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


背景技术:

2.随着资源的日趋匮乏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海洋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正蓬勃发展。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可能造成原油或油品从作业现场或者储存器里外泄,溢油流向水面、海滩或海面,随着海洋溢油事故的频频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国家对海上溢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越来约重视,对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溢油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3.由于海洋环境和油污的特殊性,海洋溢油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旅游业、养殖业等诸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溢油事故发生之后,应及时、快速对溢油进行回收清理;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而现有的用于海洋溢油处理的海上清理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海上清理装置上的吸收溢油方式是固定的,吸收溢油的面积小,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对溢油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包括船体、溢油回收装置、浮力装置、动力装置以及无线控制装置。所述船体呈箱体结构,内部中空,其前端设有进水口,后端设有出水口,船体的内部相间设有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吸油舱,每个吸油舱内均通过格网固定安装有吸油海绵,吸油海绵可拆卸安装;船体的后端上侧固定安装无线控制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溢油回收装置和动力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溢油回收装置包括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分别安装在船体前端两侧边的对应位置,相互对称,均与船体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浮力装置包括一号浮筒和二号浮筒,分别固定安装在船体的两侧边上,浮力装置的后端固定安装动力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船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可开合的舱盖,分别与吸油舱相对应,舱盖的开口大小略大于吸油海绵的横截面。
7.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的固定端均与船体之间进行转动连接,与船体之间存在夹角,形成扩口状,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的活动端均与海面相切。
8.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均为一体板,具有多种不同长度的规格型号,长度为1~5米。
9.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为可伸缩式结构,均包括容纳板、伸缩板和伸缩气缸;其中容纳板一端开口,内部中空,内壁上设有导轨,容纳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于船体;伸缩板与容纳板相适配,套装于容纳板内部,伸缩板的最外端与海面相切;所述伸缩气缸的底座固定在容纳板上,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铰接于伸缩板,伸缩气缸还通过线路连接无线控制装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吸油海绵上设有n个穿孔,穿孔的直径为2~5cm;穿孔个数的不同形成了不同规格型号的吸油海绵,相邻的两个吸油舱中安装的吸油海绵,其规格型号不同。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有多个,呈椭圆状;所述出水口设置高度高于海面,内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螺旋桨,包括一号螺旋桨和二号螺旋桨,分别对应固定安装在一号浮筒和二号浮筒的后端。
13.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挡油板和二号挡油板均采用优质碳素钢制成。
14.进一步地,所述无人船采用类双体船结构,整体做密封处理。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能够在发生溢油事故的几分钟内就投入到清除溢油污染的作业中,无需等待其他船舶的远程支援,从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将污染面积减少到最小。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加挡油板和船体中设有不同位置开孔的吸油棉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海上回收处理溢油的效率,吸附效率也成倍提高,并且吸油海绵可以重复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非常适合对溢油层薄、面积大的溢油进行处理;其挡油板的灵活,实现全方位的回收溢油,能完成简便、快速、无污染的海上类双体船溢油处理。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船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1的右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油海绵的不同规格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油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船体,2、一号挡油板,3、二号挡油板,4、一号浮筒,5、二号浮筒,6、一号螺旋桨,7、二号螺旋桨,8、吸油海绵,9、吸油舱,10、无线控制装置,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舱盖,14、穿孔,15、格网,16、容纳板,17、伸缩板,18、伸缩气缸,19、连接轴孔,2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包括船体1、溢油回收装置、浮力装置、动力装置以及无线控制装置10。所述船体1呈箱体结构,内部中空,结合图3,船体1的前端设有
多个呈椭圆形的进水口11;船体1的内部等距均匀设有多个吸油舱9,多个吸油舱9之间相互连通,吸油舱9设置的个数根据船体1的大小规格进行调整,选取合适的数量以确保整个装置的普适性,通常根据需求设有四个吸油舱9;在每个吸油舱9中均可拆卸安装有吸油海绵8,所述吸油海绵8通过格网15进行固定。参照图5,吸油海绵8上设有n个穿孔14,n个穿孔14交错设置,可不具规律性排列;所述穿孔14的直径为2~5cm;根据吸油海绵8上穿孔14设置个数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吸油海绵8,例如图5中a型号的吸油海绵8上设有五个穿孔14,b型号的吸油海绵8上设有七个穿孔14;上述相邻的两个吸油舱9中安装不同规格型号的吸油海绵8,以保证流经油污的充分吸收。在船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四个可开合的舱盖13,分别对应四个吸油舱9,舱盖13的开口大小略大于吸油海绵8的横截面,方便吸满油污的吸油海绵8的更换。结合图4,船体1的后端上部设有一排大小相等的出水口12,出水口12内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出水口12的设置高度高出海水平面,防止海水倒灌。
27.所述溢油回收装置安装在船体1的前端,包括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两者的固定端均通过转轴20转动连接于船体1,参照图2;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分别安装在船体1前端进水口11的外侧,呈相互对称状态,且与船体1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呈扩口状;所述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均为一体板,具有多种不同长度的规格型号,其长度为1~5米,根据处理的不同溢油情况,实时更换最为适用的长度板;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的活动端均与海水平面相切;同时,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通过线路与无线控制装置10相连,可以远程控制转轴20转动,带动挡油板进行转动,随时调节挡油板与船体1之间的夹角,确保海洋溢油在进入进水口11时回收率可达到最佳。
28.船体1的两个侧边固定安装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包括一号浮筒4和二号浮筒5,分别固定安装在船体1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置,相互对称,其前端呈弹头状,减少海水阻力。浮力装置的后端固定安装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一号螺旋桨6和二号螺旋桨7,结合图4,一号螺旋桨6安装在一号浮筒4的后端,二号螺旋桨7安装在二号浮筒5的后端,均通过线路连接于无线控制装置10,采用电力驱动,提供船体1推动力。
29.上述无线控制装置10固定安装在船体1后端的上侧面位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完成远程无人操控。
30.优选地,上述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均采用优质碳素钢材料制成,达到防腐效果。
31.上述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采用类双体船结构设计,整体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32.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无人船放到水面上,通过无线控制装置10控制螺旋桨运转,将无人船移动到有海洋溢油的污染区域,通过无线控制装置10调节挡油板与船体1之间的夹角,呈最佳回收状态,保持无人船在一定速度下前进,溢油水面受到挡油板的挤压,沿挡油板从船体1前端进水口11进入船体1内部,首先通过第一吸油舱中吸油海绵8的吸附,部分溢油海水进入第二吸油舱,逐层的吸附后,干净的海水从船体1后端出水口12排出,直至所有吸油海绵8的吸附效果达到饱和,无人船返程。返程后,将船体1上端面的舱盖13打开,对各个吸油舱9中的吸油海绵8进行取出更换,再次投入使用。取出的吸油海绵8经过处理后可二次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3.实施例2,
34.一种高效回收溢油的无人船,其整体结构设置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对所述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了改进。另一种优选方案为:参照图6,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为可伸缩式结构,均包括容纳板16、伸缩板17和伸缩气缸18;容纳板16的左端为固定端,设有竖向连接轴孔19,用于安装转轴与船体1连接,容纳板16的右端开口、内部中空,且在容纳板16的内部设有导轨;伸缩板17与容纳板16的内部相适配,插装在容纳板16中,在伸缩板17上设有与导轨相对应的滑槽,便于固定以及伸缩滑动;所述伸缩气缸18的底座固定安装在容纳板16的外侧壁上部,横向设置,其伸缩杆的末端铰接于伸缩板17的外侧壁对应位置;且伸缩气缸18通过线路与无线控制装置10连接。一号挡油板2和二号挡油板3的结构相同,相互对称安装,同时在连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其伸缩长度范围为1~5米。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