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2.加工中心是从数控铣床发展而来的。与数控铣床的最大区别在于加工中心具有自动交换加工刀具的能力,通过在刀库上安装不同用途的刀具,可在一次装夹中通过自动换刀装置改变主轴上的加工刀具,实现多种加工功能;
3.现有技术的数控铣床中需要将刀具放置在刀头架内进行存放,但由于现有刀架对刀具缺乏阻挡效果,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容易受到外界磕碰,从而产生损伤,且操作人员在进行手动换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触的情况,使得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刀具划伤,从而降低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台、前框架、底板、左框架、右框架,所述凸台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前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左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右框架,所述前框架、左框架、右框架组成三面结构;所述前框架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为弧形结构,所述底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
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6.本发明通过设置凸台、前框架、底板、左框架、右框架,能够提高对刀具的保护效果,底板前后两端设计卡槽以底板中间设计限位槽进行定位,保证与底板固定无晃动,前框架顶部的凸台具有弧度设计贴合侧铣刀头外形,由三面框架围挡,更有效保护侧铣刀头在加工中造成的不安全隐患,前端开口设计便于使用过程中灵活取放,且在操作人员进行手动换刀操作时,可通过前框架、左框架、右框架,对手部进行限位,避免操作人员触碰到内部刀具,通过此设计大大提高了对刀具的保护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正面图;
8.图2为本发明底部结构示意图。
9.如图:1-凸台、2-前框架、3-底板、4-卡槽、5-限位槽、6-左框架、7-右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10.实施例1
11.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台1、前框架2、底板3、左框架6、右框架7,凸台1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前框架2,凸台1顶部的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
左框架6,凸台1顶部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右框架7,前框架2、左框架6、右框架7组成三面结构;前框架2顶部设置有凸台1,凸台1为弧形结构,底板3底部开设有限位槽5,底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5。
12.实施例2
13.本发明在使用前,在对前框架2、左框架6、右框架7、底板3组装时,需要保证拼接处焊道完整光滑,无气孔夹渣,避免工装因外形缺陷对侧铣刀头产生的二次伤害,底板3前后两端设计卡槽4以底板3中间设计限位槽5进行定位,保证与底板3固定无晃动,前框架2顶部的凸台1具有弧度设计贴合侧铣刀头外形,由三面框架围挡,更有效保护侧铣刀头在加工中造成的不安全隐患,前端开口设计便于使用过程中灵活取放,且在操作人员进行手动换刀操作时,可通过前框架2、左框架6、右框架7,对手部进行限位,避免操作人员触碰到内部刀具。
1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台、前框架、底板、左框架、右框架,所述凸台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前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左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右框架,所述前框架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底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左框架、右框架组成三面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侧铣刀头的侧头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台、前框架、底板、左框架、右框架,所述凸台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前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左框架,所述凸台顶部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右框架,所述前框架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底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通过此设计大大提高了对刀具的保护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且安全性较高。且安全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巴泰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