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依赖机场垂直升降、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公知的能实现垂直升降、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直升机的成功方法有单旋翼直升机和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单旋翼直升机具有结构简单操纵灵活的优点,但单旋翼直升机其旋翼的反扭矩完全由旋转面垂直的尾螺旋桨平衡,该螺旋桨不产生垂直方向的升力,消耗功率,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因采用等速的尺寸相同的一对正反转旋翼,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节省了尾螺旋桨的消耗功率,但两个尺寸相同的、转向相反的旋翼都要参与俯仰、横滚和航向的操纵,操纵系统复杂,一对正反转旋翼,需要同步反转,传动功率大,传动构件重量大,减震难度大,单旋翼直升机和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需要前倾旋翼才能向前飞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节省了平衡反扭矩的功率,提高直升机的操纵特性,既有单旋翼直升机较好操纵特性,又有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的优点,无需前倾旋翼也能向前飞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实现这一目标。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翼舱的顶部设置旋翼,旋翼舱内设置发动机或电机,发动机或电机通过变速器驱动旋翼轴,旋翼的桨叶经桨殼与旋翼轴连接,桨殼配有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组成的桨叶挥舞装置,设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操纵旋翼桨叶桨尖旋转面的倾斜角,从而改变旋翼的升力的大小和方向,旋翼的旋转面水平设置。
5.旋翼的旋转面下方,旋翼舱的左边或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方向螺旋桨的直径小于旋翼的直径,旋翼舱内的发动机或电机通过变速器驱动旋翼轴的同时,连接传动轴和另一个变速器驱动该方向螺旋桨,使方向螺旋桨的转速大于旋翼的转速。
6.旋翼舱是由发动机或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短横臂、方向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
7.减震构件由多个橡胶减震器或阻尼橡胶减震器构成,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旋翼舱的底部,减震构件的底部连在机臂上。
8.机身舱内设置飞行控制系统、驾驶舱和货舱等。
9.起落架设置在机身舱、或旋翼舱的下部,起落架采用轮式起落架或雪橇式起落架。
10.机臂,用于连接机身舱、或旋翼舱的减震构件的底部,机臂通过连接减震构件的底部,将机身舱、两个以上的偶数旋翼舱连接起来,机身舱的纵轴和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这样可以改成多种形式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分别是:
11.第一种: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前机臂,前机臂的前端连接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前旋翼舱,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后机臂,后机臂的后端连接另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后旋翼舱。
12.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中点在机身重心上或略靠后,该直线的长度略大于旋翼的直径,使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不重叠,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相互之间气流干扰。
13.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前旋翼舱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后旋翼舱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或者,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前旋翼舱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后旋翼舱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
14.机身舱的纵轴和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这样就构成了前后共两个旋翼纵向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15.第二种:重心附近机身舱下部设置起落架,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左前机臂,左前机臂的前端连接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左前旋翼舱,对称于机身舱纵轴,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右前机臂,右前机臂的前端连接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右前旋翼舱;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左后机臂,左后机臂的后端连接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左后旋翼舱,对称于机身舱纵轴,机身舱的顶部设置一条右后机臂,右后机臂的后端连接一个减震构件的底部,减震构件的顶部连接一个右后旋翼舱。
16.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和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和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和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和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在水平面的投影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心在机体重心上或略靠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的长度大于旋翼的直径,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不重叠,减少左前旋翼舱的旋翼、右前旋翼舱的旋翼、左后旋翼舱的旋翼、右后旋翼舱的旋翼之间的气流的相互干扰。
17.左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右前旋翼舱的旋翼对称于机身舱纵轴,左后旋翼舱的旋翼和右后旋翼舱的旋翼对称于机身舱纵轴。
18.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左前旋翼舱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右前旋翼舱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
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左后旋翼舱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旋转面下方,右后旋翼舱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短横臂,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的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
19.机身舱的纵轴和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这样就构成了前后左右共四个旋翼方形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20.上面说明了的各个不同构造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下面举例说明前后两个旋翼纵向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21.从上往下看,设前旋翼舱的旋翼顺时针转,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在前旋翼舱的右边,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右边的桨叶向上转,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后旋翼舱的旋翼逆时针转,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在后旋翼舱的左边,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左边的桨叶向上转,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
22.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转动时,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同时转动,在桨距相同转速相同时,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桨距为零,拉力为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23.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相同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加大,当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上升。
24.相同的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当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
25.继续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下降。
26.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为正总距,产生向前的拉力,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向前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转;操纵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为负总距,产生向后的拉力,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向后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转,实现航向操纵。
27.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
翼合力向前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俯;同时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合力向后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28.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合力向左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合力向右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 实现横滚操纵。
29.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联合操纵俯仰和横滚,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操纵航向,与常规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方式相似。
30.航向也可以这样操作: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的总距为正总距,产生向前的拉力,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的向前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转;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的总距为负总距,产生向后的拉力,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的向后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31.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
32.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后仰,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飞行。
33.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左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前方飞行。
34.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右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前方飞行。
35.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侧飞行。
36.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
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侧飞行。
37.上面说明的是常规飞行原理,快速向前飞行原理是:
38.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在空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相同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保持不变,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这时,流过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气流速度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增大,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行,继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相同减少,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发动机或电机的功率大部分输出给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拉力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向前向上飞行,随着高度的增大,空气密度下降,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减少,当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水平向前飞行。
39.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采用轮式起落架时,利用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拉力,在有跑道时,可以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采用滑跑起飞或滑跑降落。
40.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跑道上,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相同的略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增大,此时的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沿跑道滑行,这时,流过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气流速度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增大,随着向前滑行的速度继续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增大,当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离地面,实现起飞。
41.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飞时,相同的减少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相同的减少,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相同的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减少,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拉力减少,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飞行减速并高度下降,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下降到跑道,将向前滑行,这时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总距为负,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的拉力向后,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减速并停下
来,实现滑跑降落,并减少了降落滑跑的距离。
42.整个飞行过程中,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剩下的反扭矩会干扰航向,通过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操纵航向克服干扰,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升力不相等干扰俯仰稳定,通过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俯仰操纵克服干扰。
43.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设置了桨叶挥舞装置,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频率相同或接近相同,这样将引起共振,共振会破坏机体结构,减震构件的设置有效阻断前旋翼舱的旋翼、后旋翼舱的旋翼的震动互传,防止了共振发生。
4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比单旋翼直升机的载重量大,操纵方法与单旋翼直升机相似,保持了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灵活性,各旋翼之间没有机械联动,减少了传动装置的重量,反扭矩相互抵消或大部分抵消,方向螺旋桨的操纵负荷比单旋翼直升机的尾螺旋桨的操纵负荷小,减震构件的设置阻断了各个旋翼的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的相互传递,防止了共振的发生,有常规飞行方式和快速水平飞行方式,由方向螺旋桨的拉力拉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水平快速飞行方式,效率高,提高了飞行时间,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具有载重量大,结构简单,操纵灵活的优点,适合运输,农业作业,消防作业,航拍等领域。
附图说明
4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4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三视图。
4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三视图。
4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三视图。
49.图4是本实用新型减震构件的三视图。
50.图中1. 前旋翼舱的旋翼,2. 后旋翼舱的旋翼,3. 左旋翼舱的旋翼,4. 右旋翼舱的旋翼, 11. 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2. 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3.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4. 右后旋翼舱的旋翼, 101.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 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3. 左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4. 右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 111. 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 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3. 左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4. 右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 1011. 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 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 1112.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201. 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 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3. 左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4. 右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 2011. 左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2. 右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3. 左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4. 右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 301. 前机臂,302. 后机臂,312. 左前机臂,313. 右前机臂,314. 左后机臂,315. 右后机臂,401. 前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2. 后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3. 左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4. 右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 411. 前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2. 后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3. 左旋翼舱的左
边短横臂,414. 右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 4011.左前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14. 右后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 4112. 右前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13. 左后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 501. 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 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3. 左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4. 右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1. 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2. 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3. 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4. 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 601. 前旋翼舱,602. 后旋翼舱,603. 左旋翼舱,604. 右旋翼舱, 6011. 左前旋翼舱,6012. 右前旋翼舱,6013. 左后旋翼舱,6014. 右后旋翼舱, 701. 机身舱,702. 雪橇式起落架,703. 轮式起落架,704. 水平尾翼,705. 垂直尾翼,706. 尾梁,91. 橡胶减震器或橡胶阻尼减震器,92. 旋翼舱底部连接板,93. 机臂连接板,94. 紧固螺栓,95. 紧固螺母,96. 减震器与旋翼舱底部连接板连接耳,97. 减震器与机臂连接板连接耳,a__a. 前剖视图,b__b. 左剖视图,p. 重心, n. 逆时针转方向,s. 顺时针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所示实施例中,重心p附近机身舱701下部设置雪橇式起落架702,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前机臂301,前机臂301的前端连接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的底部,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的顶部连接前旋翼舱601,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后机臂302,后机臂302的后端连接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的底部,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的顶部连接后旋翼舱602。
52.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总距和周期变距,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操纵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和周期变距。
53.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旋转中心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中点在机身重心p上或略靠后,该直线的长度略大于旋翼的直径,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不重叠,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相互之间气流干扰。
54.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旋转面下方,前旋翼舱601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前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1,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设置在前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1的末端;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面下方,后旋翼舱602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后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2,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设置在后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2的末端。
55.旋翼舱是由发动机或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短横臂、方向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
56.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于机身舱701的纵轴,这样就构成了前后共两个旋翼舱纵向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其飞行原理是:
57.设前旋翼舱的旋翼1顺时针转s,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右边的桨叶向上转,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后旋翼舱的旋翼2逆时针转n,
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左边的桨叶向上转,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
58.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转动时,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同时转动,在桨距相同转速相同时,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桨距为零,拉力为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59.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加大,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上升。
60.相同的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
61.继续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下降。
62.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总距为正总距,产生向前的拉力,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向前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转;操纵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总距为负总距,产生向后的拉力,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向后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转,实现航向操纵。
63.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前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俯;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后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64.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左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右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 实现横滚操纵。
65.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联合操纵俯仰和横滚,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操纵航向,与常规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方式相似。
66.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
67.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后仰,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飞行。
68.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左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前方飞行。
69.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右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前方飞行。
70.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侧飞行。
71.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侧飞行。
72.快速向前飞行原理是:
73.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在空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保持不变,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这时,流过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气流速度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增大,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行,继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减少,操纵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发动机或电机的功率大部分输出给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和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拉力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向前向上飞行,随着高度的增大,空气密度下降,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减少,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水平向前飞行。
74.整个飞行过程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剩下的反扭矩会干
扰航向,通过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2操纵航向克服干扰,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不相等干扰俯仰稳定,通过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俯仰操纵克服干扰。
75.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设置了桨叶挥舞装置,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频率相同或接近相同,这样将引起共振,共振会破坏机体结构,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和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有效阻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震动互传,防止了共振发生。
76.图2所示实施例中,重心p附近机身舱701下部设置轮式起落架703,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前机臂301,前机臂301的前端连接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的底部,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的顶部连接前旋翼舱601,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后机臂302,后机臂302的后端连接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的底部,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的顶部连接后旋翼舱602。
77.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总距和周期变距,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操纵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和周期变距。
78.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旋转中心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中点在机身重心p上或略靠后,该直线的长度略大于旋翼的直径,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不重叠,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相互之间气流干扰。
79.前旋翼舱的旋翼1的旋转面下方,前旋翼舱601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前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1,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设置在前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1的末端;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旋转面下方,后旋翼舱602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后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2,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设置在后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2的末端。
80.旋翼舱是由发动机或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短横臂、方向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
81.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于机身舱701的纵轴,这样就构成了前后共两个旋翼舱纵向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其飞行原理是:
82.设前旋翼舱的旋翼1逆时针转n,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左边的桨叶向上转,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后旋翼舱的旋翼2顺时针转s,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右边的桨叶向上转,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
83.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转动时,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同时转动,在桨距相同转速相同时,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桨距为零,拉力为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84.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加大,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上升。
85.相同的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
86.继续减少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下降。
87.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的总距为正总距,产生向前的拉力,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的向前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转;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的总距为负总距,产生向后的拉力,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的向后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转,实现航向操纵。
88.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前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俯;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后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89.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在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2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斜,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合力向右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 实现横滚操纵。
90.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联合操纵俯仰和横滚,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操纵航向,与常规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方式相似。
91.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
92.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后仰,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
后飞行。
93.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左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前方飞行。
94.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右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前方飞行。
95.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侧飞行。
96.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侧飞行。
97.快速向前飞行原理是:
98.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在空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保持不变,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这时,流过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气流速度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增大,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行,继续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减少,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发动机或电机的功率大部分输出给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拉力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向前向上飞行,随着高度的增大,空气密度下降,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减少,当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水平向前飞行。
99.整个飞行过程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剩下的反扭矩会干扰航向,通过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操纵航向克服干扰,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不相等干扰俯仰稳定,通过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俯仰操纵克服干扰。
100.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设置了桨叶挥舞装置,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由于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频率相同或接近相同,这样将引起共振,共振会破坏机体结构,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和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2有效
阻断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震动互传,防止了共振发生。
101.利用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拉力,在有跑道时,可以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采用滑跑起飞或滑跑降落。
102.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跑道上,相同的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的略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和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增大,此时的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沿跑道滑行,这时,流过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气流速度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增大,随着向前滑行的速度继续增大,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持续增大,当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离地面,实现起飞。
103.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飞时,相同的减少加大驱动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总距相同的减少,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总距相同的减少,前旋翼舱的旋翼1、后旋翼舱的旋翼2的升力减少,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拉力减少,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飞行减速并高度下降,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下降到跑道向前滑行,这时操纵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总距为负,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和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2的拉力向后,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减速并停下来,减少了降落滑跑的距离,实现滑跑降落。
104.图3所示实施例中,重心p附近机身舱701下部设置轮式起落架703,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左前机臂312,左前机臂312的前端连接一个左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1的底部,左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1的顶部连接一个左前旋翼舱6011,对称于机身舱701纵轴,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右前机臂313,右前机臂313的前端连接一个右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2的底部,右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2的顶部连接一个右前旋翼舱6012;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左后机臂314,左后机臂314的后端连接一个左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3的底部,左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3的顶部连接一个左后旋翼舱6013,对称于机身舱701纵轴,机身舱701的顶部设置一条右后机臂315,右后机臂315的后端连接一个右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4的底部,右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4的顶部连接一个右后旋翼舱6014。
105.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的旋转中心和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的旋转中心和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旋转中心和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的旋转中心和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心在机体重心p上或略靠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的长度略大于旋翼的直径,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的旋转面、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的旋转面、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的旋转面、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旋转面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不重叠,减少各个旋翼之间的气
流的相互干扰。
106.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和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对称于机身舱701纵轴,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和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对称于机身舱701纵轴。
107.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的旋转面下方,左前旋翼舱6011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左前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11,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的旋转面下方,右前旋翼舱6012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右前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12,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的旋转面下方,左后旋翼舱6013的左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左后旋翼舱的左边短横臂4113,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旋转面下方,右后旋翼舱6014的右边设置一条水平的右后旋翼舱的右边短横臂4014,一个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机身舱701纵轴的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设置在该短横臂的末端。
108.旋翼舱是由发动机或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短横臂、方向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
109.各个旋翼舱的纵轴平行于机身舱701的纵轴,这样就构成了前后左右共四个旋翼舱正方形或长方形排列的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110.设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顺时针转s,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边的桨叶向上转,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逆时针转n,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边的桨叶向上转,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逆时针转n,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左边的桨叶向上转,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顺时针转s,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右边的桨叶向上转,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桨距为正时拉力的方向向前。
111.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转动时,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同时转动,在桨距相同转速相同时,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桨距为零,拉力为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保持航向稳定。
112.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距相同增大,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加大,当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
直升机垂直上升。
113.相同的减少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当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
114.继续减少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垂直下降。
115.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操纵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为正总距,产生向前的拉力,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向前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转;操纵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为负总距,产生向后的拉力,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向后拉力矩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转,实现航向操纵。
116.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4的倾斜盘向前倾斜,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桨尖旋转面向前倾斜,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合力向前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俯;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4的倾斜盘向后倾斜,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桨尖旋转面向后倾斜,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合力向后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仰,实现俯仰操纵。
117.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4的倾斜盘向左倾斜,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桨尖旋转面向左倾斜,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合力向左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5014的倾斜盘向右倾斜,使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桨尖旋转面向右倾斜,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合力向右倾斜,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实现横滚操纵。
118.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联合操纵俯仰和横滚,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操纵航向,与常规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方式相似。
119.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
120.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后仰,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后飞行。
121.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左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前方飞行。
122.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前俯并向右转向,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前方飞行。
123.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左侧飞行。
124.操纵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横滚,同时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右侧飞行。
125.快速向前飞行原理是:
126.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悬停在空中,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距相同减少,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保持不变,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飞行,这时,流过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气流速度增大,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增大,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行,继续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距相同减少,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
1014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发动机或电机的功率大部分输出给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 使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拉力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向前向上飞行,随着高度的增大,空气密度下降,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减少,当前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升力等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快速水平向前飞行。
127.整个飞行过程中,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剩下的反扭矩会干扰航向,通过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操纵航向克服干扰,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不相等干扰俯仰和横滚稳定,通过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俯仰和横滚操纵克服干扰。
128.由于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设置了桨叶挥舞装置,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转速保持相同或接近相同,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桨叶的挥舞产生谐波震动频率相同或接近相同,这样将引起共振,共振会破坏机体结构,左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1、右前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2、左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3和右后旋翼舱下的减震构件2014有效阻断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震动互传,防止了共振发生。
129.利用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拉力,在有跑道时,可以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采用滑跑起飞或滑跑降落。
130.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跑道上,相同的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距相同的略增大,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增大,此时的升力小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相同的增大,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向前的拉力同时增大,驱动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沿跑道滑行,这时,流过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气流速度增大,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
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增大,随着向前滑行的速度继续增大,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持续增大,当总升力大于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的重量时,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向前向上飞离地面,实现起飞。
131.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在空中前飞时,相同的减少加大驱动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发动机或电机的油门,同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总距相同的减少,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相同的减少,左前旋翼舱的旋翼11、右前旋翼舱的旋翼12、左后旋翼舱的旋翼13、右后旋翼舱的旋翼14的升力减少,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拉力减少,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飞行减速并高度下降,当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下降到跑道向前滑行,这时操纵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总距为负,左前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1、右前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2、左后旋翼舱的左方向螺旋桨1113和右后旋翼舱的右方向螺旋桨1014的拉力向后,使带方向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减速并停下来,减少了降落滑跑的距离,实现滑跑降落。
132.图4所示减震构件中,6个橡胶减震器或橡胶阻尼减震器91,排列成2行3列,6个橡胶减震器或橡胶阻尼减震器91的顶部用紧固螺栓94连接减震器与机臂连接板连接耳97,减震器与机臂连接板连接耳97采用紧固螺栓94和用紧固螺母95连接机臂连接板93,6个橡胶减震器或橡胶阻尼减震器91的底部用紧固螺栓94连接减震器与旋翼舱底部连接板连接耳96,减震器与旋翼舱底部连接板连接耳96用紧固螺栓94和紧固螺母95连接旋翼舱底部连接板92,构成减震构件,当旋翼的震动传递到旋翼舱底部连接板连接耳96,被6个橡胶减震器或橡胶阻尼减震器91减震,震动传递到减震器与机臂连接板连接耳97被大大衰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