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救援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进水口面积大小、能耗低,制成的救援设备承载能力强的水上救援用泵喷。
背景技术:2.近几年来,在各种不同水域进行应急救援,搜救落水或被困人员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地形、环境、水况、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单纯依靠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器具靠近后施救,不仅对救生员的体力耐力要求高,而且也存在救援持续时间长,对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救援机器人应运而生,并且发展十分迅速。湖南高精特电装备有限公司于2019年08月3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称为:一种水上救援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1921428404.5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整体呈u型的船体,船体上设有推进器、推进器控制系统。烟台尼达船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18年03月1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称为: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专利申请号为:20181022114.1的发明专利申请,其记载了如下内容:包括整体呈u型的浮标壳体,所述浮标壳体内部设有推进系统,所述推进系统连接有进水控制系统,所述进水控制系统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所述浮标壳体内部还设有浮标控制系统和第一供电装置,所述浮标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推进系统、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第一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推进系统、转向控制系统和浮标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还包括遥控手柄,所述遥控手柄上设有方向和/或速度控制机构,所述遥控手柄内部设有遥控控制系统,所述遥控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有第二供电装置;所述浮标控制系统与所述遥控控制系统无线相连。上述水面救援设备为了在救援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其体积较小、排水量较低,推进装置的推进器位于推进器外壳体后侧、几乎与外壳体位于同一高度,入水后水面救援设备入水深度较大、运行阻力大、能耗高;承载能力低,搭载获救人员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进水口面积大小,可以降低水面救援设备能耗、提高承载能力的水上救援用泵喷。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水上救援用泵喷,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喷安装板、泵喷管道、无刷电机、电机护罩、防水轴承、传动轴和叶轮,泵喷安装板密封固定安装在泵喷管道前端上,无刷电机固定安装在泵喷管道内的泵喷安装板上,电机护罩设置在无刷电机外侧、前端与泵喷安装板密封连接,传动轴经防水轴承密封安装在电机护罩前端上,传动轴后端与无刷电机输出轴相连,叶轮设置在泵喷管道后部内的传动轴上;泵喷管道前部的侧壁上由下向上0.5
‑
0.8倍的圆周范围内设有泵喷进水孔,泵喷管道前部上、泵喷进水孔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周向滑道,泵喷管道前部的泵喷进水孔前后两侧周向滑道内设有可沿泵喷管道前部外侧壁周向滑动的
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下端分别设有滑动配重浮子;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分别在泵喷管道前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滑动、可遮挡封闭部分泵喷进水孔,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分别在泵喷管道前部的左右两侧向上滑动、可打开被遮挡封闭的泵喷进水孔。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泵喷管道包括进水管段和喷射管段,进水管段的内径大于喷射管段的内径,进水管段位于喷射管段前侧,所述的无刷电机安装在进水管段内。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泵喷进水孔设置在进水管段上,所述的周向滑道是在泵喷进水孔前方和后方的进水管段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弧形的前限位挡条和后限位挡条,前限位挡条后侧上和后限位挡条前侧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圆弧形安装滑槽,圆弧形的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可沿进水管段外周自由滑动的安装在前限位挡条和后限位挡条的圆弧形安装滑槽内。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水孔挡板由可浮于水面的轻质材料制成。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射管段后端设有呈锥套状的喷口。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水管段的侧壁上由下向上0.6
‑
0.7倍的圆周范围内均布有长条状的泵喷进水孔,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孔挡板的长度为进水管段周长的0.15
‑
0.2倍。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水管段左右两侧上设有进水孔挡板限位块,进水孔挡板限位块可以阻挡进水孔挡板向下滑动、防止其从安装滑槽内滑出。
1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援用泵喷作为水面救援设备推进装置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泵喷进水孔朝下的安装于水面救援设备的后侧,可以平行安装两个以上。当水面救援设备在驶向落水者或寻找落水者的过程中,由于其未载重、仅自身重量,水面救援设备可以大部分位于水面上,后侧的泵喷左右两侧上的进水孔挡板在自身重力和浮子的配重下滑落至下方,通过控制水面救援设备自身的重量可使进水孔挡板下侧的(未被遮挡封闭的)泵喷进水孔完全位于水中,泵喷工作,带动水上救援机器人在水中行进。当落水人员抓住外壳体后,水上救援机器人在拉力作用下下沉、泵喷上侧进入水中,进水孔挡板在自身的浮力和浮子的浮力作用下沿周向滑道向上滑动、被遮挡的泵喷进水孔打开,增大了进水孔的面积、更利于水上救援机器人载重下全负荷前行,减小能耗、增大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进水口面积大小,可以降低水面救援设备能耗、提高承载能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的a
‑
a剖视图。
15.图3是图1的b
‑
b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
‑
3所示的水上救援用泵喷,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喷安装板9、泵喷管道、无刷电机13、电机护罩12、防水轴承、传动轴11和叶轮10,所述的泵喷管道包括进水管段2和喷射管段5,进水管段2的内径大于喷射管段5的内径,进水管段2位于喷射管段5前侧,所述的无刷
电机13安装在进水管段2内。泵喷安装板9密封固定安装在泵喷管道的进水管段2前端上,无刷电机与泵喷管道同轴的固定安装在泵喷管道内的泵喷安装板9上,电机护罩12设置在无刷电机13外侧、前端与泵喷安装板9密封连接,传动轴11经防水轴承密封安装在电机护罩12前端上,传动轴11后端与无刷电机13输出轴相连,叶轮10设置在泵喷管道后部的喷射管段5内的传动轴11上;叶轮前侧的进水管段的侧壁上由下向上0.65倍的圆周长度内均布有与传动轴平行、呈长条状的泵喷进水孔8,进水管段2上侧上、泵喷进水孔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周向滑道1、4;周向滑道1、4长度为进水管段圆周长度的0.35
‑
0.4倍,进水管段上侧、泵喷进水孔8前后两侧的周向滑道1、4内设有可沿泵喷管道前部外侧壁周向滑动的、呈圆弧形的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3,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3下端分别设有滑动配重浮子12;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3分别在泵喷管道前部的左右两侧向下滑动、可遮挡封闭部分泵喷进水孔,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分别在泵喷管道前部的左右两侧向上滑动、可打开被遮挡封闭的泵喷进水孔。所述的泵喷进水孔设置在进水管段上,所述的周向滑道是在泵喷进水孔前方和后方的进水管段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弧形的前限位挡条和后限位挡条,前限位挡条后侧上和后限位挡条前侧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圆弧形安装滑槽,圆弧形的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挡板可沿进水管段外周自由滑动的安装在前限位挡条和后限位挡条的圆弧形安装滑槽内。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孔挡板由可浮于水面的轻质材料制成。所述的喷射管段后端设有呈锥套状的喷口6。所述的进水管段的侧壁上由下向上0.6
‑
0.7倍的圆周范围内均布有长条状的泵喷进水孔,即泵喷进水孔分布在进水管段周长的0.6
‑
0.7倍范围内,左进水孔挡板和右进水孔挡板的长度(在进水管段圆周方向的弧长)为进水管段周长的0.15
‑
0.2倍。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管段左右两侧上设有进水孔挡板限位块14,进水孔挡板限位块14可以阻挡进水孔挡板向下滑动、防止其从安装滑槽内滑出。
19.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上救援用泵喷作为水面救援设备推进装置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泵喷进水孔朝下的安装于水面救援设备的后侧,可以平行安装两个以上。当水面救援设备在驶向落水者或寻找落水者的过程中,由于其未载重、仅自身重量,水面救援设备可以大部分位于水面上,后侧的泵喷左右两侧上的进水孔挡板在自身重力和浮子的配重下滑落至下方,通过控制水面救援设备自身的重量可使进水孔挡板下侧的(未被遮挡封闭的)泵喷进水孔完全位于水中,泵喷工作,带动水上救援机器人在水中行进。当落水人员抓住外壳体后,水上救援机器人在拉力作用下下沉、泵喷上侧进入水中,进水孔挡板在自身的浮力和浮子的浮力作用下沿周向滑道向上滑动、被遮挡的泵喷进水孔打开,增大了进水孔的面积、更利于水上救援机器人载重下全负荷前行,减小能耗、增大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进水口面积大小,可以降低水面救援设备能耗、提高承载能力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