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动车用折叠桌子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动车用折叠桌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动车用折叠桌子。


背景技术:

2.动车是人们日常出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为提高人们乘坐动车的体验,动车上设有各种辅助设备,座位之间的桌子便是其中之一。
3.为节约动车车厢内的空间,现有的动车座位之间的桌子设计的比较短小,当人们乘坐动车出行时,通常是多位乘客共同使用,这就导致每位乘客可支配的空间有限,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如电脑、手提包、书本等)无处摆放,乘坐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动车用折叠桌子。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用折叠桌子,包括桌板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桌板的支撑件,所述桌板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枢接有连接板,转动所述连接板,以实现所述连接板的折叠与展开;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枢接有第二桌板,转动所述第二桌板,以实现所述第二桌板的折叠与展开。通过旋转连接板与第二桌板,使得桌板上无法摆放的物件可放置于第二桌板上,增加了乘客可支配的空间,提高动车乘坐体验。
6.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侧边设有锁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通过旋转进出所述锁孔,以控制所述连接板的打开与闭合。
7.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侧边设有插孔,所述第二桌板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通过插拔操作,以控制所述第二桌板打开和闭合。在使用空间足够时,通过锁紧机构将第二桌板、连接板固定于第一腔体内,释放乘客腿部活动空间,提高舒适度;在使用空间不足时,通过调节锁紧机构、插销展开第二桌板,实现乘客对桌子使用状态的有效控制。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有转轴一,所述连接板绕所述转轴一转动,使得所述连接板可收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桌板设有转轴二,所述第二桌板绕所述转轴二转动,使得所述第二桌板可收纳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在第二桌板、连接板折叠后,桌子整体保持简洁美观,提高动车乘坐体验。
9.优选的,所述桌板底部还设有电机组以及电连接于所述电机组的控制器,所述电机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与所述转轴二通过传动件连接,使得所述转轴二随所述转轴一转动,以实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桌板的自动折叠与展开。通过控制器对桌子进行控制,可实现桌子的自动折叠与展开,方便乘客使用。
10.进一步的,所述桌板下方还设有限位板,用以限制所述连接板的翻转角度。通过限位板对连接板的限制作用,使得连接板的旋转角度最大为90度,可避免连接板前后晃动,增加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桌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以限
制所述第二桌板的翻转角度。连接件使得第二桌板旋转角度不超过90度,防止第二桌板旋转过度,导致第二桌板上的物品掉落,另外,连接件还可以防止第二桌板上的物品从两侧滑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使用空间不足时,通过展开连接板与第二桌板,可将需随身携带的物品放置在第二桌板,增加了乘客可支配的空间,提高动车乘坐体验;在使用空间足够时,通过锁紧机构将第二桌板、连接板固定于第一腔体内,释放乘客腿部活动空间,提高舒适度。
14.2、乘客可通过控制器对桌子进行控制,可实现桌子的自动折叠与展开,方便乘客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桌子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桌子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桌子的仰视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19.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桌子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7中c的放大示意图。
23.在图1

8中,1.支撑件、2.桌板、21.第一腔体、210.锁孔、22.限位板、3.连接板、31.第二腔体、32.锁紧机构、321.锁扣、322.调节件、33.插孔、34.转轴一、4.第二桌板、41.插销、42.转轴二、5.连接件、61.控制器、62.电机组、63.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逆时针”、“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请参照图1

图3,包括桌板2以及用于支撑桌板2的支撑件1,通过支撑件1将桌子固定于动车车厢内,桌板2朝向支撑件1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21,第一腔体21内枢接有连接板3,转动连接板3,以实现连接板3的折叠与展开;连接板3设有第二腔体31,第二腔体31内枢接有第二桌板4,转动第二桌板4,以实现第二桌板4的折叠与展开。当桌面没有足够的空间摆放随身携带的物品时,通过展开连接板3与第
二桌板4,增加了乘客可支配的空间,可将物品放置于第二桌板4上,提高动车乘坐体验;另外,在乘客进出座位时,可将第二桌板4折叠或者将第二桌板4、连接板3全部折叠起来,不会影响到乘客进出座位。
28.请参照图2

图5,为实现对连接板3状态的控制,第一腔体21侧边设有锁孔210,连接板3上设有锁紧机构32,锁紧机构32包括:锁扣321、调节件322,当需要连接板3保持闭合状态时,通过转动调节件322,使得锁扣321锁进锁孔210即可;当需要连接板3打开时,通过转动调节件322,使得锁扣321移出锁孔210即可,进而实现对连接板3状态的控制。
29.进一步的,为实现对第二桌板4状态的控制,请参照图2、图4、图6,第二腔体31侧边设有插孔33,第二桌板4上设有插销41,通过压缩插销41,销舌离开插孔33,实现控制第二桌板4的打开与闭合。在使用空间足够时,通过锁紧机构32将第二桌板4、连接板3固定于第一腔体21内,释放乘客腿部活动空间,提高舒适度;在使用空间不足时,通过锁紧机构32、插销41展开第二桌板4,实现乘客对桌子使用状态的有效控制。
30.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5、图6,连接板3设有转轴一34,连接板3绕转轴一34转动,使得连接板3可收纳于第一腔体21内;第二桌板4设有转轴二42,第二桌板4绕转轴二42转动,使得第二桌板4可收纳于第二腔体31内。在第二桌板4、连接板3折叠后,桌子整体保持简洁美观,提高动车乘坐体验。
31.另外,为了使展开状态下的桌子保持稳定,请参照图2、图3,一方面,桌板2下方还设有限位板22,使得连接板3的旋转角度最大为90度,连接板3与第二桌板4受重力的作用,抵住限位板22,可避免连接板3前后晃动,增加稳定性;另一方面,请参照图2,第二桌板4与连接板3之间还设有连接带,使得第二桌板4旋转角度不超过90度,连接带可防止第二桌板4旋转过度,导致第二桌板4上的物品掉落,另外,连接带还可以防止第二桌板4上的物品从两侧滑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连接带是对连接件5的举例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对于支撑板、第二桌板4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32.根据本实施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乘客可通过手动调节桌子的使用状态,满足对桌子使用空间的需求,进而提高乘坐体验。
33.实施例2
34.为方便乘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请参照图7

图8,本实施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包括桌板2以及用于支撑桌板2的支撑件1,桌板2设有第一腔体21,第一腔体21内枢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设有第二腔体31,第二腔体31内枢接有第二桌板4,另外,在桌板2底部还设有电机组62以及电连接于电机组62的控制器61(控制器61可以为动车本身自有的控制系统,也可以为电机组62设置的分控制器,这里不做限定),电机组62输出端连接于转轴一34,转轴一34与转轴二42通过传动件63连接,使得转轴二42随转轴一34转动,以实现连接板3与第二桌板4的自动折叠与展开。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转轴一34与连接板3为固定连接方式,转轴二42与第二桌板4为固定连接方式,转轴一34与连接板3一起转动的同时带动转轴二42与第二桌板4一起转动;另外,电机组62包括电机以及减速器,通过减速器控制本实施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可以提高桌子折叠与展开过程时的稳定性。
35.根据本实施例的动车用折叠桌子,乘客可只需按压控制器61即可调节桌子的使用状态,满足对桌子使用空间的需求,操作简单,提高了乘坐体验。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