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顶部夹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顶部夹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汽车装配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部夹紧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后背门的定位装配方法主要通过铰链上的定位销自定位在车身顶盖或顶盖横梁上,若存在铰链安装位置不准确,则极易造成后背门安装精度低不满足安装需求的问题。定位装配方法还可采用x和z向自定位,y向配合采用简易的塞块式工装和人工辅助来定位后背门,简易的塞块无法实现后背门与顶盖、侧围之间频繁的调试及调整,同时后背门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受打紧力的影响容易发生窜动,其相对位置在打紧后发生变化,需要人工重新调整,无法满足节拍要求,另外装配的精度受工人操作熟练程度影响,其装配精度往往不高。
3.二后背门定位后,只通过简易塞块或者人工辅助目视打紧的方式实现对后背门的打紧,无法保证后背门定位的准确性,导致返工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后背门定位装配准确性低,返工率高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部夹紧工装。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顶部夹紧工装,所述顶部夹紧工装包括夹紧工装本体、车身夹紧块、夹紧器和后背门夹紧块,
7.所述夹紧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夹紧工装本体上,所述夹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背门夹紧块固定连接,
8.所述车身夹紧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夹紧工装本体上,所述车身夹紧块与所述后背门夹紧块分别位于所述夹紧工装本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夹紧器可驱动所述后背门夹紧块朝所述车身夹紧块移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紧器包括手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导向杆、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手柄、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一导向杆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手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销轴铰接,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后背门夹紧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10.所述夹紧工装本体包括基座、第一限位件、第三销轴和导向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通过伸缩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所述导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的轴线平行于所
述夹紧工装本体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导向通道滑动配合。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通道呈圆孔状,所述第一导向杆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紧工装本体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导向孔;
14.所述后背门夹紧块上朝向所述夹紧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以导向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滑动配合。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述后背门夹紧块的中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基座顶端的一侧。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夹紧块设置在所述基座顶端的另一侧,所述车身夹紧块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间距等于车身顶盖后横梁的宽度。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夹紧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块,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侧壁与所述车身后风挡止口的上沿贴合。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紧器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工装本体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端部与所述后背门夹紧块固定连接。
20.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顶部夹紧工装利用车身具有的顶盖后横梁结构作为支点,再利用顶部夹紧工装即可实现对后背门的夹紧,夹紧工序流畅、便捷,能保证后背门装配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大幅降低返工率;合理利用车身本身的结构对后背门进行夹紧,缩小了夹紧机构的尺寸,不影响安装后背门时其他调试机构的运行。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顶部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图1中顶部夹紧工装的安装示意图。
25.图中标记:1-后背门,2-顶盖后横梁,3-夹紧工装本体,4-车身夹紧块,5-夹紧器,6-后背门夹紧块,31-基座,32-第一限位件,33-第三销轴,34-导向件,35-第二限位件,36-第一导向孔,41-定位块,51-手柄,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第一导向杆,55-第一销轴,56-第二销轴,61-第二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8.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2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顶部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顶部夹紧工装的安装示意图。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部夹紧工装,包括夹紧工装本体3、车身夹紧块4、夹紧器5和后背门夹紧块6。
31.夹紧器5固定安装在夹紧工装本体3上,夹紧器5的输出端与后背门夹紧块6固定连接。
32.车身夹紧块4固定安装在夹紧工装本体3上,车身夹紧块4与后背门夹紧块6分别位于夹紧工装本体3的相对两端,后背门夹紧块6朝向车身夹紧块4的一侧用于与后背门1相抵,车身夹紧块4朝向后背门夹紧块6的一侧用于与顶盖后横梁2远离后背门1的侧面相抵,夹紧器5可驱动后背门夹紧块6朝车身夹紧块4移动,使车身夹紧块4与后背门夹紧块6共同作用,将后背门1的顶端夹紧在车身上。利用车身具有的顶盖后横梁2结构作为支点,再利用顶部夹紧工装即可实现对后背门1的夹紧,保证后背门1装配时的稳定性。
33.夹紧器5可采用气缸,气缸固定安装在工装本体上,气缸的输出轴端部与后背门夹紧块6固定连接,通过气缸驱动后背门夹紧块6的移动,但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实施中的夹紧器5包括手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一导向杆54、第一销轴55和第二销轴56;手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和第一导向杆54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手柄5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5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53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销轴55铰接,第二连杆53的第一端与第一导向杆5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56铰接,第一销轴55的轴线与第二销轴56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杆54的第一端与后背门夹紧块6的底端固定连接。
34.夹紧工装本体3包括基座31、第一限位件32、第三销轴33和导向件34,第一限位件32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第一限位件32的一端通过伸缩第三销轴33与第一连杆52的第一端铰接,第三销轴33的轴线与第一销轴55的轴线平行;导向件34固定安装在第一限位件32的另一端,第一导向杆54与导向件34滑动配合,即本实施例中,第一销轴55分别与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形成转动副,第二销轴56分别与第二连杆53和第一导向杆54形成转动副,而导向件34对第一导向杆54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一导向杆54只能沿导向件34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
35.当顶部夹紧工装相较于车身保持不动时,扳动把手,使第一连杆52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53转动,进而驱动第一导向杆54做往复运动,并带动后背门夹紧块6做靠近车身夹紧块4或远离车身夹紧块4的运动,完成夹持和释放动作。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一导向杆54、第一销轴55和第二销轴56组成的运动副结构简单,功能稳定,后背门1吊装运输至白车身车尾处时,多为未对齐的状态,此时需要人为调试并定位,人为定位后采用手动的夹紧器5,将后背门1夹紧,工序流畅、便捷。
36.参照图1,导向件34上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轴线平行于夹紧工装本体3长度方向,第一导向杆54与导向通道滑动配合。导向件34可为凹槽,导向杆可滑动设置在凹槽内,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导向通道呈圆孔状,对第一导向杆54具有更好的限位性能,第一导向杆54呈圆柱状,第一导向杆54滑动设置在导向件34的通孔内。
37.为了保障后背门夹紧块6的夹持力度和稳定性,后背门夹紧块6的宽度较宽,为了保证后背门夹紧块6移动时的稳定性,参照图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夹紧工装本体3还包括第二限位件35,第二限位件3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第二限位件35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件34的上方,第二限位件35上设有第一导向孔36;后背门夹紧块6上朝向夹紧器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杆61,第二导向杆61的轴线与第二以导向杆的轴线平行,第二导向杆61与第一导向孔36滑动配合。通过第一导向件34和第二导向件34的配合,使后背门夹紧块6移动的过程稳定,不易发生偏斜,有利于夹持工装夹持后背门1时的稳定性。
38.第二导向杆61位于后背门夹紧块6的中部,即后背门夹紧块6的底端与第一导向杆54固定连接,后背门夹紧块6的顶端则作为夹持后背门1的端部。
39.更具体的,第二限位件35位于基座31顶端的一侧,车身夹紧块4设置在基座31顶端的另一侧,车身夹紧块4与第二限位件35之间的间距等于车身顶盖后横梁2的宽度,使用顶部夹紧工装时通过第二限位件35和车身夹紧块4将顶部夹紧工装固定在车身顶盖后横梁2上。
40.为了进一步使车身夹紧块4贴合顶盖后横梁2的侧壁,车身夹紧块4朝向第二限位件35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块41,以使第二限位件35的侧壁与车身后风挡止口的上沿贴合,有效保证顶部夹紧工装在车身顶盖后横梁2上的安装稳定度,结构简单,无需额外的机构即可实现安装,以便于后续对后背门1的夹紧。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7.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