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


背景技术:

2.压铸技术的发展至今有150余年。19世纪初,由于印刷业的兴起,用于铅字铸造的铸字机应运而生,不久,在铸字机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热室压铸机。最近的几年,压铸的高新技术又不断地对压铸机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压铸生产不仅在有色合金铸造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已成为现代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国家由于依靠技术进步促使铸件薄壁化、轻量化,因而导致以往用铸件产量评价一个国家铸造技术发展水平的观念改变为用技术进步的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铸造水平的重要依据。
3.压铸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带有多个液压缸和马达之类的液压装置,工作时容易产生震动,形成噪音污染,同时目前的压铸机功能设计还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带有多个液压缸和马达之类的液压装置,工作时容易产生震动,形成噪音污染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包括机架板,所述机架板的底端设有第二机架支撑杆,所述第二机架支撑杆设有两组,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用以对机架板进行支撑稳固,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架支撑杆,两组第一机架支撑杆和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之间均通过减震机构连接;
7.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之间均设有一个横梁,所述横梁用以加固第二机架支撑杆的支撑强度,所述横梁内均设有一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用以缓解减震机构造成过大的冲击、并保持机架稳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减震机构均包括开设于第二机架支撑杆内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机架支撑杆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机架支撑杆内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圆形滑板,所述圆形滑板的侧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圆形滑板的底端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机架支撑杆的侧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机架支撑杆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限位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圆周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第一机架支撑杆的侧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机架支撑杆的底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滑杆的圆周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缓冲机构均包括开设于横梁侧端的第三凹
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圆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第二限位杆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的顶端均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机架支撑杆的侧端。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第二机架支撑杆的底端均设有机架支撑脚,所述机架支撑脚的底端设有防滑垫,两个第二机架支撑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呈三角形分布排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装置中,本装置通过将减震机构设于四条支腿内,再将两个支腿为一组设计一组缓冲机构,可以有效的保证压铸机进行工作时,压铸机机架的稳定性,有助于帮助压铸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液压缸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扩大了使用范围便于推广。
14.2、本装置中,通过支撑架将桌腿跟横梁连接起来,并将横梁切成多个三角形的形状,保证了机架底部的稳定性,使机架变得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20.图中:1、机架板;2、第一机架支撑杆;3、第二机架支撑杆;4、机架支撑脚;5、横梁;6、连接板;8、限位槽;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一弹簧;12、圆形滑板;13、滑杆;14、第二弹簧;15、限位块;16、第一限位杆;17、第三凹槽;18、第二限位杆;19、第一缓冲块;191、第二缓冲块;20、第三弹簧;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3.一种稳固型压铸机机架,包括机架板1,机架板1的底端设有第二机架支撑杆3,第二机架支撑杆3设有两组,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3用以对机架板1进行支撑稳固,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3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架支撑杆2,两组第一机架支撑杆2和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3之间均通过减震机构连接;
24.两组第二机架支撑杆3之间均设有一个横梁5,横梁5用以加固第二机架支撑杆3的
支撑强度,横梁5内均设有一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用以缓解减震机构造成过大的冲击、并保持机架稳定。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压铸机能够稳定的运行,避免压铸机工作时,液压缸和电机工作产生晃动将支架拆分为第一机架支撑杆2和第二机架支撑杆3两部分,通过第一机架支撑杆2和第二机架支撑杆3之间设有的减震机构来减轻压铸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保证压铸机机架的稳定。
26.具体的参阅图2,每组减震机构均包括开设于第二机架支撑杆3内的第一凹槽9,第一机架支撑杆2设于第一凹槽9内,第一机架支撑杆2内开设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内滑动连接有圆形滑板12,圆形滑板12的侧端设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设于第二凹槽10内,圆形滑板12的底端设有滑杆13,滑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机架支撑杆3的侧壁。
2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滑杆13和圆形滑板12的位置不变,来挤压设于第一机架支撑杆2内的第一弹簧11来达到减震效果。
28.具体的参阅图3和图4,第二机架支撑杆3内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和第一凹槽9相连通,限位槽8内设有第一限位杆16,第一限位杆16的圆周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设于第一机架支撑杆2的侧端。
29.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位置的稳定,通过第一限位杆16限制滑杆13,再将滑杆13设于第二凹槽10侧端的方式来限制第一机架支撑杆2向下运动时的位置。
30.具体的参阅图2和图3,第一机架支撑杆2的底端设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设于第一凹槽9内,第二弹簧14套设于滑杆13的圆周表面。
3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强第二机架支撑杆3和第一机架支撑杆2之间的减震效果。
32.具体的参阅图2,每组缓冲机构均包括开设于横梁5侧端的第三凹槽17,第三凹槽17内设有第二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18的圆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缓冲块19和第二缓冲块191,第一缓冲块19和第二缓冲块191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弹簧20,第三弹簧20套设于第二限位杆18的圆周表面,第一缓冲块19和第二缓冲块191的顶端均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连接杆21,两个连接杆21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机架支撑杆2的侧端。
33.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至于太快,对减震机构造成损坏,在第一机架支撑杆2下落的过程中设置了缓冲组件,通过缓冲组件来降低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向下运动时的速度。
34.具体的参阅图1,两个第二机架支撑杆3的底端均设有机架支撑脚4,机架支撑脚4的底端设有防滑垫,两个第二机架支撑杆3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6,多个连接板6呈三角形分布排列。
35.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固第二机架支撑杆3的稳定性,使第二机架支撑杆3及时上侧发生晃动,第二机架支撑杆3也能保持稳定进行减震,设置了多个连接板6呈三角形安装,最大限度保证了第二机架支撑杆3的稳定,通过机架支撑脚4可以防止第二机架支撑杆3出现滑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当压铸机工作时,电机和液压缸对机架板1起到冲击作用时,机架板1会给到第一机架支撑杆2一个力,第一机架支撑杆2向下运动挤压第二弹簧14,由于滑杆13的位置固定,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向下运动的时候
挤压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4受到压力会反弹一个力,以此来达到减震的效果,也使得机架板1上的压铸机更加的稳定,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下落的过程中火带动连接杆21进行移动,第一机架支撑杆2和第一缓冲块19的位置由连接杆21进行限定,第一机架支撑杆2的位置发生变化会推动第一缓冲块19的位置发生变化,第一缓冲块19和第二缓冲块191之间设有第三弹簧20,通过第一缓冲块19和第二缓冲块191的移动挤压第三弹簧20来缓解第一机架支撑杆2在下落时的速度,以此来达到缓冲的效果。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