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地铁车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地铁车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地铁是人们出行时经常选择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的通勤时间,这也是人们普遍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原因之一,为保护乘客安全,地铁车辆与站台之间一般设有站台防护门,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大致分为全高封闭式站台幕门系统、全高式安全门系统以及半高式安全门系统,为保证车辆顺利通过,现有的安全门装置在站台与地铁两侧和底部一般留有一条很宽的缝隙,乘客需要跨过缝隙才能上下车,由于客流量较大,很可能会使乘客携带物品被挤入两侧的缝隙或者将脚卡在缝隙中,由于屏蔽门运动的轨道非常窄小,不便于清洁,当有异物掉入轨道时,可能会出现屏蔽门卡死的情况,从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乘客肢体被挤入缝隙的地铁车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铁车门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乘客携带物品可能被挤入缝隙的问题,实现了导轨便于清洁的目的,解决了屏蔽门可能被卡死的问题,减小了乘客脚被卡到的风险,增加了乘客通过车门时的安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双向螺杆的下方螺纹配合有两个屏蔽门,屏蔽门可在墙体内部左右滑动,所述墙体和双向螺杆相互配合形成每个屏蔽门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屏蔽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每个所述屏蔽门的前方均设有一个挡板,每个所述滑轨内均设有一个可沿滑轨左右滑动的滑杆,每个滑杆均与对应的挡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挡板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l形杆,每个l形杆均与墙体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挡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下转杆,所述墙体的前端开设有两个弧形槽,每个下转杆均置于对应的弧形槽内且可在对应的弧形槽内滑动,每个所述滑轨、滑杆、l形杆、下转杆与对应的弧形槽相互配合形成每个挡板的限位结构。
5.优选的,每个所述屏蔽门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每个齿条下方均啮合有一个齿轮,每个齿轮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伸缩螺杆,所述墙体的前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延伸板,每个所述伸缩螺杆均与延伸板螺纹配合,所述齿条、齿轮和伸缩螺杆相互配合形成延伸板的限位结构。
6.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后方中部位置开设有一个储尘槽,储尘槽的上方设有一个槽盖,每个所述齿条靠近储尘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清洁板。
7.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上端设有多个防滑块,所述延伸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t
形导轨,所述墙体的前端开设有一个燕尾槽,t形导轨位于燕尾槽内且可在燕尾槽内前后滑动。
8.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每个屏蔽门的一侧均设有一个密封条。
9.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铁车门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乘客携带物品可能被挤入缝隙的问题,实现了导轨便于清洁的目的,解决了屏蔽门可能被卡死的问题,减小了乘客脚被卡到的风险,增加了乘客通过车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杆和滑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杆和滑轨的分解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l形杆和挡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l形杆和挡板的分解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1

墙体,2

双向螺杆,3

屏蔽门,4

滑轨,5

挡板,6

滑杆,7

l形杆,8

下转杆,9

弧形槽,10

齿条,11

齿轮,12

伸缩螺杆,13

延伸板,14

储尘槽,15

槽盖,16

清洁板,17

防滑块,18

t形导轨,19

燕尾槽,20

电机,21

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

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4

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1,为了达到防止乘客的肢体或物品被挤入缝隙的目的,所述墙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2,双向螺杆2的下方螺纹配合有两个屏蔽门3,屏蔽门3可在墙体1内部左右滑动,双向螺杆2转动会带动两个屏蔽门3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墙体1内部设有对应的空腔,可确保工作时屏蔽门3顺利滑动,所述墙体1和双向螺杆2相互配合形成每个屏蔽门3的限位结构,每个所述屏蔽门3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4,滑轨4突出于屏蔽门3,分别位于对应屏蔽门3的上部和下部,每个所述屏蔽门3的前方均设有一个挡板5,挡板5收缩后与墙面对齐,不会影响地铁通行,每个所述滑轨4内均设有一个可沿滑轨4左右滑动的滑杆6,滑杆6位于滑轨4和屏蔽门3的中间,每个滑杆6均与对应的挡板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挡板5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一个l形杆7,l形杆7与挡板5的连接点与滑杆6不在同一直线上,挡板5运动时不会出现死点,每个l形杆7均与墙体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挡板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下转杆8,所述墙体1的前端开设有两个弧形槽9,每个下转杆8均置于对应的弧形槽9内且可在对应的弧形槽9内滑动,每个所述滑轨4、滑杆6、l形杆7、下转杆8与对应的弧形槽9相互配合形成每个挡板5的限位结构,当双向螺杆2正向转动时,会使两个屏蔽门3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此时屏蔽门3打开,当
滑轨4靠近另一屏蔽门3的一端移动到与滑杆6接触的位置时,滑轨4会顶住滑杆6一起沿直线运动,由于l形杆7与墙体1转动连接,当滑杆6向远离另一屏蔽门3的方向移动时,会使挡板5向前翻转,从而遮挡两侧的缝隙。
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

4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每个所述屏蔽门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10,每个齿条10下方均啮合有一个齿轮11,每个齿轮11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伸缩螺杆12,当两个屏蔽门3打开时,由于齿轮11与齿条10相互啮合,会使伸缩螺杆12一起转动,伸缩螺杆12与墙体1转动连接,两个伸缩螺杆12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墙体1的前端滑动连接有一个延伸板13,每个所述伸缩螺杆12均与延伸板13螺纹配合,伸缩螺杆12的螺距适当,可确保屏蔽门3打开后站台地面与地铁之间的缝隙能够完全被遮挡,所述齿条10、齿轮11和伸缩螺杆12相互配合形成延伸板13的限位结构,当屏蔽门3打开时,由于齿轮11和齿条10相互啮合,会带动伸缩螺杆12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延伸板13向前运动,当屏蔽门3关闭时伸缩螺杆12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延伸板13向后运动。
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

3给出,为了达到清洁导轨的目的,所述墙体1的后方中部位置开设有一个储尘槽14,储尘槽14的上方设有一个槽盖15,槽盖15与墙体1用螺栓连接,每个所述齿条10靠近储尘槽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清洁板16,当屏蔽门3关闭时,清洁板16会将导轨中的灰尘或异物推至储尘槽14,从而却保屏蔽门3不会被卡死,当储尘槽14内灰尘过多时,可打开螺栓对储尘槽14进行清洁。
23.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2

4给出,为了达到确保乘客顺利通过的目的,所述延伸板13的上端设有多个防滑块17,防滑块17略微突出于延伸板13,可增大乘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效果,所述延伸板1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t形导轨18,所述墙体1的前端开设有一个燕尾槽19,t形导轨18位于燕尾槽19内且可在燕尾槽19内前后滑动,t形导轨18与燕尾槽19相互配合,可确保延伸板13前后运动的同时不会出现鼓起的情况。
24.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5

6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所述双向螺杆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20,电机20固定于墙体1内部,每个屏蔽门3的一侧均设有一个密封条21,密封条21为橡胶材质,位于两个屏蔽门3接触的一端,可以起到阻挡站台空气与隧道内空气对流的作用。
2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由电机20转动带动双向螺杆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屏蔽门3分别向远离相对另一屏蔽门3的方向滑动,当滑轨4靠近另一屏蔽门3的一端移动到与滑杆6接触的位置时,滑轨4会顶住滑杆6一起沿直线正向运动,从而使挡板5向前翻转,从而遮挡两侧的缝隙,与此同时,伸缩螺杆12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延伸板13向前运动,使站台地面与地铁之间的缝隙被遮挡,当双向螺杆2反向转动时,会使两个屏蔽门3分别向靠近相对另一屏蔽门3的方向滑动,与此同时,伸缩螺杆12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延伸板13向后运动,当滑轨4远离另一屏蔽门3的一端移动到与滑杆6接触的位置时,滑轨4会顶住滑杆6一起沿直线反向运动,从而使挡板5向后翻转,与此同时伸缩螺杆12会带动延伸板13一起向后运动,齿条10上的清洁板16会将轨道中的灰尘推至储尘槽14内。
2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铁车门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乘客携带物品可能被挤入缝隙的问题,实现了导轨便于清洁的目的,解决了屏蔽门可能被卡死的问题,减小了乘
客脚被卡到的风险,增加了乘客通过车门时的安全性。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