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相变蓄热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相变蓄热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热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含相变材料的储热部件。


背景技术:

2.相变储热技术因储能密度高的特点,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相变材料的导热率低,导致在蓄热过程中,存在材料的温度均一性差,吸放热过程缓慢的问题,限制了相变材料发挥其储热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蓄热箱,包括箱体与相变储热体,相变储热体与箱体相互独立,且所述相变储热单元内部设有小内径换热管道,并形成一体结构,体积更小,换热效果更佳,可达到即热效果。
4.一种相变蓄热箱,包括箱体与相变储热体,相变储热体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相变储热体设有换热管道。
5.进一步地,箱体包括外壳、内壳、保温层、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设置于箱体的两侧,且高度不同;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径相同。
6.进一步地,相变储热体与内壳之间留有间隙。
7.进一步地,相变储热体上的换热管道内径小于所述箱体上进水口的内径。
8.进一步地,相变储热体内部填充相变材料,相变储热体内留有2%-20%的空余体积。
9.本实用新型与常规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所述相变蓄热箱内的相变储热体与内壳之间留有间隙,使得相变储热体的外表面可以作为换热表面,增大了换热面积;相变储热体内部均匀分布有多组小内径换热管道,既增大了换热面积,也使得相变材料可以均匀放热,克服了相变材料导热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箱前视剖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箱俯视剖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箱局部放大图;
14.其中,1、箱体,2、相变储热体,3、支架,4、相变材料,11、外壳,12、保温层,13、内壳,14、进水口,15、出水口,21、换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相变蓄热箱,包括外壳11、进水口14、保温层13、内壳12、相变储热体2、支架3、出水口15;所述相变储热体2内部设置有小内径换热管道21。
17.所述相变储热体2与内壳12的四周均留有间隙,间隙宽度为5mm,增加了换热面积;所述相变储热体2内设小内径换热管道21,换热管道内径为8mm;所述相变储热体2内填充相变材料4,所述相变材料4占据所述储热体总体积的80%。
18.使用时,可以将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可以与太阳能集热器联用,代替常规储热水箱,可以在不增加水箱体积的情况下,提高蓄热量;由于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箱的结构特点,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可以达到冷水进,热水出的即热效果;加之相变材料吸放热过程的恒温特性,使得出水温度更加稳定,提高使用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相变蓄热箱,包括箱体(1)与相变储热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热体(2)通过支架(3)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部,所述相变储热体(2)设有换热管道(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外壳(11)、内壳(12)、保温层(13)、进水口(14)、出水口(15);所述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位于设置于箱体(1)的两侧,且高度不同;所述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的管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热体(2)与箱体(1)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相变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热体(2)上的换热管道(21)内径小于所述箱体(1)上进水口(14)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热体(2)内部填充相变材料(4),相变储热体(2)内留有2%-20%的空余体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箱,包括外壳、进水口、保温层、内壳、相变储热体、支架、出水口。所述相变储热体通过支架放置于箱体内部,且与内壳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相变储热体内设换热管道。实际应用时,水或导热油等换热介质流经换热管道,与相变储热体实现热交换,实现热量的存储或释放。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换热效率高等优点。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51)Int.Cl.F28D20/02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相变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