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染色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布匹染色机械。
背景技术:2.布匹即指对各类织物的总称,布即织物,“匹”本为中国古代计量单位,1匹为4丈,也即13.2米,古人多用来计量不薄衣物,布匹合称表示制作衣物的衣料,现代有涤纶、棉、麻、丝绸等各种材质,狭义的布匹不包括丝绸。
3.目前布匹在加工生产时需对其进行染色工艺处理,以提升布匹的美观性,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染色机械,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染色机械不便于进行避震处理,导致其运行过程中易因外界因素而产生震动的现象,稳定性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布匹染色机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染色机械不便于进行避震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布匹染色机械,包括底板、放卷辊、染色箱、收卷辊和控制面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染色箱,所述染色箱内部的底端填充有染色液,所述染色箱两侧的内壁上皆转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注液口一侧的染色箱顶端安装有放卷辊,所述注液口远离放卷辊一侧的染色箱顶端安装有收卷辊,所述染色箱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的一端延伸至染色箱的内部,所述染色箱远离排液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箱体,所述底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两组弹片,所述弹片的顶端与染色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顶端延伸至定位筒的外部并与染色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筒一侧的底板顶端设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顶端与染色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染色箱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
6.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设有输送腔体,所述输送腔体上方的箱体内部设有净化室,所述输送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染色箱的底部,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净化室的内部,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便将染色液输送至净化室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净化室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净化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染色箱的内部,以便去除染色液内部的毛绒。
8.优选的,所述染色箱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脱水框,所述脱水框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第一脱水辊,以便对布匹进行脱水处理。
9.优选的,所述染色箱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的底端延伸至染色箱的内部,以便将染色液注入至染色箱的底部。
10.优选的,所述脱水框远离第一脱水辊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第二脱水辊,所述第二脱水辊与第一脱水辊关于脱水框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对布匹进行脱水处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避震结构的布匹染色机械不仅提高了染色机械使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染色机械使用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染色机械使用时的染色效果;
12.(1)通过承重柱将染色箱支撑于底板的上方,当染色箱因外界因素而产生震动时,弹片则会对染色箱进行初步缓冲处理,同时复位弹簧带动t型杆位于定位筒的内部进行滑移,以使其对染色箱进一步进行缓冲处理,进而达到避震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染色机械使用时的稳定性;
13.(2)通过将第一脱水辊与第二脱水辊设置于脱水框两侧的内壁上,当布匹贯穿脱水框进行运转时,第一脱水辊与第二脱水辊则会对布匹进行挤压处理,以达到脱水的目的,进而可避免人工借助外部工具进行相应操作,从而降低了染色机械使用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4.(3)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循环泵,使其将染色液吸收至净化室的内部,经过滤网板对其进行过滤后,使得毛绒存留于过滤网板的顶部,后续可打开箱体表面的箱门对过滤网板顶部的毛绒进行清理,并使得已过滤的染色液经出液管流入至染色箱的内部,以确保染色液的纯净度,从而提高了染色机械使用时的染色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循环泵;3、输送腔体;4、出液管;5、过滤网板;6、箱体;7、净化室;8、放卷辊;9、染色箱;10、注液口;11、收卷辊;12、导向辊;13、排液口;14、承重柱;15、弹片;16、染色液;17、第一脱水辊;18、第二脱水辊;19、脱水框;20、定位筒;21、t型杆;22、复位弹簧;2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布匹染色机械,包括底板1、放卷辊8、染色箱9、收卷辊11和控制面板23,底板1的上方设有染色箱9,染色箱9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脱水框19,脱水框19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第一脱水辊17;
22.使用时,通过将第一脱水辊17设置于脱水框19一侧的内壁上,以便对布匹进行脱水处理;
23.脱水框19远离第一脱水辊17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两组第二脱水辊18,第二脱水辊18与第一脱水辊17关于脱水框19的中心线对称;
24.使用时,通过将第二脱水辊18设置于脱水框19一侧的内壁上,以便对布匹进行脱水处理;
25.染色箱9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10,注液口10的底端延伸至染色箱9的内部;
26.使用时,通过打开注液口10,即可将染色液16注入至染色箱9的底部;
27.染色箱9内部的底端填充有染色液16,染色箱9两侧的内壁上皆转动连接有导向辊12,注液口10一侧的染色箱9顶端安装有放卷辊8,注液口10远离放卷辊8一侧的染色箱9顶端安装有收卷辊11;
28.染色箱9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排液口13,排液口13的一端延伸至染色箱9的内部;
29.染色箱9远离排液口13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箱体6,箱体6内部的底端设有输送腔体3,输送腔体3上方的箱体6内部设有净化室7,输送腔体3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循环泵2,该循环泵2的型号可为td65-40/2/11kw,循环泵2的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染色箱9的底部,循环泵2的另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净化室7的内部,循环泵2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23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0.使用时,通过打开循环泵2,即可将染色液16输送至净化室7的内部;
31.净化室7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板5,净化室7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出液管4,出液管4的一端延伸至染色箱9的内部;
32.使用时,通过过滤网板5对染色液16进行过滤处理,使得已过滤染色液16经出液管4流入至染色箱9的内部,以便去除染色液16内部的毛绒;
33.底板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两组弹片15,弹片15的顶端与染色箱9的底端固定连接;
34.底板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定位筒20,定位筒2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21,t型杆2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筒20的外部并与染色箱9的底端固定连接;
35.定位筒20一侧的底板1顶端设有承重柱14,承重柱14的顶端与染色箱9的底端固定连接,染色箱9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23,该控制面板23的型号可为gc-1。
36.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布匹套装于放卷辊8的外壁,再将其一端依次经两组导向辊12的底部并连接于收卷辊11的外壁,随后由注液口10将染色液16注入至染色箱9的底部,当收卷辊11连接外部驱动设备时,布匹则会均匀进行运转,以使得布匹与染色液16相接触,进而达到染色的目的,通过将第一脱水辊17与第二脱水辊18设置于脱水框19两侧的内壁上,当布匹贯穿脱水框19进行运转时,第一脱水辊17与第二脱水辊18则会对布匹进行挤压处理,以达到脱水的目的,之后通过承重柱14将染色箱9支撑于底板1的上方,当染色箱9因外界因素而产生震动时,弹片15则会对染色箱9进行初步缓冲处理,同时复位弹簧22带动t型杆21位于定位筒20的内部进行滑移,以使其对染色箱9进一步进行缓冲处理,进而达到避震的目的,最后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3打开循环泵2,使其将染色液16吸收至净化室7的内部,经过滤网板5对其进行过滤后,使得毛绒存留于过滤网板5的顶部,后续可打开箱体6表面的箱门对过滤网板5顶部的毛绒进行清理,并使得已过滤的染色液16经出液管4流入至染色箱9的内部,以确保染色液16的纯净度,从而完成染色机械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