体内壁上流通的循环水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水电完全隔离绝缘的效果。此外,当加热部件设置在水暖毯主机中时,由于加热部件设置在水箱外部且加热部件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加热部件可以串接在水暖毯主机的水流通路中,从而进一步减小水暖毯主机的体积。同时,由于加热部件靠近毯体设置,当加热部件对位于第二水流通道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时,加热后的循环水可以直接注入到毯体的第一水流通道中,从而可以减少加热后的循环水在水暖毯主机的管道中流动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部件的立体图;
39.图2为图1中的加热部件的端面示意图;
40.图3为图1中的加热部件的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1.图4为图1中的加热部件设置上电极和接口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图4中的加热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43.图6为图5中的电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44.图7为图4中的加热部件设置金属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的结构图。
4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9.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部件120,使用在水暖毯中,用于对水暖毯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120的内部具有第二水流通道121。所述水暖毯包括毯体110。所述毯体110具有第一水流通道111。所述加热部件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和所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所述加热部件120包括陶瓷管体122以及设置在陶瓷管体122上的发热膜123。所述发热膜123用于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上的循环水进行加热。
50.所述陶瓷管体122为中空管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的取值范围为7.8mm~9.8mm。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壁厚t大于或等于2mm。所述陶瓷管体122采
用多晶陶瓷复合材料制成,如氧化硅复合材料、氧化铝复合材料等。将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的取值范围设置为7.8mm~9.8mm,以及将陶瓷管体122的壁厚t设置成大于或等于2mm的目的在于:
51.一方面,上述结构可以使陶瓷管体122结构稳固,强度高,从而使陶瓷管体122不易破损;
52.另一方面,2mm以上的陶瓷壁厚,可以确保所述陶瓷管体122在通电加热的过程中不会被击穿,从而提高加热部件120的安全性能。
53.可以理解地,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的取值不能太大,若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过大,设置在陶瓷管体122上的发热膜123热传导路径过长,并不利于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的快速加热。若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过小,一方面,其物理强度可能不足而导致易折断;另一方面,当陶瓷管体122的外径ф过小时,其会对陶瓷管体122内部的水流通路的截面积造成一定的限制,从而无法迅速地将经过加热后的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注入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
54.所述发热膜123覆盖在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设置所述发热膜123的目的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膜123采用氧化锡或其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发热膜123均匀喷镀在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所述发热膜123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μm~8μm。
5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陶瓷管体122所采用的多晶陶瓷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热性能,所述加热部件120的热载荷可以达到100w/cm2以上,从而使所述加热部件120可以实现大功率快速加热。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所述加热部件120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56.根据需要,所述发热膜123并不限于采用喷镀的方式制作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涂布方式制成。根据需要,也可以预先制备好所述发热膜123,然后再将所述发热膜123贴附在所述陶瓷管体122的表面。即,发热膜123与陶瓷管体122的设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发热膜123能够实现对流经陶瓷管体122的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的功能即可。
5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部件120中,陶瓷管体122的内部设置第二水流通道121。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设置发热膜123,以对流经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同时,陶瓷管体122的第二水流通道121与水暖毯的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上述加热部件120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58.一方面,由于陶瓷管体122具有较好导热性能,发热膜123在通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地通过陶瓷管体122的管壁传递到第二水流通道121中。此时,当循环水流经第二水流通道121时,发热膜123可以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
59.另一方面,由于陶瓷管体122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其可以有效地使设置在陶瓷管体122外壁上的发热膜123与在陶瓷管体122内壁上流通的循环水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水电完全隔离绝缘的效果。
60.此外,由于发热膜123通过喷镀的方式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且完全覆盖在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所述发热膜123可以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实现360
°
全方位的加热过程。该加热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毯体110的升温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陶瓷管体122内部水流的窜动,从而使得水温均匀。
61.请一并参见图4及图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120还包括第一电极124,以及与第一电极124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25。具体地,第一电极124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入水口靠近陶瓷管体122的第一端设置。第二电极125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出水口靠近陶瓷管体122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电极124和所述第二电极125覆盖在所述发热膜123的表面上,与所述发热膜123实现电接触。
62.根据需要,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入水口也可以靠近陶瓷管体122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出水口也可以靠近陶瓷管体122的第一端设置;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5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相反两端即可。
6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24和所述第二电极125的形状相同或者相类似。以下仅以第一电极124为例说明电极的具体形状以及设置方式。
64.所述第一电极124包括环形本体1241。所述环形本体1241覆盖在发热膜123的表面上以与发热膜123实现电接触。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本体1241环绕所述陶瓷管体122设置。所述环形本体1241两相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所述第一连接部12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43可以与外部的供电线路连接,从而使所述发热膜123通电。具体地,当所述环形本体1241套设在陶瓷管体122上时,第一电极124的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可以贴合在一起。由于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都设置有通孔1244。当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贴合设置时,第一连接部1242的通孔1244和第二连接部1243的通孔1244的位置相互对准,用于供固定件穿设并将其固定在一起。
66.在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上设置所述通孔1244的目的在于:当固定件穿设所述通孔1244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2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43固定在一起时,环形本体1241可以更加牢固地覆盖在发热膜123上,从而保证环形本体1241和发热膜123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外部的供电线路的接线端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通孔1244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从而保证供电线路的接线端与第一电极124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第二电极125的结构与第一电极124的结构相同或者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6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120还包括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加热部件127通过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串接在水暖毯的供水回路中。
68.具体地,第一接口部件126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第一端,即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入水口处。第二接口部件127设置在陶瓷管体122的第二端,即第二水流通道121的出水口处。
69.根据需要,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调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7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部件126和所述第二接口部件127的形状相同或者相类似。以下仅以第一接口部件126为例说明接口部件的具体形状以及设置方式。
7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部件126包括固定架1261和连接管1262。所述固定架1261与所述陶瓷管体122固定连接。连接管126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261上。所述连接管1262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相连通。
7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262设置在固定架1261的与陶瓷管体122相反的一侧。连接管1262突出于固定架1261设置。当加热部件120安装在水暖毯的内部的时候,连接管1262可
以插设在水暖毯内部用于导水的胶管上,从而形成密闭的水流通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1262与所述固定架1261通过焊接固定。根据需要,所述连接管1262与所述固定架1261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成,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7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261包括基板1263,以及设置在基板1263上的第一侧板1264和第二侧板1265。所述第一侧板1264和所述第二侧板1265设置在基板1263的边缘处,且从所述基板1263的边缘处朝远离所述陶瓷管体122的方向延伸。同样地,所述连接管1262也固定在所述基板1263上并朝远离所述陶瓷管体122的方向延伸。第二接口部件127的结构与第一接口部件126的结构相同或者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4.设置所述第一接口部件126或者所述第二接口部件127的目的在于:
75.一方面,使加热部件120串接在水暖毯的水流通路中,以实现导水的作用。该部分作用由连接管1262实现。
76.另一方面,使加热部件120固定在水暖毯的内部的结构上,以实现物理固定的作用。该部分作用由固定架1261实现。
7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120还包括第一密封垫128和第二密封垫129。所述第一密封垫128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部件126和所述陶瓷管体12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垫128用于实现第一接口部件126与陶瓷管体122之间的密封作用,以使得水暖毯的循环水在流经加热部件120时,不会从第一接口部件126与陶瓷管体12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所述第二密封垫129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部件127和所述陶瓷管体122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垫129用于实现第二接口部件127与陶瓷管体122之间的密封作用,以使得水暖毯的循环水在流经加热部件120时,不会从第二接口部件126与陶瓷管体12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128和所述第二密封垫129由硅胶材料制成。
78.以下以第一密封垫128为例,描述密封垫的结构及设置位置。第二密封垫129的结构和设置位置与第一密封垫128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9.第一密封垫128包括主体部128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281两侧的第一连接端1282和第二连接端1283。所述第一连接端1282用于与陶瓷管体122密封连接。
80.具体地,陶瓷管体122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端1282的内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端1282包覆在所述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1283嵌入至所述固定架1261的内部。
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281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82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83设置,从而避免第一接口部件126与第一电极124直接接触而产生短路的现象,或者避免第二接口部件127与第二电极125直接接触而产生短路的现象。
82.请一并参见图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120还包括金属外壳1210。
83.第一接口部件126固定在金属外壳1210的其中一端,第二接口部件127固定在金属外壳1210的另外一端。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从而使得陶瓷管体122可以放置在金属外壳1210之内。所述陶瓷管体12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84.将金属外壳1210作为陶瓷管体122的支撑件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金属外壳1210不容易受热老化,从而使用寿命较长;另一方面,当所述陶瓷管体122出现异常的干烧情况时,所述金属外壳1210可以快速地将陶瓷管体122的热量释放到外界环境,同时自身也不会被熔掉。
85.具体地,所述金属外壳1210包括第一侧面1211、第二侧面1212、第三侧面1213以及第四侧面1214。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1211-1214共同组成中空柱状结构。陶瓷管体122即设置在该中空柱状结构的内部。
86.具体地,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1211-1214首尾相连形成中空柱状结构。在金属外壳1210的制造过程中,可将一块金属板体按次序折弯以形成第一侧面1211、第二侧面1212、第三侧面1213以及第四侧面1214。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11由金属板体的首尾两个折弯部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接口部件126的固定架1261与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一端固定连接。
88.在具体固定的过程中,第一接口部件126的固定架1261的尺寸略小于所述金属外壳1210内部的腔体的尺寸,从而使得基板1263、第一侧板1264和第二侧板1265都可以容纳到金属外壳1210内部的腔体中。由于第一侧板1264、第二侧板1265以及金属外壳1210上都开设有固定孔,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第一侧板1264与金属外壳1210固定在一起,同时也将第二侧板1265与金属外壳1210固定在一起。
8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264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一侧面1211上。所述第二侧板1265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三侧面1213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64的其中一部分延伸出金属外壳1210的外部。第一侧板1264的该凸出部分同样设置有固定孔,从而将金属外壳1210,陶瓷管体122以及第一接口部件126等形成的一个整体固定在水暖毯设备的内部。
90.所述第二接口部件127的固定架1261与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二接口部件127与金属外壳1210的固定方式,与第一接口部件126与金属外壳1210的固定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9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设置有第一开口1215和第二开口1216。设置第一开口1215和第二开口1216的目的在于:暴露出设置在陶瓷管体122上的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5。此时,外部的电连接线可以穿过第一开口1215与第一电极124形成电连接;或者是,外部的电连接线可以穿过第二开口1216与第二电极125形成电连接。
9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24的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在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215的区域范围内,从而方便外部的电连接线与第一电极124形成电连接。
93.同样地,所述第二电极125的第一连接部1242和第二连接部1243在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216的区域范围内,从而方便外部的电连接线与第二电极125形成电连接。
94.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开口1215和所述第二开口1216并不限定于设置在第二侧面1212上,其也可以设置在第三侧面1213或者第四侧面1214上,只要能使外部的电连接线与第一电极124或者第二电极125实现电连接即可。
9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120还包括温控器1217。所述温控器1217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1210上。
96.具体地,所述温控器1217位于所述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24和所述第二电极125之间。设置所述温控器1217的目的在于防止陶瓷管体122
干烧。
97.当陶瓷管体122干烧时,金属外壳1210的温度迅速上升。当温控器1217检测到金属外壳1210的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时,所述温控器1217会切断外部供电线路与第一电极124或者第二电极125之间的电连接,从而防止陶瓷管体122的温度继续上升。
98.所述加热部件120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组装在一起:
99.提供一根陶瓷管体122。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设置有发热膜123。
100.将第一电极124固定在陶瓷管体122的一端,将第二电极125固定在陶瓷管体122的另外一端。同时,保证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5与发热膜123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接触。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5与陶瓷管体122的最外侧还预留有一定的距离,用于设置第一密封垫128和第二密封垫129。
101.将第一密封垫128套设在陶瓷管体122的设置有第一电极124的一侧,将第二密封垫129套设在陶瓷管体122的设置有第二电极125的一侧。
102.根据需要,第一密封垫128和第二密封垫129的第一连接端1282和第二连接端1283都可以套设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面上。
103.将陶瓷管体122的套设有第一密封垫128的一端嵌入至第一接口部件126的内部,以及将陶瓷管体122的套设有第二密封垫129的一端嵌入至第二接口部件127的内部,从而将陶瓷管体122与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连接在一起。
104.将设置有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的陶瓷管体122从金属外壳1210的侧面放置至金属外壳1210的内部腔体中,并使连接管1262暴露在金属外壳1210的外部。
105.在安装的时候,因为金属外壳1210的第一侧面1211是其安装面(即金属外壳1210与外部设备贴合的一面),应注意将固定架1261的第一侧板1264设置在与金属外壳1210的第一侧面1211对应的位置上。
106.同时,也要保证第一电极124的位置与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上的第一开口1215的位置相对应;以及保证第二电极125的位置与金属外壳1210的第二侧面1212的第二开口1216的位置相对应。
107.使用螺栓等固定件将固定架1261的第一侧板1264与金属外壳1210的第一侧面1211固定在一起;以及使用螺栓等固定件将固定架1261的第二侧板1265与金属外壳1210的第三侧面1213固定在一起。
108.在第一接口部件126和第二接口部件127的连接管1262上套上连接胶管,以安装到水暖毯的水流通路中。
109.将外部的电连接线通过第一开口1215连接到第一电极124,以及将外部的电连接线通过第二开口1216连接到第二电极125,从而为发热膜123供电。
110.通过将加热部件120设置成中空结构,并直接串接在水暖毯的水路上。加热部件120即可以作为水暖毯的加热功能件,也可以作为水暖毯的水管件,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小水暖毯产品的体积。
111.请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主机100。水暖毯主机100向毯体110提供循环水。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包括加热部件120、水箱130以及水泵140。
112.所述毯体110具有第一水流通道1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毯体110可以包括两块重叠设置的毛毯。毛毯之间设置有导热管。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1设置在导热管的内部。
当热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热水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管传递到毛毯上,从而使毛毯的温度上升,以实现加热毯体110的效果。
113.所述加热部件120为如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部件120。
114.所述水箱130用于容置循环水。水箱130中的循环水在流经加热部件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和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后,再回流到水箱130中。
1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130具有出水口131和入水口132。所述入水口132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1相连通。所述出水口131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1相连通。
116.根据需要,所述水箱130中还可以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图未示),用于检测水箱130中的储水量。当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水箱130中的循环水水量不足时,可以使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停止工作。
117.所述水泵140连接在所述水箱130的出水口131和所述加热部件120之间,用于将所述水箱130内的循环水输送至所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当水泵140在工作时:一方面,水泵140会将水箱130中的冷水从出水口131中抽出,然后灌入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另一方面,由于水箱130、第二水流通道121和第一水流通道111形成一条循环的水流通路,在水泵140的驱动下,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的水也会通过入水口132回流至水箱130中。
118.所述水暖毯主机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119.在制热工作过程中,水泵140和加热部件120开启。水泵140开启后,水箱130里面的循环水会通过出水口131流出,经过加热部件120的第二水流通道121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由于加热部件120同时开启,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会被加热后再输送至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当热水在第一水流通道111中流动时,热水的热量可以通过毯体110内部的导热管传递到毯体110上,以实现加热毯体110的效果。相较于常规的将加热管设置水箱中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加热部件120仅需要对流经其内部的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从而具有升温速度快的优点。另外,由于加热部件120的发热层123均匀涂覆在陶瓷管体122的外壁上,所述加热部件120在对第二水流通道121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时,可以实现360度立体加热。该加热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毯体110的升温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加热腔体内部水流的窜动,从而使得水温均匀。另外,由于加热部件120靠近所述毯体110设置,经过加热后的循环水在流出加热部件120后直接流入到毯体110的第一水流通道111中,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减少热水在管道中流通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120.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暖毯,包括毯体110以及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暖毯主机100。在所述水暖毯中,毯体110具有第一水流通道111。所述水暖毯主机100在工作时为所述毯体110提供循环水。由于水暖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水暖毯主机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暖毯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暖毯主机100所达能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